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

與人相處的時候,坦誠相待是我們應該要具備的品格。

然而,坦誠相待,並不是要求我們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和盤托出告訴別人,對遇到的每個人都要掏心掏肺。

無論你跟別人聊什麼,諸如自己的成長經歷、工作事業、興趣愛好,甚至是心事祕密等,最好的方式,就是“逢人只說三分話”。

有時候你的真誠,往往並不會換來真誠;有時候你的友善,也不會換來對方的友善。

所以當我們面對一些不太熟悉的人時,千萬不要一上來就掏心窩子地跟他們相處。如果你這麼做了,說不定你很有可能“受到傷害”。

這就是自我保護的聊天機制。

"

與人相處的時候,坦誠相待是我們應該要具備的品格。

然而,坦誠相待,並不是要求我們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和盤托出告訴別人,對遇到的每個人都要掏心掏肺。

無論你跟別人聊什麼,諸如自己的成長經歷、工作事業、興趣愛好,甚至是心事祕密等,最好的方式,就是“逢人只說三分話”。

有時候你的真誠,往往並不會換來真誠;有時候你的友善,也不會換來對方的友善。

所以當我們面對一些不太熟悉的人時,千萬不要一上來就掏心窩子地跟他們相處。如果你這麼做了,說不定你很有可能“受到傷害”。

這就是自我保護的聊天機制。

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並不是所有真誠都是值得的

與人交往,真誠是必不可少的品格。

但由於人性的複雜多變,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我們壓根不知道對方真實想法。所以,這時候“真誠”的態度,就應該要變為“有限度真誠”了。

例如你是一名產品經理,去參加聚會。期間你遇到了另一家公司的業務經理。

你們很投緣,對於公司的見解有很多相似之處。藉著自己酒酣耳熱之際,你把對方當成是可以說真話的對象,說出了自己所在公司未來計劃要開展的新業務,訴說自己的壓力。

你以為這種分享,並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有多少實際案例表明,這種“老實”的行為,已經洩露了公司的商業機密,從而讓自己陷入被動的處境呢?

無數上當受騙的故事和洩密事件,往往都是來自於當初的“我真誠待你”。

沒錯,把自己的心掏出來,這代表你對他人付出了真心,而不是虛偽得說什麼話都要掩飾、抗拒。

但真正能夠跟我們“真心換真心”的人,並不會很多。有時候,我們的真誠,他們一點都“不在乎”。

有時候我們看似對方好像在真心對待我們,卻難保對方心裡有其他的目的。這時,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利益,我們就需要降低真誠的程度。

這就是“有限度真誠”了。

"

與人相處的時候,坦誠相待是我們應該要具備的品格。

然而,坦誠相待,並不是要求我們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和盤托出告訴別人,對遇到的每個人都要掏心掏肺。

無論你跟別人聊什麼,諸如自己的成長經歷、工作事業、興趣愛好,甚至是心事祕密等,最好的方式,就是“逢人只說三分話”。

有時候你的真誠,往往並不會換來真誠;有時候你的友善,也不會換來對方的友善。

所以當我們面對一些不太熟悉的人時,千萬不要一上來就掏心窩子地跟他們相處。如果你這麼做了,說不定你很有可能“受到傷害”。

這就是自我保護的聊天機制。

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並不是所有真誠都是值得的

與人交往,真誠是必不可少的品格。

但由於人性的複雜多變,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我們壓根不知道對方真實想法。所以,這時候“真誠”的態度,就應該要變為“有限度真誠”了。

例如你是一名產品經理,去參加聚會。期間你遇到了另一家公司的業務經理。

你們很投緣,對於公司的見解有很多相似之處。藉著自己酒酣耳熱之際,你把對方當成是可以說真話的對象,說出了自己所在公司未來計劃要開展的新業務,訴說自己的壓力。

你以為這種分享,並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有多少實際案例表明,這種“老實”的行為,已經洩露了公司的商業機密,從而讓自己陷入被動的處境呢?

