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是必須要熟練掌握的傳統文化知識

命理 黃帝內經 農業 養生 黎明 神奇的命理風水玄學 2018-12-16

五行學說萌芽於殷周時代的五方觀念。此後的西周末年,史伯說:“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國語·鄭語》)。春秋時宋國子罕說:“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五材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材料。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五方說、五材說已經有了最早整體觀念的萌芽。而其後的《尚書·洪範》則最早明確提出五行這一概念,書中寫道,所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黃帝內經》則把五行學說運用到醫學方面,用五行學說來闡述人體內部以及與外界之間的相互關係,指導養生、診病和臨床實踐。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認識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質,並由此引申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生成的。這五種物質之間存在著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的關係,在不斷的相生相剋運動中維持著動態的平衡,這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一、五行生剋

“五行學說”是必須要熟練掌握的傳統文化知識

(五行生剋)

1、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二、五行反克

徐大升《元理賦》雲:“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虛。”

徐大升所論我認為如此表達比較確切:

1、水洩金,金受傷;木洩水,水受傷;火洩木,木受傷;土洩火,火受傷;金洩土,土受傷。

2、水洩金,水旺多,金銷;木洩水,木旺多,水乾;火洩木,火旺多,木焚;土洩火,土旺多,火熄;金洩土,金旺多,土散。

即五行之間存在著反克:生者減力,受生者增力。受生者如果旺且多,足以讓生者滅絕。

三、五行生旺

徐大升《元理賦》雲:“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塞;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經大量實踐驗證徐大升此說不正確。實際應為:金賴土生,土旺多,金增力多(此土必須是溼土);土賴火生,火旺多,土增力多;火賴木生,木旺多,火增力多;木賴水生,水旺多,木增力多;水賴金生,金旺多,水增力多。即:五行越生越旺,沒有越生越衰的道理。目前有的命理學者還在用徐大升的這條錯誤的觀點來分析八字,導致對八字格局、吉凶、應事產生錯誤判斷。

四、五行生剋的力量

1、木生火,木太衰,生無力;火生土,火太衰,生無力;土生金,土太衰,生無力;金生水,金太衰,生無力;水生木,水太衰,生無力。

2、木克土,木太衰,克無力;土克水,土太衰,克無力;水克火,水太衰,克無力;火克金,火太衰,克無力;金克木,金太衰,克無力。

3、土耗木,土太衰,耗無力;水耗土,水太衰,耗無力;火耗水,火太衰,耗無力;金耗火,金太衰,耗無力;木耗金,木太衰,耗無力。

4、木洩水,木太衰,洩無力;水洩金,水太衰,洩無力;金洩土,金太衰,洩無力;土洩火,土太衰,洩無力;火洩木,火太衰,洩無力。

這是在八字命理中判斷干支作用力量和吉凶應事程度的理論依據。

五、五行作用法則

五行作用有兩大法則:平衡法則和從勢法則。

1、平衡法則:當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的生克力量可以尋求平衡的時候,要抑其有餘,補其不足,以求平衡。

2、從勢法則:當木火土金水某種五行達到旺衰極點——旺極或衰極,此時要從其勢。旺極從其旺勢,衰極從其衰勢。

這兩個法則是八字命理中確定八字格局的理論基礎。八字中的旺格、衰格適用平衡法則;從旺格、從衰格、化格適用從勢法則。

六、五行屬性

“五行學說”是必須要熟練掌握的傳統文化知識

(五行與自然屬性)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未戌醜 申酉 亥子

五獸: 青龍 朱雀 勾陳/滕蛇 白虎 玄武

五色: 青(綠)赤(紅)黃 白 玄(黑)

