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蒙牛出售君樂寶看蒙牛的投資術

蒙牛乳業7月1日晚間公告,子公司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內蒙蒙牛”)將其所持石家莊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簡稱“君樂寶”)51%股權,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轉讓給石家莊鵬海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簡稱“鵬海基金”)及石家莊君乾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君乾管理”)。股權轉讓總價為40.11億元,較年前蒙牛收購君樂寶股權的價格溢價近8倍。

根據股份轉讓協議,鵬海基金及君乾管理將分別收購君樂寶約26.7%及24.3%股權,分別以現金支付20億元、19.11億元。

天眼查顯示,鵬海基金的執行事務合夥人為河北建投創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河北省國資委實控。

此次交易完成後,蒙牛乳業將不再擁有君樂寶的股權。就在一週之前,君樂寶還以現金支付了特別股息約11.15億元,其中作為股東的內蒙古蒙牛獲派息約5.68億元。

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蒙牛乳業九年前的這一筆收購案,都是划算的。2011年,蒙牛乳業以約4.69億元收購君樂寶51%股權,後者作為蒙牛旗下獨立的品牌持續運營。

2018年,蒙牛乳業全年實現收入為689.77億元,同比增長14.7%;淨利潤為30.43億元,同比增長48.6%。君樂寶歸屬於蒙牛乳業綜合財務報表中的除稅後淨利潤為3.07億元。

對於此次出售,蒙牛乳業表示,君樂寶在過往數年一直相對獨立運作,跟公司的協同有限。公司董事會認為此次出售事項符合公司持續專注於明星乳製品的發展戰略,能令公司精簡業務,集中發展核心業務及拓展擁有高增長和利潤前景的明星乳製品。

如果從蒙牛的歷次收購案來看,每一次資產併購重組都與蒙牛的業務戰略息息相關,但並不是每一次收購的結果都那麼完美。

2013年,蒙牛收購雅士利,看中了後者的奶粉業務。作為中國乳業領域的雙子星,蒙牛和伊利在乳製品各個領域的競爭向來激烈,但彼時蒙牛在奶粉領域落後於伊利。

據蒙牛2012年財報顯示,其乳製品年生產能力758萬噸,但奶粉僅佔蒙牛總收入的1.6%。

公開數據統計,2012年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商佔比份額中,伊利佔比7.6%位列第六,而雅士利佔比4.5%,位列第八,不過蒙牛未進入前十之列。

為了補齊奶粉業務的短板,蒙牛豪擲110億港元收購雅士利,成為迄今為止國內乳業最大併購案。

然而, 這一筆收購併沒有像收購君樂寶一樣發展順遂。

在收購三年之後,雅士利2016年創造了1億元營收,同比下降20%,同時帶來5591萬元左右的淨虧損,甚至一度拖累了蒙牛的業績,當年蒙牛的淨利潤出現了2008年以後的首次虧損。

奶粉業務短板效應2018年依然存在,根據雅士利國際2018年財報顯示,雅士利淨利潤依然虧損1.323億元,“扶不起的雅士利”成為蒙牛收購史上的一大敗筆。

近兩年來,隨著低溫奶乳品市場的快速增長,蒙牛在產品業務上也做了相應調整,大力推進低溫酸奶、乳酸菌飲料及白奶發展。

蒙牛大手筆收購現代牧場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發展低溫奶。目前,中國內地低溫奶市場與常溫奶銷售比例是1:4,而其他發達國家市場已達到1:1,內地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而彼時的現代牧場正受到業績拖累,蒙牛出手收購一方面獲得了較為穩定的原奶源供應,同時也讓現代牧場擺脫虧損狀態,兩者各取所需,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蒙牛的另外一筆鉅額收購發生在去年12月24日,在港上市的中國聖牧發出公告,擬3.03億元向蒙牛出售聖牧高科奶業51%股權。這意味著,被伊利終止收購的聖牧,如今找到了蒙牛的投資。

聖牧對於蒙牛而言是一次產品升級戰略的佈局,聖牧一直走有機奶的產品路線,同蒙牛通過這次合資交易,將染指聖牧全部下游乳製品業務鏈,包括生產及分銷液態奶的業務,並通過交易進一步拉近之前制訂的“千億目標”的距離。

此外,在渠道方面,蒙牛和伊利之間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伊利發展較早,自建了大量渠道,而蒙牛則是選擇了加盟渠道。

隨著經銷商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蒙牛這樣的快消巨頭也不得不對原有的經銷商體系進行改革,在保障渠道商利益的同時,又能對經銷商進行數字化管理。快消B2B的出現,促成了蒙牛和B2B平臺惠下單之間的戰略合作,推動蒙牛向縣鄉鎮市場的深化佈局。

而近日,自媒體“新經銷”爆料稱蒙牛或將收購惠下單,按照蒙牛以往的投資邏輯,如果收購達成,或將在經銷商領域掀起新一輪競爭,屆時億歐也會持續關注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