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明末文壇領袖,大談忠君愛國,卻給清軍獻毒計,枉殺百萬人

點擊上方“金鋒說”關注我,每天分享歷史人物和故事


明朝末年,無數文人道德淪喪,毫無節操的小人多如牛毛,即便嘴上大談華夷之辨,但等到敵軍來到時,甚至會第一個投降。這種投降派甚至包括文壇領袖,比如侯方域。

侯方域(1618年—1655年),字朝宗,明朝歸德府(今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復社領袖。

在孔尚任的《桃花扇》裡,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愛情故事讓人感慨。以侯方域等為代表的清流,和馬士英為代表的權奸之間激烈鬥爭,揭露了當時南明朝廷亂象。

然而,《桃花扇》離事實相差十萬八千里。在現實歷史上,侯方域至少有二個行為很不光彩。其中,侯方域獻給清軍一個毒計,讓清軍不傷一兵,輕鬆滅殺了數百位漢人,極大傷害了民族抗清元氣。

此人是明末文壇領袖,大談忠君愛國,卻給清軍獻毒計,枉殺百萬人

準備做明朝忠臣遺民的侯方域,參加了清朝的科舉

1651年,順治八年,已經準備做明朝遺民的侯方域,突然參加了鄉試,落下來被人恥笑的話柄。

當然,有人認為,侯方域是被清廷逼迫的,不得已之下才去參加鄉試的。

但是,這種辯駁絲毫沒有意義,畢竟不能從一而終的汙點已經形成。

所以,當時人們譏諷他:“兩朝應舉侯公子,忍對桃花說李香。”

此人是明末文壇領袖,大談忠君愛國,卻給清軍獻毒計,枉殺百萬人

獻計清軍,扒開荊隆口黃河大堤,毒殺數百萬漢民

1645年,順治二年,28歲的侯方城回到歸德府老家,但他不甘寂寞,想要“建功立業”。

明清交替之際,山東爆發了榆園軍起義,號稱有百萬。清軍入關後,榆園軍積極抗清。

1648年,榆園軍席捲直、魯、豫、蘇4省,佔據徐州日照等地,嚴重割裂清朝南北聯繫。

(山東位置直接威脅京師,同時也能截斷運河漕運,讓清軍南北不能相連)

1650年,正負總指揮漢奸張存仁和張膽為,先是焚燒百里林區,但依然沒能鎮壓抗清起義軍主力。

侯方域出現在了張存仁面前,獻了一個毒計:扒開荊隆口黃河大堤,將起義軍活動區域變成無人區。

扒開黃河大堤之後,直隸、山東、河南許多地區化為無人區,殺人數百萬,一舉鎮壓了榆園軍起義。

可以說,侯方域的毒計,直接幫助清朝度過了初期最大的危機。扒開黃河大堤,歷史上有幾人敢做?

因為南方抗清,北方抗清,互相呼應的話,清軍很難全力應付。但這“洪水之計”,輕鬆解決問題。

此人是明末文壇領袖,大談忠君愛國,卻給清軍獻毒計,枉殺百萬人

立下大功,但清廷並沒有給予封賞,原因耐人尋味

頗為諷刺的是,侯方域為清朝立下大功了,解決了清廷危機,但卻沒有得到絲毫封賞。

有人說,清朝諱忌提及清軍扒開黃河,以水代兵,殺民數百萬的事情,所以就不給封賞。

其實,這種說法不靠譜。如果認可,難道不能以其他名義給侯方域封賞?

因此,更大的可能是:清廷瞧不起侯方域,瞧不起明末很多肆意抨擊朝政的文人,不想用他們。

侯方域後來參加鄉試,有人說是清廷所逼,或於此相關。如果公佈侯方域這件事,他將名聲掃地。

此人是明末文壇領袖,大談忠君愛國,卻給清軍獻毒計,枉殺百萬人

史可法給多爾袞的回信《復多爾袞書》即為侯方域起草。

孔尚任的《桃花扇》中,奸臣代表馬士英,在抗清失敗之後,據不投降,後被剝皮處死,何其壯烈。

明清交替之際,很多大義凜然的東林黨人,卻紛紛投降,那些奸臣小人,不少反而壯烈抗清。

上書“剃髮易服”的孫之獬,全家就是被榆園軍處死。但清廷沒有絲毫悲傷,也沒有給予諡號之類。

無論是孫之獬,還是侯方域,對同胞下手狠,對清廷功勞大,但自己卻沒得到清廷絲毫嘉獎。

如今,侯方域在河南商丘有專門的紀念館,但壯烈犧牲的馬士英卻只有一座枯敗衣冠冢。

歷史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忠義之士卻能下場悲涼,卑鄙小人卻能名傳千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