五方: 東 南 中 西 北

五季: 春 夏 四季末 秋 冬

五星: 木星 火星 土星 金星 水星

五時: 平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夜半

【注:古人把一日分為“十二時”。《素問·金匱真言論》:“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平旦:太陽露出地平線之前,天剛矇矇亮的一段時間,即黎明之時。用地支表示這個時段則為寅時,即3~5時,也是古時講的五更。其別稱有平明、旦明、黎明、早旦、日旦、昧旦、早晨、早夜、早朝、昧爽、旦日、旦時等。日中:是十二時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用地支表示這個時段則為午時,即11~13時。這時候太陽最猛烈,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日西:太陽偏西。《素問·生氣通天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又名日昳(dié)、日央等。用地支表示這個時段則為未時,即13~15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用地支表示這個時段則為酉時,即17~19時。夜半:又稱子夜、夜分、中夜、未旦、宵分等。與子時、三更、三鼓、丙夜相對應。用地支表示這個時段則為子時,即23:00~1:00時。十二個時辰的稱呼為:夜半——子時(23:00—1:00);雞鳴——丑時(1:00—3:00);平旦——寅時(3:00-5:00);日出——卯時(5:00—7:00);食時——辰時(7:00—9:00);隅中——巳時(9:00-11:00);日中——午時(11:00—13:00);日昳——未時(13:00—15:00);晡時——申時(15:00-17:00);日入——酉時(17:00-19:00);黃昏——戌時(19:00-21:00);人定——亥時(21:00-23:00)】

五節: 新年 上巳 端午 七夕 重陽

【注: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春節、大年、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一般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古代,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上巳: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也是祓禊(fú xì)的日子,即春浴日,又稱女兒節。端午: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等。七夕:七月初七,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巧節、七姐誕。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晒秋節、“踏秋”,農曆九月初九日。《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

五聲: 呼 笑 歌 哭 呻

【注:指與人的精神活動有關而發出的呼、笑、歌、哭、呻(呻吟)等五類聲音,是髒象學說按五行的觀點把人的發聲活動進行的歸類。即肝主呼,心主笑,脾主歌,肺主哭,腎主呻。】

五音: 角 徵 宮 商 羽

【注:宮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起源於春秋時期,是中國古樂五個基本音階,相當於西樂的12356,即Do(宮)、Re(商)、Mi(角)、Sol(徵)、La(羽)(沒有Fa與Xi),亦稱為五音。五音又是音韻學的術語,是古人依發音部位對聲母的分類和表記方式。按照聲母的發音部位分其順序是:宮—喉音、商—舌音、角—齒音、徵—牙音、羽—脣音。《黃帝內經·靈樞·邪客》中把宮、商、角、徵、羽五音,與五臟相配:肝應角,其聲呼以長;心應徵,其聲雄以明;脾應宮,其聲漫而緩;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腎應羽,其聲沉以細,此為五臟正音。在中醫中,五音分屬五行,五臟可以影響五音,五音可以調節五臟。宮商角徵羽,五音調和搭配對人的身體有著不同的作用。在古代,真正好的中醫不用鍼灸或中藥,用音樂。一曲終了,病退人安。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左傳》中更說,音樂像藥物一樣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長壽。古代貴族宮廷配備樂隊歌者,不純為了娛樂,還有一項重要作用是用音樂舒神靜性、頤養身心。】

五惡: 風 熱 溼 寒 燥

【注:《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五臟所惡: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溼,腎惡燥。是謂五惡。”指五臟各易為某一淫邪所傷。肝惡風,風氣偏勝則肝風易動,眩暈抽掣,故惡風。心惡熱,為火髒,熱極則心火熾盛;心主血脈,熱甚火熾則津血耗傷或迫血妄行;心主神明,熱盛則神明昏亂,而見譫(zhān)妄躁狂等。脾惡溼,脾主運化水溼,溼盛則易傷脾陽,影響健運而產生洩瀉、四肢睏乏等症,故稱惡溼。肺惡寒,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開竅於鼻,寒氣侵襲而傷衛外之陽氣,也可直接侵犯肺經;又肺主氣,寒則氣滯,故惡寒。腎惡燥,腎為水髒,主藏精、主津液;燥則陰津受傷,腎精耗損,甚則骨髓枯竭,故有腎惡燥之說。】

