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
"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自從讀了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一書後,被孫老師教育孩子的理念深深吸引住了,為此,我又購買了孫老師的另一本書《捕捉兒童敏感期》。

一個原因是我家的孩子快3歲了,最近發現她的小動作越來越多,並且脾氣越來越大了,為了瞭解她成長中的某些特定規律,就買了這本書回來瞭解下。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認同孫老師的教育理念,想了解到更多關於兒童成長需要注意到的事項。

孫瑞雪老師,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和兒童心理學家。自上世紀80年代起,她就開始從事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

她一手創辦了“愛和自由”教育集團,引進了蒙臺梭利、盧梭等經典教育學理論,創辦了大陸第一所蒙臺梭利幼兒園和第一所蒙臺梭利國際學校,幫助許多孩子更加科學地完成了0-6歲的學前教育。

目前,她主要的著作有《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長》,開創了中國幼兒教育界的新紀元。

而這本《捕捉兒童敏感期》就是她的第二本著作,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的真實案例,幫助我們瞭解兒童敏感期的概念和現象,並且告訴我們該如何去做。

"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自從讀了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一書後,被孫老師教育孩子的理念深深吸引住了,為此,我又購買了孫老師的另一本書《捕捉兒童敏感期》。

一個原因是我家的孩子快3歲了,最近發現她的小動作越來越多,並且脾氣越來越大了,為了瞭解她成長中的某些特定規律,就買了這本書回來瞭解下。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認同孫老師的教育理念,想了解到更多關於兒童成長需要注意到的事項。

孫瑞雪老師,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和兒童心理學家。自上世紀80年代起,她就開始從事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

她一手創辦了“愛和自由”教育集團,引進了蒙臺梭利、盧梭等經典教育學理論,創辦了大陸第一所蒙臺梭利幼兒園和第一所蒙臺梭利國際學校,幫助許多孩子更加科學地完成了0-6歲的學前教育。

目前,她主要的著作有《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長》,開創了中國幼兒教育界的新紀元。

而這本《捕捉兒童敏感期》就是她的第二本著作,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的真實案例,幫助我們瞭解兒童敏感期的概念和現象,並且告訴我們該如何去做。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提到兒童敏感期,那麼什麼是兒童敏感期呢?

兒童敏感期的概念,最早來自於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蒙臺梭利認為,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兒童可以在某種特性的敏感期學習該特性,要比在其他時期學習該特性來得容易。

兒童敏感期理論,提倡讓孩子在各個敏感期自由選擇活動

作者在書中也提到: 所謂的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關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那麼兒童敏感期主要有哪些?這裡,我主要為大家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到的三個重要時期。

一、感官敏感期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

感官是孩子接觸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

一般在3歲前,孩子會通過潛意識來認識周圍的食物。到了3-6歲,孩子會進一步地運動感官來分析、判斷環境裡的事物。

舉個例子,孩子在0-2歲半的期間,都會有個口的敏感期,也可以稱為味覺敏感期。

在這個階段,嘴巴對孩子來說,是幫助探索瞭解這個陌生世界的重要工具。

孩子最初是通過味覺來認識世界的,家長們應該都能看到,這個時期的孩子,不管是吃的、玩的、用的、擺設的東西,都喜歡拿來口裡咬一下,通過嘴巴來分辨認識下這種東西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味道,可不可以吃等等。

"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自從讀了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一書後,被孫老師教育孩子的理念深深吸引住了,為此,我又購買了孫老師的另一本書《捕捉兒童敏感期》。

一個原因是我家的孩子快3歲了,最近發現她的小動作越來越多,並且脾氣越來越大了,為了瞭解她成長中的某些特定規律,就買了這本書回來瞭解下。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認同孫老師的教育理念,想了解到更多關於兒童成長需要注意到的事項。

孫瑞雪老師,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和兒童心理學家。自上世紀80年代起,她就開始從事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

她一手創辦了“愛和自由”教育集團,引進了蒙臺梭利、盧梭等經典教育學理論,創辦了大陸第一所蒙臺梭利幼兒園和第一所蒙臺梭利國際學校,幫助許多孩子更加科學地完成了0-6歲的學前教育。

目前,她主要的著作有《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長》,開創了中國幼兒教育界的新紀元。

而這本《捕捉兒童敏感期》就是她的第二本著作,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的真實案例,幫助我們瞭解兒童敏感期的概念和現象,並且告訴我們該如何去做。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提到兒童敏感期,那麼什麼是兒童敏感期呢?

兒童敏感期的概念,最早來自於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蒙臺梭利認為,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兒童可以在某種特性的敏感期學習該特性,要比在其他時期學習該特性來得容易。

兒童敏感期理論,提倡讓孩子在各個敏感期自由選擇活動

作者在書中也提到: 所謂的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關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那麼兒童敏感期主要有哪些?這裡,我主要為大家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到的三個重要時期。

一、感官敏感期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

感官是孩子接觸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

一般在3歲前,孩子會通過潛意識來認識周圍的食物。到了3-6歲,孩子會進一步地運動感官來分析、判斷環境裡的事物。

舉個例子,孩子在0-2歲半的期間,都會有個口的敏感期,也可以稱為味覺敏感期。

在這個階段,嘴巴對孩子來說,是幫助探索瞭解這個陌生世界的重要工具。

孩子最初是通過味覺來認識世界的,家長們應該都能看到,這個時期的孩子,不管是吃的、玩的、用的、擺設的東西,都喜歡拿來口裡咬一下,通過嘴巴來分辨認識下這種東西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味道,可不可以吃等等。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有些媽媽會覺得孩子這樣不太衛生,而且也怕孩子吃到不該吃的東西,所以會特地買一些“咬咬膠”之類的玩具,專門來給孩子咬著玩。但是孩子幾乎是感興趣的咬上一會,然後就棄之腦後了。

這就是因為他們已經認識過這樣東西了,對這些東西沒興趣,轉頭去研究別的事物了。

所以,在孩子經歷口的敏感期這個階段時,父母只需要儘量遵從孩子的選擇自由,把一些有危險性的東西收起來,不要讓孩子輕易拿到,其他的就可以放任孩子了。

不過要注意,最好是保持環境整潔、物品乾淨,給孩子營造健康乾淨的探索環境。

除了口的敏感期外,感官敏感期還包含以下幾種:

  • 1、手的敏感期,也稱觸覺敏感期。

表現:喜歡用手去抓東西、丟東西、摸東西、不厭其煩地重複某個手部動作等等。

  • 2、眼睛的敏感期,也稱視覺敏感期。

表現:全神貫注地看著某些東西,專注地去觀察大人的行為、周遭的事物,等等。

  • 3、耳朵的敏感期,也稱聽覺敏感期。

表現:能夠分辨出爸爸媽媽的聲音、開關門聲音、腳步聲等等。

  • 4、鼻子的敏感期,也稱嗅覺敏感期。

表現:喜歡去用鼻子聞東西,分辨有沒有特殊的味道。或者表現出對某些氣味感興趣或者特別反感,等等。

"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自從讀了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一書後,被孫老師教育孩子的理念深深吸引住了,為此,我又購買了孫老師的另一本書《捕捉兒童敏感期》。

