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儲二十年,在位十個月,離奇的駕崩隱藏著怎樣的祕聞'

"
"
皇儲二十年,在位十個月,離奇的駕崩隱藏著怎樣的祕聞

明仁宗朱高熾

01

永樂二十二年,即公元1424年,六十五歲的明成祖朱棣在獲悉韃靼部阿魯臺將有掠邊行動的情報後,毅然決定於四月親自領軍北征。自知不敵的阿魯臺決定避開明軍鋒芒,向大漠深處遁去。求戰不成的朱棣感慨道:“且今孽虜所有無幾,茫茫廣漠之地,譬如求一粟於滄海,可必得耶?”懷著無限的失望,這位給後世留下諸多談資的帝王,在班師到榆木川時,溘然長逝。

同年八月,身在北京的太子朱高熾依據成祖遺詔,承繼帝位,大赦天下,是為仁宗。當所有人都為這個做了幾十年儲君,隱忍多時的中年人鬆了一口氣時,僅僅十個月後,年僅四十八歲的明仁宗卻追隨著乃父的腳步,與世長辭。仁宗的突然離世,給後人留下了重重疑團:他究竟是因疾病薨逝,還是遭遇了謀殺?

眾所周知,作為明成祖朱棣的長子,朱高熾並不為皇父所喜愛。雖然朱棣遵從朱元璋之命,早年便立朱高熾為燕王世子,但他總是考慮要不要讓更像自己的次子——漢王朱高煦上位。在這種心理的作祟下,朱棣時不時就會出些難題給朱高熾,而生活在這種巨大精神壓力下的朱高熾則自幼多病,且身體肥胖。朱棣曾經率諸子拜祭明孝陵,一路上朱高熾要兩個太監扶著才能向前移動,在行走過程中還摔了好幾個跟頭,惹得跟在後面的弟弟朱高煦一陣嘲笑。如此欠佳的身體狀況,似乎能活到將近五十歲已算是不錯了。那麼仁宗的去世為何會留下疑團呢?因為其身後的一些事情著實有些非比尋常。

"
皇儲二十年,在位十個月,離奇的駕崩隱藏著怎樣的祕聞

明仁宗朱高熾

01

永樂二十二年,即公元1424年,六十五歲的明成祖朱棣在獲悉韃靼部阿魯臺將有掠邊行動的情報後,毅然決定於四月親自領軍北征。自知不敵的阿魯臺決定避開明軍鋒芒,向大漠深處遁去。求戰不成的朱棣感慨道:“且今孽虜所有無幾,茫茫廣漠之地,譬如求一粟於滄海,可必得耶?”懷著無限的失望,這位給後世留下諸多談資的帝王,在班師到榆木川時,溘然長逝。

同年八月,身在北京的太子朱高熾依據成祖遺詔,承繼帝位,大赦天下,是為仁宗。當所有人都為這個做了幾十年儲君,隱忍多時的中年人鬆了一口氣時,僅僅十個月後,年僅四十八歲的明仁宗卻追隨著乃父的腳步,與世長辭。仁宗的突然離世,給後人留下了重重疑團:他究竟是因疾病薨逝,還是遭遇了謀殺?

眾所周知,作為明成祖朱棣的長子,朱高熾並不為皇父所喜愛。雖然朱棣遵從朱元璋之命,早年便立朱高熾為燕王世子,但他總是考慮要不要讓更像自己的次子——漢王朱高煦上位。在這種心理的作祟下,朱棣時不時就會出些難題給朱高熾,而生活在這種巨大精神壓力下的朱高熾則自幼多病,且身體肥胖。朱棣曾經率諸子拜祭明孝陵,一路上朱高熾要兩個太監扶著才能向前移動,在行走過程中還摔了好幾個跟頭,惹得跟在後面的弟弟朱高煦一陣嘲笑。如此欠佳的身體狀況,似乎能活到將近五十歲已算是不錯了。那麼仁宗的去世為何會留下疑團呢?因為其身後的一些事情著實有些非比尋常。

皇儲二十年,在位十個月,離奇的駕崩隱藏著怎樣的祕聞

02

其一、貴妃殉葬。

仁宗皇帝朱高熾駕崩後,生前最寵愛的郭貴妃為其殉葬。要知道殉葬的制度得以最終廢棄,要等到仁宗之孫明英宗之時,所以此時妃子殉葬並非奇事。但郭貴妃乃是大明開國元勳郭英的孫女,要說起郭英,那可是朱元璋在濠州打拼的時候就追隨左右,而郭英的女兒孫女們也多數嫁給了朱家皇子皇孫,是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按說擁有如此顯赫的背景是不可能殉葬的,所以就有了這樣的傳言:郭貴妃想在酒宴上毒死張皇后,不想下了毒的酒為仁宗所誤喝。仁宗毒發身亡後,貴妃心懷慚愧,引咎殉葬。