無數上當受騙的故事和洩密事件,往往都是來自於當初的“我真誠待你”。

沒錯,把自己的心掏出來,這代表你對他人付出了真心,而不是虛偽得說什麼話都要掩飾、抗拒。

但真正能夠跟我們“真心換真心”的人,並不會很多。有時候,我們的真誠,他們一點都“不在乎”。

有時候我們看似對方好像在真心對待我們,卻難保對方心裡有其他的目的。這時,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利益,我們就需要降低真誠的程度。

這就是“有限度真誠”了。

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該聊些什麼話題

在與人交談的時候,很多話題最好都不要主動去觸碰。一旦過分涉及到這些地方,說不定就很容易“引火自焚”了。

有哪些話題不應該拿出來討論的,如:

1,家庭財富;

2,個人情感;

3,宗教信仰;

4,政治傾向;

等等。

談論這些話題,都屬於我們的“隱私”。

對於心術不正的人,這些話題說不定會讓他們找到我們的“痛腳”,而對於一般人,說這些話不是讓別人心生鄙夷或者嫉妒,就是很容易引發衝突。

一旦你和對方聊天要聊到這些事情時,你就需要“有限度真誠”了。不是讓你說假話,而是真話不全說,有所保留。

這樣才能夠有效防止“交淺言深”。

當然,即便對方對我們並沒有任何威脅性,我們也要懂得掌握聊天的“尺度”。因為完全坦誠,什麼都說,只會減少你的個人魅力。

試想一下,剛開始跟一個人交談,為了獲得對方的好感,或者為了表現自己,你就毫無保留地介紹自己的情況,急著跟對方分享自己的成長足跡和生活經歷,甚至連自己的情感歷史都恨不得告訴別人,這樣直言不諱的傾訴,只會適得其反。

先不說別人對你這些事情沒有興趣,即便有興趣,在你還沒有完全瞭解對方的前提下,你這些分享,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站在聽話者的角度思考,面對一個還不是很熟悉卻急不可耐和自己分享隱私的人,你會覺得對方是傻還是有什麼企圖呢?

這些分享,並不會引起對方的好感。你只有結合對方的情況,在適度去分享自己的隱私,才會換來共鳴。

例如你乘坐高鐵,跟對面的人聊天。聊著聊著,發現對方喜歡攝影,那麼根據這個話題,你就可以分享自己一些跟攝影有關的小故事,例如給女生拍照的時候,由於拍不好,惹到對方生氣。

這種分享的作用,一來是為了擴充話題,二來就是為了讓對方知道,你是真誠跟他聊天。

這種”真心“,不是你強加給別人的,而是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適當釋放出來。

因為如果你一開始什麼都拿出來跟別人說,這種做法跟你什麼都不跟別人說,一樣都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試想一下,當你跟這樣一個人聊了幾次之後,對方什麼事情你都知道,你還有興趣跟對方聊天呢?畢竟對方從出生到現在的所有事情,你都已經耳熟能詳了。

也就是說,適當保持自己的”神祕感“,很重要。

"

與人相處的時候,坦誠相待是我們應該要具備的品格。

然而,坦誠相待,並不是要求我們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和盤托出告訴別人,對遇到的每個人都要掏心掏肺。

無論你跟別人聊什麼,諸如自己的成長經歷、工作事業、興趣愛好,甚至是心事祕密等,最好的方式,就是“逢人只說三分話”。

有時候你的真誠,往往並不會換來真誠;有時候你的友善,也不會換來對方的友善。

所以當我們面對一些不太熟悉的人時,千萬不要一上來就掏心窩子地跟他們相處。如果你這麼做了,說不定你很有可能“受到傷害”。

這就是自我保護的聊天機制。

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並不是所有真誠都是值得的

與人交往,真誠是必不可少的品格。

但由於人性的複雜多變,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我們壓根不知道對方真實想法。所以,這時候“真誠”的態度,就應該要變為“有限度真誠”了。

例如你是一名產品經理,去參加聚會。期間你遇到了另一家公司的業務經理。

你們很投緣,對於公司的見解有很多相似之處。藉著自己酒酣耳熱之際,你把對方當成是可以說真話的對象,說出了自己所在公司未來計劃要開展的新業務,訴說自己的壓力。

你以為這種分享,並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有多少實際案例表明,這種“老實”的行為,已經洩露了公司的商業機密,從而讓自己陷入被動的處境呢?