一個原因是我家的孩子快3歲了,最近發現她的小動作越來越多,並且脾氣越來越大了,為了瞭解她成長中的某些特定規律,就買了這本書回來瞭解下。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認同孫老師的教育理念,想了解到更多關於兒童成長需要注意到的事項。

孫瑞雪老師,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和兒童心理學家。自上世紀80年代起,她就開始從事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

她一手創辦了“愛和自由”教育集團,引進了蒙臺梭利、盧梭等經典教育學理論,創辦了大陸第一所蒙臺梭利幼兒園和第一所蒙臺梭利國際學校,幫助許多孩子更加科學地完成了0-6歲的學前教育。

目前,她主要的著作有《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長》,開創了中國幼兒教育界的新紀元。

而這本《捕捉兒童敏感期》就是她的第二本著作,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的真實案例,幫助我們瞭解兒童敏感期的概念和現象,並且告訴我們該如何去做。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提到兒童敏感期,那麼什麼是兒童敏感期呢?

兒童敏感期的概念,最早來自於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蒙臺梭利認為,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兒童可以在某種特性的敏感期學習該特性,要比在其他時期學習該特性來得容易。

兒童敏感期理論,提倡讓孩子在各個敏感期自由選擇活動

作者在書中也提到: 所謂的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關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那麼兒童敏感期主要有哪些?這裡,我主要為大家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到的三個重要時期。

一、感官敏感期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

感官是孩子接觸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

一般在3歲前,孩子會通過潛意識來認識周圍的食物。到了3-6歲,孩子會進一步地運動感官來分析、判斷環境裡的事物。

舉個例子,孩子在0-2歲半的期間,都會有個口的敏感期,也可以稱為味覺敏感期。

在這個階段,嘴巴對孩子來說,是幫助探索瞭解這個陌生世界的重要工具。

孩子最初是通過味覺來認識世界的,家長們應該都能看到,這個時期的孩子,不管是吃的、玩的、用的、擺設的東西,都喜歡拿來口裡咬一下,通過嘴巴來分辨認識下這種東西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味道,可不可以吃等等。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有些媽媽會覺得孩子這樣不太衛生,而且也怕孩子吃到不該吃的東西,所以會特地買一些“咬咬膠”之類的玩具,專門來給孩子咬著玩。但是孩子幾乎是感興趣的咬上一會,然後就棄之腦後了。

這就是因為他們已經認識過這樣東西了,對這些東西沒興趣,轉頭去研究別的事物了。

所以,在孩子經歷口的敏感期這個階段時,父母只需要儘量遵從孩子的選擇自由,把一些有危險性的東西收起來,不要讓孩子輕易拿到,其他的就可以放任孩子了。

不過要注意,最好是保持環境整潔、物品乾淨,給孩子營造健康乾淨的探索環境。

除了口的敏感期外,感官敏感期還包含以下幾種:

  • 1、手的敏感期,也稱觸覺敏感期。

表現:喜歡用手去抓東西、丟東西、摸東西、不厭其煩地重複某個手部動作等等。

  • 2、眼睛的敏感期,也稱視覺敏感期。

表現:全神貫注地看著某些東西,專注地去觀察大人的行為、周遭的事物,等等。

  • 3、耳朵的敏感期,也稱聽覺敏感期。

表現:能夠分辨出爸爸媽媽的聲音、開關門聲音、腳步聲等等。

  • 4、鼻子的敏感期,也稱嗅覺敏感期。

表現:喜歡去用鼻子聞東西,分辨有沒有特殊的味道。或者表現出對某些氣味感興趣或者特別反感,等等。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以上的這幾種敏感期的具體表現,其實父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就能夠發覺到孩子的異常。一般當孩子表現出重複的動作,或者對某些事物特別在意的時候,一般就是他們正在經歷某種敏感期的時候。

在這個時候,父母只要謹記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去過多幹預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能夠遵從內心的抉擇,去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情就行。不過,在安全方面還是得父母去多加把控,避免讓孩子受到傷害。

感官敏感期是孩子最開始經歷到的敏感期,也是孩子自我發現和最初認識世界的過程。這個時期主要是喚醒兒童身體來認識世界,當這一階段平穩地過去,身體被喚醒後,兒童的成長就進入到了下一階段的敏感期。

二、 秩序敏感期

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到了兩三歲的時候,會開始“反抗”自己,而且有了自己的主見,再也不願意乖乖聽媽媽的話了。

比如:

  • 你給她穿新買的紅色裙子,她偏偏要穿舊的藍色裙子;
  • 玩具擺放得滿地都是,你只要一碰地上的東西,他就氣得哇哇大哭;
  • 睡慣了他左邊的位置,你睡右邊的位置,他就不肯,一定要你換回來……

其實,這一切的表現,只不過是孩子在經歷秩序敏感期而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

孩子的秩序感通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他們會逐步從環境裡建立起內在秩序,同時也在建構自身的人格品質。

如果孩子內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環境秩序被取消或者替代,那麼他們就會產生懼怕的感覺,喪失掉安全感。

而良好的秩序可以幫助孩子適應環境,並且能夠提高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建立自信。還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幫助他們適應規則、遵守秩序。

"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自從讀了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一書後,被孫老師教育孩子的理念深深吸引住了,為此,我又購買了孫老師的另一本書《捕捉兒童敏感期》。

一個原因是我家的孩子快3歲了,最近發現她的小動作越來越多,並且脾氣越來越大了,為了瞭解她成長中的某些特定規律,就買了這本書回來瞭解下。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認同孫老師的教育理念,想了解到更多關於兒童成長需要注意到的事項。

孫瑞雪老師,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和兒童心理學家。自上世紀80年代起,她就開始從事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

她一手創辦了“愛和自由”教育集團,引進了蒙臺梭利、盧梭等經典教育學理論,創辦了大陸第一所蒙臺梭利幼兒園和第一所蒙臺梭利國際學校,幫助許多孩子更加科學地完成了0-6歲的學前教育。

目前,她主要的著作有《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長》,開創了中國幼兒教育界的新紀元。

而這本《捕捉兒童敏感期》就是她的第二本著作,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的真實案例,幫助我們瞭解兒童敏感期的概念和現象,並且告訴我們該如何去做。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提到兒童敏感期,那麼什麼是兒童敏感期呢?

