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有幸仔細審視米開朗基羅的這幅大型祭壇壁畫,將不止欣賞到米氏畫作的藝術張力,還能體察到他對當時最睿智的基督教哲學與人文主義思想的理解與思考。

撰文 | 張羿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任何沒有到過西斯廷小禮拜堂的人永遠都無法想象人類個體創造所能達到的成就。”

——歌德,1718年於羅馬


01

創作背景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1. 品博(Sebastiano del Piombo),教皇克萊門特七世,油畫,約1531年繪製,高105.4釐米,寬87.6釐米,現陳列於美國加州的蓋提博物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527年,羅馬遭到神聖羅馬帝國亂軍的洗劫,出自美第齊家族的教皇克萊門特七世(Clemens PP. VII,1478-1534年,真名Giulio di Giuliano de' Medici)(圖1)暫時失去了對局勢的掌控,佛羅倫薩乘勢驅逐了美第齊家族並建立了新的共和政府。然而隨著教皇勢力的恢復,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迅速派出軍隊幫助教皇包圍了佛羅倫薩。具有共和理想的米開朗基羅加入到保衛佛羅倫薩共和體制的戰爭中並負責設計與建設城市的防禦工事。

但佛羅倫薩共和政府抵擋不住帝國軍隊的進攻,城市最終陷落。教皇克萊門特七世指定他的侄子(也有學者認為是他的私生子)阿里桑德羅·德·美第齊(Alessandro de' Medici, 1510-1537年)為佛羅倫薩的統治者,而查理五世皇帝將阿里桑德羅·德·美第齊封為世襲罔替的佛羅倫薩公爵。從此,佛羅倫薩的共和歷史結束了。因為參加了保衛佛羅倫薩共和國的戰爭,米開朗基羅遭到阿里桑德羅公爵的排斥,但教皇克萊門特七世卻仍舊欣賞米開朗基羅的才華,他迅速傳話赦免了米開朗基羅並將其邀請到羅馬。

自1417年馬丁五世(Pope Martin V,1369-1413年,真名Otto di Colonna)登基成為教皇並在康士坦斯大公會議(Council of Constance, 1414-1418年)上得到西歐世俗君主們的集體擁戴以來,天主教廷結束了分裂狀態,羅馬再次成為天主教最高領袖教皇的駐地。因為宗教聖城的地位與羅馬教廷的經濟、政治與軍事實力,作為城市的羅馬在隨後的一個世紀一直享受著和平與繁榮。1527年羅馬遭劫完全超出了當時歐洲人的想象。但筆者認為,作為西方天主教中心的羅馬遭到洗劫的最重要原因應該是這些亂軍士兵來自經歷了宗教改革(1517年開始)的北方德語地區,他們對天主教與羅馬只有獲取財富的貪婪,而沒有任何心靈或信仰上的敬畏。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1a. 提香,教皇保羅三世,畫布油畫,1545-1546年繪製,高106釐米,寬85釐米,現陳列於意大利拿波里市卡波迪蒙特博物館(Museo di Capodimonte)。(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面對新教的挑戰,教皇克萊門特最主要的策略是給查理五世皇帝鎮壓新教徒的自由;同時,教庭在意識形態方面對新教作出回答,而其中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克萊門特七世在1534年去世前,決定邀請並贊助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禮拜堂繪製大型祭壇壁畫,題材為“耶穌昇天圖”。克萊門特七世去世後,教皇保羅三世(Pope Paul III, 1468-1549年)(圖1a)繼續大力贊助米開朗基羅繪製這一巨型壁畫,並將“末日審判”定為作品的主題,整幅作品最終於1541年完成。這一作品無疑是米開朗基羅的傑作,但稍顯遺憾的是,在準備繪製這幅壁畫的牆壁時,米開朗基羅不得不將牆上原有的前輩大師如佩魯基諾、吉蘭達約等人以及他自己以前創作的一些壁畫毀掉。在這些被毀壞的壁畫中,只有佩魯基諾的祭壇壁畫《聖母昇天》的設計圖紙(圖2)保存了下來,它多少可以提供一些關於這幅文藝復興早期傑作的信息。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2. 出自佩魯基諾工作室,聖母昇天素描設計圖,約1481年繪製,長27.2釐米,寬21釐米,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值得注意的一個有趣細節是,“末日審判”雖然是傳統的天主教繪畫題材,但在米開朗基羅繪製這幅作品之前,這一主題的藝術作品從來不會出現在教堂或禮拜堂的祭壇之上或後面的牆上。銳意革新的教皇保羅三世決定將“末日審判”這一題材放在西斯廷禮拜堂的祭壇上,令所有進入這裡祈禱的人都不得不面對這一畫作,它無疑是天主教權威的體現,同時它還不時提醒信眾,世人最終的幸福與歸宿無可置疑地掌握在上帝手中。

