明朝王爺有封地,但手裡沒實權,清朝王爺有封地又有實權,為何?

清朝王爺有封地有實權,但明朝王爺有封地無實權,背後原因是什麼

文/失語者

在我們歷史上,有兩個很相似的時代,它們有很相似的開國史,在一個時期它們都有很強的國力,但是經過歲月的流逝,它們卻始終沒能一直站穩腳跟,最終被歷史淘汰。

明朝王爺有封地,但手裡沒實權,清朝王爺有封地又有實權,為何?

我所說的這兩個朝代,就是元朝和清朝。這都是我們中華歷史上非常鼎盛的王朝,其中明朝皇帝朱元璋時期更是把國家軍事實力提高到極致,在當時周圍的外邦以及部落都不敢入侵明朝。到了清朝,康熙盛世和乾隆時期都是萬邦來朝的局面,軍事力量也很強。

但是大家是否發現,就這麼兩個年代相近的王朝,他們的王爺的權利卻是截然不同,一個是被折磨的苦不堪言,另外一個卻是位高權重。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明朝王爺有封地,但手裡沒實權,清朝王爺有封地又有實權,為何?

那首先我們介紹一下王爺跟皇帝是什麼關係,王爺其實就是跟皇帝有血緣關係的宗親,這裡有個誤區,很多人都覺得是皇帝的哥哥或者弟弟,其實連叔叔伯伯都是可以分封王的。因為皇帝即使繼承皇位,皇子血親那麼多,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和根基,他們只能給這些人封王並給予一定的權利。

那形成兩代王朝的王爺權利差異如此巨大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從明朝王爺開始分析,在朱元璋在位的那段時期,王侯是具有很大權力的,因為朱元璋是貧苦出身,他的基業都是自己身邊的誓死追隨者打下來的,所以他對於這些人給予了極大的信任,那個時候王爺手中權力極其之大,可以參議朝政。

明朝王爺有封地,但手裡沒實權,清朝王爺有封地又有實權,為何?

但是後來,靠武裝奪取政權的朱棣卻對此視為心頭之患。首先我們簡略說一下朱棣的稱帝史。朱棣並不是接班人的候選者,他當時作為王爺身份在外的朱棣只能心中發癢。太子最後死了,本來朱棣心想該輪到我了,但是太子的兒子卻即位了。他即位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弱藩王權利,朱棣覺得不能坐以待斃,於是直接武力奪取政權。

明朝王爺有封地,但手裡沒實權,清朝王爺有封地又有實權,為何?

繼位之後的朱棣心想,我隨隨便便的政變就能得到皇位,藩王的力量是不可以忽視的,所以他立馬變本加厲地折磨各路藩王,削弱他們的軍事實力,分解他們的土地,還不讓他們參與政事。

所以,這便是造成明朝王爺苦不堪言的原因,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未雨綢繆是最好的防止措施。這樣子一箭雙鵰,不僅鞏固了自己的實力,還消除了隱患。

明朝王爺有封地,但手裡沒實權,清朝王爺有封地又有實權,為何?

但是明朝覆滅之後,清軍入關。清軍的王爺是很尊貴的。那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知道清軍的本源是外族人,不是中原人。他們靠著明末時期明朝已經是氣息奄奄,才爆發農民起義,一舉進入了北京,清政府才建立起來。

清軍數量比較少,但是驍勇善戰,不過中原人齊心協力是很大可能把他們趕出去的。所以他們內部必須保持團結,而且清朝時期的親王可都是立下戰功的,皇帝在他們眼裡也是跟自己一樣的存在,是獲得他們認可的人,所以清朝親王權力很大。

明朝王爺有封地,但手裡沒實權,清朝王爺有封地又有實權,為何?

但是在清朝中期,也是採取了削弱措施的,皇帝把藩王的軍事儲備、封地都進行了削弱,但是卻保留了他們參政議政的權利,這是結合明朝經驗進行完善的辦法,藩王們待遇不減,權利還在,對政事還有話語權,所以是不會起二心的。

對於明清王爺權利差異就到此結束了,其中不難發現任何一個璀璨時代都是有顛覆的可能的,從前朝吸取經驗是很正確的做法,還有就是對待別人不可以趕盡殺絕,畢竟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你們覺得是這樣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