五臟: 肝 心 脾 肺 腎

五腑: 膽 小腸 胃 大腸 膀胱

五志: 怒 喜 思 憂 恐

【注:《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心志為喜,肝志為怒,脾志為思,肺志為憂,腎志為恐。”五志即分屬於五臟的五種情志活動。情志疾病與五臟關係密切,七情過激則傷五臟,五臟病變亦可致情志異常。《內經》認為不同的情志因素對五臟有不同的影響,太過的情志刺激會引起五臟損傷。《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病理上,當五臟發生虛實盛衰變化時,往往對外界某種刺激極為敏感,會直接影響到人的情志活動,而有情志異常的相應表現。】

五指: 食指 中指 大拇指 無名指 小指

【注:1、食指:食指在臟腑五行中屬肝木。食指預示肝膽等免疫機能。2、中指:中指在臟腑五行中屬心火。預示心腦血管、循環系統功能。3、姆指:姆指是各指之首。姆指為君,其餘各指為臣。姆指在臟腑五行中屬脾土。4、無名指:無名指在臟腑五行中屬肺金。用以判斷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統功能。5、小指:小指在臟腑五行中屬腎水。預示生命的整體素質。】

五竅: 目 舌 口 鼻 耳

【注:《黃帝內經·靈樞·五閱五使》雲:“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脣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靈樞·脈度》亦云:“五臟常內閱於上七竅也。故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六腑不合則留為癰(yōng)。”說明五臟與七竅的生理關係密切,五臟的精氣由經脈輸送至顏面五官七竅,使七竅與五臟通應相連,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肝藏血,開竅於目,故“肝氣通於目”。目能視物形態,分辨五色。心主血脈,心血可以通過經別上榮舌本,故“心氣通於舌”,舌具有分辨五味,調節發音的功能。脾主運化,水谷賴口攝入,故“脾氣通於口”。脾的功能正常,則食慾旺盛,口味調和。肺主呼吸,鼻為氣道,故“肺氣通於鼻”。鼻的功能是通行呼吸,辨別香臭。腎藏精,充養於耳,故“腎氣通於耳”。耳具有主持聽覺,分辨五音的功能。五臟與七竅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如:肝經風熱,則目赤腫痛;心火上炎,則舌赤紅腫;脾虛不運,則飲食口淡無味;肺氣失宣,則鼻塞不通;腎精虧虛,則聽力下降,不能分辨五音。故曰:“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

五覺: 色 觸 味 香 聲

【注:即視覺、觸覺、味覺、嗅覺、聽覺。】

五液: 淚 汗 涎 涕 唾

【注:《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曰:“五臟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飲食入胃,其精微之氣化為津液,藏於五臟,五臟津液充盈,可輸佈於外竅,而為淚、汗、涎、涕、唾等,是謂五臟化液。五液是人體正常水液的組成部分,是五臟津液充盈,輸佈於外竅而成。】

五味: 酸 苦 甘 辛 鹹

五臭: 羶 焦 香 腥 朽

【注:五臭也叫五氣,即羊羶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素問·六節髒象論》:“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張景嶽注:“天以五氣食人者,臊氣入肝,焦氣入心,香氣入脾,腥氣入肺,腐氣入腎也。”五氣五味在中藥學中為藥物歸經的主要理論基礎。】

五氣: 風 暑 溼 燥 寒

【注:自然界五氣:風、暑、溼、燥、寒。《素問·六節藏象論》:“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醫宗金鑑·四診心法要訣上》:“天有五氣,食人入鼻,藏於五藏。”注:“天以風、暑、溼、燥、寒之五氣食人,從鼻而入。”五色之氣:青氣、赤氣、黃氣、白氣、黑氣。《素問·刺法論》:“五氣護聲之華。”謂五臟內在變化反映在外表上的五種氣色。青氣自肝而出,白氣自肺而出,赤氣自心而出,黑氣自腎而出,黃氣自脾而出。觀五色可察五臟之變化。】