兒童敏感期的概念,最早來自於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蒙臺梭利認為,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兒童可以在某種特性的敏感期學習該特性,要比在其他時期學習該特性來得容易。

兒童敏感期理論,提倡讓孩子在各個敏感期自由選擇活動

作者在書中也提到: 所謂的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關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那麼兒童敏感期主要有哪些?這裡,我主要為大家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到的三個重要時期。

一、感官敏感期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

感官是孩子接觸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

一般在3歲前,孩子會通過潛意識來認識周圍的食物。到了3-6歲,孩子會進一步地運動感官來分析、判斷環境裡的事物。

舉個例子,孩子在0-2歲半的期間,都會有個口的敏感期,也可以稱為味覺敏感期。

在這個階段,嘴巴對孩子來說,是幫助探索瞭解這個陌生世界的重要工具。

孩子最初是通過味覺來認識世界的,家長們應該都能看到,這個時期的孩子,不管是吃的、玩的、用的、擺設的東西,都喜歡拿來口裡咬一下,通過嘴巴來分辨認識下這種東西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味道,可不可以吃等等。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有些媽媽會覺得孩子這樣不太衛生,而且也怕孩子吃到不該吃的東西,所以會特地買一些“咬咬膠”之類的玩具,專門來給孩子咬著玩。但是孩子幾乎是感興趣的咬上一會,然後就棄之腦後了。

這就是因為他們已經認識過這樣東西了,對這些東西沒興趣,轉頭去研究別的事物了。

所以,在孩子經歷口的敏感期這個階段時,父母只需要儘量遵從孩子的選擇自由,把一些有危險性的東西收起來,不要讓孩子輕易拿到,其他的就可以放任孩子了。

不過要注意,最好是保持環境整潔、物品乾淨,給孩子營造健康乾淨的探索環境。

除了口的敏感期外,感官敏感期還包含以下幾種:

  • 1、手的敏感期,也稱觸覺敏感期。

表現:喜歡用手去抓東西、丟東西、摸東西、不厭其煩地重複某個手部動作等等。

  • 2、眼睛的敏感期,也稱視覺敏感期。

表現:全神貫注地看著某些東西,專注地去觀察大人的行為、周遭的事物,等等。

  • 3、耳朵的敏感期,也稱聽覺敏感期。

表現:能夠分辨出爸爸媽媽的聲音、開關門聲音、腳步聲等等。

  • 4、鼻子的敏感期,也稱嗅覺敏感期。

表現:喜歡去用鼻子聞東西,分辨有沒有特殊的味道。或者表現出對某些氣味感興趣或者特別反感,等等。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以上的這幾種敏感期的具體表現,其實父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就能夠發覺到孩子的異常。一般當孩子表現出重複的動作,或者對某些事物特別在意的時候,一般就是他們正在經歷某種敏感期的時候。

在這個時候,父母只要謹記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去過多幹預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能夠遵從內心的抉擇,去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情就行。不過,在安全方面還是得父母去多加把控,避免讓孩子受到傷害。

感官敏感期是孩子最開始經歷到的敏感期,也是孩子自我發現和最初認識世界的過程。這個時期主要是喚醒兒童身體來認識世界,當這一階段平穩地過去,身體被喚醒後,兒童的成長就進入到了下一階段的敏感期。

二、 秩序敏感期

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到了兩三歲的時候,會開始“反抗”自己,而且有了自己的主見,再也不願意乖乖聽媽媽的話了。

比如:

  • 你給她穿新買的紅色裙子,她偏偏要穿舊的藍色裙子;
  • 玩具擺放得滿地都是,你只要一碰地上的東西,他就氣得哇哇大哭;
  • 睡慣了他左邊的位置,你睡右邊的位置,他就不肯,一定要你換回來……

其實,這一切的表現,只不過是孩子在經歷秩序敏感期而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

孩子的秩序感通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他們會逐步從環境裡建立起內在秩序,同時也在建構自身的人格品質。

如果孩子內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環境秩序被取消或者替代,那麼他們就會產生懼怕的感覺,喪失掉安全感。

而良好的秩序可以幫助孩子適應環境,並且能夠提高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建立自信。還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幫助他們適應規則、遵守秩序。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因此,在孩子2-4歲時的秩序敏感期形成的重要時期,我們家長應該理解和重視孩子的自我發展,並採取適當的引導和支持。

比如,有個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突然很執著地要把所有的東西“歸位”。像衣服要放到衣櫃裡、洗好的碗筷要放進消毒櫃裡,買回來的蔬果要第一時間放到冰箱裡,就算是他自己玩的玩具,過後也要收回到玩具箱裡,不能放在外面過夜。

特別是有一次,朋友帶著孩子來家裡玩的時候,玩了一下午的玩具,回家前沒有幫忙把玩具歸位,他就發了好大的一通脾氣,還氣得哇哇大哭。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表現就很明確地告訴大人,他正在經歷的是秩序敏感期。

那面對這樣的情形,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 首先,父母應該允許孩子進行“歸位”的操作,而且還得主動配合孩子,遵守孩子的規則,幫助孩子進行歸位的舉動。
  • 其次,如果孩子因此情緒波動,那麼就應該先讓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然後通過語言或者擁抱來安撫孩子,慢慢等他恢復後再進行其他的活動。
  • 特別是在在後期階段,家長和孩子應該產生共識,有了約定後,就儘可能按照規定來約束自己,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秩序,形成健全人格。
"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自從讀了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一書後,被孫老師教育孩子的理念深深吸引住了,為此,我又購買了孫老師的另一本書《捕捉兒童敏感期》。

一個原因是我家的孩子快3歲了,最近發現她的小動作越來越多,並且脾氣越來越大了,為了瞭解她成長中的某些特定規律,就買了這本書回來瞭解下。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認同孫老師的教育理念,想了解到更多關於兒童成長需要注意到的事項。

孫瑞雪老師,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和兒童心理學家。自上世紀80年代起,她就開始從事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

她一手創辦了“愛和自由”教育集團,引進了蒙臺梭利、盧梭等經典教育學理論,創辦了大陸第一所蒙臺梭利幼兒園和第一所蒙臺梭利國際學校,幫助許多孩子更加科學地完成了0-6歲的學前教育。

目前,她主要的著作有《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長》,開創了中國幼兒教育界的新紀元。

而這本《捕捉兒童敏感期》就是她的第二本著作,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的真實案例,幫助我們瞭解兒童敏感期的概念和現象,並且告訴我們該如何去做。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提到兒童敏感期,那麼什麼是兒童敏感期呢?

