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

有明一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書法家們在繼承前人書藝的基礎上力求突破,其中主要是以祝允明為代表的吳中書法家成就比較高,故有“天下書法歸吾吳矣”之稱。那麼,明代的那些帝王們、以及書法理論,是如何影響書法發展的呢?

"

有明一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書法家們在繼承前人書藝的基礎上力求突破,其中主要是以祝允明為代表的吳中書法家成就比較高,故有“天下書法歸吾吳矣”之稱。那麼,明代的那些帝王們、以及書法理論,是如何影響書法發展的呢?

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1帝王喜好對明代書法的影響

古往今來,皇家都期冀無上的權力,在專權的明朝尤為如此。面對專制的皇權,書法藝術之“理”怎能與之抗衡。官方書法風格的標準皆迎合帝王的偏好,文人們也不能免俗。這一現象,並非明代專有,歷朝歷代流行的書風,大都與皇帝的喜好沾邊。如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王羲之傳論》奠定了王羲之書聖的基石,其書備受推崇;又如,宋太祖趙匡胤喜好書法,『一時公卿以上所好,遂悉學鍾、王;至李宗諤主文既久,士子始皆學其書,肥褊樸拙。是時無不謄錄以投其好。皇帝喜愛的字體自然成為朝廷爭相模仿的範本。沈度的書法因得到朱棣賞識而樹為學習的楷模。

"

有明一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書法家們在繼承前人書藝的基礎上力求突破,其中主要是以祝允明為代表的吳中書法家成就比較高,故有“天下書法歸吾吳矣”之稱。那麼,明代的那些帝王們、以及書法理論,是如何影響書法發展的呢?

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1帝王喜好對明代書法的影響

古往今來,皇家都期冀無上的權力,在專權的明朝尤為如此。面對專制的皇權,書法藝術之“理”怎能與之抗衡。官方書法風格的標準皆迎合帝王的偏好,文人們也不能免俗。這一現象,並非明代專有,歷朝歷代流行的書風,大都與皇帝的喜好沾邊。如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王羲之傳論》奠定了王羲之書聖的基石,其書備受推崇;又如,宋太祖趙匡胤喜好書法,『一時公卿以上所好,遂悉學鍾、王;至李宗諤主文既久,士子始皆學其書,肥褊樸拙。是時無不謄錄以投其好。皇帝喜愛的字體自然成為朝廷爭相模仿的範本。沈度的書法因得到朱棣賞識而樹為學習的楷模。

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明代沈度小楷書法作品欣賞《心經》

在明代,太祖朱元璋倡導先秦制度,尊堯、舜、周公等為聖賢,凡事也尊崇古制。明朝的教育設禮、樂、 射、御、書、數等六科,分別教學。在銓選制度上,書學作為朝廷官員們的文字應用能力的考察,一直是朝廷十分重視的內容。

明朝的帝王推崇古制,崇奉文字對政治的影響力。因此,文字和書法在明代備受重視,這和帝王的喜好以及推廣息息相關。以沈度書體為標誌的『臺閣體』在明永樂宣德年間佔據著書壇三十多年的統治地位。這一現象對明代書法教育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不僅朝內書辦官員、閣臣必善此體,而且成為官吏選拔的書法評判標準。

"

有明一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書法家們在繼承前人書藝的基礎上力求突破,其中主要是以祝允明為代表的吳中書法家成就比較高,故有“天下書法歸吾吳矣”之稱。那麼,明代的那些帝王們、以及書法理論,是如何影響書法發展的呢?

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1帝王喜好對明代書法的影響

古往今來,皇家都期冀無上的權力,在專權的明朝尤為如此。面對專制的皇權,書法藝術之“理”怎能與之抗衡。官方書法風格的標準皆迎合帝王的偏好,文人們也不能免俗。這一現象,並非明代專有,歷朝歷代流行的書風,大都與皇帝的喜好沾邊。如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王羲之傳論》奠定了王羲之書聖的基石,其書備受推崇;又如,宋太祖趙匡胤喜好書法,『一時公卿以上所好,遂悉學鍾、王;至李宗諤主文既久,士子始皆學其書,肥褊樸拙。是時無不謄錄以投其好。皇帝喜愛的字體自然成為朝廷爭相模仿的範本。沈度的書法因得到朱棣賞識而樹為學習的楷模。