但這種說法頗有小說家言的味道,真實歷史中可信度並不高。首先,一個皇帝奪皇后的酒來喝,這種場面聞所未聞;更重要的是,帝后的飲食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查,防止有人投毒,想要在宴席上將堂堂大明的皇后鴆殺,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何況就算皇后真被毒殺,這種投毒案必將被徹查,而真相一旦水落石出,等待郭貴妃的又將會是什麼呢?所以郭貴妃誤殺仁宗的說法不足採信。至於郭貴妃殉葬,多半是張皇后為了防止郭家勢力進一步坐大而下的狠手。

"
皇儲二十年,在位十個月,離奇的駕崩隱藏著怎樣的祕聞

明仁宗朱高熾

01

永樂二十二年,即公元1424年,六十五歲的明成祖朱棣在獲悉韃靼部阿魯臺將有掠邊行動的情報後,毅然決定於四月親自領軍北征。自知不敵的阿魯臺決定避開明軍鋒芒,向大漠深處遁去。求戰不成的朱棣感慨道:“且今孽虜所有無幾,茫茫廣漠之地,譬如求一粟於滄海,可必得耶?”懷著無限的失望,這位給後世留下諸多談資的帝王,在班師到榆木川時,溘然長逝。

同年八月,身在北京的太子朱高熾依據成祖遺詔,承繼帝位,大赦天下,是為仁宗。當所有人都為這個做了幾十年儲君,隱忍多時的中年人鬆了一口氣時,僅僅十個月後,年僅四十八歲的明仁宗卻追隨著乃父的腳步,與世長辭。仁宗的突然離世,給後人留下了重重疑團:他究竟是因疾病薨逝,還是遭遇了謀殺?

眾所周知,作為明成祖朱棣的長子,朱高熾並不為皇父所喜愛。雖然朱棣遵從朱元璋之命,早年便立朱高熾為燕王世子,但他總是考慮要不要讓更像自己的次子——漢王朱高煦上位。在這種心理的作祟下,朱棣時不時就會出些難題給朱高熾,而生活在這種巨大精神壓力下的朱高熾則自幼多病,且身體肥胖。朱棣曾經率諸子拜祭明孝陵,一路上朱高熾要兩個太監扶著才能向前移動,在行走過程中還摔了好幾個跟頭,惹得跟在後面的弟弟朱高煦一陣嘲笑。如此欠佳的身體狀況,似乎能活到將近五十歲已算是不錯了。那麼仁宗的去世為何會留下疑團呢?因為其身後的一些事情著實有些非比尋常。

皇儲二十年,在位十個月,離奇的駕崩隱藏著怎樣的祕聞

02

其一、貴妃殉葬。

仁宗皇帝朱高熾駕崩後,生前最寵愛的郭貴妃為其殉葬。要知道殉葬的制度得以最終廢棄,要等到仁宗之孫明英宗之時,所以此時妃子殉葬並非奇事。但郭貴妃乃是大明開國元勳郭英的孫女,要說起郭英,那可是朱元璋在濠州打拼的時候就追隨左右,而郭英的女兒孫女們也多數嫁給了朱家皇子皇孫,是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按說擁有如此顯赫的背景是不可能殉葬的,所以就有了這樣的傳言:郭貴妃想在酒宴上毒死張皇后,不想下了毒的酒為仁宗所誤喝。仁宗毒發身亡後,貴妃心懷慚愧,引咎殉葬。

但這種說法頗有小說家言的味道,真實歷史中可信度並不高。首先,一個皇帝奪皇后的酒來喝,這種場面聞所未聞;更重要的是,帝后的飲食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查,防止有人投毒,想要在宴席上將堂堂大明的皇后鴆殺,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何況就算皇后真被毒殺,這種投毒案必將被徹查,而真相一旦水落石出,等待郭貴妃的又將會是什麼呢?所以郭貴妃誤殺仁宗的說法不足採信。至於郭貴妃殉葬,多半是張皇后為了防止郭家勢力進一步坐大而下的狠手。

皇儲二十年,在位十個月,離奇的駕崩隱藏著怎樣的祕聞

03

其二、諍臣廷辱

話說仁宗病危之時,曾對重臣夏元吉道:“時勉廷辱我!”於是有人揣測,仁宗正是被這個叫做“時勉”的大臣當庭辱罵氣病,最終死亡的。時勉,指的是翰林院侍讀李時勉。雖然只是一個陪著皇帝讀書的小官,李時勉卻為人耿直,敢於直言犯上。他曾批評仁宗“土木逐興,重勞民力”,用宦官“折辱郡縣、捶楚小民”,“大孝尚未終,正宮尚未冊便選取侍女,驚動遠近”,如今天下並非大安,“飛蝗遍天,民食寡乏”,還批評仁宗不像明太祖那樣見日而臨朝,非勤政之君主等等。仁宗被搞得很沒面子,就避開群臣,將他召到便殿質問,結果李時勉仍是梗著脖子不認錯。仁宗暴怒,命令武士“撲以金瓜”,也就是拿著金瓜大錘毆打李時勉,將其幾乎打死。而仁宗自己則在對夏元吉說完“時勉廷辱我”一番話後當夜去世。