無數上當受騙的故事和洩密事件,往往都是來自於當初的“我真誠待你”。

沒錯,把自己的心掏出來,這代表你對他人付出了真心,而不是虛偽得說什麼話都要掩飾、抗拒。

但真正能夠跟我們“真心換真心”的人,並不會很多。有時候,我們的真誠,他們一點都“不在乎”。

有時候我們看似對方好像在真心對待我們,卻難保對方心裡有其他的目的。這時,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利益,我們就需要降低真誠的程度。

這就是“有限度真誠”了。

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該聊些什麼話題

在與人交談的時候,很多話題最好都不要主動去觸碰。一旦過分涉及到這些地方,說不定就很容易“引火自焚”了。

有哪些話題不應該拿出來討論的,如:

1,家庭財富;

2,個人情感;

3,宗教信仰;

4,政治傾向;

等等。

談論這些話題,都屬於我們的“隱私”。

對於心術不正的人,這些話題說不定會讓他們找到我們的“痛腳”,而對於一般人,說這些話不是讓別人心生鄙夷或者嫉妒,就是很容易引發衝突。

一旦你和對方聊天要聊到這些事情時,你就需要“有限度真誠”了。不是讓你說假話,而是真話不全說,有所保留。

這樣才能夠有效防止“交淺言深”。

當然,即便對方對我們並沒有任何威脅性,我們也要懂得掌握聊天的“尺度”。因為完全坦誠,什麼都說,只會減少你的個人魅力。

試想一下,剛開始跟一個人交談,為了獲得對方的好感,或者為了表現自己,你就毫無保留地介紹自己的情況,急著跟對方分享自己的成長足跡和生活經歷,甚至連自己的情感歷史都恨不得告訴別人,這樣直言不諱的傾訴,只會適得其反。

先不說別人對你這些事情沒有興趣,即便有興趣,在你還沒有完全瞭解對方的前提下,你這些分享,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站在聽話者的角度思考,面對一個還不是很熟悉卻急不可耐和自己分享隱私的人,你會覺得對方是傻還是有什麼企圖呢?

這些分享,並不會引起對方的好感。你只有結合對方的情況,在適度去分享自己的隱私,才會換來共鳴。

例如你乘坐高鐵,跟對面的人聊天。聊著聊著,發現對方喜歡攝影,那麼根據這個話題,你就可以分享自己一些跟攝影有關的小故事,例如給女生拍照的時候,由於拍不好,惹到對方生氣。

這種分享的作用,一來是為了擴充話題,二來就是為了讓對方知道,你是真誠跟他聊天。

這種”真心“,不是你強加給別人的,而是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適當釋放出來。

因為如果你一開始什麼都拿出來跟別人說,這種做法跟你什麼都不跟別人說,一樣都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試想一下,當你跟這樣一個人聊了幾次之後,對方什麼事情你都知道,你還有興趣跟對方聊天呢?畢竟對方從出生到現在的所有事情,你都已經耳熟能詳了。

也就是說,適當保持自己的”神祕感“,很重要。

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構建自己的神祕感

受歡迎的人,往往會給人一種可以繼續深挖下去的魅力。

你很想進一步去了解對方,但總是沒辦法獲得全部的瞭解。於是在你心理,就會形成一種期待,從而希望更好地認識對方。

好比”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畫,討論得最多的地方是哪裡?當然就是畫中人的身份以及她的微笑了。

