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

全州紅油米粉——

一道詮釋千年孝道與鄉愁的美食

文/唐寧遠

"

全州紅油米粉——

一道詮釋千年孝道與鄉愁的美食

文/唐寧遠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故鄉,是一個人行走天地間扯不斷的根,無論你走得多遠,總有一種思念牽絆著你;故鄉的山水、人情,還有那濃濃的鄉音,已融入我們的血脈,無法割捨。離故鄉越久,鄉愁越重。鄉愁裡的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對地道家鄉美食綿綿不絕的回味與思念。

難怪汪曾祺說:“一到下雪天,我們家就喝鹹菜湯,不知是什麼道理。”著名作家賈平凹說過,“人的胃是有記憶功能的”。遠離家鄉的人每當嚐到兒時美食時,就會喚起對家鄉、對家人、對親情的無盡回憶。也正如《舌尖上的中國》導演張銘歡說的,“中國的美食上寄託著許多細膩的情感。”家鄉食物的美味永遠是啟動遊子鄉愁的那一張“芯片”,讓人為之魂牽夢繞。對於久別家鄉的廣西全州人來說,這張舌尖“芯片”就是一碗碗飽含家鄉溫暖記憶的全州紅油米粉。


"

全州紅油米粉——

一道詮釋千年孝道與鄉愁的美食

文/唐寧遠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故鄉,是一個人行走天地間扯不斷的根,無論你走得多遠,總有一種思念牽絆著你;故鄉的山水、人情,還有那濃濃的鄉音,已融入我們的血脈,無法割捨。離故鄉越久,鄉愁越重。鄉愁裡的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對地道家鄉美食綿綿不絕的回味與思念。

難怪汪曾祺說:“一到下雪天,我們家就喝鹹菜湯,不知是什麼道理。”著名作家賈平凹說過,“人的胃是有記憶功能的”。遠離家鄉的人每當嚐到兒時美食時,就會喚起對家鄉、對家人、對親情的無盡回憶。也正如《舌尖上的中國》導演張銘歡說的,“中國的美食上寄託著許多細膩的情感。”家鄉食物的美味永遠是啟動遊子鄉愁的那一張“芯片”,讓人為之魂牽夢繞。對於久別家鄉的廣西全州人來說,這張舌尖“芯片”就是一碗碗飽含家鄉溫暖記憶的全州紅油米粉。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全州紅油米粉始於秦形成於漢末,距今有2000多年曆史。素有“魚米之鄉”、“桂北糧倉”之美譽的全州盛產優質稻米,聰明的全州人利用資源優勢將稻米“變身”為圓溜細長的出榨米粉或乾粉。全州人喜愛辣味,用智慧把辣椒演繹得出神入化,祕製出米粉的靈魂輔料——銷魂的紅油,從而大大提升了米粉的精氣神!細粉、紅油、筒骨黃豆湯,是全州紅油米粉的缺一不可“三劍客”,再加入黃豆、蔥花,這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便大功告成。

走在全州的街頭巷尾,米粉店鱗次櫛比。清晨,家家粉店排成了“長龍陣”。“再來二兩,多加點紅油啊!”熟悉的鄉音此起彼伏。“哧溜哧溜”嗍一碗,色、香、味瞬間定格成永恆的美。


"

全州紅油米粉——

一道詮釋千年孝道與鄉愁的美食

文/唐寧遠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故鄉,是一個人行走天地間扯不斷的根,無論你走得多遠,總有一種思念牽絆著你;故鄉的山水、人情,還有那濃濃的鄉音,已融入我們的血脈,無法割捨。離故鄉越久,鄉愁越重。鄉愁裡的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對地道家鄉美食綿綿不絕的回味與思念。

難怪汪曾祺說:“一到下雪天,我們家就喝鹹菜湯,不知是什麼道理。”著名作家賈平凹說過,“人的胃是有記憶功能的”。遠離家鄉的人每當嚐到兒時美食時,就會喚起對家鄉、對家人、對親情的無盡回憶。也正如《舌尖上的中國》導演張銘歡說的,“中國的美食上寄託著許多細膩的情感。”家鄉食物的美味永遠是啟動遊子鄉愁的那一張“芯片”,讓人為之魂牽夢繞。對於久別家鄉的廣西全州人來說,這張舌尖“芯片”就是一碗碗飽含家鄉溫暖記憶的全州紅油米粉。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全州紅油米粉始於秦形成於漢末,距今有2000多年曆史。素有“魚米之鄉”、“桂北糧倉”之美譽的全州盛產優質稻米,聰明的全州人利用資源優勢將稻米“變身”為圓溜細長的出榨米粉或乾粉。全州人喜愛辣味,用智慧把辣椒演繹得出神入化,祕製出米粉的靈魂輔料——銷魂的紅油,從而大大提升了米粉的精氣神!細粉、紅油、筒骨黃豆湯,是全州紅油米粉的缺一不可“三劍客”,再加入黃豆、蔥花,這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便大功告成。