02

詳解《末日審判》


米開朗基羅深通但丁的《神曲》,他創作《末日審判》(圖3)的許多想法來源於但丁的詩作而不是傳統基督教的同題材藝術作品,但畫作畢竟與詩歌不同,米氏在創作時加入了許多自己的解釋。在此先對畫面的整體結構作出解釋,然後再講解其中各個部分的細節。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3. 米開朗基羅,末日審判,溼壁畫,1534-1541年繪製,高16米,寬13米,現陳列於羅馬梵蒂岡內的西斯廷小禮拜堂。(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整個畫面以上帝的化身耶穌為中心,在耶穌聖體、他左邊的聖母瑪麗婭以及他們身後的聖光周圍,形成了第一個核心圈,其中的人物包括耶穌的門徒以及一些基督教歷史上重要的殉教聖人,在耶穌的下方是吹響末日審判號角的眾天使。在這一核心圈之外,從畫面右邊向下到底部,再過渡到畫面左邊,然後再向上,形成第二個由各類人物組成的環狀結構,描繪了眾多將被上帝審判的人物以及他們的結局。在畫幅的最頂端,有兩個描繪著天使的拱形畫面,它們代表了因主持正義而聖潔的天堂。


在壁畫的中心位置站立著身體強壯且神態威嚴的耶穌(圖4)。他正揚起右臂將身體左下方那些犯罪者的靈魂打向地獄,而他抬到胸前的左手則以巨大的磁力吸引聖徒和被上帝選中的人們升入天堂。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4. 米開朗基羅,耶穌與聖母瑪麗婭。(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耶穌的身體造型明顯受了古代希臘雕塑如《觀景臺的阿波羅》與《拉奧孔》的影響。這幅壁畫是米開朗基羅在藝術創作達到完全成熟時期的作品,儘管藝術家延用了古代希臘羅馬著名雕塑作品作為其模仿與超越的對象,但米開朗基羅在此塑造的形象是他對古代藝術的理解而自由發揮創作的結果。這一點與15世紀中後期文藝復興時代的前輩大師們借鑑古代雕塑的創作方法有所不同。它不僅標誌著米開朗基羅藝術風格的轉變,而且也預示著文藝復興從高峰期向晚期風格主義過渡的開始。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5. 米開朗基羅,吹響末日審判號角的眾天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耶穌正下方有八個天使(圖5),他們正在吹響號角以喚醒逝去的靈魂來接受上帝最終的審判。這組天使的設計應該是米開朗基羅的創意,它與基督教有關“末日審判”的文獻以及其它同題材的繪畫並不一致。按照基督教的傳統說法,這些天使並不是聚集在一起,而是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吹響號角或奏響樂器,召喚人們接受上帝的審判。讀者也可以從15世紀中期尼德蘭畫家漢斯·梅姆林(Hans Memling,約1430-1494年)繪製的《末日審判》(圖5a)中看到天使所處的不同位置,這應該是當時更流行的一種構圖方式。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5a. 漢斯·梅姆林,末日審判,木板油畫三扇屏,約1466-1473年繪製,中屏高221釐米,寬161釐米;側屏高223.5釐米,寬72.5釐米;現陳列于波蘭格但斯克國立博物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環繞在耶穌與聖母瑪麗婭周圍的聖徒們(圖6),他們因為生活在塵世時的修行將直接升入天堂。畫面中,在耶穌兩側幾乎對稱的位置上站立著兩個身形碩大的聖徒,右邊雙手都拿著鑰匙的是聖彼得,左邊的則是施洗者聖約翰。在耶穌右腳下方肩扛梯子的是聖·勞倫斯(St. Lawrence, 225–258年),這位生活在羅馬帝國時代的殉道者,是被羅馬皇帝瓦勒裡安(Valerian, 200-260年)下令放在烤肉架上活活烤死而殉道的,故而他扛著的梯子實際上是他受刑的烤肉架。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6. 米開朗基羅,耶穌、聖母與基督教聖徒。(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畫面中與聖·勞倫斯相對稱的位置上畫的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聖·巴多羅買(Saint Bartholomew, the Apostle)(圖7),他是耶穌昇天的見證人。