兒童敏感期的概念,最早來自於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蒙臺梭利認為,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兒童可以在某種特性的敏感期學習該特性,要比在其他時期學習該特性來得容易。

兒童敏感期理論,提倡讓孩子在各個敏感期自由選擇活動

作者在書中也提到: 所謂的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關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那麼兒童敏感期主要有哪些?這裡,我主要為大家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到的三個重要時期。

一、感官敏感期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

感官是孩子接觸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

一般在3歲前,孩子會通過潛意識來認識周圍的食物。到了3-6歲,孩子會進一步地運動感官來分析、判斷環境裡的事物。

舉個例子,孩子在0-2歲半的期間,都會有個口的敏感期,也可以稱為味覺敏感期。

在這個階段,嘴巴對孩子來說,是幫助探索瞭解這個陌生世界的重要工具。

孩子最初是通過味覺來認識世界的,家長們應該都能看到,這個時期的孩子,不管是吃的、玩的、用的、擺設的東西,都喜歡拿來口裡咬一下,通過嘴巴來分辨認識下這種東西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味道,可不可以吃等等。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有些媽媽會覺得孩子這樣不太衛生,而且也怕孩子吃到不該吃的東西,所以會特地買一些“咬咬膠”之類的玩具,專門來給孩子咬著玩。但是孩子幾乎是感興趣的咬上一會,然後就棄之腦後了。

這就是因為他們已經認識過這樣東西了,對這些東西沒興趣,轉頭去研究別的事物了。

所以,在孩子經歷口的敏感期這個階段時,父母只需要儘量遵從孩子的選擇自由,把一些有危險性的東西收起來,不要讓孩子輕易拿到,其他的就可以放任孩子了。

不過要注意,最好是保持環境整潔、物品乾淨,給孩子營造健康乾淨的探索環境。

除了口的敏感期外,感官敏感期還包含以下幾種:

  • 1、手的敏感期,也稱觸覺敏感期。

表現:喜歡用手去抓東西、丟東西、摸東西、不厭其煩地重複某個手部動作等等。

  • 2、眼睛的敏感期,也稱視覺敏感期。

表現:全神貫注地看著某些東西,專注地去觀察大人的行為、周遭的事物,等等。

  • 3、耳朵的敏感期,也稱聽覺敏感期。

表現:能夠分辨出爸爸媽媽的聲音、開關門聲音、腳步聲等等。

  • 4、鼻子的敏感期,也稱嗅覺敏感期。

表現:喜歡去用鼻子聞東西,分辨有沒有特殊的味道。或者表現出對某些氣味感興趣或者特別反感,等等。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以上的這幾種敏感期的具體表現,其實父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就能夠發覺到孩子的異常。一般當孩子表現出重複的動作,或者對某些事物特別在意的時候,一般就是他們正在經歷某種敏感期的時候。

在這個時候,父母只要謹記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去過多幹預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能夠遵從內心的抉擇,去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情就行。不過,在安全方面還是得父母去多加把控,避免讓孩子受到傷害。

感官敏感期是孩子最開始經歷到的敏感期,也是孩子自我發現和最初認識世界的過程。這個時期主要是喚醒兒童身體來認識世界,當這一階段平穩地過去,身體被喚醒後,兒童的成長就進入到了下一階段的敏感期。

二、 秩序敏感期

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到了兩三歲的時候,會開始“反抗”自己,而且有了自己的主見,再也不願意乖乖聽媽媽的話了。

比如:

  • 你給她穿新買的紅色裙子,她偏偏要穿舊的藍色裙子;
  • 玩具擺放得滿地都是,你只要一碰地上的東西,他就氣得哇哇大哭;
  • 睡慣了他左邊的位置,你睡右邊的位置,他就不肯,一定要你換回來……

其實,這一切的表現,只不過是孩子在經歷秩序敏感期而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

孩子的秩序感通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他們會逐步從環境裡建立起內在秩序,同時也在建構自身的人格品質。

如果孩子內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環境秩序被取消或者替代,那麼他們就會產生懼怕的感覺,喪失掉安全感。

而良好的秩序可以幫助孩子適應環境,並且能夠提高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建立自信。還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幫助他們適應規則、遵守秩序。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因此,在孩子2-4歲時的秩序敏感期形成的重要時期,我們家長應該理解和重視孩子的自我發展,並採取適當的引導和支持。

比如,有個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突然很執著地要把所有的東西“歸位”。像衣服要放到衣櫃裡、洗好的碗筷要放進消毒櫃裡,買回來的蔬果要第一時間放到冰箱裡,就算是他自己玩的玩具,過後也要收回到玩具箱裡,不能放在外面過夜。

特別是有一次,朋友帶著孩子來家裡玩的時候,玩了一下午的玩具,回家前沒有幫忙把玩具歸位,他就發了好大的一通脾氣,還氣得哇哇大哭。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表現就很明確地告訴大人,他正在經歷的是秩序敏感期。

那面對這樣的情形,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 首先,父母應該允許孩子進行“歸位”的操作,而且還得主動配合孩子,遵守孩子的規則,幫助孩子進行歸位的舉動。
  • 其次,如果孩子因此情緒波動,那麼就應該先讓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然後通過語言或者擁抱來安撫孩子,慢慢等他恢復後再進行其他的活動。
  • 特別是在在後期階段,家長和孩子應該產生共識,有了約定後,就儘可能按照規定來約束自己,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秩序,形成健全人格。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三、 社會規範敏感期

當孩子認識了這個世界,並建立了一定的規則,初步形成自己的內在品格後,接下來就是孩子社會性的形成了。

從孩子2歲半開始,他便進入了社會規範敏感期,這個時期一直將持續到6歲左右。這個時期,他開始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喜歡交朋友、喜歡群體活動,並且對認識家庭以外的世界開始有了興趣。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明確日常生活規範、學習日常禮儀,教育孩子遵守社會規範,學會自律生活。

這個時期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邏輯思維上,以及人際關係上的處理。

  • 關於邏輯思維的敏感期:

邏輯思維的敏感期在孩子3歲左右開始,主要的表現為“十萬個為什麼”,他們對很多事物還沒有具體的概念,所以常常會提出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問題。

比如,為什麼魚兒要在水裡遊,為什麼它們沒有腿,它們有沒有耳朵,等等這類常識性的問題。或者是:我能不能要一顆天上的星星,能不能叫太陽躲進雲裡,類似這種富有想象力的問題。

在這一敏感期,作者建議家長們多給孩子點耐心,回答他們提出的那些問題,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當然,如果家長們也有不懂的地方,一定不要胡亂回答,或者敷衍孩子,可以先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不知道,要不我們一起去查查資料?”,或者而主動查閱資料後,告訴孩子,以此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這對於孩子日後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很有好處的。

"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自從讀了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一書後,被孫老師教育孩子的理念深深吸引住了,為此,我又購買了孫老師的另一本書《捕捉兒童敏感期》。

一個原因是我家的孩子快3歲了,最近發現她的小動作越來越多,並且脾氣越來越大了,為了瞭解她成長中的某些特定規律,就買了這本書回來瞭解下。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認同孫老師的教育理念,想了解到更多關於兒童成長需要注意到的事項。

孫瑞雪老師,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和兒童心理學家。自上世紀80年代起,她就開始從事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

她一手創辦了“愛和自由”教育集團,引進了蒙臺梭利、盧梭等經典教育學理論,創辦了大陸第一所蒙臺梭利幼兒園和第一所蒙臺梭利國際學校,幫助許多孩子更加科學地完成了0-6歲的學前教育。

目前,她主要的著作有《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長》,開創了中國幼兒教育界的新紀元。

而這本《捕捉兒童敏感期》就是她的第二本著作,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的真實案例,幫助我們瞭解兒童敏感期的概念和現象,並且告訴我們該如何去做。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提到兒童敏感期,那麼什麼是兒童敏感期呢?