由於不瞭解,由於給人神祕的感覺,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讓人浮想聯翩,所以我們才有興趣繼續探尋下去。

否則一上來,你什麼都說了,別人也就沒有興趣跟你相處下去。

事實上,紐約大學的司各特·巴里·考夫曼博士研究發現,明確收到來自於你的興趣信號時,對方會高興一時,但很快就會適應了。

如果你的興趣信號是不確定的,也就是說,你的個性特質罩上了一層紗,那麼對方就會好奇,不斷思考,最終被你吸引。

所以,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透明人“,那隻會讓人失去交談的慾望。

試著讓自己看上去很難了解那樣,然後偶爾釋放一些對對方感興趣的信號,這樣反而能夠吸引對方的注意力,激起交往的興趣。

那如何在交談中把自己變得神祕一些呢?

你最好按照以下三個法則去行動。

"

與人相處的時候,坦誠相待是我們應該要具備的品格。

然而,坦誠相待,並不是要求我們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和盤托出告訴別人,對遇到的每個人都要掏心掏肺。

無論你跟別人聊什麼,諸如自己的成長經歷、工作事業、興趣愛好,甚至是心事祕密等,最好的方式,就是“逢人只說三分話”。

有時候你的真誠,往往並不會換來真誠;有時候你的友善,也不會換來對方的友善。

所以當我們面對一些不太熟悉的人時,千萬不要一上來就掏心窩子地跟他們相處。如果你這麼做了,說不定你很有可能“受到傷害”。

這就是自我保護的聊天機制。

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並不是所有真誠都是值得的

與人交往,真誠是必不可少的品格。

但由於人性的複雜多變,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我們壓根不知道對方真實想法。所以,這時候“真誠”的態度,就應該要變為“有限度真誠”了。

例如你是一名產品經理,去參加聚會。期間你遇到了另一家公司的業務經理。

你們很投緣,對於公司的見解有很多相似之處。藉著自己酒酣耳熱之際,你把對方當成是可以說真話的對象,說出了自己所在公司未來計劃要開展的新業務,訴說自己的壓力。

你以為這種分享,並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有多少實際案例表明,這種“老實”的行為,已經洩露了公司的商業機密,從而讓自己陷入被動的處境呢?

無數上當受騙的故事和洩密事件,往往都是來自於當初的“我真誠待你”。

沒錯,把自己的心掏出來,這代表你對他人付出了真心,而不是虛偽得說什麼話都要掩飾、抗拒。

但真正能夠跟我們“真心換真心”的人,並不會很多。有時候,我們的真誠,他們一點都“不在乎”。

有時候我們看似對方好像在真心對待我們,卻難保對方心裡有其他的目的。這時,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利益,我們就需要降低真誠的程度。

這就是“有限度真誠”了。

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該聊些什麼話題

在與人交談的時候,很多話題最好都不要主動去觸碰。一旦過分涉及到這些地方,說不定就很容易“引火自焚”了。

有哪些話題不應該拿出來討論的,如:

1,家庭財富;

2,個人情感;

3,宗教信仰;

4,政治傾向;

等等。

談論這些話題,都屬於我們的“隱私”。

對於心術不正的人,這些話題說不定會讓他們找到我們的“痛腳”,而對於一般人,說這些話不是讓別人心生鄙夷或者嫉妒,就是很容易引發衝突。

一旦你和對方聊天要聊到這些事情時,你就需要“有限度真誠”了。不是讓你說假話,而是真話不全說,有所保留。

這樣才能夠有效防止“交淺言深”。

當然,即便對方對我們並沒有任何威脅性,我們也要懂得掌握聊天的“尺度”。因為完全坦誠,什麼都說,只會減少你的個人魅力。

試想一下,剛開始跟一個人交談,為了獲得對方的好感,或者為了表現自己,你就毫無保留地介紹自己的情況,急著跟對方分享自己的成長足跡和生活經歷,甚至連自己的情感歷史都恨不得告訴別人,這樣直言不諱的傾訴,只會適得其反。

先不說別人對你這些事情沒有興趣,即便有興趣,在你還沒有完全瞭解對方的前提下,你這些分享,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站在聽話者的角度思考,面對一個還不是很熟悉卻急不可耐和自己分享隱私的人,你會覺得對方是傻還是有什麼企圖呢?

