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城風味的“川味麵條” 山東鄒城的名吃之一,深受鄒城及鄒城周邊地區老百姓的喜愛。

"

鄒城風味的“川味麵條” 山東鄒城的名吃之一,深受鄒城及鄒城周邊地區老百姓的喜愛。

鄒城川味麵條

川味麵條的起源

你要是到孟子的家鄉——鄒城市去,早晨在街頭散步的時候,保不準就能看到鄒城人吃川味麵條的情景。不大的門頭房,三五條長桌,十幾個馬紮,男男女女們圍坐在一起,面對一片紅光閃閃,吃得滿頭大汗,涕淚交流,真個是不亦樂乎。

鄒城人和川味麵條,看起來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但有那麼兩個故事生動地描述了川味麵條在鄒城人心目中的位置。其一曰:有幾個鄒城人出差去四川,吃過當地的川味麵條後,連連感嘆:“不如咱鄒城的正宗”。其二曰:有鄒城人到外地開面條館,掛出來的招牌上赫然寫著“正宗鄒城川味麵條”。

說起川味麵條在鄒城的淵源,恐怕要上溯到本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候,濟東、鄒西發現了大煤田,國家決定組建兗州礦務局,大規模進行煤炭開發。一聲令下,建設者們從全國各地雲集鄒城,尤其以雲、貴、川居多,建設活動迅速展開。建設者們來了,留在老家的家屬們當然不願獨守空房,紛紛千里尋夫,蜂擁而至。鄒城逛遍了,新鮮勁過去了,本身沒有工作,總不能老是在家裡呆著吧。西南人的勤勞立刻體現出來,於是就琢磨做點生意。做什麼好呢?鄒城人多,賣吃的。賣什麼?最簡單的當地面食——麵條。根據觀察,鄒城人勇武、豪爽,唾沫星砸個坑,愛吃辣椒,有“能吃辣,能當家”之說;家鄉四川也吃辣呀,並且是麻辣。那好,二者結合,就是它了,而且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川味麵條。鄒城川味麵條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川味麵條一問世,就以其方便實惠、麻辣鮮香、回味悠長等特點,贏得了鄒城人的青睞,逐漸風靡鄒城,輻射周邊。最早的川味麵條館,開在鄒城一中對過,兩毛錢一碗。凡鄒城一中畢業的學生,沒有沒吃過川味麵條的,校友們一提起來,至今仍然津津樂道。現在走在鄒城街頭,冷不丁就會有車輛在你身邊停下,“老鄉,打聽一下,請問鄒城哪家川味麵條正宗?”這一定是曲阜、兗州一帶的美食者,好客的鄒城人自然是樂行其事,遙指正宗麵條館了。

辣椒和麻椒是川味麵條的靈魂,也是山東和四川精神的體現,少了這兩樣,則一切盡失。為此,還惹出不少笑話。據說有哥幾個為了比拼吃麻椒,大放特放,吃完後竟然驚呼“我的嘴脣哪裡去了?”還有位老兄,要一碗麵條,吃人家一碗辣椒,最後店主非堅持免收麵條錢、而只收辣椒錢不可。確實,在麵條館,如果你看到顏如玉的美眉們往碗裡舀上三匙、四匙辣椒油,千萬不要大驚小怪,這在鄒城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事情,好象還有排毒養顏的功效呢。

憑心而論,要一碗煮得軟硬適中的麵條,佐以五色調料:香濃的肉醬肥而不膩,爽口的麻椒清心提神,明晃晃的辣椒油撼人心魄,再加上骨頭湯、香菜、味精之類,真是五味俱全。呼呼啦啦扒下去,口頰生香,滿身生津,精神振奮,鬥志昂揚;飯後再喝上一碗麵條湯衝雞蛋,濃淡相宜,剛柔並濟,只一個“爽”字了得!

多年來,隨著兗礦的不斷髮展,大批外地人進入鄒城,鄒城因此獲得了“移民城市”的美稱。一般城市存在的以口音區別本地、外地人的習慣,鄒城是沒有的。麵條館裡,南腔北調,鄒城人最多覺得,那是兗礦的弟兄,小小的川味麵條充當了友誼的使者,產生了強大的親和力和包容性。暖暖的麵條拉近了兗礦和鄒城的距離,因而在城區和礦區遍地開花,二者以麵條為紐帶融為一家,不分彼此。在鄒城,川味麵條不僅擴大了就業,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同時造就了不少的麵條富翁。據說每年春節返鄉,賣麵條的兄弟姐妹全部都是飛機來回呢。

如今,鄒城的有識之士努力實踐“政策上當外資,感情上一家人,發展上一盤棋”思想,兗礦積極投資,鄒城優化環境,兄弟並肩在經濟大潮中衝浪。兗礦早期建設者們多已退休,家屬們也告別了川味麵條,他們的第二代甚或第三代人,早就把鄒城當故鄉,在為兗礦、更為鄒城的發展而辛勤工作。我想,當他們回首往事的時候,一定會在兗礦和鄒城的發展史上,為川味麵條寫上重重的一筆。

川味麵條的做法

材料:肉醬----這個是關鍵,好不好喝全在這個醬上,一般是把豬肉剁碎,配上各種密制調料然後炸醬燒出來的。

底料:麻椒粉,蔥段末,鹽,味精,香菜, 也可適量加點孜然粉。

主料:麵條,要順滑勁道,多數麵館用的是手擀的麵條。

配料:小火燉出的骨頭高湯,炸好的紅彤彤的辣椒油,還有醃製好的清淡小菜。

做法:1.將底料配好放於碗底,麵條下鍋。2.將少許骨頭高湯盛於碗中,使底料充分溶解。3.麵條熟後盛於碗中,醮上肉 醬。

食用:舀上幾勺辣椒油,喜歡吃酸的可以加點醋,然後配上醃的小菜,即可美味進食。

口感:香濃的肉醬肥而不膩,爽口的麻椒清心提神,明晃晃的辣椒油撼人心魄,再加上骨頭湯、香菜、味精之類,可謂是五味俱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