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明王朝1566》看明朝滅亡的根源

明朝 明世宗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楚生意氣 2017-06-18

《大明王朝1566》說得是嘉靖帝后期嚴黨權傾朝野,徐階等清流派倒嚴的故事。主要說的是大明權力鬥爭的故事。

熟悉此劇和明史的讀者,可以從中看出一些明朝衰敗的根源。

從《大明王朝1566》看明朝滅亡的根源

明朝疆域圖


《大明王朝1566》劇中反映的黨爭是明朝的一大頑疾。

  • 劇中一開場就出現的裕王集團的欽天監監正周雲逸,借天災行倒嚴之實。

  • 劇中清流派和嚴黨在浙江“改稻為桑”問題上互相攻訐掣肘。

  • 劇中清流派內部徐階、高拱、趙貞吉、李春芳、張居正等人明爭暗鬥。

不論是黨派之間,還是派系內部都有很大的矛盾,黨爭是明朝的一大頑疾。它的背後隱藏著文官集團權力的崛起和皇權的相對衰落。這是明朝衰敗的一大病根。病因要追溯到明太祖的八股取士,使得文官集團形成強大的圈子文化。

從《大明王朝1566》看明朝滅亡的根源

嚴黨

從《大明王朝1566》看明朝滅亡的根源

裕王集團(徐高張趙等文官集團)


廢除宰相制度後,只能用宦官和廠衛特務機構去制衡文官集團。

  • 劇中呂芳、陳洪等代天子行最高決策權的宦官集團是皇帝的代言人和朝中的第三方勢力(往期文章有詳細解讀,這裡不做詳細解釋)

  • 劇中反覆出現的北鎮撫司就是錦衣衛所屬的司法機構,哪怕其中的一個鋪頭地方官也是斷然不敢得罪的。

嘉靖帝通過朝堂上的宦官集團掌文,通過廠衛機構掌武,全方位制衡文官集團。這也是嘉靖帝統治後期朝局穩定的緣由。這種穩定的前提是,勢力的平衡和皇帝有控制力。一旦勢力的平衡打破,皇帝沒有足夠的控制力這種穩定就蕩然無存。宦官和廠衛勢力做大,這其實是皇權相對衰落的另一面。

從《大明王朝1566》看明朝滅亡的根源

宦官集團


《大明王朝1566》劇中反覆出現的財政緊張是矛盾的根源。

  • 明太祖從貧寒之中起家,比較體恤百姓,稅負比較輕。明中後期,文官集團掌握大權,豪紳朝中有人逃稅避稅成為常態,國家從貧民手中徵不到多少錢財,財政緊張成為常態

  • 明朝的賦稅徵收制度也有問題。明前期小農經濟主導以農業稅為主。明中晚期,商品經濟發達,但因為文官集團激烈反對,難以從這些豪紳手中徵收商業稅

  • 明朝的經濟制度發展超前明朝產糧之地東南地區,商品經濟發達,農業作物為高附加值作物。一旦出現災荒百姓無糧可賑,軍隊打不了仗。(崇禎時期正好碰到北半球氣候的小冰河期,北方無糧,南方不種糧,國無糧不穩。

  • 張居正的賦稅改革,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但糧食儲備制度卻沒有跟上。國家一旦碰到天災和外部侵略沒有糧食可用。

劇中嘉靖帝之所以在嚴黨徵收完賦稅才動手,正是嘉靖帝明白只有他們才能收上稅

劇中東南之地改稻為桑,浙江無糧無法面對內憂外患就是反映這種發展困境。

明朝經濟制度的發展稅收制度的改革也是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從《大明王朝1566》看明朝滅亡的根源

財政緊張


《大明王朝1566》劇中出現的韃靼、倭寇等外部之患也是明朝滅亡的外部原因。

  • 明朝面對的外部勢力強大,早期有北元,中期有韃靼,晚期有日本、女真。

明朝面對的外部威脅可以和漢初、宋朝相提並論。外部之患壓力巨大,是明滅亡一大原因。

從《大明王朝1566》看明朝滅亡的根源

倭寇之亂


歡迎各位讀者留言,留下自己想了解歷史、人物劇情。楚生會和你互動、發文解讀。

歡迎點贊、評論互動,更多精彩歷史、人物解讀。敬請關注本號【楚生意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