這些分享,並不會引起對方的好感。你只有結合對方的情況,在適度去分享自己的隱私,才會換來共鳴。

例如你乘坐高鐵,跟對面的人聊天。聊著聊著,發現對方喜歡攝影,那麼根據這個話題,你就可以分享自己一些跟攝影有關的小故事,例如給女生拍照的時候,由於拍不好,惹到對方生氣。

這種分享的作用,一來是為了擴充話題,二來就是為了讓對方知道,你是真誠跟他聊天。

這種”真心“,不是你強加給別人的,而是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適當釋放出來。

因為如果你一開始什麼都拿出來跟別人說,這種做法跟你什麼都不跟別人說,一樣都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試想一下,當你跟這樣一個人聊了幾次之後,對方什麼事情你都知道,你還有興趣跟對方聊天呢?畢竟對方從出生到現在的所有事情,你都已經耳熟能詳了。

也就是說,適當保持自己的”神祕感“,很重要。

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構建自己的神祕感

受歡迎的人,往往會給人一種可以繼續深挖下去的魅力。

你很想進一步去了解對方,但總是沒辦法獲得全部的瞭解。於是在你心理,就會形成一種期待,從而希望更好地認識對方。

好比”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畫,討論得最多的地方是哪裡?當然就是畫中人的身份以及她的微笑了。

由於不瞭解,由於給人神祕的感覺,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讓人浮想聯翩,所以我們才有興趣繼續探尋下去。

否則一上來,你什麼都說了,別人也就沒有興趣跟你相處下去。

事實上,紐約大學的司各特·巴里·考夫曼博士研究發現,明確收到來自於你的興趣信號時,對方會高興一時,但很快就會適應了。

如果你的興趣信號是不確定的,也就是說,你的個性特質罩上了一層紗,那麼對方就會好奇,不斷思考,最終被你吸引。

所以,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透明人“,那隻會讓人失去交談的慾望。

試著讓自己看上去很難了解那樣,然後偶爾釋放一些對對方感興趣的信號,這樣反而能夠吸引對方的注意力,激起交往的興趣。

那如何在交談中把自己變得神祕一些呢?

你最好按照以下三個法則去行動。

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第一,適當透露你的情況。

剛開始跟別人相處,不要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所有情況和盤托出。你可以簡單地交代幾句,但具體的內容,就不要詳細去說。

例如你從事網絡運營的工作,你可以說你的工作性質是什麼 ,但那些涉及到公司操作和合作的事宜,就不要詳說了;即便說,簡單一兩句就行。

那怎麼算是“適當”呢?

就是圍繞著主題的外圍去說,而核心部分,就不要去觸碰。好比你可以說你失戀,但你和戀人之間的具體爭吵,除非是好朋友,否則就不要深入去講述了。

懂得給自己“留白”,才是聊天的聰明之處。

"

與人相處的時候,坦誠相待是我們應該要具備的品格。

然而,坦誠相待,並不是要求我們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和盤托出告訴別人,對遇到的每個人都要掏心掏肺。

無論你跟別人聊什麼,諸如自己的成長經歷、工作事業、興趣愛好,甚至是心事祕密等,最好的方式,就是“逢人只說三分話”。

有時候你的真誠,往往並不會換來真誠;有時候你的友善,也不會換來對方的友善。

所以當我們面對一些不太熟悉的人時,千萬不要一上來就掏心窩子地跟他們相處。如果你這麼做了,說不定你很有可能“受到傷害”。

這就是自我保護的聊天機制。

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並不是所有真誠都是值得的

與人交往,真誠是必不可少的品格。

但由於人性的複雜多變,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我們壓根不知道對方真實想法。所以,這時候“真誠”的態度,就應該要變為“有限度真誠”了。