李時勉的諍言果真是導致仁宗突然離世的原因嗎?以宅心仁厚、虛心納諫而著稱的朱高熾,會因為大臣的幾句話被活活氣死嗎?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聽說李時勉得罪過先帝,盛怒之下將他五花大綁,親自審問:“爾小臣敢觸先帝!疏何語,趣言之!”李時勉則回答道:“臣言諒閣中(守喪之際)不宜近妃殯,皇太子不宜遠左右。” 朱瞻基聽罷,“怒氣稍減”,隨後將他免罪,官復原職。一方面,李時勉勸仁宗要和太子朱瞻基多親近,可謂說到了朱瞻基的心坎上;另一方面,“不宜近妃殯”的諫言能為朱瞻基所認同,則是由於其直指朱高熾最可能的真正死因——縱慾。

"
皇儲二十年,在位十個月,離奇的駕崩隱藏著怎樣的祕聞

明仁宗朱高熾

01

永樂二十二年,即公元1424年,六十五歲的明成祖朱棣在獲悉韃靼部阿魯臺將有掠邊行動的情報後,毅然決定於四月親自領軍北征。自知不敵的阿魯臺決定避開明軍鋒芒,向大漠深處遁去。求戰不成的朱棣感慨道:“且今孽虜所有無幾,茫茫廣漠之地,譬如求一粟於滄海,可必得耶?”懷著無限的失望,這位給後世留下諸多談資的帝王,在班師到榆木川時,溘然長逝。

同年八月,身在北京的太子朱高熾依據成祖遺詔,承繼帝位,大赦天下,是為仁宗。當所有人都為這個做了幾十年儲君,隱忍多時的中年人鬆了一口氣時,僅僅十個月後,年僅四十八歲的明仁宗卻追隨著乃父的腳步,與世長辭。仁宗的突然離世,給後人留下了重重疑團:他究竟是因疾病薨逝,還是遭遇了謀殺?

眾所周知,作為明成祖朱棣的長子,朱高熾並不為皇父所喜愛。雖然朱棣遵從朱元璋之命,早年便立朱高熾為燕王世子,但他總是考慮要不要讓更像自己的次子——漢王朱高煦上位。在這種心理的作祟下,朱棣時不時就會出些難題給朱高熾,而生活在這種巨大精神壓力下的朱高熾則自幼多病,且身體肥胖。朱棣曾經率諸子拜祭明孝陵,一路上朱高熾要兩個太監扶著才能向前移動,在行走過程中還摔了好幾個跟頭,惹得跟在後面的弟弟朱高煦一陣嘲笑。如此欠佳的身體狀況,似乎能活到將近五十歲已算是不錯了。那麼仁宗的去世為何會留下疑團呢?因為其身後的一些事情著實有些非比尋常。

皇儲二十年,在位十個月,離奇的駕崩隱藏著怎樣的祕聞

02

其一、貴妃殉葬。

仁宗皇帝朱高熾駕崩後,生前最寵愛的郭貴妃為其殉葬。要知道殉葬的制度得以最終廢棄,要等到仁宗之孫明英宗之時,所以此時妃子殉葬並非奇事。但郭貴妃乃是大明開國元勳郭英的孫女,要說起郭英,那可是朱元璋在濠州打拼的時候就追隨左右,而郭英的女兒孫女們也多數嫁給了朱家皇子皇孫,是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按說擁有如此顯赫的背景是不可能殉葬的,所以就有了這樣的傳言:郭貴妃想在酒宴上毒死張皇后,不想下了毒的酒為仁宗所誤喝。仁宗毒發身亡後,貴妃心懷慚愧,引咎殉葬。

但這種說法頗有小說家言的味道,真實歷史中可信度並不高。首先,一個皇帝奪皇后的酒來喝,這種場面聞所未聞;更重要的是,帝后的飲食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查,防止有人投毒,想要在宴席上將堂堂大明的皇后鴆殺,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何況就算皇后真被毒殺,這種投毒案必將被徹查,而真相一旦水落石出,等待郭貴妃的又將會是什麼呢?所以郭貴妃誤殺仁宗的說法不足採信。至於郭貴妃殉葬,多半是張皇后為了防止郭家勢力進一步坐大而下的狠手。