根據傳說,他在傳教時遭暴徒吊在十字架上並在活著時被剝皮而殉教。畫中的聖·巴多羅買右手拿著的正是他遭刑時暴民所用的剝皮刀。在繪製聖·巴多羅買時,米開朗基羅採用了詩人與作家皮埃特羅·阿雷蒂諾(Pietro Aretino, 1492-1556年)的肖像(圖7a),他應該是現代意義上的媒體報道與評論的奠基人,在整個歐洲上流社會與藝術界很受尊敬,並擁有一張交際網。此外,米開朗基羅的聖·巴多羅買造型明顯地反映出畫家對古典雕塑作品《觀景臺軀幹》(Torso del Belvedere)(圖7b)的深刻研究,正是對後者的研究與理解,形成了米開朗基羅晚年藝術創作的重要特色,而且從此形成了文藝復興晚期風格主義繪畫與雕塑作品中男性人體的重要特徵。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7. 米開朗基羅,聖·巴多羅買。(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7a. 提香,皮埃特羅·阿雷蒂諾肖像,畫布油畫,1545年繪製,高97釐米,寬78釐米,現陳列於佛羅倫薩披提宮。(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7b. 觀景臺軀幹(古典時代雕塑局部),公元前2世紀製作,現陳列於梵蒂岡博物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另一有趣的事情是,聖·巴多羅買的左手中提著一副被割下的人皮,這應該是他殉教時被暴徒割下的他自己的人皮,但這副人皮的面部形象卻是米開朗基羅本人的肖像(圖7c)。這不僅是畫家本人的簽名,同時也是畫家對自己的定位。古代希臘神話傳說中半人半獸的馬爾西阿斯(Marsyas),因自己在音樂上的才能而挑戰阿波羅與其進行音樂比賽而失敗,勝利後的阿波羅為了懲罰馬爾西阿斯的狂妄自大而將其剝去了外皮;而或許米開朗基羅也是自認為在雕塑和繪畫等藝術領域略有才能而與上帝競爭。當然還有一種簡單的解釋是,也許米氏在此希望這位見證了耶穌昇天的聖人——聖·巴多羅買——能夠將他的靈魂直接帶上天堂而免於煉獄的等待或是地獄的苦難。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7c. 沃爾泰拉,米開朗基羅肖像,木板油畫,約1544年繪製,高88.3釐米,寬64.1釐米,現陳列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環繞耶穌的第一圈人物以及吹響號角的眾天使之外,是一個幾乎充滿整個畫幅的巨大環圈。它的第一組人物始自畫中右上方與耶穌及其門徒處於同樣水平位置上的一組人物,他們是猶太教歷史中的聖人或是基督教發展歷史中產生的聖人(圖8),這些人已經得救將直接升入天堂。右上角上長著大鬍子的人為摩西。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8. 米開朗基羅,可直接升入天堂的聖人或先知,末日審判(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8中下方左側描繪的是亞歷山大里亞的聖·凱瑟琳(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圖8a)。根據傳說,她是羅馬駐埃及總督的女兒,在學習的過程中選擇了基督教信仰,並在4世紀初時殉教。畫中她拿著的帶釘子的車輪是她受刑殉教時的刑具。她身上的衣服是在米開朗基羅去世後畫上去的。在她身後站立的是聖·布萊西(Saint Blaise),他是一位3世紀末到4世紀初生活在當時的亞美尼亞境內的醫生和主教,他手中拿著的帶齒鐵耙是他於316年前後遭刑殉教時的刑具。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8a. 米開朗基羅,亞歷山大里亞的聖·凱瑟琳,末日審判(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8b. 米開朗基羅,聖·薩巴斯蒂安,末日審判(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亞歷山大里亞的聖·凱瑟琳右側的人物是羅馬帝國著名的殉教羅馬軍官,聖·薩巴斯蒂安(San Sebastiano, 約公元288年去世)(圖8b),傳說中他因為信仰基督教而被羅馬皇帝戴克裡先(Diocletian,244-312年)處死。畫中的他左手拿著一束羽箭,據說戴克裡先下令用箭射死這位年輕的羅馬軍官。