例如你是一名產品經理,去參加聚會。期間你遇到了另一家公司的業務經理。

你們很投緣,對於公司的見解有很多相似之處。藉著自己酒酣耳熱之際,你把對方當成是可以說真話的對象,說出了自己所在公司未來計劃要開展的新業務,訴說自己的壓力。

你以為這種分享,並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有多少實際案例表明,這種“老實”的行為,已經洩露了公司的商業機密,從而讓自己陷入被動的處境呢?

無數上當受騙的故事和洩密事件,往往都是來自於當初的“我真誠待你”。

沒錯,把自己的心掏出來,這代表你對他人付出了真心,而不是虛偽得說什麼話都要掩飾、抗拒。

但真正能夠跟我們“真心換真心”的人,並不會很多。有時候,我們的真誠,他們一點都“不在乎”。

有時候我們看似對方好像在真心對待我們,卻難保對方心裡有其他的目的。這時,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利益,我們就需要降低真誠的程度。

這就是“有限度真誠”了。

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該聊些什麼話題

在與人交談的時候,很多話題最好都不要主動去觸碰。一旦過分涉及到這些地方,說不定就很容易“引火自焚”了。

有哪些話題不應該拿出來討論的,如:

1,家庭財富;

2,個人情感;

3,宗教信仰;

4,政治傾向;

等等。

談論這些話題,都屬於我們的“隱私”。

對於心術不正的人,這些話題說不定會讓他們找到我們的“痛腳”,而對於一般人,說這些話不是讓別人心生鄙夷或者嫉妒,就是很容易引發衝突。

一旦你和對方聊天要聊到這些事情時,你就需要“有限度真誠”了。不是讓你說假話,而是真話不全說,有所保留。

這樣才能夠有效防止“交淺言深”。

當然,即便對方對我們並沒有任何威脅性,我們也要懂得掌握聊天的“尺度”。因為完全坦誠,什麼都說,只會減少你的個人魅力。

試想一下,剛開始跟一個人交談,為了獲得對方的好感,或者為了表現自己,你就毫無保留地介紹自己的情況,急著跟對方分享自己的成長足跡和生活經歷,甚至連自己的情感歷史都恨不得告訴別人,這樣直言不諱的傾訴,只會適得其反。

先不說別人對你這些事情沒有興趣,即便有興趣,在你還沒有完全瞭解對方的前提下,你這些分享,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站在聽話者的角度思考,面對一個還不是很熟悉卻急不可耐和自己分享隱私的人,你會覺得對方是傻還是有什麼企圖呢?

這些分享,並不會引起對方的好感。你只有結合對方的情況,在適度去分享自己的隱私,才會換來共鳴。

例如你乘坐高鐵,跟對面的人聊天。聊著聊著,發現對方喜歡攝影,那麼根據這個話題,你就可以分享自己一些跟攝影有關的小故事,例如給女生拍照的時候,由於拍不好,惹到對方生氣。

這種分享的作用,一來是為了擴充話題,二來就是為了讓對方知道,你是真誠跟他聊天。

這種”真心“,不是你強加給別人的,而是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適當釋放出來。

因為如果你一開始什麼都拿出來跟別人說,這種做法跟你什麼都不跟別人說,一樣都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試想一下,當你跟這樣一個人聊了幾次之後,對方什麼事情你都知道,你還有興趣跟對方聊天呢?畢竟對方從出生到現在的所有事情,你都已經耳熟能詳了。