皇儲二十年,在位十個月,離奇的駕崩隱藏著怎樣的祕聞

03

其二、諍臣廷辱

話說仁宗病危之時,曾對重臣夏元吉道:“時勉廷辱我!”於是有人揣測,仁宗正是被這個叫做“時勉”的大臣當庭辱罵氣病,最終死亡的。時勉,指的是翰林院侍讀李時勉。雖然只是一個陪著皇帝讀書的小官,李時勉卻為人耿直,敢於直言犯上。他曾批評仁宗“土木逐興,重勞民力”,用宦官“折辱郡縣、捶楚小民”,“大孝尚未終,正宮尚未冊便選取侍女,驚動遠近”,如今天下並非大安,“飛蝗遍天,民食寡乏”,還批評仁宗不像明太祖那樣見日而臨朝,非勤政之君主等等。仁宗被搞得很沒面子,就避開群臣,將他召到便殿質問,結果李時勉仍是梗著脖子不認錯。仁宗暴怒,命令武士“撲以金瓜”,也就是拿著金瓜大錘毆打李時勉,將其幾乎打死。而仁宗自己則在對夏元吉說完“時勉廷辱我”一番話後當夜去世。

李時勉的諍言果真是導致仁宗突然離世的原因嗎?以宅心仁厚、虛心納諫而著稱的朱高熾,會因為大臣的幾句話被活活氣死嗎?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聽說李時勉得罪過先帝,盛怒之下將他五花大綁,親自審問:“爾小臣敢觸先帝!疏何語,趣言之!”李時勉則回答道:“臣言諒閣中(守喪之際)不宜近妃殯,皇太子不宜遠左右。” 朱瞻基聽罷,“怒氣稍減”,隨後將他免罪,官復原職。一方面,李時勉勸仁宗要和太子朱瞻基多親近,可謂說到了朱瞻基的心坎上;另一方面,“不宜近妃殯”的諫言能為朱瞻基所認同,則是由於其直指朱高熾最可能的真正死因——縱慾。

皇儲二十年,在位十個月,離奇的駕崩隱藏著怎樣的祕聞

04

其三、縱慾過度,服丹而亡

朱高熾為人文靜謙遜,朱棣起兵靖難時,他身為長子,據守北平,“旦暮督治守備”,安撫城中軍民,為在前方的父親打造了一座牢固的大本營。而在永樂時代,朱高熾也始終以低調平和的姿態面對父親和屢屢向自己發起挑戰的弟弟朱高煦。二十多年來,他時刻面臨著丟掉太子之位的威脅,不敢掉以輕心,對於美酒和女色,他無心也不敢享受,否則便給了父皇廢黜的理由。所謂“食色,性也”,凡人都有七情六慾,長期的過度壓抑使得甫登大寶的朱高熾內心的情慾猶如開閘的洪水般洶湧而出。在這一點上,仁宗和其後世子孫明光宗朱常洛頗有相似之處:同樣是當了多年太子,同樣不被父皇待見,同樣是登基後不免縱慾,同樣是在位時間不到一年便撒手人寰。我們知道,光宗之死與其服用紅丸脫不開干係,那麼仁宗的去世是否也與某種藥物有干係呢?

明宣德三年,宣宗親撰一部《御製帝訓》,在其中的《藥餌篇》中寫道:“人察陰陽五行之氣以生,得氣沃者壽,短者夭。能清心寡慾者可以保天和,可以終天年;若肆情縱慾,斯政其天和而傷其天年,此必然之理也。夫藥以愈疾,非且夕常餌之物,況金石酷烈有毒,又益以大氣,誠非五臟所能勝,或者求以濟欲,不知遂至喪身,不可不戒……”。文中,宣宗提到了“肆情縱慾”對身體的巨大損害,也言及了“金石酷烈有毒”導致喪命的惡果,可謂有感而發。事實上,明仁宗並非死於乾清宮,而是道教的神武殿,這便隱隱串出了他死亡的線索:縱慾——丹藥補身——丹毒發作身亡。雖然丹毒發作的說法也缺乏史料的佐證,但與前面兩種傳言相比,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從古至今,帝王的死亡和皇位的傳承都伴隨著陰謀和血腥的味道,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概莫能外。有人根據朱瞻基在仁宗死後神速回京繼位這一記載,認為是朱瞻基指使人在仁宗的藥物中下毒,因此預先知曉了仁宗的死亡日期,提前做好了準備。如此一來,也杜絕了皇叔朱高煦與他爭位的可能。事情的真相究竟為何已無從考辯,隨著宣宗的登位,明帝國又開啟了嶄新的篇章。那些塵封的舊事,就任由後人演繹評說吧。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琴劍霜月 製作:吃硬盤吧、發達蚊

本文由「魚羊史記」獨家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歡迎轉發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