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

奸雄!一個讓人欽佩,讓人敬畏,又讓人厭惡的名詞,說起它,所有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三國時期的曹操,其實在曹操之前的500多年裡,還有一個人,可以稱為當世奸雄,他就是孟嘗君,田文。

田文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這“戰國四公子”乃是戰國時期,那些招攬人才最多的幾位大佬,為什麼招攬人才呢?因為秦國日益強大,其他幾國的貴族們為了避免亡國之禍,而開始尋找人才,這種做法被稱為“養士”

這其中,養的最多的四個,就是“戰國四公子”,他們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而這四個人裡,又屬孟嘗君田文人品最差。

"

奸雄!一個讓人欽佩,讓人敬畏,又讓人厭惡的名詞,說起它,所有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三國時期的曹操,其實在曹操之前的500多年裡,還有一個人,可以稱為當世奸雄,他就是孟嘗君,田文。

田文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這“戰國四公子”乃是戰國時期,那些招攬人才最多的幾位大佬,為什麼招攬人才呢?因為秦國日益強大,其他幾國的貴族們為了避免亡國之禍,而開始尋找人才,這種做法被稱為“養士”

這其中,養的最多的四個,就是“戰國四公子”,他們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而這四個人裡,又屬孟嘗君田文人品最差。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養士”良莠不齊,目的不純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君子之養士,以為民也......今孟嘗君之養士也,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烏足尚哉!”

司馬光直接點名孟嘗君,說他是奸雄,這司馬光一點名不要緊,他可是史官!什麼人被他臭上那麼一筆,往後的成百上千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就不要想著翻身了。

至於司馬光這麼臭孟嘗君,是因為他“養士”什麼人都養,通俗點說,就是無論是乞丐還是罪犯、賊寇,孟嘗君都以禮相待,一視同仁。

"

奸雄!一個讓人欽佩,讓人敬畏,又讓人厭惡的名詞,說起它,所有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三國時期的曹操,其實在曹操之前的500多年裡,還有一個人,可以稱為當世奸雄,他就是孟嘗君,田文。

田文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這“戰國四公子”乃是戰國時期,那些招攬人才最多的幾位大佬,為什麼招攬人才呢?因為秦國日益強大,其他幾國的貴族們為了避免亡國之禍,而開始尋找人才,這種做法被稱為“養士”

這其中,養的最多的四個,就是“戰國四公子”,他們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而這四個人裡,又屬孟嘗君田文人品最差。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養士”良莠不齊,目的不純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君子之養士,以為民也......今孟嘗君之養士也,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烏足尚哉!”

司馬光直接點名孟嘗君,說他是奸雄,這司馬光一點名不要緊,他可是史官!什麼人被他臭上那麼一筆,往後的成百上千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就不要想著翻身了。

至於司馬光這麼臭孟嘗君,是因為他“養士”什麼人都養,通俗點說,就是無論是乞丐還是罪犯、賊寇,孟嘗君都以禮相待,一視同仁。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孟嘗君劇照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吏,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獻遺其親戚。

這段史料裡,不僅講出了孟嘗君招攬罪犯,還講出了他收買人心的手段,也就是一視同仁,待遇與自己相同,還照顧這些人的親友,諸位可不要小看這三點,這樣高明的手段讓天下人紛紛都來投奔他。

按理說,如此禮賢下士的人,就算“養士”良莠不齊,那說不定真的是心胸寬廣呢,司馬光也不能這樣說他呀,其實司馬光這樣說孟嘗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養士”目的不純。

他不管什麼人來投奔他,他都來者不拒,這樣就彰顯出了他的賢名,方便了他的仕途之路,終於有一天,秦昭襄王嬴稷向他拋出了橄欖枝,許他相國的位子。

而孟嘗君居然動心了!

"

奸雄!一個讓人欽佩,讓人敬畏,又讓人厭惡的名詞,說起它,所有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三國時期的曹操,其實在曹操之前的500多年裡,還有一個人,可以稱為當世奸雄,他就是孟嘗君,田文。

田文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這“戰國四公子”乃是戰國時期,那些招攬人才最多的幾位大佬,為什麼招攬人才呢?因為秦國日益強大,其他幾國的貴族們為了避免亡國之禍,而開始尋找人才,這種做法被稱為“養士”

這其中,養的最多的四個,就是“戰國四公子”,他們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而這四個人裡,又屬孟嘗君田文人品最差。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養士”良莠不齊,目的不純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君子之養士,以為民也......今孟嘗君之養士也,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烏足尚哉!”