可直接升入天堂的聖人或先知們的下方,隔著一層雲彩,表現的是一群被上帝審判為罪惡的靈魂(圖9),他們正被天使打下地獄。左邊這位捂住左眼的人因已經看到了地獄而產生極度的恐懼,然而他正在無可避免地被其他犯罪的人們一起拖墜下去。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9. 米開朗基羅,被打下地緣的人們,末日審判(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畫面底部基本上分成兩部分,右邊的人們將被打入地獄(圖10),而左邊的人們將獲救而升入天堂(圖11)。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10. 米開朗基羅,地獄,末日審判(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11. 米開朗基羅,靈薄獄,末日審判(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畫面底部右側這一部分(圖10)顯然是受到但丁的《神曲·地獄篇》中的描述啟發而繪製。畫面上的卡戎(Charon)(圖10a)與米諾斯(Minos)(圖10b)都是古代希臘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並出現在但丁的《神曲》中。在反宗教改革的天主教繪畫中使用非《聖經》中的希臘神話人物,顯然是熟讀但丁《神曲》並經過文藝復興洗禮後的米開朗基羅內心世界的自然反映。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10a. 米開朗基羅,卡戎,末日審判(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10b. 米開朗基羅,地獄判官米諾斯,末日審判(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卡戎(Charon)是希臘神話中冥王的船伕,他將剛剛逝去的亡靈渡過冥河,到達地下世界。這一傳說同樣出現在古代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的長篇史詩《埃涅阿斯》(Aeneas)之中。14世紀時,偉大的佛羅倫薩詩人但丁將這一傳說寫進了他的《神曲·地獄篇》,米開朗基羅繪製的卡戎形象應該直接來源於他對但丁詩作的理解。


米諾斯是希臘神話傳說中宙斯與歐羅巴的兒子,他去世後成為地獄的判官。根據但丁《神曲·地獄篇》中的描述,米諾斯在地獄的門口對到達的亡靈作出判斷,將他們送下地獄中他們該去的階層接受懲罰。但丁描述說他可以用自己的尾巴纏在身上的圈數告訴亡靈該下的地獄階層,而這個尾巴本身還可以說話。

米開朗基羅畫筆下的米諾斯採用的是負責教廷禮節與慶典儀式的高級官員麥希爾·比亞喬·達·切塞納(Messer Biagio da Cesena, 1463-1544年)的形象。在畫中,他不僅身上被蛇纏繞,而且其兩腿也深陷鬼魂之中。據說有一天,陪同教皇來觀看米開朗基羅尚未完成的壁畫時,切塞納對牆上眾多的裸體提出了強烈的批評,認為這幅作品更適合放在公共澡堂或是酒館之類的地方而不應該放在教堂裡。他的言論激怒了米開朗基羅,於是藝術家用他的肖像畫成了米諾斯,他頭上的驢耳朵向觀者講述了他的愚蠢;而蛇口咬住米諾斯的位置,則表達了米開朗基羅向他所開的相當惡毒的永恆玩笑。