也就是說,適當保持自己的”神祕感“,很重要。

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構建自己的神祕感

受歡迎的人,往往會給人一種可以繼續深挖下去的魅力。

你很想進一步去了解對方,但總是沒辦法獲得全部的瞭解。於是在你心理,就會形成一種期待,從而希望更好地認識對方。

好比”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畫,討論得最多的地方是哪裡?當然就是畫中人的身份以及她的微笑了。

由於不瞭解,由於給人神祕的感覺,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讓人浮想聯翩,所以我們才有興趣繼續探尋下去。

否則一上來,你什麼都說了,別人也就沒有興趣跟你相處下去。

事實上,紐約大學的司各特·巴里·考夫曼博士研究發現,明確收到來自於你的興趣信號時,對方會高興一時,但很快就會適應了。

如果你的興趣信號是不確定的,也就是說,你的個性特質罩上了一層紗,那麼對方就會好奇,不斷思考,最終被你吸引。

所以,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透明人“,那隻會讓人失去交談的慾望。

試著讓自己看上去很難了解那樣,然後偶爾釋放一些對對方感興趣的信號,這樣反而能夠吸引對方的注意力,激起交往的興趣。

那如何在交談中把自己變得神祕一些呢?

你最好按照以下三個法則去行動。

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第一,適當透露你的情況。

剛開始跟別人相處,不要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所有情況和盤托出。你可以簡單地交代幾句,但具體的內容,就不要詳細去說。

例如你從事網絡運營的工作,你可以說你的工作性質是什麼 ,但那些涉及到公司操作和合作的事宜,就不要詳說了;即便說,簡單一兩句就行。

那怎麼算是“適當”呢?

就是圍繞著主題的外圍去說,而核心部分,就不要去觸碰。好比你可以說你失戀,但你和戀人之間的具體爭吵,除非是好朋友,否則就不要深入去講述了。

懂得給自己“留白”,才是聊天的聰明之處。

怎麼跟別人聊天,才能夠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受歡迎?

第二,根據關係的變化逐步透露信息。

你可以跟好朋友訴說衷腸,但你未必適合跟父母說某些心裡話。

同理,跟別人相處,過分保護自己很難建立社交關係,而什麼都拿出來說,又對自己不好。那麼,這時根據自己與對方關係的變化,逐步透露自己的信息,就比較適合了。

有時候社交是一種“信息交換”。你給出一些信息,而換來對方一些信息。

剛開始跟別人接觸時,我們不要過度自我防衛,適度透露一下自己的信息,可以換來對方信任感,而又不會對自己造成不好的影響。

如:

他:現在的壓力越來越大了,有時候生活也不容易。

你:對啊,很多人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家庭又要養,房子又要還貸款,有時真的喘不過氣來。我就是其中一個。

這段話,你就給出了一些自己的信息,但又涉及過多的信息。這種在安全區的聊天,很容易提升你們的關係。

第三,聊一些自己以外的事情。

過多聊自己的事情,除非對方對你感興趣,否則不應該將話題集中在自己身上。

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事情都可以拿來聊天的。

你可以談運動,談飲食,談工作,談人生,談社會,談讀書,談娛樂,談時事等,針對某個話題,彼此交換看法,說說自己的觀點,不僅可以給別人塑造出你的“知識形象”,還能夠通過你對於事情的表達,瞭解到你的思想和個性。

這種方式,就比單純去聊自己,更能夠塑造出神祕感。你覺得自吹自擂自己很厲害,會獲得別人的認同,還是通過你在第三方的做事方式,體現出你的厲害呢?

當然就是後者了。

在交談的過程當中,慢慢展露自己的一部分,適當隱藏自己的另一部分,讓別人循序漸進地瞭解你,有更多的時間去認識你,這樣跟你建立的關係和認知,會更加真實和牢固。

言語是瞭解一個人的重要窗口,只有措辭得當、進退有度,才能夠獲得滿意的結果。

所以,真正也應該有一個“限度”,不管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還是為了引起別人的興趣而適當隱藏自己,我們都需要懂得“逢人只說三分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