司馬光直接點名孟嘗君,說他是奸雄,這司馬光一點名不要緊,他可是史官!什麼人被他臭上那麼一筆,往後的成百上千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就不要想著翻身了。

至於司馬光這麼臭孟嘗君,是因為他“養士”什麼人都養,通俗點說,就是無論是乞丐還是罪犯、賊寇,孟嘗君都以禮相待,一視同仁。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孟嘗君劇照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吏,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獻遺其親戚。

這段史料裡,不僅講出了孟嘗君招攬罪犯,還講出了他收買人心的手段,也就是一視同仁,待遇與自己相同,還照顧這些人的親友,諸位可不要小看這三點,這樣高明的手段讓天下人紛紛都來投奔他。

按理說,如此禮賢下士的人,就算“養士”良莠不齊,那說不定真的是心胸寬廣呢,司馬光也不能這樣說他呀,其實司馬光這樣說孟嘗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養士”目的不純。

他不管什麼人來投奔他,他都來者不拒,這樣就彰顯出了他的賢名,方便了他的仕途之路,終於有一天,秦昭襄王嬴稷向他拋出了橄欖枝,許他相國的位子。

而孟嘗君居然動心了!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秦昭襄王嬴稷

要知道,“養士”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不受侵犯,可是身為齊國人的孟嘗君卻對嬴稷的許諾動了心,任憑那些門客們百般勸阻,他最後還是去了。

這說明他“養士”,並不是為了什麼國家大義,而是為了一己私利,這也怪不得司馬光罵他。

雞鳴狗盜,屠滅一縣

公元前299年,齊湣王派孟嘗君出使秦國,去了秦國之後,秦昭襄王嬴稷拜他為相國,可好景不長,僅僅過了一年,就有小人進讒言,嬴稷又是多疑人,於是把孟嘗君給軟禁起來了。

《史記》載:齊湣王二十五年,復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

這一下,可把孟嘗君給難住了,整日愁眉苦臉不知所措,當時有門客獻計,原來孟嘗君來秦時,曾獻了一張珍貴的白狐裘,有門客建議將其偷出來給嬴稷的寵妃,然後讓這寵妃吹吹耳邊風,這事情就好辦了。

"

奸雄!一個讓人欽佩,讓人敬畏,又讓人厭惡的名詞,說起它,所有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三國時期的曹操,其實在曹操之前的500多年裡,還有一個人,可以稱為當世奸雄,他就是孟嘗君,田文。

田文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這“戰國四公子”乃是戰國時期,那些招攬人才最多的幾位大佬,為什麼招攬人才呢?因為秦國日益強大,其他幾國的貴族們為了避免亡國之禍,而開始尋找人才,這種做法被稱為“養士”

這其中,養的最多的四個,就是“戰國四公子”,他們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而這四個人裡,又屬孟嘗君田文人品最差。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養士”良莠不齊,目的不純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君子之養士,以為民也......今孟嘗君之養士也,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烏足尚哉!”

司馬光直接點名孟嘗君,說他是奸雄,這司馬光一點名不要緊,他可是史官!什麼人被他臭上那麼一筆,往後的成百上千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就不要想著翻身了。

至於司馬光這麼臭孟嘗君,是因為他“養士”什麼人都養,通俗點說,就是無論是乞丐還是罪犯、賊寇,孟嘗君都以禮相待,一視同仁。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孟嘗君劇照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吏,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獻遺其親戚。

這段史料裡,不僅講出了孟嘗君招攬罪犯,還講出了他收買人心的手段,也就是一視同仁,待遇與自己相同,還照顧這些人的親友,諸位可不要小看這三點,這樣高明的手段讓天下人紛紛都來投奔他。

按理說,如此禮賢下士的人,就算“養士”良莠不齊,那說不定真的是心胸寬廣呢,司馬光也不能這樣說他呀,其實司馬光這樣說孟嘗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養士”目的不純。

他不管什麼人來投奔他,他都來者不拒,這樣就彰顯出了他的賢名,方便了他的仕途之路,終於有一天,秦昭襄王嬴稷向他拋出了橄欖枝,許他相國的位子。

而孟嘗君居然動心了!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秦昭襄王嬴稷

要知道,“養士”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不受侵犯,可是身為齊國人的孟嘗君卻對嬴稷的許諾動了心,任憑那些門客們百般勸阻,他最後還是去了。

