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的人物原型及影射

明朝 薛蟠 吳三桂 永曆帝 中國歷史 吳氏紅學 2018-12-01

作者:邏輯怪

薛蟠的人物原型及影射

一、薛蟠的人物原型

薛蟠,諧音削藩,外號呆霸王,和他老婆夏金桂一起,共同影射吳三桂。

稱吳三桂為呆霸王再合適不過,縱觀他一生之中所行之事,均是有勇無謀、毫無原則,最後自己也不得善終。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本是想剿滅李自成後自己稱帝,不料卻將大明江山拱手讓給大清了。後康熙削藩,他再次起兵造反,仍以失敗告終。

薛蟠 ,表字文龍,薛蟠名字中的蟠,即蟠龍,指蟄伏在地而未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吳三桂一生兩次與帝位擦肩而過,有機會成龍卻始終蟄伏在地,未能昇天。作者用一個蟠字概括其一生,真正恰到好處。

薛蟠為了爭奪香菱“衝冠一怒”打死馮淵,然後投奔了賈家;而吳三桂也為了陳圓圓突然改變投降李自成的決定,轉而搬來清軍鎮壓起義軍。

薛蟠的人物原型及影射

(吳三桂與陳圓圓)

有一次薛蟠過生日,別人送他四樣賀禮,分別是:鮮藕,大西瓜,鱘魚,暹羅國進貢的靈柏香薰的暹豬。

這四件禮物並不尋常,大有寓意,均與吳三桂之生平有關:

鮮藕就是“根並荷花一莖香”的香菱(英蓮):陳圓圓;

大西瓜影射吳三桂的封號:“平西王”;

鱘魚,即鱘龍魚,尋龍,吳三桂一路追殺永曆帝朱由榔,正是尋龍的過程;

暹羅豬又是什麼呢?是被緬甸人收留的那個“朱”——朱由榔,後被吳三桂絞死。

再說秦可卿死,賈珍四處尋不到滿意的棺木,正是這位薛大爺來獻的棺:

“我們木店裡有一副板,叫做什麼檣木,出在潢海鐵網山上,作了棺材,萬年不壞。這還是當年先父帶來,原系義忠親王老千歲要的,因他壞了事,就不曾拿去。現今還封在店裡,也沒人出價敢買。你若要,就抬來罷了。”

薛蟠的這段話,要分成兩段看,後半段影射義忠親王老千歲的事,另一篇文中已經說明。

現在看前半段:

檣木就是牆,城牆,與鐵網山共指長城。

潢海是黃海與渤海的合稱,這裡的棺(關)是什麼呢?

正是山海關。

薛蟠獻棺,即影射吳三桂獻山海關一事。

在《吳氏石頭記》第101回中,薛蟠被冷子興設計,最終被賈雨村判了斬首,其中有一段冷子興進饞言的話頗值得玩味:“老爺有所不知,本省最有權有勢、極富極貴的大戶人家不過賈王薛史四家,然那都是前朝的官了,如今早已沒落。薛家也已失了勢,把王八脖子一縮,躲在窮山上度日。老爺礙著情面不敢惹他,其實有何可懼,不過是個草民罷了。他家裡只怕再拿不出幾兩銀子了,老爺怕他做甚。”

這裡點明吳三桂是“前朝的官”,被天下人罵烏龜“王八”, 早已“失了勢”,描寫了吳三桂最終被康熙剿滅的下場。

薛蟠的人物原型及影射

薛蟠在書中沒有判詞也沒有詩文,只有在妓院行得一道不堪入耳的酒令:

女兒悲,嫁了個男人是烏龜。

(吳三桂被漢人罵烏龜,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女兒愁,繡房攛出個大馬猴。

(滿清這個大馬猴是吳三桂引來的,攪得天下大亂。)

女兒喜,洞房花燭朝慵起。

(與滿清喜結連理,放鬆了警惕。)

女兒樂,一根 X X往裡戳。

(無論是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還是不聽洪承疇的建議,追殺永曆帝,乃至兔死狗烹致使康熙削藩,都看出吳三桂為人做事一向莽撞,不顧後果。)

兩隻蒼蠅嗡嗡嗡,一隻蚊子哼哼哼!

(天下大亂,改朝換代,吳三桂這樣的小角色,也無非像個蚊子哼哼幾下罷了。)

二、薛蟠與晉商

書中薛蟠是薛姨媽的獨子,寶釵的哥哥。但兄妹二人性格品行相差甚遠,無論如何也不像是一個母親教導出來的,這裡有何蹊蹺呢?