畫面底部左側(圖11)所表現的是靈薄獄中復活的靈魂,他們的靈魂與骨架將再次結合被賦予生命而得到昇華。靈薄獄位於連接煉獄與地獄的邊緣地帶,這一概念來源於古代猶太教而非《聖經》。根據但丁在《神曲·地獄篇》的記載,在靈薄獄中住著耶穌誕生前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們,其中包括詩人荷馬與維吉爾、哲學家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羅馬英雄凱撒等,他們沒有痛苦也沒有希望。因為他們生活在耶穌降生以前的世界,所以他們不可能受洗加入基督教而得救;除了人類的原罪以外,他們並沒有別的罪過,他們的命運只有萬能的上帝才可以決定。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11. 米開朗基羅,靈薄獄,末日審判(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靈薄獄的上方,也就是整個畫面左側中部所描繪的(圖12),是天使正在幫助與祝福得救的選民向上飛昇,在這裡可以感受到獲救人們內心的真誠喜悅與希望。他們的表情與圖9中即壁畫右邊對稱部分描繪的被打入地獄的人們的表情形成了鮮明對比。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12. 米開朗基羅,獲救的人們,末日審判(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末日審判》壁畫的左上方部分(圖13),繪製的是人類的祖先與先知們,他們已經得救而將升入天堂。畫面的右下方有一位綠衣露乳女子,她是人類的女祖先夏娃。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13. 米開朗基羅,人類的祖先與先知,末日審判(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壁畫最上部的天堂部分,由於西斯廷小禮拜堂的建築結構而分成左右兩個拱形畫面(lunette)。左邊的拱形繪畫中,天使正在舉起十字架(圖13a)。右邊的畫中,天使正在抬起善惡柱(圖13b),它向牆的中心傾斜,從構圖上來說它的作用是為了平衡左邊的十字架。兩部分拱形繪畫展示了天堂中的正義與力量。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13a. 米開朗基羅,天使正在舉起十字架,末日審判(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13b. 米開朗基羅,天使推舉起善惡柱,末日審判(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幅巨大且崇高的畫作在藝術歷史尤其是繪畫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它一完成就立刻成為同代藝術家的典範,其風格不僅被眾多同代重要的意大利畫家模仿,形成了文藝復興晚期繪畫的主流藝術風格,並且長時間影響了後來幾個世紀的重要畫家。

凡是在西斯廷禮拜堂第一次見到這幅畫作的人,包括筆者本人,無論在事前看過多少遍複製品或者視頻,都會在面對它的瞬間感到某種直面本不屬於人間的偉大與神聖的窒息,彷彿上帝通過米開朗基羅的畫筆向世人展示了他的無窮力量以及人類終極世界的景象。也正是因為它在藝術創作方面所達到的無可比擬的偉大,使得它在嚴酷的反宗教改革運動中幸運地躲過了被宗教法庭以及眾多教會保守人士決定將其徹底剷除毀壞的命運。

03

為畫作中的裸體穿上衣服


在米開朗基羅繪製《末日審判》這一畫作時,因為畫中過多的裸體而受到了負責教廷禮節與慶典儀式的高級官員麥希爾·比亞喬·達·切塞納的批評。雖然米氏將這位教堂高官畫成了米諾斯作為報復,然而隨著反宗教改革運動的發展,與麥希爾·比亞喬·達·切塞納相同的觀點越來越佔了上風。出於保護偉大藝術作品不被徹底毀壞的考慮,教廷在1564年米開朗基羅去世後,決定對畫中的裸體人物進行修改,為他們穿上遮羞的衣服。