兒童敏感期的概念,最早來自於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蒙臺梭利認為,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兒童可以在某種特性的敏感期學習該特性,要比在其他時期學習該特性來得容易。

兒童敏感期理論,提倡讓孩子在各個敏感期自由選擇活動

作者在書中也提到: 所謂的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關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那麼兒童敏感期主要有哪些?這裡,我主要為大家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到的三個重要時期。

一、感官敏感期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

感官是孩子接觸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

一般在3歲前,孩子會通過潛意識來認識周圍的食物。到了3-6歲,孩子會進一步地運動感官來分析、判斷環境裡的事物。

舉個例子,孩子在0-2歲半的期間,都會有個口的敏感期,也可以稱為味覺敏感期。

在這個階段,嘴巴對孩子來說,是幫助探索瞭解這個陌生世界的重要工具。

孩子最初是通過味覺來認識世界的,家長們應該都能看到,這個時期的孩子,不管是吃的、玩的、用的、擺設的東西,都喜歡拿來口裡咬一下,通過嘴巴來分辨認識下這種東西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味道,可不可以吃等等。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有些媽媽會覺得孩子這樣不太衛生,而且也怕孩子吃到不該吃的東西,所以會特地買一些“咬咬膠”之類的玩具,專門來給孩子咬著玩。但是孩子幾乎是感興趣的咬上一會,然後就棄之腦後了。

這就是因為他們已經認識過這樣東西了,對這些東西沒興趣,轉頭去研究別的事物了。

所以,在孩子經歷口的敏感期這個階段時,父母只需要儘量遵從孩子的選擇自由,把一些有危險性的東西收起來,不要讓孩子輕易拿到,其他的就可以放任孩子了。

不過要注意,最好是保持環境整潔、物品乾淨,給孩子營造健康乾淨的探索環境。

除了口的敏感期外,感官敏感期還包含以下幾種:

  • 1、手的敏感期,也稱觸覺敏感期。

表現:喜歡用手去抓東西、丟東西、摸東西、不厭其煩地重複某個手部動作等等。

  • 2、眼睛的敏感期,也稱視覺敏感期。

表現:全神貫注地看著某些東西,專注地去觀察大人的行為、周遭的事物,等等。

  • 3、耳朵的敏感期,也稱聽覺敏感期。

表現:能夠分辨出爸爸媽媽的聲音、開關門聲音、腳步聲等等。

  • 4、鼻子的敏感期,也稱嗅覺敏感期。

表現:喜歡去用鼻子聞東西,分辨有沒有特殊的味道。或者表現出對某些氣味感興趣或者特別反感,等等。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以上的這幾種敏感期的具體表現,其實父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就能夠發覺到孩子的異常。一般當孩子表現出重複的動作,或者對某些事物特別在意的時候,一般就是他們正在經歷某種敏感期的時候。

在這個時候,父母只要謹記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去過多幹預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能夠遵從內心的抉擇,去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情就行。不過,在安全方面還是得父母去多加把控,避免讓孩子受到傷害。

感官敏感期是孩子最開始經歷到的敏感期,也是孩子自我發現和最初認識世界的過程。這個時期主要是喚醒兒童身體來認識世界,當這一階段平穩地過去,身體被喚醒後,兒童的成長就進入到了下一階段的敏感期。

二、 秩序敏感期

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到了兩三歲的時候,會開始“反抗”自己,而且有了自己的主見,再也不願意乖乖聽媽媽的話了。

比如:

  • 你給她穿新買的紅色裙子,她偏偏要穿舊的藍色裙子;
  • 玩具擺放得滿地都是,你只要一碰地上的東西,他就氣得哇哇大哭;
  • 睡慣了他左邊的位置,你睡右邊的位置,他就不肯,一定要你換回來……

其實,這一切的表現,只不過是孩子在經歷秩序敏感期而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

孩子的秩序感通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他們會逐步從環境裡建立起內在秩序,同時也在建構自身的人格品質。

如果孩子內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環境秩序被取消或者替代,那麼他們就會產生懼怕的感覺,喪失掉安全感。

而良好的秩序可以幫助孩子適應環境,並且能夠提高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建立自信。還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幫助他們適應規則、遵守秩序。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因此,在孩子2-4歲時的秩序敏感期形成的重要時期,我們家長應該理解和重視孩子的自我發展,並採取適當的引導和支持。

比如,有個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突然很執著地要把所有的東西“歸位”。像衣服要放到衣櫃裡、洗好的碗筷要放進消毒櫃裡,買回來的蔬果要第一時間放到冰箱裡,就算是他自己玩的玩具,過後也要收回到玩具箱裡,不能放在外面過夜。

特別是有一次,朋友帶著孩子來家裡玩的時候,玩了一下午的玩具,回家前沒有幫忙把玩具歸位,他就發了好大的一通脾氣,還氣得哇哇大哭。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表現就很明確地告訴大人,他正在經歷的是秩序敏感期。

那面對這樣的情形,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 首先,父母應該允許孩子進行“歸位”的操作,而且還得主動配合孩子,遵守孩子的規則,幫助孩子進行歸位的舉動。
  • 其次,如果孩子因此情緒波動,那麼就應該先讓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然後通過語言或者擁抱來安撫孩子,慢慢等他恢復後再進行其他的活動。
  • 特別是在在後期階段,家長和孩子應該產生共識,有了約定後,就儘可能按照規定來約束自己,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秩序,形成健全人格。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三、 社會規範敏感期

當孩子認識了這個世界,並建立了一定的規則,初步形成自己的內在品格後,接下來就是孩子社會性的形成了。

從孩子2歲半開始,他便進入了社會規範敏感期,這個時期一直將持續到6歲左右。這個時期,他開始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喜歡交朋友、喜歡群體活動,並且對認識家庭以外的世界開始有了興趣。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明確日常生活規範、學習日常禮儀,教育孩子遵守社會規範,學會自律生活。

這個時期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邏輯思維上,以及人際關係上的處理。

  • 關於邏輯思維的敏感期:

邏輯思維的敏感期在孩子3歲左右開始,主要的表現為“十萬個為什麼”,他們對很多事物還沒有具體的概念,所以常常會提出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問題。

比如,為什麼魚兒要在水裡遊,為什麼它們沒有腿,它們有沒有耳朵,等等這類常識性的問題。或者是:我能不能要一顆天上的星星,能不能叫太陽躲進雲裡,類似這種富有想象力的問題。

在這一敏感期,作者建議家長們多給孩子點耐心,回答他們提出的那些問題,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當然,如果家長們也有不懂的地方,一定不要胡亂回答,或者敷衍孩子,可以先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不知道,要不我們一起去查查資料?”,或者而主動查閱資料後,告訴孩子,以此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這對於孩子日後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很有好處的。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 關於人際交往的敏感期:

人際交往的敏感期最開始是通過一對一的交往發展起來的,比如有個孩子,看到另一個孩子手裡的玩具特別有趣,他可能會拿自己心愛的玩具去和別的孩子交換,這就是孩子慢慢在形成自己的社交概念,並有了一定的社會性。

在這個時期,只要孩子不是做到一些損害自己或他人人身健康的事情,父母就不應該過多地去幹擾孩子,不要去告訴孩子交換的物品價值太低,或者讓孩子不要跟某某走得太近等等。

而是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和學習這些東西,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家長只需要在一旁適當地引導,但是不要幫孩子做決定,以免導致他們日後出現社交障礙,或者養成沒有主見的性格,那就過猶不及了。

"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自從讀了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一書後,被孫老師教育孩子的理念深深吸引住了,為此,我又購買了孫老師的另一本書《捕捉兒童敏感期》。

一個原因是我家的孩子快3歲了,最近發現她的小動作越來越多,並且脾氣越來越大了,為了瞭解她成長中的某些特定規律,就買了這本書回來瞭解下。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認同孫老師的教育理念,想了解到更多關於兒童成長需要注意到的事項。

孫瑞雪老師,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和兒童心理學家。自上世紀80年代起,她就開始從事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

她一手創辦了“愛和自由”教育集團,引進了蒙臺梭利、盧梭等經典教育學理論,創辦了大陸第一所蒙臺梭利幼兒園和第一所蒙臺梭利國際學校,幫助許多孩子更加科學地完成了0-6歲的學前教育。

目前,她主要的著作有《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長》,開創了中國幼兒教育界的新紀元。

而這本《捕捉兒童敏感期》就是她的第二本著作,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的真實案例,幫助我們瞭解兒童敏感期的概念和現象,並且告訴我們該如何去做。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提到兒童敏感期,那麼什麼是兒童敏感期呢?

兒童敏感期的概念,最早來自於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蒙臺梭利認為,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兒童可以在某種特性的敏感期學習該特性,要比在其他時期學習該特性來得容易。

兒童敏感期理論,提倡讓孩子在各個敏感期自由選擇活動

作者在書中也提到: 所謂的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關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那麼兒童敏感期主要有哪些?這裡,我主要為大家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到的三個重要時期。

一、感官敏感期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

感官是孩子接觸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

一般在3歲前,孩子會通過潛意識來認識周圍的食物。到了3-6歲,孩子會進一步地運動感官來分析、判斷環境裡的事物。

舉個例子,孩子在0-2歲半的期間,都會有個口的敏感期,也可以稱為味覺敏感期。

在這個階段,嘴巴對孩子來說,是幫助探索瞭解這個陌生世界的重要工具。

孩子最初是通過味覺來認識世界的,家長們應該都能看到,這個時期的孩子,不管是吃的、玩的、用的、擺設的東西,都喜歡拿來口裡咬一下,通過嘴巴來分辨認識下這種東西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味道,可不可以吃等等。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有些媽媽會覺得孩子這樣不太衛生,而且也怕孩子吃到不該吃的東西,所以會特地買一些“咬咬膠”之類的玩具,專門來給孩子咬著玩。但是孩子幾乎是感興趣的咬上一會,然後就棄之腦後了。

這就是因為他們已經認識過這樣東西了,對這些東西沒興趣,轉頭去研究別的事物了。

所以,在孩子經歷口的敏感期這個階段時,父母只需要儘量遵從孩子的選擇自由,把一些有危險性的東西收起來,不要讓孩子輕易拿到,其他的就可以放任孩子了。

不過要注意,最好是保持環境整潔、物品乾淨,給孩子營造健康乾淨的探索環境。

除了口的敏感期外,感官敏感期還包含以下幾種:

  • 1、手的敏感期,也稱觸覺敏感期。

表現:喜歡用手去抓東西、丟東西、摸東西、不厭其煩地重複某個手部動作等等。

  • 2、眼睛的敏感期,也稱視覺敏感期。

表現:全神貫注地看著某些東西,專注地去觀察大人的行為、周遭的事物,等等。

  • 3、耳朵的敏感期,也稱聽覺敏感期。

表現:能夠分辨出爸爸媽媽的聲音、開關門聲音、腳步聲等等。

  • 4、鼻子的敏感期,也稱嗅覺敏感期。

表現:喜歡去用鼻子聞東西,分辨有沒有特殊的味道。或者表現出對某些氣味感興趣或者特別反感,等等。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以上的這幾種敏感期的具體表現,其實父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就能夠發覺到孩子的異常。一般當孩子表現出重複的動作,或者對某些事物特別在意的時候,一般就是他們正在經歷某種敏感期的時候。

在這個時候,父母只要謹記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去過多幹預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能夠遵從內心的抉擇,去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情就行。不過,在安全方面還是得父母去多加把控,避免讓孩子受到傷害。

感官敏感期是孩子最開始經歷到的敏感期,也是孩子自我發現和最初認識世界的過程。這個時期主要是喚醒兒童身體來認識世界,當這一階段平穩地過去,身體被喚醒後,兒童的成長就進入到了下一階段的敏感期。

二、 秩序敏感期

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到了兩三歲的時候,會開始“反抗”自己,而且有了自己的主見,再也不願意乖乖聽媽媽的話了。

比如:

  • 你給她穿新買的紅色裙子,她偏偏要穿舊的藍色裙子;
  • 玩具擺放得滿地都是,你只要一碰地上的東西,他就氣得哇哇大哭;
  • 睡慣了他左邊的位置,你睡右邊的位置,他就不肯,一定要你換回來……

其實,這一切的表現,只不過是孩子在經歷秩序敏感期而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

孩子的秩序感通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他們會逐步從環境裡建立起內在秩序,同時也在建構自身的人格品質。

如果孩子內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環境秩序被取消或者替代,那麼他們就會產生懼怕的感覺,喪失掉安全感。

而良好的秩序可以幫助孩子適應環境,並且能夠提高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建立自信。還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幫助他們適應規則、遵守秩序。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因此,在孩子2-4歲時的秩序敏感期形成的重要時期,我們家長應該理解和重視孩子的自我發展,並採取適當的引導和支持。