這說明他“養士”,並不是為了什麼國家大義,而是為了一己私利,這也怪不得司馬光罵他。

雞鳴狗盜,屠滅一縣

公元前299年,齊湣王派孟嘗君出使秦國,去了秦國之後,秦昭襄王嬴稷拜他為相國,可好景不長,僅僅過了一年,就有小人進讒言,嬴稷又是多疑人,於是把孟嘗君給軟禁起來了。

《史記》載:齊湣王二十五年,復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

這一下,可把孟嘗君給難住了,整日愁眉苦臉不知所措,當時有門客獻計,原來孟嘗君來秦時,曾獻了一張珍貴的白狐裘,有門客建議將其偷出來給嬴稷的寵妃,然後讓這寵妃吹吹耳邊風,這事情就好辦了。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孟嘗君當即拍板!他養的那些門客不少都是偷雞摸狗之輩,幹這行不在話下,於是那門客裝成狗潛入皇宮盜出了白狐裘,獻給了嬴稷寵妃,孟嘗君果然被釋放。

在出城門時,他手下門客又學雞叫,騙守衛開了城門,孟嘗君這才逃之夭夭!(按照當時關法規定雞叫時才能放來往客人出關。)

《史記》載:孟嘗君患之,遍回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后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出如食頃,秦追果至關,已後孟嘗君出,乃還。

"

奸雄!一個讓人欽佩,讓人敬畏,又讓人厭惡的名詞,說起它,所有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三國時期的曹操,其實在曹操之前的500多年裡,還有一個人,可以稱為當世奸雄,他就是孟嘗君,田文。

田文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這“戰國四公子”乃是戰國時期,那些招攬人才最多的幾位大佬,為什麼招攬人才呢?因為秦國日益強大,其他幾國的貴族們為了避免亡國之禍,而開始尋找人才,這種做法被稱為“養士”

這其中,養的最多的四個,就是“戰國四公子”,他們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而這四個人裡,又屬孟嘗君田文人品最差。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養士”良莠不齊,目的不純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君子之養士,以為民也......今孟嘗君之養士也,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烏足尚哉!”

司馬光直接點名孟嘗君,說他是奸雄,這司馬光一點名不要緊,他可是史官!什麼人被他臭上那麼一筆,往後的成百上千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就不要想著翻身了。

至於司馬光這麼臭孟嘗君,是因為他“養士”什麼人都養,通俗點說,就是無論是乞丐還是罪犯、賊寇,孟嘗君都以禮相待,一視同仁。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孟嘗君劇照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吏,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獻遺其親戚。

這段史料裡,不僅講出了孟嘗君招攬罪犯,還講出了他收買人心的手段,也就是一視同仁,待遇與自己相同,還照顧這些人的親友,諸位可不要小看這三點,這樣高明的手段讓天下人紛紛都來投奔他。

按理說,如此禮賢下士的人,就算“養士”良莠不齊,那說不定真的是心胸寬廣呢,司馬光也不能這樣說他呀,其實司馬光這樣說孟嘗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養士”目的不純。

他不管什麼人來投奔他,他都來者不拒,這樣就彰顯出了他的賢名,方便了他的仕途之路,終於有一天,秦昭襄王嬴稷向他拋出了橄欖枝,許他相國的位子。

而孟嘗君居然動心了!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秦昭襄王嬴稷

要知道,“養士”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不受侵犯,可是身為齊國人的孟嘗君卻對嬴稷的許諾動了心,任憑那些門客們百般勸阻,他最後還是去了。

這說明他“養士”,並不是為了什麼國家大義,而是為了一己私利,這也怪不得司馬光罵他。

雞鳴狗盜,屠滅一縣

公元前299年,齊湣王派孟嘗君出使秦國,去了秦國之後,秦昭襄王嬴稷拜他為相國,可好景不長,僅僅過了一年,就有小人進讒言,嬴稷又是多疑人,於是把孟嘗君給軟禁起來了。

《史記》載:齊湣王二十五年,復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

這一下,可把孟嘗君給難住了,整日愁眉苦臉不知所措,當時有門客獻計,原來孟嘗君來秦時,曾獻了一張珍貴的白狐裘,有門客建議將其偷出來給嬴稷的寵妃,然後讓這寵妃吹吹耳邊風,這事情就好辦了。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孟嘗君當即拍板!他養的那些門客不少都是偷雞摸狗之輩,幹這行不在話下,於是那門客裝成狗潛入皇宮盜出了白狐裘,獻給了嬴稷寵妃,孟嘗君果然被釋放。

在出城門時,他手下門客又學雞叫,騙守衛開了城門,孟嘗君這才逃之夭夭!(按照當時關法規定雞叫時才能放來往客人出關。)