走在全州的街頭巷尾,米粉店鱗次櫛比。清晨,家家粉店排成了“長龍陣”。“再來二兩,多加點紅油啊!”熟悉的鄉音此起彼伏。“哧溜哧溜”嗍一碗,色、香、味瞬間定格成永恆的美。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千年孝道,一粉傳承。紅油米粉傳說與孝順有關,可謂是一道綿延千年“孝道文化”的美食。相傳,全州大孝子唐國忠見老母親得病,進食困難,他立即焚香求助嫦娥。嫦娥教他用全州“三辣”(辣椒、生薑、大蒜)做驅寒食物,並熬製紅油配米粉,美食讓老人家胃口大開,連吃數碗,病奇蹟般好了。自此,紅油米粉在全州廣為流傳。如今,全州大力評比表彰地方美食與孝心人物,讓千年美食和孝親敬長的好傳統發揚光大。

以前,全州紅油米粉還是當地未婚青年男女相識、戀愛的重要載體。在“紅娘”的撮合下,若男女初見互有好感,就共同吃碗“定情粉”,美好的生活便拉開了序幕。紅油米粉還經常扮演“祝壽慶功”、“年節團圓”的重要角色呢。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全州兼瀟湘之文運,承秦楚之遺風,因全州人民喜愛吃紅油米粉且“怕不辣”的緣故,培育出直率倔強、吃苦耐勞、講義氣重感情、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全州精神。

全州處於湘江的源頭,水質呈弱鹼性,加上當地種植水稻仍以傳統的有機耕作方式為主,所以“好水好米出好粉”。“筋力好、口感佳、不斷條”廣大客商對全州米粉讚譽有加。 敢為人先的全州人,緊抓機遇,全力打造全國“米粉之鄉”。如今,全縣年生產米粉6萬噸,產值超2.6億元,迎來了“全國米粉看廣西,廣西米粉看桂林,桂林米粉看全州”的盛況。佔據全國米粉市場半壁江山的桂林米粉,很多也出自全州。

"

全州紅油米粉——

一道詮釋千年孝道與鄉愁的美食

文/唐寧遠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故鄉,是一個人行走天地間扯不斷的根,無論你走得多遠,總有一種思念牽絆著你;故鄉的山水、人情,還有那濃濃的鄉音,已融入我們的血脈,無法割捨。離故鄉越久,鄉愁越重。鄉愁裡的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對地道家鄉美食綿綿不絕的回味與思念。

難怪汪曾祺說:“一到下雪天,我們家就喝鹹菜湯,不知是什麼道理。”著名作家賈平凹說過,“人的胃是有記憶功能的”。遠離家鄉的人每當嚐到兒時美食時,就會喚起對家鄉、對家人、對親情的無盡回憶。也正如《舌尖上的中國》導演張銘歡說的,“中國的美食上寄託著許多細膩的情感。”家鄉食物的美味永遠是啟動遊子鄉愁的那一張“芯片”,讓人為之魂牽夢繞。對於久別家鄉的廣西全州人來說,這張舌尖“芯片”就是一碗碗飽含家鄉溫暖記憶的全州紅油米粉。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全州紅油米粉始於秦形成於漢末,距今有2000多年曆史。素有“魚米之鄉”、“桂北糧倉”之美譽的全州盛產優質稻米,聰明的全州人利用資源優勢將稻米“變身”為圓溜細長的出榨米粉或乾粉。全州人喜愛辣味,用智慧把辣椒演繹得出神入化,祕製出米粉的靈魂輔料——銷魂的紅油,從而大大提升了米粉的精氣神!細粉、紅油、筒骨黃豆湯,是全州紅油米粉的缺一不可“三劍客”,再加入黃豆、蔥花,這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便大功告成。