比如,有個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突然很執著地要把所有的東西“歸位”。像衣服要放到衣櫃裡、洗好的碗筷要放進消毒櫃裡,買回來的蔬果要第一時間放到冰箱裡,就算是他自己玩的玩具,過後也要收回到玩具箱裡,不能放在外面過夜。

特別是有一次,朋友帶著孩子來家裡玩的時候,玩了一下午的玩具,回家前沒有幫忙把玩具歸位,他就發了好大的一通脾氣,還氣得哇哇大哭。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表現就很明確地告訴大人,他正在經歷的是秩序敏感期。

那面對這樣的情形,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 首先,父母應該允許孩子進行“歸位”的操作,而且還得主動配合孩子,遵守孩子的規則,幫助孩子進行歸位的舉動。
  • 其次,如果孩子因此情緒波動,那麼就應該先讓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然後通過語言或者擁抱來安撫孩子,慢慢等他恢復後再進行其他的活動。
  • 特別是在在後期階段,家長和孩子應該產生共識,有了約定後,就儘可能按照規定來約束自己,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秩序,形成健全人格。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三、 社會規範敏感期

當孩子認識了這個世界,並建立了一定的規則,初步形成自己的內在品格後,接下來就是孩子社會性的形成了。

從孩子2歲半開始,他便進入了社會規範敏感期,這個時期一直將持續到6歲左右。這個時期,他開始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喜歡交朋友、喜歡群體活動,並且對認識家庭以外的世界開始有了興趣。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明確日常生活規範、學習日常禮儀,教育孩子遵守社會規範,學會自律生活。

這個時期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邏輯思維上,以及人際關係上的處理。

  • 關於邏輯思維的敏感期:

邏輯思維的敏感期在孩子3歲左右開始,主要的表現為“十萬個為什麼”,他們對很多事物還沒有具體的概念,所以常常會提出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問題。

比如,為什麼魚兒要在水裡遊,為什麼它們沒有腿,它們有沒有耳朵,等等這類常識性的問題。或者是:我能不能要一顆天上的星星,能不能叫太陽躲進雲裡,類似這種富有想象力的問題。

在這一敏感期,作者建議家長們多給孩子點耐心,回答他們提出的那些問題,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當然,如果家長們也有不懂的地方,一定不要胡亂回答,或者敷衍孩子,可以先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不知道,要不我們一起去查查資料?”,或者而主動查閱資料後,告訴孩子,以此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這對於孩子日後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很有好處的。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 關於人際交往的敏感期:

人際交往的敏感期最開始是通過一對一的交往發展起來的,比如有個孩子,看到另一個孩子手裡的玩具特別有趣,他可能會拿自己心愛的玩具去和別的孩子交換,這就是孩子慢慢在形成自己的社交概念,並有了一定的社會性。

在這個時期,只要孩子不是做到一些損害自己或他人人身健康的事情,父母就不應該過多地去幹擾孩子,不要去告訴孩子交換的物品價值太低,或者讓孩子不要跟某某走得太近等等。

而是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和學習這些東西,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家長只需要在一旁適當地引導,但是不要幫孩子做決定,以免導致他們日後出現社交障礙,或者養成沒有主見的性格,那就過猶不及了。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以上就是孩子在0-6歲時會經歷過的一些重要敏感期,說完這麼多,其實只是告訴家長們三個重要的信息:

  • 1、孩子在敏感期的行為都是他慢慢認識世界、感受外界的行為,家長不應有過多的干預。
  • 2、當孩子充滿探索慾望的時候,只要不危害自己或他人,家長都應該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需求。
  • 3、如果孩子在某一階段的敏感期被破壞時,可能會在以後的日子裡補上,或者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所以以防這種情況發現,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儘量不要干涉孩子的發展。

總而言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舉止,其實背後都是有一定意義的,如果家長們還想了解到更多詳細的內容,或者想通過別人的案例來學習更多的知識,歡迎大家去詳細閱讀這本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幫助和理解下,順利地度過每個敏感期,並且養成健康優秀的人格。

"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自從讀了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一書後,被孫老師教育孩子的理念深深吸引住了,為此,我又購買了孫老師的另一本書《捕捉兒童敏感期》。

一個原因是我家的孩子快3歲了,最近發現她的小動作越來越多,並且脾氣越來越大了,為了瞭解她成長中的某些特定規律,就買了這本書回來瞭解下。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認同孫老師的教育理念,想了解到更多關於兒童成長需要注意到的事項。

孫瑞雪老師,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和兒童心理學家。自上世紀80年代起,她就開始從事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

她一手創辦了“愛和自由”教育集團,引進了蒙臺梭利、盧梭等經典教育學理論,創辦了大陸第一所蒙臺梭利幼兒園和第一所蒙臺梭利國際學校,幫助許多孩子更加科學地完成了0-6歲的學前教育。

目前,她主要的著作有《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長》,開創了中國幼兒教育界的新紀元。

而這本《捕捉兒童敏感期》就是她的第二本著作,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的真實案例,幫助我們瞭解兒童敏感期的概念和現象,並且告訴我們該如何去做。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提到兒童敏感期,那麼什麼是兒童敏感期呢?

兒童敏感期的概念,最早來自於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蒙臺梭利認為,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兒童可以在某種特性的敏感期學習該特性,要比在其他時期學習該特性來得容易。

兒童敏感期理論,提倡讓孩子在各個敏感期自由選擇活動

作者在書中也提到: 所謂的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關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那麼兒童敏感期主要有哪些?這裡,我主要為大家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到的三個重要時期。

一、感官敏感期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

感官是孩子接觸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

一般在3歲前,孩子會通過潛意識來認識周圍的食物。到了3-6歲,孩子會進一步地運動感官來分析、判斷環境裡的事物。

舉個例子,孩子在0-2歲半的期間,都會有個口的敏感期,也可以稱為味覺敏感期。

在這個階段,嘴巴對孩子來說,是幫助探索瞭解這個陌生世界的重要工具。

孩子最初是通過味覺來認識世界的,家長們應該都能看到,這個時期的孩子,不管是吃的、玩的、用的、擺設的東西,都喜歡拿來口裡咬一下,通過嘴巴來分辨認識下這種東西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味道,可不可以吃等等。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有些媽媽會覺得孩子這樣不太衛生,而且也怕孩子吃到不該吃的東西,所以會特地買一些“咬咬膠”之類的玩具,專門來給孩子咬著玩。但是孩子幾乎是感興趣的咬上一會,然後就棄之腦後了。

