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袁崇煥與崇禎的性格悲劇

談談袁崇煥與崇禎的性格悲劇

袁崇煥遭凌遲處死和崇禎皇帝國破身死,是明朝末年的兩大悲劇。這兩個悲劇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內在聯繫,所以就把這兩件事情放在一起以今人的眼光進行探討批判。

導致袁崇煥被處決身亡的三大原因分別是:擅殺皮島明軍總兵毛文龍;皇太極率領的清兵繞開關寧防線,兵鋒直指北京城下;北京守軍炮擊致傷明軍重要將領滿桂。

先說擅殺大將毛文龍,這的確是袁崇煥領軍生涯中的嚴重錯誤。也許,當初袁崇煥想的問題比較簡單.心胸不夠開闊的他,只是看著毛統領很不順眼,就想著將其除掉以樹立自己在軍中的絕對權威。卻沒有意識到這是自毀長城之舉。抗擊滿清軍隊,明朝需要的力量是越多越好。如此愚蠢的自相殘殺,是無可置疑的親痛仇快行為。這件事情,袁都督無法自圓其說,沒有人為他在這件事情上進行辯護。

談談袁崇煥與崇禎的性格悲劇

即使錯殺了毛大將,袁崇煥亦罪不至死。首先,袁崇煥手持崇禎皇帝賜予的尚方寶劍,有權臨機處置前線的所有事宜;其次,在他受命領軍奔赴遼東之前,朝廷裡從皇帝到兵部尚書之類的領導並沒有對他的工作提出任何具體要求。儘管誅殺毛文龍從動機到效果全都不好,但是袁崇煥的職權範圍之內的事情。

第二條,袁崇煥的對手皇太極繞過關寧防線直逼北京城下,嚴重威脅首都安全,並不能完全歸罪於袁崇煥。袁崇煥的職責就是守衛關寧防線,防範清兵進犯。而皇太極改變戰略戰術,率領騎兵部隊採用了長距離快速度的迂迴包抄戰術,使得關寧防線失去屏障作用,打得明王朝措手不及,袁崇煥只能負間接和部分責任,而不能負全責。因為全面消除清軍對於明朝的威脅,這個任務太大,太艱鉅,袁崇煥不可能一個人將其全部肩負起來。如此苛責,顯然超出了袁崇煥的能力和職責範圍。

至於在北京城下袁崇煥尾隨皇太極的部隊遊而不擊,是具體的戰術思想與朝廷不相一致,根本就與投敵叛變扯不上關係。而且,在其後的保衛京城的戰鬥中,袁崇煥屢次領軍擊退了清兵完成了任務。

第三條,守城明軍誤傷了與袁崇煥不和的明軍將領滿桂,將其歸罪於袁崇煥太牽強,根本不能成立。

按照崇禎的推理方式:袁崇煥斬殺了明軍將領毛文龍,以至於清軍長驅直入直逼北京,還打傷了明將滿桂。崇禎非常主觀地把這三件並不具備內在聯繫的事情串聯在一起,歪曲了事實的本來面貌,將本不應該由袁崇煥負的責任全都由其一人承擔,從而得出了袁崇煥必死的錯誤結論。

談談袁崇煥與崇禎的性格悲劇

退而言之,儘管以上三條罪狀看似都與袁崇煥有或多或少的聯繫,但是並不全面反映事物的全部內容,並不足以讓崇禎有足夠理由把袁崇煥處死。因為在這三條罪狀之外,袁崇煥統領的明朝關寧鐵騎是一支抗擊清兵的勁旅;袁崇煥統領的關寧鐵騎曾兩度重創清軍,一次使得努爾哈赤重傷兵退,一次讓皇太極鎩羽而歸,這些都是其他明軍將領從未取得過的重大勝利。在最近的京城保衛戰中,袁崇煥再一次擊退了清兵保衛了首都安全。崇禎皇帝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在考察袁崇煥的時候,只盯住袁的缺點錯誤而忽略了他曾經取得的成就勝利。忘人大恩記人小過。崇禎皇帝考察袁崇煥的時候,犯下了極端片面的嚴重錯誤.

雖然許多史家認為崇禎是個兢兢業業的好皇帝,但是他並沒有完成挽狂瀾於即倒的的歷史性重任。

談談袁崇煥與崇禎的性格悲劇

崇禎皇帝性格上存在的敏感搖擺猶疑以及觀察問題片面極端等負性特質,使得他每每在事物時局發展的最關鍵時刻,缺乏必要的洞察力和決斷力,使得搖搖欲墜的明王朝屢次喪失扭轉被動為主動的大好時機。第一,他不能對明朝重要將領作出正確的生殺予奪處置,如袁崇煥,以至於明軍軍心渙散。第二,鎮壓西北民變時,農民起義軍的詐降戰術一而再再而三地成功地騙過了明軍。按理說,這種低級詐術只能一次有效,第二次第三次都還能行之有效,只能說明受降一方的智商有問題;第三,在鎮壓西北民變大功即將告成之際,他把抗擊起義軍最得力的將領,號稱盧閻王的盧象升調離西北前線,以至於西北民變死灰復燃終成燎原之勢;而獨木難支的盧象升亦在北京兵敗身死,使得明朝的最高統治者徹底絕望,失去了對於局面的最後掌控,被迫收穫了徹底潰敗的悲慘結局。(史料來源於:明朝哪些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