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明代的長城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明穆宗朱載垕畫像

提起在位僅短短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不少人可能沒啥印象,甚至在記憶中的明史上被忽略淡忘。

因為作為明朝第12個皇帝的他,既不如“治隆唐宋”、開創大明近三百年江山基業的明太祖朱元璋那樣赫赫有名;又不像營建北京紫禁城、開創“鄭和七次下西洋”等壯舉的明成祖朱棣那樣聲名遠播,令人印象深刻。

有人說,這很有可能是朱載垕在位時間過短,從公元1567至1572年,只有區區六年光景。

可是在位時間短暫,就完全意味著政績一定給“差評”嗎?!

如歷史上耳熟能詳的隋煬帝,人家在位也僅僅13年,卻“開鑿運河、修築長城、創立科舉、營建東都、平定江南、收服突厥、開發西域”,可謂“利在千秋,功在當代”,做了其他皇帝幾十載,乃至一個朝代都做不完的大事情。

其實,歷史上的明穆宗朱載垕也是這樣的一位——在單個“五年計劃”裡,卻吃驚地完成“半個世紀工程”壯舉的高效率傑出皇帝。

1

成功解決困擾大明王朝多年的“南倭北虜”棘手問題。

從明初的“土木堡之變”到嘉靖末年,來自北方蒙古部族的威脅,一直是讓大明王朝寢食難安的頭等憂患。

朱載垕登基前的明朝中後期,由於武備廢弛,軍事積弱,蒙古部落中的瓦剌、韃靼相繼南下侵擾,明嘉靖中期起,俺答汗稱雄於蒙古各部,形成最大的邊疆威脅。

然而,在處理邊疆事務方面,明穆宗堪稱措施得力,政績斐然。

之一,用人不疑,大膽選拔最優秀的戍邊良將王崇古、戚繼光、譚論 ,充實邊防。

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十月,明穆宗召戰功卓著的倭名將、著名軍事家、福建總兵戚繼光入京協理北疆邊防事務。次年任命他為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戚繼光將其抗倭精銳部隊的練兵訣竅,移植到長城邊境,收效十分明顯。

大將王崇古曾參加抗倭戰爭,立有軍功。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調任寧夏巡撫之後,能徵善守,功績卓著。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朱載垕剛剛登基,就力排眾議將其擢升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陝西、寧夏、延綏軍務。

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三月,朱載垕又相繼提拔另一位抗倭名將譚論為兵部左侍郎(相當於現今的國防部副部長),總督薊州、遼東、保定邊防的軍務事宜。

選拔這些運籌帷幄、能征善戰之著名軍事將領把守北疆要塞,使火燒眉毛、四面告急的北部邊境很快安息下來。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朱載垕不僅善於用人,而且用人不疑。

在當時,不論是任命譚論還是提拔戚繼光、王崇古,都不乏朝野大臣多次彈劾、打小報告,可是人家大老闆“穆總”始終不改初衷,力排眾議,支持到底。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戚繼光雕像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風雪中巍然屹立的長城

之二,大修長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抗倭名將戚繼光考察薊鎮邊關“長城”之時,發現其邊牆破敗不堪,且未修築墩臺(敵臺),既無法抵禦披堅執銳的蒙古鐵騎兵內犯,又無法在被對方圍困時堅守。

便與總督譚綸一同向皇帝提出了加固長城邊牆、並在三海關與居庸關之間修建墩臺(空心敵臺)3000座的建議,穆宗皇帝立即批准實施(後因財政問題被削減至1000多座)。

針對在修建、加固長城中“浪費錢財、修之無益”的流言蜚語,朱載垕在聖諭中嚴厲表態:“修築墩臺,已有明旨,(譚)論宜堅持初議,盡心督理,毋惑人言。如有造言阻擾者,奏聞重治”(明實錄·穆宗實錄》)。