走在全州的街頭巷尾,米粉店鱗次櫛比。清晨,家家粉店排成了“長龍陣”。“再來二兩,多加點紅油啊!”熟悉的鄉音此起彼伏。“哧溜哧溜”嗍一碗,色、香、味瞬間定格成永恆的美。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千年孝道,一粉傳承。紅油米粉傳說與孝順有關,可謂是一道綿延千年“孝道文化”的美食。相傳,全州大孝子唐國忠見老母親得病,進食困難,他立即焚香求助嫦娥。嫦娥教他用全州“三辣”(辣椒、生薑、大蒜)做驅寒食物,並熬製紅油配米粉,美食讓老人家胃口大開,連吃數碗,病奇蹟般好了。自此,紅油米粉在全州廣為流傳。如今,全州大力評比表彰地方美食與孝心人物,讓千年美食和孝親敬長的好傳統發揚光大。

以前,全州紅油米粉還是當地未婚青年男女相識、戀愛的重要載體。在“紅娘”的撮合下,若男女初見互有好感,就共同吃碗“定情粉”,美好的生活便拉開了序幕。紅油米粉還經常扮演“祝壽慶功”、“年節團圓”的重要角色呢。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全州兼瀟湘之文運,承秦楚之遺風,因全州人民喜愛吃紅油米粉且“怕不辣”的緣故,培育出直率倔強、吃苦耐勞、講義氣重感情、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全州精神。

全州處於湘江的源頭,水質呈弱鹼性,加上當地種植水稻仍以傳統的有機耕作方式為主,所以“好水好米出好粉”。“筋力好、口感佳、不斷條”廣大客商對全州米粉讚譽有加。 敢為人先的全州人,緊抓機遇,全力打造全國“米粉之鄉”。如今,全縣年生產米粉6萬噸,產值超2.6億元,迎來了“全國米粉看廣西,廣西米粉看桂林,桂林米粉看全州”的盛況。佔據全國米粉市場半壁江山的桂林米粉,很多也出自全州。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改革開放後,全州紅油米粉在北上廣、四川、湖南等外省市落地生根,成為廣西地方傳統食品中的精品。在外求學創業的遊子們把濃烈的鄉愁揉進一碗碗的紅油米粉裡,咀嚼一份溫暖與感動。

“逢年過節我們就忙了,好多外面的家鄉人打電話過來,要我們快些寄幹米粉過去,他們愛吃這一口啊。”全州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感慨著。

記得張小嫻在《離別曲》中有這樣一段話:“在異鄉孤寂的夜晚,她多麼渴望吃一碗最平常的拉麵,就心滿意足了。拉麵只是形式,鄉愁才是內容。”我頗有同感。多年前一個初冬,我們幾個赴外地求學的學子,為了節省些住宿費,在湘江河畔聊到凌晨三點。驟然陣雨,冷清的街道漆黑而寂寥,寒風裡不禁飢腸轆轆。忽然就看到街角的轉彎處有一個亮著燈的紅油米粉店,過去吃上一碗,頓覺小城給予我們窮學子最熨貼的溫暖。

全州紅油米粉她的魅力不僅是一道千年美食,更是遊子思親懷鄉的一劑解藥,彷彿在那熱氣騰騰的紅油米粉裡,填滿了欲訴還休的鄉愁。


"

全州紅油米粉——

一道詮釋千年孝道與鄉愁的美食

文/唐寧遠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故鄉,是一個人行走天地間扯不斷的根,無論你走得多遠,總有一種思念牽絆著你;故鄉的山水、人情,還有那濃濃的鄉音,已融入我們的血脈,無法割捨。離故鄉越久,鄉愁越重。鄉愁裡的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對地道家鄉美食綿綿不絕的回味與思念。

難怪汪曾祺說:“一到下雪天,我們家就喝鹹菜湯,不知是什麼道理。”著名作家賈平凹說過,“人的胃是有記憶功能的”。遠離家鄉的人每當嚐到兒時美食時,就會喚起對家鄉、對家人、對親情的無盡回憶。也正如《舌尖上的中國》導演張銘歡說的,“中國的美食上寄託著許多細膩的情感。”家鄉食物的美味永遠是啟動遊子鄉愁的那一張“芯片”,讓人為之魂牽夢繞。對於久別家鄉的廣西全州人來說,這張舌尖“芯片”就是一碗碗飽含家鄉溫暖記憶的全州紅油米粉。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全州紅油米粉始於秦形成於漢末,距今有2000多年曆史。素有“魚米之鄉”、“桂北糧倉”之美譽的全州盛產優質稻米,聰明的全州人利用資源優勢將稻米“變身”為圓溜細長的出榨米粉或乾粉。全州人喜愛辣味,用智慧把辣椒演繹得出神入化,祕製出米粉的靈魂輔料——銷魂的紅油,從而大大提升了米粉的精氣神!細粉、紅油、筒骨黃豆湯,是全州紅油米粉的缺一不可“三劍客”,再加入黃豆、蔥花,這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便大功告成。