這一任務被交給了畫家丹尼爾·達·沃爾特拉(Daniele da Volterra, 約1509-1566年),他是一位風格主義畫家,也是米開朗基羅的崇拜者。他因被教廷命令為畫中的裸體人物畫上衣物以遮羞而得到了“褲子製造者”(II Braghettone)的綽號。出於對米開朗基羅的尊重或崇拜,丹尼爾儘量只為米開朗基羅畫中的人物穿上極少的衣物,有時他甚至因為某些人物畫上的衣物太少而被教廷要求重新畫上更多的衣物。後來,不同的教皇也曾經要求其他畫家為畫中的人物繼續穿上更多的衣物,這一活動直到20世紀初才最終停止下來。由於增畫衣物時使用了與傳統的文藝復興溼壁畫不同的技術,是直接畫到牆上的,因此在1990至1994年的修復過程中,後來增畫的一部分衣物最終被去掉了。現在西斯廷禮拜堂中的《末日審判》,應該與1600年以前的畫作基本相同。

從16世紀中後期根據米開朗基羅《末日審判》繪製的兩幅不同的銅版畫(圖14、14a)可以看出一些在丹尼爾·達·沃爾特拉為這些裸體穿上衣服以前的模樣,這兩幅銅版畫的作者分別是喬治·吉西(Giorgio Ghisi, 1520–1582年),安東尼奧·拉佛勒利(Antonio Lafreri, 1512–1577年)與尼古拉·比特里載特(Nicolas Beatrizet, 1515–1565年)。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14. 喬治·吉西,末日審判(局部), 根據米開朗基羅壁畫複製的銅版畫,1545–1550年製作,現收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圖片來源:大都會博物館網站)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14a. 安東尼奧·拉佛勒利與尼古拉·比特里載特,末日審判(局部), 根據米開朗基羅壁畫複製的銅版畫,1562年製作,現收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圖片來源:大都會博物館網站)


04

結 語


隨著《末日審判》的完成,整個西斯廷小禮拜堂的壁畫(圖15、圖15a)裝飾工作最終畫上了句號。它的天頂壁畫為《創世紀》,同樣由米開朗基羅繪製。兩側牆上則是根據《聖經·舊約》中有關摩西的傳說繪製的摩西生平系列壁畫和根據《聖經·新約》中耶穌生平繪製的耶穌生平系列故事,以及在這兩組壁畫之上的人類先知想象肖像。這些繪畫由來自文藝復興發源地佛羅倫薩的藝術大師吉蘭達約、波提切利與佩魯基諾等人在1480年代初期繪製。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15. 西斯廷禮拜堂內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上天堂或下地獄?——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圖15a. 西斯廷禮拜堂內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整個西斯廷小禮拜堂的裝飾工作跨越了半個多世紀,它代表了文藝復興早期到高峰時期佛羅倫薩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而其繪畫內容則包括創世紀、猶太民族歷史與基督教誕生、末日審判,涵蓋了基督教理論中宇宙與生活其中的人類的歷史全過程。這其中最主要、最深刻的繪畫毫無疑問是米開朗基羅的畫作。如果人們有幸可以仔細審視米開朗基羅的這些畫作,將會不止欣賞到米氏畫作的藝術張力,而且還會體察到他對當時最睿智的基督教哲學與人文主義思想的理解與思考。

作者簡介

張羿,數學家、邏輯學家,俄羅斯冬宮博物館鐘錶與古樂器部顧問,法國擺鐘藝廊顧問,廣東省鐘錶收藏研究專業委員會顧問。

特別提示:「返樸」正在求賢,有意者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聯繫我們”查看招聘信息,等你來哦!

版權聲明:本文由《返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嚴禁任何形式的媒體未經授權轉載和摘編。

《返樸》,致力好科普。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與生物學家顏寧聯袂擔任總編,與幾十位學者組成的編委會一起,與你共同求索。關注《返樸》(微信號:fanpu2019)參與更多討論。二次轉載或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