經過兩年多緊張和艱苦的施工,從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春到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秋,由戚繼光主持修建的“空心敵臺”第一期工程大功告成。由此從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2000里長的邊防線上,傲然矗立起1000多座堅固/實用/壯觀的敵臺,使明軍進可攻退可守,實現了戚繼光這位著名軍事家“駐重兵以當其長驅,而又乘邊牆以防其出沒”的積極防禦思想。《明史》高度評價此舉:“邊備大飭,敵不敢入犯”。

之三, 積極調整對蒙政策,俺答汗封貢,開通互市,“化兵戈為鋤犁”。

在對蒙策略方面,朱載垕因勢利導,成功解決了“封”、“貢”、“市”三個關鍵問題。

“封”指封俺答汗為王及其子侄為官。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三月,朱載垕慷慨痛快地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其他各部首領也先後被分為都督同知、指揮僉事、千戶、百戶等職位,此舉猶如“四兩撥千斤,一指定乾坤”,迅速穩定了蒙古部族的人心。

“貢”是指俺答汗要定期嚮明王朝入貢,即確立了蒙古各部對大明中央政權的從屬和管轄關係。

“市”指的是“互市”,即在邊境指定地點,允許蒙古各部與明朝商販有限度地通商,互通有無。

穆宗接受張居正和高拱邊境互市的建議,採取施加壓力和大量思想工作,陝西三邊的互市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通過加強武備,俺答汗封貢,互市通商,明穆宗開創性地結束了蒙古各部與中原王朝近200年兵戎相見的對立棘手局面。

對此,內閣首輔高拱曾不無感慨:“三陲晏然,曾無一塵之擾,便氓釋戈而荷鋤,關城熄烽而安枕”(《伏戎記事》)。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高拱畫像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蒙古騎兵

2

革弊施新,開源節流,國庫日盈。

明朝中後期,隨著北部邊疆連年用兵,皇室俸祿大量增加,明朝政府的國庫日漸空虛。

隆慶元年(朱載垕執政首年),大明國庫僅存白銀135萬兩,可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明政府一年的開支便達到了553萬兩之多,也就是說,泱泱大國的國庫存銀僅夠三個月的開支。

01開源 在朱載垕大力支持下,內閣首輔張居正採取了一些列行之有效的舉措。針對明中後期豪強權貴大肆兼併土地、隱瞞田產數量、拖欠國家稅賦的嚴重情況,張居正在全國之內開展了聲勢浩大的“田賦催收”運動。

明文規定,隆慶朝以前的拖欠的田賦一概免除不究,隆慶元年至四年的拖欠田賦免除三分,徵收七分;拖欠七分中,每年連徵三分。並將此催收任務完成好壞與地方官員政績的“考核掛鉤”,完不成任務者,革職嚴辦。

02節流 明穆宗在登基前當裕王時,就經常微服私訪,考察民生,關心時事,瞭解物價,即位後更是以身作則,率先示下,對皇宮中的奢侈浪費、不必要開支,予以堅決抵制。

史載,穆宗即位後不久,一天他突然腦洞大開想吃果餅,就安排宮廷內侍去辦理。這時宮內置辦部門以為“發大財的”機會來了,便虛開了一張購買麵粉、白糖、鬆榛、食油等物品的長長採購清單,好傢伙,東算細算,足足需要支付紋銀數千兩。

誰知,穆宗呵呵一笑,當面戳破了他們的白日夢和小伎倆——這個區區果餅在長安街上採購只需要白銀五錢,你們怎麼會花這麼多銀子呢?

據《明史》記錄,穆宗“端拱寡營,躬行儉約”,每年他光吃飯一項,就省下白銀數萬兩之多,呵呵,真真是名副其實的“節儉標兵”啊!