走在全州的街頭巷尾,米粉店鱗次櫛比。清晨,家家粉店排成了“長龍陣”。“再來二兩,多加點紅油啊!”熟悉的鄉音此起彼伏。“哧溜哧溜”嗍一碗,色、香、味瞬間定格成永恆的美。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千年孝道,一粉傳承。紅油米粉傳說與孝順有關,可謂是一道綿延千年“孝道文化”的美食。相傳,全州大孝子唐國忠見老母親得病,進食困難,他立即焚香求助嫦娥。嫦娥教他用全州“三辣”(辣椒、生薑、大蒜)做驅寒食物,並熬製紅油配米粉,美食讓老人家胃口大開,連吃數碗,病奇蹟般好了。自此,紅油米粉在全州廣為流傳。如今,全州大力評比表彰地方美食與孝心人物,讓千年美食和孝親敬長的好傳統發揚光大。

以前,全州紅油米粉還是當地未婚青年男女相識、戀愛的重要載體。在“紅娘”的撮合下,若男女初見互有好感,就共同吃碗“定情粉”,美好的生活便拉開了序幕。紅油米粉還經常扮演“祝壽慶功”、“年節團圓”的重要角色呢。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全州兼瀟湘之文運,承秦楚之遺風,因全州人民喜愛吃紅油米粉且“怕不辣”的緣故,培育出直率倔強、吃苦耐勞、講義氣重感情、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全州精神。

全州處於湘江的源頭,水質呈弱鹼性,加上當地種植水稻仍以傳統的有機耕作方式為主,所以“好水好米出好粉”。“筋力好、口感佳、不斷條”廣大客商對全州米粉讚譽有加。 敢為人先的全州人,緊抓機遇,全力打造全國“米粉之鄉”。如今,全縣年生產米粉6萬噸,產值超2.6億元,迎來了“全國米粉看廣西,廣西米粉看桂林,桂林米粉看全州”的盛況。佔據全國米粉市場半壁江山的桂林米粉,很多也出自全州。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改革開放後,全州紅油米粉在北上廣、四川、湖南等外省市落地生根,成為廣西地方傳統食品中的精品。在外求學創業的遊子們把濃烈的鄉愁揉進一碗碗的紅油米粉裡,咀嚼一份溫暖與感動。

“逢年過節我們就忙了,好多外面的家鄉人打電話過來,要我們快些寄幹米粉過去,他們愛吃這一口啊。”全州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感慨著。

記得張小嫻在《離別曲》中有這樣一段話:“在異鄉孤寂的夜晚,她多麼渴望吃一碗最平常的拉麵,就心滿意足了。拉麵只是形式,鄉愁才是內容。”我頗有同感。多年前一個初冬,我們幾個赴外地求學的學子,為了節省些住宿費,在湘江河畔聊到凌晨三點。驟然陣雨,冷清的街道漆黑而寂寥,寒風裡不禁飢腸轆轆。忽然就看到街角的轉彎處有一個亮著燈的紅油米粉店,過去吃上一碗,頓覺小城給予我們窮學子最熨貼的溫暖。

全州紅油米粉她的魅力不僅是一道千年美食,更是遊子思親懷鄉的一劑解藥,彷彿在那熱氣騰騰的紅油米粉裡,填滿了欲訴還休的鄉愁。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編輯 | 夏巖】

————————End———————



"

全州紅油米粉——

一道詮釋千年孝道與鄉愁的美食

文/唐寧遠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故鄉,是一個人行走天地間扯不斷的根,無論你走得多遠,總有一種思念牽絆著你;故鄉的山水、人情,還有那濃濃的鄉音,已融入我們的血脈,無法割捨。離故鄉越久,鄉愁越重。鄉愁裡的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對地道家鄉美食綿綿不絕的回味與思念。

