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三傑——其二: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雕刻家、畫家和建築家,還是一位詩人,把藝術視為同上帝創造一樣神聖的個人創造,賦予藝術以力量和激情。他過人的精力,高傲孤僻及自我折磨的性格以及超人的天賦和創作激情,使他的作品不是追求對稱、均衡、和諧、穩定,而是發展出另一種富有表現力的大氣磅礴、魁梧強壯如巨人,洋溢著雄偉的悲劇氣氛的風格,使他成為西方藝術史上第一位具有浪漫氣質的超越時代的藝術大師。

米開朗基羅最重要的繪畫作品是梵蒂岡西斯庭教堂的天頂畫《創世記》。西斯庭教堂是教徒的禮拜聖所,也是天主教裁決重大事務的要地。1508 年尤利烏斯二世把米開朗基羅從正在為他從事的墓建工程中召回,開始重新裝飾西斯庭教堂。委託到了米開朗基羅,這是一個向天作畫的時刻。

天頂畫的面積是 14×38.5m,中部由九個敘事情節組成,以聖經《創世記》為主線,分別為“分開光暗”、“劃分水陸”、“創造日月”、“創造亞當”、“創造夏娃”、“逐出伊甸”、“挪亞祭獻”、“洪水汜濫”和“挪亞醉酒”。繪製的壁柱和飾帶把每幅圖畫分隔開來,藉助立面牆體弧線延伸為假想的建築結構,並在壁柱和飾帶分隔的預留空間繪上了基督家人、十二位先知以及二十個裸體人物和另外四幅聖經故事的畫面。米開朗基羅以自身處境與周邊環境的和解最終讓西斯庭天頂和創世記言歸一體。

文藝復興三傑——其二:米開朗基羅

《創造亞當》

天頂畫分為兩個創作階段,第一階段從 1508 的冬天至 1510 年的夏天,第二階段從 1511 年 2 月到 1512 年 10 月,歷時四年。米開朗基羅把自己封閉在教堂之內,拒絕外界的探視,從腳手架設計到內容安排、從構圖草創到色彩實施全部由他一人掌握完成。居高不下的處境,曲身仰視的姿態,集中的心情,舒展的靈思,一天天慢慢縮小著一塊塊距離,一塊塊慢慢充實一天天的內容。辛苦到達的天界,回過頭去誰也不曾看到過。

文藝復興三傑——其二:米開朗基羅

創造亞當(局部)

兩個創作階段的風格有著時限的差別,構圖和形式越來越簡化。照顧到人們受可視距離限制的生理條件,嚮往立於十八米之下的人們更清晰"天庭"的運動,米開朗基羅減少了畫面中人物的數量和故事的細節,突出了主體的形象並且強調了活動的節奏。西斯庭天頂畫中最重要的作品是第二階段繪製的《創造亞當》。體魄豐滿、背景簡約的形式處理,靜動相對、神人相顧的兩組造型,一與多、靈與肉的視覺照應,創世的記載集中到了這一時刻。上帝一把昏沉的亞當喚醒,理性就成了人類意識不停運轉的"機器"。

哀悼基督

文藝復興三傑——其二:米開朗基羅

《哀悼基督》

雲石雕像,高 175cm,創作於公元 1498 年,現收藏於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這件作品是為聖彼得大教堂所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題材取自聖經中基督耶穌被猶太總督抓住並釘死在十字架上之後,聖母瑪麗亞抱著基督的身體痛哭的情景。

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肋下有一道傷痕,臉上沒有任何痛苦的表情,橫躺在聖母瑪麗亞的兩膝之間,右手下垂,頭向後仰,身體如體操運動員一般細長,腰部彎曲,表現出死亡的虛弱和無力;聖母年輕而秀麗,形象溫文爾雅,身著寬大的斗篷和長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體,左手略向後伸開,表示出無奈的痛苦;頭向下俯視著兒子的身體,陷入深深的悲傷之中;細密的衣褶遮住了她厚實的雙肩,面罩卻襯托出姣美的面容。

聖母的表情是靜默而複雜的,不僅傾瀉了無聲的哀痛,也不只是聖母充滿哀思的祈禱,它已經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飽含的內容,這是一種洋溢著人類最偉大最崇高的母愛的感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