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前物色了兩個人助建文帝削藩,可惜建文帝沒用好

明朝 朱元璋 建文帝 明成祖 黃子澄 覃仕勇說史 2018-12-02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前物色了兩個人助建文帝削藩,可惜建文帝沒用好

明太祖朱元璋開創了大明王朝後,為“家天下”之萬年計,決定“眾建諸侯,屏藩王室”。

他振振有詞地說:“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朕非私其親,乃遵古先哲王之制,為久安長治之計。”

即從洪武三年到洪武十八年,其二十六人外加一個侄孫,全部封藩。

其中,一些藩王分封於北邊軍事要地,受命指揮邊防大軍,築城屯田,習稱“塞王”,如晉王、燕王、秦王、代王、肅王、遼王、慶王、寧王、谷王、安王等。

朱元璋這麼做的目的,是讓諸藩鎮拱衛中央;但這些藩鎮卻給中央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朝中的有識之士如葉伯巨等輩,先後上書指出分封的弊端所在。

葉伯巨語重心長地說:“今裂土分封,使諸王各有分地,蓋懲宋、元孤立,宗室不競之弊。而秦、晉、燕、齊、樑、楚、吳、蜀諸國,無不連邑數十。城郭宮室亞於天子之都,優之以甲兵衛士之盛。臣恐數世之後,尾大不掉,然後削其地而奪之權,則必生觖望。甚者緣間而起,防之無及矣。”

忠言逆耳,朱元璋根本聽不進,反而指責葉伯巨有意離間自己父子骨肉關係,將之下獄。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前物色了兩個人助建文帝削藩,可惜建文帝沒用好

葉伯巨不但預見了封藩的惡果,也預料到了自己的命運,上書前,頹然向家人交待身後事,後來果然身死獄中。

戶部右侍郎卓敬為洪武二十一年榜眼及第,在明知葉伯巨下獄的情況下,心念國家和天下百姓,毅然上書勸諫,說:“陛下於諸王不早辨等威,而使服飾與太子埒,嫡庶相亂,尊卑無序,何以令天下?”

朱元璋在臣子們接二連三的勸諫下,已有所覺悟,承認說:“爾言是,朕慮未及此。”但他年事已高,有心無力。

身體越來越衰老的朱元璋對未來的帝國繼承人朱允炆說:“朕以御虜付諸王,可令邊塵不動,貽汝以安。”

經過葉伯巨、卓敬等人的鬧騰,朱允炆已感到了削藩的緊迫性,反問爺爺說:“虜不靖,諸王御之;諸王不靖,孰御之?”

朱元璋惶惑不知如何作答,反問道:“汝意何如?”

看著滿頭白髮的爺爺,朱允炆心有不忍,只好用語開解說:“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廢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

朱元璋呆了好一會兒,只好點頭說:“是也,無以易此矣。”

削藩二字說出來容易,操作起來卻是無比艱難的。

朱允炆雖然知道要削藩,但如何削,心無定畫。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前物色了兩個人助建文帝削藩,可惜建文帝沒用好

親信黃子澄在東角門給朱允炆謀劃全局,胸有成竹地說:“諸王護衛兵,才足自守。倘有變,臨以六師,其誰能支?漢七國非不強,卒底亡滅。大小強弱勢不同,而順逆之理異也。”

聽了黃子澄的話,朱允炆長舒了一口氣。

實際上,黃子澄不過是書生之見,所說全是紙上談兵。

朱元璋屠戮功臣過後,朝廷為之一空。

饒是如此,朱元璋還是精挑細選了兩個人為朱允炆保駕護航的。

其一為齊泰,另一為卓敬。

可惜的是,朱允炆對這兩個人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削藩問題上,朱允炆主要問計於黃子澄。

朱元璋崩,朱允炆登位,龍椅尚未捂熱,就巴巴地對黃子澄說:“先生憶昔東角門之言乎?”

黃子澄回答:“不敢忘”。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前物色了兩個人助建文帝削藩,可惜建文帝沒用好

黃子澄提供的方案是:“周、齊、湘、代、岷諸王,在先帝時,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問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

齊泰大驚,立刻提出反對,主張首先擒燕。

但是,朱允炆只聽黃子澄的。

事實上,卓敬還有更高明的辦法。

他在給朱允炆上奏章分析說:“燕王智慮絕倫,雄才大略,酷類高帝。北平形勝地,士馬精強,金、元年由興。今宜徙封南昌,萬一有變,亦易控制。夫將萌而未動者,幾也;量時而可為者,勢也。勢非至剛莫能斷,幾非至明莫能察。”

卓敬的主張是在不動兵刀的情況下,通過遷徙的方式來削弱藩王的勢力。

應該說,這是一條“天下至計”。但朱允炆竟然茫然不覺。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前物色了兩個人助建文帝削藩,可惜建文帝沒用好

最終,靖難之役起,朱允炆被弄得人間蒸發,燕王朱棣即位。

朱棣捉獲卓敬,指責他離間骨肉。

卓敬厲聲曰:“惜先帝不用敬言耳!”

朱棣雖然憤怒,但憐惜他的才能,下令將之下獄,派人以管仲、魏徵之事相勸。

卓敬流著淚說:“人臣委贄,有死無二。先皇帝曾無過舉,一旦橫行篡奪,恨不即死見故君地下,乃更欲臣我耶?”

朱棣還是不忍殺害。

朱棣的狗頭軍師姚廣孝挑撥說:“敬言誠見用,上寧有今日。”

朱棣這才悻悻下令將卓敬處死,並滅其三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