難怪汪曾祺說:“一到下雪天,我們家就喝鹹菜湯,不知是什麼道理。”著名作家賈平凹說過,“人的胃是有記憶功能的”。遠離家鄉的人每當嚐到兒時美食時,就會喚起對家鄉、對家人、對親情的無盡回憶。也正如《舌尖上的中國》導演張銘歡說的,“中國的美食上寄託著許多細膩的情感。”家鄉食物的美味永遠是啟動遊子鄉愁的那一張“芯片”,讓人為之魂牽夢繞。對於久別家鄉的廣西全州人來說,這張舌尖“芯片”就是一碗碗飽含家鄉溫暖記憶的全州紅油米粉。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全州紅油米粉始於秦形成於漢末,距今有2000多年曆史。素有“魚米之鄉”、“桂北糧倉”之美譽的全州盛產優質稻米,聰明的全州人利用資源優勢將稻米“變身”為圓溜細長的出榨米粉或乾粉。全州人喜愛辣味,用智慧把辣椒演繹得出神入化,祕製出米粉的靈魂輔料——銷魂的紅油,從而大大提升了米粉的精氣神!細粉、紅油、筒骨黃豆湯,是全州紅油米粉的缺一不可“三劍客”,再加入黃豆、蔥花,這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便大功告成。

走在全州的街頭巷尾,米粉店鱗次櫛比。清晨,家家粉店排成了“長龍陣”。“再來二兩,多加點紅油啊!”熟悉的鄉音此起彼伏。“哧溜哧溜”嗍一碗,色、香、味瞬間定格成永恆的美。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千年孝道,一粉傳承。紅油米粉傳說與孝順有關,可謂是一道綿延千年“孝道文化”的美食。相傳,全州大孝子唐國忠見老母親得病,進食困難,他立即焚香求助嫦娥。嫦娥教他用全州“三辣”(辣椒、生薑、大蒜)做驅寒食物,並熬製紅油配米粉,美食讓老人家胃口大開,連吃數碗,病奇蹟般好了。自此,紅油米粉在全州廣為流傳。如今,全州大力評比表彰地方美食與孝心人物,讓千年美食和孝親敬長的好傳統發揚光大。

以前,全州紅油米粉還是當地未婚青年男女相識、戀愛的重要載體。在“紅娘”的撮合下,若男女初見互有好感,就共同吃碗“定情粉”,美好的生活便拉開了序幕。紅油米粉還經常扮演“祝壽慶功”、“年節團圓”的重要角色呢。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全州兼瀟湘之文運,承秦楚之遺風,因全州人民喜愛吃紅油米粉且“怕不辣”的緣故,培育出直率倔強、吃苦耐勞、講義氣重感情、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全州精神。

全州處於湘江的源頭,水質呈弱鹼性,加上當地種植水稻仍以傳統的有機耕作方式為主,所以“好水好米出好粉”。“筋力好、口感佳、不斷條”廣大客商對全州米粉讚譽有加。 敢為人先的全州人,緊抓機遇,全力打造全國“米粉之鄉”。如今,全縣年生產米粉6萬噸,產值超2.6億元,迎來了“全國米粉看廣西,廣西米粉看桂林,桂林米粉看全州”的盛況。佔據全國米粉市場半壁江山的桂林米粉,很多也出自全州。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改革開放後,全州紅油米粉在北上廣、四川、湖南等外省市落地生根,成為廣西地方傳統食品中的精品。在外求學創業的遊子們把濃烈的鄉愁揉進一碗碗的紅油米粉裡,咀嚼一份溫暖與感動。

“逢年過節我們就忙了,好多外面的家鄉人打電話過來,要我們快些寄幹米粉過去,他們愛吃這一口啊。”全州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感慨著。

記得張小嫻在《離別曲》中有這樣一段話:“在異鄉孤寂的夜晚,她多麼渴望吃一碗最平常的拉麵,就心滿意足了。拉麵只是形式,鄉愁才是內容。”我頗有同感。多年前一個初冬,我們幾個赴外地求學的學子,為了節省些住宿費,在湘江河畔聊到凌晨三點。驟然陣雨,冷清的街道漆黑而寂寥,寒風裡不禁飢腸轆轆。忽然就看到街角的轉彎處有一個亮著燈的紅油米粉店,過去吃上一碗,頓覺小城給予我們窮學子最熨貼的溫暖。

全州紅油米粉她的魅力不僅是一道千年美食,更是遊子思親懷鄉的一劑解藥,彷彿在那熱氣騰騰的紅油米粉裡,填滿了欲訴還休的鄉愁。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編輯 | 夏巖】

————————End———————



舌尖上的桂林 II 唐寧遠:全州紅油米粉

作者

作者簡介:唐寧遠,男,廣西作家協會會員,廣西書法家協會會員,現居桂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