正是堅持不懈地開源節流,到朱載垕兒子萬曆皇帝登基的第十個年頭(公元1582年),全國倉儲存的糧食已經可夠十年之需,國庫剩餘的存銀達到了400萬兩,明朝政府的財政危機得到全面扭轉和化解,史稱“帑藏充盈,國最完富。”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嘉靖皇帝畫像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張居正畫像

3

開放海禁,鼓勵商貿。

與彼時封建社會“重農輕商、閉關鎖國”的其他皇帝不同,不得不說人家朱載垕還是一個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眼光頗為長遠的政治家。

明中後期,商品經濟快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在江南沿海發達地區已經開始出現,大明開始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當時國內工藝精湛的絲綢、刺繡、瓷器、茶葉等產品,在西方需求量極大,且處於無可爭議的壟斷地位,而那時國內漸趨貨幣化的市場,也對外國大量的銀元、白銀有極大渴求。

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明穆宗對海外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開放海禁,允許民間與國外進行海上貿易。

史學家稱這是繼明永樂、宣德年間鄭和七次下西洋之後,國內對外貿易的又一大壯舉,該政策使中國的“拳頭商品”開始成規模走向世界,而世界各地的白銀(銀元),又通過合法貿易的方式,源源不斷流入中國,充實了明王朝的中央財政收入。

葡萄牙學者馬加良斯·戈迪尼奧的研究表明,從明代放開海禁到清朝中葉,當時日本白銀產量的絕大部分和佔美洲產量一半的世界巨量白銀流入了中國。

西班牙人多次抱怨“中國商人把從新西班牙運來的白銀幾乎全部運走了(W. L.舒爾茨所著的《馬尼拉大商帆》)” 。

而明穆宗注重商業,體恤商人的做法,也是明朝皇帝中無人能比擬的。

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朱載垕下諭工部和戶部,稱:“近聞京城百姓為僉報商人,負累困苦,朕甚憐之。其急議處以聞”(明實錄·穆宗實錄》)。

為了維護經商者的利益,他曾多次下諭嚴厲申斥官員不得向商戶勒索錢財;嚴禁各級官府私自在橋樑、道路、關口等地設卡抽稅,人為加重商販經濟負擔。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西方商船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貿易輸入的巨量銀元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古代商船

4

撥亂反正,澄清吏治。

01公開為“一代清官、廉臣幹吏”海瑞平反。

當時的海南人海瑞海剛峰生性耿介,剛直不阿,仗義執言,婦孺皆知。而朱載垕在當裕王之時,便對海瑞非常欽佩,神交已久。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時任大明戶部主事的海瑞對世宗皇帝“二十餘年不上朝,迷信道教,大興土木,耗費民脂民膏”等弊政,上書勸諫,但由於言辭過於激烈,大大激怒了嘉靖皇帝,被打入死囚牢。

穆宗登基之後,對這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言語衝犯自己父親的清官幹吏,不僅毫不責怪,而且公開平反釋放,恢復官職。

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海瑞被穆宗提升為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銳意改革,大膽進取,有力推動了蘇鬆地區的經濟發展,一時間傳為佳話。

02澄清吏治,積極選拔那些急公進取的官吏。

據歷史記載,朱載垕非常重視對官吏的考察任用。隆慶一朝對管理的考察管理力度、次數遠超其他年代。

譬如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考察京城官員;隆慶二年考察地方官吏;隆慶三年考察京官;隆慶四年考察言官;隆慶五年朝覲考察地方官。

甚至,為了遏制地方藩王侵佔良田、為非作歹的囂張氣焰,朱載垕還打破“王府官員不予考察”的明朝舊制。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穆宗下令,全國各地的藩王王府除了醫官、典樂、引禮舍人之外,統統被列入考察之列。

明穆宗選賢任能,罷黜平庸,獎罰分明,成效明顯,在官員貪汙腐敗頗為盛行的明中後期,短短六載的隆慶朝,猶如一股清流,令人耳目一新,心生讚歎。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海瑞畫像

明穆宗革弊施新,國家大治,史稱“隆慶新政”。

歷史曾這樣客觀評價明穆宗朱載垕:

“在位六載,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尚食歲省鉅萬。許俺答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可謂令主(《明史》)。”

你看,人家朱載垕,居然在短短六年的光景中,作出瞭如此令人歎服的漂亮“執政答卷”,不愧是一位被後人忽略的、堪稱彪炳千秋、光耀史冊的“傑出帝王”。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明穆宗朱載垕畫像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海上絲綢之路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明穆宗的昭陵

在位僅六年的明穆宗朱載垕,卻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傑出皇帝”

明十三陵中的昭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