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早期語言能力好的孩子,大部分都會成為學霸

很多媽媽反映,寶寶都已經2歲半了,只能說少量的詞語,也不愛開口。排除了語言障礙、聽力障礙、自閉症等原因,醫生說,“尚屬正常”。

可是看別人家孩子,“小老鼠,上燈臺”什麼的說的可順溜了,有的連唐詩都能背好幾首,再看自家娃,偶爾叫聲爸爸媽媽,其他時間,真是“金口難開”,要喝奶,就只蹦出一個“奶”字,或者“啊啊”叫喚。

“這樣真的正常嗎?”媽媽一旦提出質疑,奶奶姥姥就趕緊護著寶寶,“沒問題,貴人語遲!”或者“遺傳的吧,他爸小時候也這樣!”

寶寶“話少”、“不會說”,真的沒關係嗎?

有研究表明:兒童早期語言能力的發展直接影響他們入學後的各方面表現。英美國家的許多社會學跟蹤實驗也多次證明:嬰幼兒時期詞彙量更豐富、語言表達力更強的孩子,絕大多數進入中小學後,依然成績優異。

換言之,什麼叫輸在起跑線?第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寶寶“話少”、“不會說”。

所以,別再迷信什麼“遺傳”了,寶寶語言能力差,很多都是人為耽誤的!

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這項功課,從寶寶出生就應該開始!

你知道嗎?早期語言能力好的孩子,大部分都會成為學霸

0~1.5歲:語言準備期

很多媽媽都知道寶寶2、3歲左右進入“語言敏感期”,正是培養ta語言能力的好時機。

但是,你知道在“敏感期”之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準備期”嗎?

語言準備期的四個階段:

1~3個月:能發出“啊”、“咦”之類的聲音,但不具備任何意義,不能稱之為“語言”。

4~6個月:和寶寶說話,寶寶能通過“語氣”判斷大人的情緒和態度,並用“注目、發聲、笑、哭鬧”等方式迴應你,但尚不能準確理解“語義”。

6~9個月:能夠模仿近似母語的“音節”,會主動關注身邊的“語音來源”,比如電視、家人對話;呼喚寶寶名字,會有意識的迴應。

1~1.5歲:能說出少量有意義的語彙,如“爸爸、媽媽“;會模仿簡單的聲音,比如貓叫。

也許你會說,“準備期”的寶寶也太小了吧,根本很難跟他們“對話”啊,而且注意力還特別短,能怎麼教呢?

可別小看“準備期”哦,雖然寶寶還不怎麼開口說,但他們的小腦袋以驚人的記憶力在“學習”身邊一切的“語言信息”,並且能夠自發的捕捉高頻率出現的詞彙,並結合情境,“領悟”語義!

這時媽媽們應該怎麼做呢?

你知道嗎?早期語言能力好的孩子,大部分都會成為學霸

l 給寶寶製造豐富的“語言環境”

媽媽儘可能多帶寶寶戶外活動,尤其可以多找機會跟同齡寶寶的媽媽聊天,你們的對話,就是一個“語言環境”。但是說話時,最好讓寶寶看到你們的表情。

l 結合一切形象具體的事物,像說“單口相聲”一樣,對寶寶說話

比如,帶寶寶坐電梯,就念叨“電梯關門咯”;給寶寶衝奶粉,就配合著動作,說:“加一勺奶粉”、“兌水”、“媽媽嚐嚐燙不燙”……總之帶寶寶做任何事,尤其出門玩耍、接觸新鮮事物時,最好都能“同步解說”。

也許此時的寶寶,只會呆呆的看著你,而碎碎唸的你看起來跟精神病一樣。

但是請相信,這些暫時看不出效果的“努力”,對於開發寶寶語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l 儘可能誘導寶寶開口

當寶寶學會了“指物”,或者會用“這個”、“那個”來告訴你,他想要的東西。此時不要僅僅滿足寶寶的要求,還可以藉機重複事物的名稱。

比如“你是要奶瓶嗎?”、“給你蘋果”、“噢,原來你是要小熊”。

如果寶寶不是很著急,還可以先假裝不懂他的意思,多換幾樣東西給ta, 多說一些詞彙。

這樣會促使寶寶感覺到“表達的必要”,寶寶也會漸漸有意識的去記住自己最喜歡、最需要的物品名稱,並且學著“說出來”。

你知道嗎?早期語言能力好的孩子,大部分都會成為學霸

l 及時給寶寶積極“反饋”

一旦寶寶學會了一個新詞,媽媽要及時表揚:“好棒,你知道這個叫蘋果了!”,還可以進一步重複:“蘋果,圓圓的,紅紅的……”

心理學上稱這種做法叫“正向強化”,寶寶將某個詞彙跟“被表揚”的開心感受聯繫在一起,會進一步強化記憶,也會更願意再次使用這個詞。

l 繪本閱讀1歲就可以開始

注意,“可以”不等於“必須”。如果寶寶實在不感興趣,不要強迫。

最開始,不要急於朗讀書面文字,而應該觀察著寶寶的反應,針對他們注目時間較長的畫面,適時解說。

你知道嗎?早期語言能力好的孩子,大部分都會成為學霸

其實,1.5~3歲的寶寶,之所以會出現 “語言敏感期”,恰恰是因為寶寶們在“準備期”通過默默聆聽、反覆記憶儲備了很多“詞彙”。

所以,如果媽媽能夠有意識的在“準備期”為寶寶製造更加豐富的“聽”、“說”機會,多多刺激寶寶大腦皮層中的語言中樞,那麼寶寶的語言能力,會在“敏感期”獲得“質的飛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