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明代沈度小楷書法作品欣賞《心經》

在明代,太祖朱元璋倡導先秦制度,尊堯、舜、周公等為聖賢,凡事也尊崇古制。明朝的教育設禮、樂、 射、御、書、數等六科,分別教學。在銓選制度上,書學作為朝廷官員們的文字應用能力的考察,一直是朝廷十分重視的內容。

明朝的帝王推崇古制,崇奉文字對政治的影響力。因此,文字和書法在明代備受重視,這和帝王的喜好以及推廣息息相關。以沈度書體為標誌的『臺閣體』在明永樂宣德年間佔據著書壇三十多年的統治地位。這一現象對明代書法教育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不僅朝內書辦官員、閣臣必善此體,而且成為官吏選拔的書法評判標準。

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文徵明 正書辭金記

#2教學著述的空前發展

明代書法教學論著無論數量和內容都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朝。其中有代表性的著述為李淳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姜立綱的《中書楷訣》、豐坊的《童學書程》《書訣》,以及徐渭的《筆玄要旨》等。

李淳于景泰二年(一四五一)編成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是關於教授大字楷書間架結構的技法著作。這是繼元代技法理論後,對『法』的又一次推揚,將『法』當作審美的標杆。中書舍人姜立綱所撰的《中書楷訣》即受此書啟發,進而用圖例指導學習間架結構八十四法,成為中書舍人們學習書法的楷則。

兩書都體現了當時『臺閣體』 的影響,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代宮廷楷書已規範程式化,對楷書結字的剖析趨於繁瑣、僵化,但客觀而言對於書法基礎教育,尤其是楷書入門教學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此類著作還有《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七十二例法》以及《內閣祕傳字府》等。

"

有明一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書法家們在繼承前人書藝的基礎上力求突破,其中主要是以祝允明為代表的吳中書法家成就比較高,故有“天下書法歸吾吳矣”之稱。那麼,明代的那些帝王們、以及書法理論,是如何影響書法發展的呢?

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1帝王喜好對明代書法的影響

古往今來,皇家都期冀無上的權力,在專權的明朝尤為如此。面對專制的皇權,書法藝術之“理”怎能與之抗衡。官方書法風格的標準皆迎合帝王的偏好,文人們也不能免俗。這一現象,並非明代專有,歷朝歷代流行的書風,大都與皇帝的喜好沾邊。如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王羲之傳論》奠定了王羲之書聖的基石,其書備受推崇;又如,宋太祖趙匡胤喜好書法,『一時公卿以上所好,遂悉學鍾、王;至李宗諤主文既久,士子始皆學其書,肥褊樸拙。是時無不謄錄以投其好。皇帝喜愛的字體自然成為朝廷爭相模仿的範本。沈度的書法因得到朱棣賞識而樹為學習的楷模。

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明代沈度小楷書法作品欣賞《心經》

在明代,太祖朱元璋倡導先秦制度,尊堯、舜、周公等為聖賢,凡事也尊崇古制。明朝的教育設禮、樂、 射、御、書、數等六科,分別教學。在銓選制度上,書學作為朝廷官員們的文字應用能力的考察,一直是朝廷十分重視的內容。

明朝的帝王推崇古制,崇奉文字對政治的影響力。因此,文字和書法在明代備受重視,這和帝王的喜好以及推廣息息相關。以沈度書體為標誌的『臺閣體』在明永樂宣德年間佔據著書壇三十多年的統治地位。這一現象對明代書法教育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不僅朝內書辦官員、閣臣必善此體,而且成為官吏選拔的書法評判標準。

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文徵明 正書辭金記

#2教學著述的空前發展

明代書法教學論著無論數量和內容都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朝。其中有代表性的著述為李淳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姜立綱的《中書楷訣》、豐坊的《童學書程》《書訣》,以及徐渭的《筆玄要旨》等。

李淳于景泰二年(一四五一)編成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是關於教授大字楷書間架結構的技法著作。這是繼元代技法理論後,對『法』的又一次推揚,將『法』當作審美的標杆。中書舍人姜立綱所撰的《中書楷訣》即受此書啟發,進而用圖例指導學習間架結構八十四法,成為中書舍人們學習書法的楷則。