這就是因為他們已經認識過這樣東西了,對這些東西沒興趣,轉頭去研究別的事物了。

所以,在孩子經歷口的敏感期這個階段時,父母只需要儘量遵從孩子的選擇自由,把一些有危險性的東西收起來,不要讓孩子輕易拿到,其他的就可以放任孩子了。

不過要注意,最好是保持環境整潔、物品乾淨,給孩子營造健康乾淨的探索環境。

除了口的敏感期外,感官敏感期還包含以下幾種:

  • 1、手的敏感期,也稱觸覺敏感期。

表現:喜歡用手去抓東西、丟東西、摸東西、不厭其煩地重複某個手部動作等等。

  • 2、眼睛的敏感期,也稱視覺敏感期。

表現:全神貫注地看著某些東西,專注地去觀察大人的行為、周遭的事物,等等。

  • 3、耳朵的敏感期,也稱聽覺敏感期。

表現:能夠分辨出爸爸媽媽的聲音、開關門聲音、腳步聲等等。

  • 4、鼻子的敏感期,也稱嗅覺敏感期。

表現:喜歡去用鼻子聞東西,分辨有沒有特殊的味道。或者表現出對某些氣味感興趣或者特別反感,等等。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以上的這幾種敏感期的具體表現,其實父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就能夠發覺到孩子的異常。一般當孩子表現出重複的動作,或者對某些事物特別在意的時候,一般就是他們正在經歷某種敏感期的時候。

在這個時候,父母只要謹記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去過多幹預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能夠遵從內心的抉擇,去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情就行。不過,在安全方面還是得父母去多加把控,避免讓孩子受到傷害。

感官敏感期是孩子最開始經歷到的敏感期,也是孩子自我發現和最初認識世界的過程。這個時期主要是喚醒兒童身體來認識世界,當這一階段平穩地過去,身體被喚醒後,兒童的成長就進入到了下一階段的敏感期。

二、 秩序敏感期

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到了兩三歲的時候,會開始“反抗”自己,而且有了自己的主見,再也不願意乖乖聽媽媽的話了。

比如:

  • 你給她穿新買的紅色裙子,她偏偏要穿舊的藍色裙子;
  • 玩具擺放得滿地都是,你只要一碰地上的東西,他就氣得哇哇大哭;
  • 睡慣了他左邊的位置,你睡右邊的位置,他就不肯,一定要你換回來……

其實,這一切的表現,只不過是孩子在經歷秩序敏感期而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

孩子的秩序感通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他們會逐步從環境裡建立起內在秩序,同時也在建構自身的人格品質。

如果孩子內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環境秩序被取消或者替代,那麼他們就會產生懼怕的感覺,喪失掉安全感。

而良好的秩序可以幫助孩子適應環境,並且能夠提高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建立自信。還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幫助他們適應規則、遵守秩序。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因此,在孩子2-4歲時的秩序敏感期形成的重要時期,我們家長應該理解和重視孩子的自我發展,並採取適當的引導和支持。

比如,有個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突然很執著地要把所有的東西“歸位”。像衣服要放到衣櫃裡、洗好的碗筷要放進消毒櫃裡,買回來的蔬果要第一時間放到冰箱裡,就算是他自己玩的玩具,過後也要收回到玩具箱裡,不能放在外面過夜。

特別是有一次,朋友帶著孩子來家裡玩的時候,玩了一下午的玩具,回家前沒有幫忙把玩具歸位,他就發了好大的一通脾氣,還氣得哇哇大哭。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表現就很明確地告訴大人,他正在經歷的是秩序敏感期。

那面對這樣的情形,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 首先,父母應該允許孩子進行“歸位”的操作,而且還得主動配合孩子,遵守孩子的規則,幫助孩子進行歸位的舉動。
  • 其次,如果孩子因此情緒波動,那麼就應該先讓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然後通過語言或者擁抱來安撫孩子,慢慢等他恢復後再進行其他的活動。
  • 特別是在在後期階段,家長和孩子應該產生共識,有了約定後,就儘可能按照規定來約束自己,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秩序,形成健全人格。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三、 社會規範敏感期

當孩子認識了這個世界,並建立了一定的規則,初步形成自己的內在品格後,接下來就是孩子社會性的形成了。

從孩子2歲半開始,他便進入了社會規範敏感期,這個時期一直將持續到6歲左右。這個時期,他開始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喜歡交朋友、喜歡群體活動,並且對認識家庭以外的世界開始有了興趣。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明確日常生活規範、學習日常禮儀,教育孩子遵守社會規範,學會自律生活。

這個時期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邏輯思維上,以及人際關係上的處理。

  • 關於邏輯思維的敏感期:

邏輯思維的敏感期在孩子3歲左右開始,主要的表現為“十萬個為什麼”,他們對很多事物還沒有具體的概念,所以常常會提出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問題。

比如,為什麼魚兒要在水裡遊,為什麼它們沒有腿,它們有沒有耳朵,等等這類常識性的問題。或者是:我能不能要一顆天上的星星,能不能叫太陽躲進雲裡,類似這種富有想象力的問題。

在這一敏感期,作者建議家長們多給孩子點耐心,回答他們提出的那些問題,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當然,如果家長們也有不懂的地方,一定不要胡亂回答,或者敷衍孩子,可以先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不知道,要不我們一起去查查資料?”,或者而主動查閱資料後,告訴孩子,以此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這對於孩子日後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很有好處的。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 關於人際交往的敏感期:

人際交往的敏感期最開始是通過一對一的交往發展起來的,比如有個孩子,看到另一個孩子手裡的玩具特別有趣,他可能會拿自己心愛的玩具去和別的孩子交換,這就是孩子慢慢在形成自己的社交概念,並有了一定的社會性。

在這個時期,只要孩子不是做到一些損害自己或他人人身健康的事情,父母就不應該過多地去幹擾孩子,不要去告訴孩子交換的物品價值太低,或者讓孩子不要跟某某走得太近等等。

而是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和學習這些東西,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家長只需要在一旁適當地引導,但是不要幫孩子做決定,以免導致他們日後出現社交障礙,或者養成沒有主見的性格,那就過猶不及了。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以上就是孩子在0-6歲時會經歷過的一些重要敏感期,說完這麼多,其實只是告訴家長們三個重要的信息:

  • 1、孩子在敏感期的行為都是他慢慢認識世界、感受外界的行為,家長不應有過多的干預。
  • 2、當孩子充滿探索慾望的時候,只要不危害自己或他人,家長都應該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需求。
  • 3、如果孩子在某一階段的敏感期被破壞時,可能會在以後的日子裡補上,或者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所以以防這種情況發現,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儘量不要干涉孩子的發展。

總而言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舉止,其實背後都是有一定意義的,如果家長們還想了解到更多詳細的內容,或者想通過別人的案例來學習更多的知識,歡迎大家去詳細閱讀這本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幫助和理解下,順利地度過每個敏感期,並且養成健康優秀的人格。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