五合: 肝合筋 心合脈 脾合肉 肺合皮 腎合骨

【注:“合”,配合的意思。筋、脈、肉,皮、骨分別受五臟的滋養,而五臟的生理和病理狀況,也可通過這些形體組織反映出來。】

五榮: 爪 面 脣 毛 發

【注:“榮”,是精華顯露的意思。五臟之榮,是指五臟精氣盛衰的外在表現。具體有:肝之榮在爪(指甲)、心之榮在色(重點指面色)、脾之榮在脣、肺之榮在毛、腎之榮在發。爪、面色、脣、毛、發是五臟精華顯示之處。五臟的“合”,“榮”,在《內經》中又分別叫做“充”和“華”。分述如下:1、肝主藏血,肝血充足,才能“淫氣於筋”,使筋膜得到濡養而維持正常的運動。如肝血不足,筋脈失養,則可出現肢體麻木、屈伸不利、手足震顫等症。爪為筋之餘,肝血的盛衰往往可影響到爪甲的榮枯。若肝血充足,筋強力壯,則爪甲潤澤堅韌;若肝血虧損,筋弱無力,則爪甲淡白無光澤或軟薄,甚至脆裂或變形等。所以說“肝之合筋,其榮爪”。2、脈為血之府,是血液運行的隧道。血液循環,則依賴於心氣的推動作用,因此心氣的強弱直接影響到血脈的運行。而脈的搏動和麵部的色澤也反映了心臟的盛衰。若心氣旺盛,血脈充盈,則脈搏和緩有力,面色紅潤而有光澤;若心氣不足,心血虧步,則脈搏細弱,面色淡白無光澤。所以說“心之合脈,其榮色”。3、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若脾氣健運,營養充足,則肌肉豐滿牡實,口脣色澤紅潤。若脾虛不運,氣血生化不足,使肌肉失於營養,則肌肉消瘦,甚至萎廢,脣色萎黃或淡白無華,所以說“脾之合肉,其榮脣”。4、若肺主宣發,皮毛得到衛氣的溫煦和津液的濡潤,則皮膚緻密,毫毛潤澤。若肺氣不足,宣發失常,則皮膚疏鬆,毫毛焦枯。所以說“肺之合皮,其榮毛”。5、腎主藏精,精能生髓,而髓居於骨中,營養骨骼。若腎精充足,則骨髓充盈,使骨骼得到髓的充分滋養而堅固有力。若腎精虧損,則骨髓化源不足,骨骼失養,便會出現骨骼脆弱無力,甚至發育不良。由於頭髮的生機根源於腎氣,其營養在血,而精與血又可互相轉化,精足則血也旺盛,因此發的生長與脫落,潤澤與枯槁都和腎氣盛衰有關。若腎的精氣充盛,則頭髮烏黑,豐茂光澤;若腎的精氣虛損,則頭髮稀疏,變白,枯槁不榮,甚至脫落。所以說“腎之合骨,其榮發”。】

七、五行與身體疾病

“五行學說”是必須要熟練掌握的傳統文化知識

(五行與身體屬性)

1、木:肝、膽、頭、頸、四肢、關節、筋骨、神經。

2、火:心臟、小腸、牙齒、舌、血液。

3、土:脾、胃、肋、腹、背、胸、皮膚,肉。

4、金:肺、大腸、肚臍、痔、氣管、筋骨,鼻子。

5、水:腎、膀胱、脛足、骨頭、耳、腰、子宮、陰部、泌尿、淋巴。

八、五行與行業

1、木:木材、傢俱、裝潢、紙業、紡織、種植、花草、苗木、香料、神物、素食等。

2、火:光學、油類、食品、理髮、文藝、文化、化學、照明、化妝等。

3、土:土產、房地產、農業、畜牧、布匹、服裝、石料、水泥、墓地等。

4、金:金屬、堅硬之物、武術、鑑定、汽車、交通、金融、種子、礦山、機械等。

5、水:航海、漁業、水產、水利、洗滌、浴池、冷食、飲料、旅遊、運動、軟件、表演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