兩書都體現了當時『臺閣體』 的影響,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代宮廷楷書已規範程式化,對楷書結字的剖析趨於繁瑣、僵化,但客觀而言對於書法基礎教育,尤其是楷書入門教學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此類著作還有《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七十二例法》以及《內閣祕傳字府》等。

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明代董其昌 自書先世誥身冊(十七開)

紙本15×28.5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上述書法教學著述外,明代大量的書法理論著作中也有不少對書法教育思想和教學目標具有指導作用的論述。如董其昌《容臺別集》中提到的『淡』論、『熟後求生』論、『頓悟』論等,都對當時書法教育起到了理論指導作用。

明人對古典書法理論的整理不遺餘力,尤其對其中的技法結構理論表現出極大的熱衷和關注,反映了明人對書法之『法』的重視。

"

有明一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書法家們在繼承前人書藝的基礎上力求突破,其中主要是以祝允明為代表的吳中書法家成就比較高,故有“天下書法歸吾吳矣”之稱。那麼,明代的那些帝王們、以及書法理論,是如何影響書法發展的呢?

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1帝王喜好對明代書法的影響

古往今來,皇家都期冀無上的權力,在專權的明朝尤為如此。面對專制的皇權,書法藝術之“理”怎能與之抗衡。官方書法風格的標準皆迎合帝王的偏好,文人們也不能免俗。這一現象,並非明代專有,歷朝歷代流行的書風,大都與皇帝的喜好沾邊。如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王羲之傳論》奠定了王羲之書聖的基石,其書備受推崇;又如,宋太祖趙匡胤喜好書法,『一時公卿以上所好,遂悉學鍾、王;至李宗諤主文既久,士子始皆學其書,肥褊樸拙。是時無不謄錄以投其好。皇帝喜愛的字體自然成為朝廷爭相模仿的範本。沈度的書法因得到朱棣賞識而樹為學習的楷模。

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明代沈度小楷書法作品欣賞《心經》

在明代,太祖朱元璋倡導先秦制度,尊堯、舜、周公等為聖賢,凡事也尊崇古制。明朝的教育設禮、樂、 射、御、書、數等六科,分別教學。在銓選制度上,書學作為朝廷官員們的文字應用能力的考察,一直是朝廷十分重視的內容。

明朝的帝王推崇古制,崇奉文字對政治的影響力。因此,文字和書法在明代備受重視,這和帝王的喜好以及推廣息息相關。以沈度書體為標誌的『臺閣體』在明永樂宣德年間佔據著書壇三十多年的統治地位。這一現象對明代書法教育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不僅朝內書辦官員、閣臣必善此體,而且成為官吏選拔的書法評判標準。

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文徵明 正書辭金記

#2教學著述的空前發展

明代書法教學論著無論數量和內容都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朝。其中有代表性的著述為李淳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姜立綱的《中書楷訣》、豐坊的《童學書程》《書訣》,以及徐渭的《筆玄要旨》等。

李淳于景泰二年(一四五一)編成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是關於教授大字楷書間架結構的技法著作。這是繼元代技法理論後,對『法』的又一次推揚,將『法』當作審美的標杆。中書舍人姜立綱所撰的《中書楷訣》即受此書啟發,進而用圖例指導學習間架結構八十四法,成為中書舍人們學習書法的楷則。

兩書都體現了當時『臺閣體』 的影響,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代宮廷楷書已規範程式化,對楷書結字的剖析趨於繁瑣、僵化,但客觀而言對於書法基礎教育,尤其是楷書入門教學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此類著作還有《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七十二例法》以及《內閣祕傳字府》等。

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明代董其昌 自書先世誥身冊(十七開)

紙本15×28.5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上述書法教學著述外,明代大量的書法理論著作中也有不少對書法教育思想和教學目標具有指導作用的論述。如董其昌《容臺別集》中提到的『淡』論、『熟後求生』論、『頓悟』論等,都對當時書法教育起到了理論指導作用。

明人對古典書法理論的整理不遺餘力,尤其對其中的技法結構理論表現出極大的熱衷和關注,反映了明人對書法之『法』的重視。

明代帝王,是如何書法發展的?

王寵 題跋唐寅溪山漁隱圖

- end -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需轉載請聯繫書法屋

總監丨馮錯

主編 | 凌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