再看薛家入住賈府的處所梨香院:

“原來這梨香院即當日榮公暮年養靜之所,小小巧巧,約有十餘間房屋,前廳後舍俱全.另有一門通街,薛蟠家人就走此門出入.西南有一角門,通一夾道,出夾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東邊了.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與王夫人相敘.寶釵日與黛玉迎春姊妹等一處,或看書下棋,或作針黹,倒也十分樂業。只是薛蟠……況且這梨香院相隔兩層房舍,又有街門另開,任意可以出入,所以這些子弟們竟可以放意暢懷的,因此遂將移居之念漸漸打滅了。”

梨香院屬於榮國府,卻又獨門獨院,這邊與榮國府出入自如,那邊又推開門就是街頭市井,毫無約束。榮國府這樣的大戶人家,所有門戶均設專人看守,為何獨獨這梨香院,戒備如此鬆懈隨意,隱患無窮?

薛蟠的人物原型及影射

前文已述,薛家是皇商,亦是影射“士農工商”中商人這一經濟支柱。薛姨媽影射明朝外戚對商業的把持,而薛蟠則是影射賣國求榮的商人,尤其是晉商。

晉商的發跡始於明朝建國之初。明朝建國後,在北方邊境部署了上百萬軍隊,在山西大同一帶,當年駐兵的人數有80多萬,戰馬就有30多萬匹,如此龐大的軍隊需要巨大的物資供給。在那個時代,運送物資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僅沿途的消耗就極其驚人。明朝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想出了一個妙招,就是以“鹽引”為交換條件,鼓勵中原商人把糧食物資運輸到邊關。而山西商人敏銳地捕捉了這個天賜良機,他們從河南、山東以及江南地區將糧食運往北部邊鎮,以換得“鹽引”,再折身輾轉兩淮、河東、四川等地出產食鹽的地方,憑“鹽引”購買食鹽,最後到全國其他地方出售食鹽獲利。而鹽賦之利,約佔天下流動財富的一半,其利潤豐厚無比。山西商人藉著明朝獎勵鹽引的機會,迅速地壯大,建立了龐大的商業帝國。

明朝後期,努爾哈赤在東北建立了後金政權。但是經過多年的征戰,後金國庫空虛,負擔不起龐大的軍需開支,不管是金錢,還是鐵器、糧草,這些戰略物資都極度缺乏。雖然明朝政府明令禁止與滿清進行商業交易,但是豐厚的利潤讓晉商們甘願冒生命危險將物資運往後金。努爾哈赤開出高額利息向山西商人借鉅額錢款,為了表示還款的信譽,他還向借款的山西商人出具了蓋有龍璽的借票為證據,這就是“龍票”。甚至還有一些山西商人在從事販貿活動同時,為滿族政權傳遞文書情報。據《清實錄》載,天命三年(1618),時有山東、山西、河東、河西、蘇杭等處在撫順貿易者16人,努爾哈赤“皆厚給資費,書七大恨之言,付之遣還”。努爾哈赤死後,清太宗皇太極登基稱帝,改國號“後金”為“大清”。皇太極繼續和山西商人保持密切的聯繫,承諾將來入主中原後,所借銀錢加利息一併奉還。同時,他大力支持山西商人,採取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他們來做生意,給他們提供極大的便利,利用他們儲備軍用戰略物質;並發展其中的一部分人為間諜,利用他們刺探大明王朝的軍事經濟情報,瞭解和掌握明朝軍隊的動向。通過與晉商的貿易,滿清獲得了大量的鐵器和糧草,並裝備了一支武器精良的八旗部隊,磨刀霍霍嚮明朝。公元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大清的軍隊在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進入山海關,趕跑李自成,攻佔了北京。清軍入關前,晉商中勢力較大的有八家,分別是王登庫、靳良玉、範永鬥、王大宇、樑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都是大財閥,其中最顯赫的是範家。清王朝入主中原後,為了感謝他們,清朝皇帝特賜黃馬褂,並封為“八大皇商”。

晉商在風雲變幻、波詭雲譎的時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為幕後的一隻黑手,將明朝推向滅亡的邊緣。如果沒有晉商,清軍就很難得到足夠的軍需物資,不能滿足戰爭的需求,也許會出現不同的歷史結局。

薛蟠的人物原型吳三桂引清軍入關雖具有一定偶然性,而其影射的晉商卻自始至終都在賣國求榮。正是由於他們的賣國行徑,使得大明門戶洞開,山海關如同梨香院一般成為國防安全的隱患,終為外敵所破。

————————————————————

校對:王華東 安妮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夢,不一樣的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