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時碌碌無為,投降清朝後便大放異彩,崇禎:你們是在演我?

歷史上,每每到王朝唱晚、落日餘暉之時,就會有一些人棄之而去,選擇一個值得自己打拼的新王朝為之服務,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賣國賊、或者漢奸。從個人的角度上看,他們似乎並沒有錯,畢竟古語云“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但從民族大義上看,他們的行為是叛國,是可恥的賣國賊。其實這麼說也不盡然,在明末清初,一個漢人如果投降了滿人,那他肯定是賣國賊。而如今漢和滿早已經成為一家人,都已經和諧共處,你還能那麼說嗎?

在明朝時碌碌無為,投降清朝後便大放異彩,崇禎:你們是在演我?

要說歷史上出賣國賊最多的時期,當屬宋朝末年與明朝末年,特別是明朝末年,人心思變,不少人爭先恐後的投降滿清。其實歷來賣國賊都是不被認可的,哪怕是你投降之後立下了汗馬功勞,人家也會對你嗤之以鼻。利益相交,利盡則散,等你身上已經榨取不出利益了,他們自然會將你除去。北宋被金國滅亡之後,金國便在原北宋故土上立原北宋大臣劉豫為偽皇帝,在劉豫沒有使用價值之後,便將劉豫廢掉。但是我們也發現一個現象,明末時期投降清朝的人甚多,其中不少人在明朝時默默無聞,但是一到了清朝便大放異彩了。

在明朝時碌碌無為,投降清朝後便大放異彩,崇禎:你們是在演我?

諸如范文程、洪承疇、錢謙益、馮銓、佟養性、寧完我,甚至滿清的很多大政方針都由他們制定或實施的。在明朝碌碌無為,然而投降清朝後便放飛自我,這著實令人費解,難道是他們是在演?。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舉幾個明末投降滿清的名臣為例子。首先要說的是滿清的漢臣之首范文程,他是一代名相范仲淹的十七世孫。范文程出生於明朝萬曆二十五年,根據《清史稿》記載“文程少好讀書,穎敏沉毅”。范文程對明末的危局有獨到的見解,因此他多次上書萬曆皇帝,希望能夠得到重用。《清史稿》記載“文程因屢次上書,明皇不用,落拓一生,無憑無藉”。

在明朝時碌碌無為,投降清朝後便大放異彩,崇禎:你們是在演我?

在明朝得不到重用的前提,范文程遂義無反顧的去見了清太祖努爾哈赤,當面表了忠心。二十二歲的范文程就這樣輕鬆地“仗劍遏軍門”,從而得到努爾哈赤的器重。皇太極繼位後,為了緩和滿漢之間的鴻溝,他需要漢人有學之士的輔助。范文程就這樣脫穎而出,成為漢臣骨幹,也從此走上皇太極的親信謀臣之路。隨後范文程參與了皇太極伐明一系列策略的制定、爭取漢官歸降等重大問題的決策。需要指出的是,范文程還為皇太極解決了進攻明朝師出無名的難題。他還提出了從雁門關進兵的重大舉措,避免了清軍進攻山海關容易形成半途而廢的無益之舉。范文程建議清軍採取所到之處免稅三年,廢除了明末橫徵暴斂的弊制,此舉大大籠絡了民心。

在明朝時碌碌無為,投降清朝後便大放異彩,崇禎:你們是在演我?

《清史稿·范文程傳》“文程所典皆機密事,每入對,必漏下數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復召入。”皇太極每逢軍國大事猶豫不決之時,總是會詢問范文程的意見。公元1644年四月,范文程上書攝政王多爾袞,請求出兵討伐明朝,對清朝奪取中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范文程還促使了滿清的用人制度由任人唯親向任人唯賢方面的轉化,對滿漢大臣做到了一視同仁。范文程此舉從而克服了漢官受歧視的自卑感,更加勤於為朝廷效命,洪承疇就是例證。范文程從一個明朝不受重用的無名之輩,到為清朝在中原站住腳跟立下了不朽功勳。

在明朝時碌碌無為,投降清朝後便大放異彩,崇禎:你們是在演我?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韜略過人,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為何在明朝默默無聞,一投降清朝便放飛自我了呢?再來說說洪承疇,洪承疇這個人有治國平天下的能力和經驗,只缺少皇帝的鼎力支持與信任。在鬆錦之戰戰敗被俘後,洪承疇深受皇太極的禮遇,對明朝心灰意冷的洪承疇遂決定投降滿清。多爾袞對洪承疇非常器重,甚至還提拔他做了大學士,這可是清朝第一個漢人大學士。洪承疇向多爾袞提出“撫為主,戰為次”的戰略,被清庭所採納。之後洪承疇向順治皇帝建議“說中華語言,書中華文字,奉行中華體制,奉養中華黎民”。

在明朝時碌碌無為,投降清朝後便大放異彩,崇禎:你們是在演我?

順治皇帝採納了洪承疇的建議,此舉不僅繁華餓了消除了漢人和滿人之間的鴻溝,還為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洪承疇的努力下,中華傳統文化在清朝得以延續。如果說范文程是蜀漢的諸葛亮,那麼洪承疇就是明朝的劉基,朱棣的姚廣孝。現在作者可以回到在文初提出的問題了,為何在明朝默默無聞之人,投降清朝後便大放異彩、放飛自我了呢?其實這個問題也非常好解讀,明朝末年皇帝昏聵,諸臣腐敗,亂象叢生。明末與清初的皇帝對此,崇禎皇帝剛愎自用、政無定法、吝嗇多疑,政治上極不成熟。

在明朝時碌碌無為,投降清朝後便大放異彩,崇禎:你們是在演我?

在看看清初皇帝則穩重厚道、文韜武略,遠在崇禎皇帝之上。大清朝氣蓬勃,正處於茁壯成長時期。看看明末治下明朝臣子,再看看清初治下的百官的狀態和前途。同時明朝末年內外交困,前途黯淡,人人對這個王朝充滿了失望。此時的明朝已經經歷了近三百年了,一路風景看遍,再也沒有什麼新鮮花樣了。而清朝卻不一樣,它雖然初生牛犢,卻充滿著無限可能。正是如此,類似范文程等不受重用的漢人才對整個大明心灰意冷,充滿著失望。他們懷揣著“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同時也有“治國平天下”的報負,自然會找一個能夠使自己施展的舞臺,而這個舞臺,也只有清朝能給他們。時也命也,這是歷史的選擇,也是歷史的宿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