《史記》載:孟嘗君患之,遍回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后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出如食頃,秦追果至關,已後孟嘗君出,乃還。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平原君

孟嘗君狼狽逃竄之後,又屁顛屁顛去了趙國,這老小子在趙國可風光了一把,與孟嘗君同為“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就在趙國,被平原君一頓吹噓之後,孟嘗君走路都有點飄了。

趙國的百姓們聽說孟嘗君來了,都想見見這個賢名在外的人物,結果一看,心目中那個魁梧的男人,居然是個小矮子。

這一下把孟嘗君嘲笑的不行,孟嘗君惱羞成怒,派自己的手下把整個縣的百姓殺了。

《史記·卷七十五·列傳第十五·孟嘗君列傳》載:孟嘗君過趙,趙平原君客之。趙人聞孟嘗君賢,出觀之,皆笑曰:“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嘗君聞之,怒。客與俱者下,斫擊殺數百人,遂滅一縣以去。

"

奸雄!一個讓人欽佩,讓人敬畏,又讓人厭惡的名詞,說起它,所有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三國時期的曹操,其實在曹操之前的500多年裡,還有一個人,可以稱為當世奸雄,他就是孟嘗君,田文。

田文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這“戰國四公子”乃是戰國時期,那些招攬人才最多的幾位大佬,為什麼招攬人才呢?因為秦國日益強大,其他幾國的貴族們為了避免亡國之禍,而開始尋找人才,這種做法被稱為“養士”

這其中,養的最多的四個,就是“戰國四公子”,他們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而這四個人裡,又屬孟嘗君田文人品最差。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養士”良莠不齊,目的不純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君子之養士,以為民也......今孟嘗君之養士也,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烏足尚哉!”

司馬光直接點名孟嘗君,說他是奸雄,這司馬光一點名不要緊,他可是史官!什麼人被他臭上那麼一筆,往後的成百上千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就不要想著翻身了。

至於司馬光這麼臭孟嘗君,是因為他“養士”什麼人都養,通俗點說,就是無論是乞丐還是罪犯、賊寇,孟嘗君都以禮相待,一視同仁。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孟嘗君劇照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吏,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獻遺其親戚。

這段史料裡,不僅講出了孟嘗君招攬罪犯,還講出了他收買人心的手段,也就是一視同仁,待遇與自己相同,還照顧這些人的親友,諸位可不要小看這三點,這樣高明的手段讓天下人紛紛都來投奔他。

按理說,如此禮賢下士的人,就算“養士”良莠不齊,那說不定真的是心胸寬廣呢,司馬光也不能這樣說他呀,其實司馬光這樣說孟嘗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養士”目的不純。

他不管什麼人來投奔他,他都來者不拒,這樣就彰顯出了他的賢名,方便了他的仕途之路,終於有一天,秦昭襄王嬴稷向他拋出了橄欖枝,許他相國的位子。

而孟嘗君居然動心了!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秦昭襄王嬴稷

要知道,“養士”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不受侵犯,可是身為齊國人的孟嘗君卻對嬴稷的許諾動了心,任憑那些門客們百般勸阻,他最後還是去了。

這說明他“養士”,並不是為了什麼國家大義,而是為了一己私利,這也怪不得司馬光罵他。

雞鳴狗盜,屠滅一縣

公元前299年,齊湣王派孟嘗君出使秦國,去了秦國之後,秦昭襄王嬴稷拜他為相國,可好景不長,僅僅過了一年,就有小人進讒言,嬴稷又是多疑人,於是把孟嘗君給軟禁起來了。

《史記》載:齊湣王二十五年,復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

這一下,可把孟嘗君給難住了,整日愁眉苦臉不知所措,當時有門客獻計,原來孟嘗君來秦時,曾獻了一張珍貴的白狐裘,有門客建議將其偷出來給嬴稷的寵妃,然後讓這寵妃吹吹耳邊風,這事情就好辦了。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孟嘗君當即拍板!他養的那些門客不少都是偷雞摸狗之輩,幹這行不在話下,於是那門客裝成狗潛入皇宮盜出了白狐裘,獻給了嬴稷寵妃,孟嘗君果然被釋放。

在出城門時,他手下門客又學雞叫,騙守衛開了城門,孟嘗君這才逃之夭夭!(按照當時關法規定雞叫時才能放來往客人出關。)

《史記》載:孟嘗君患之,遍回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后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出如食頃,秦追果至關,已後孟嘗君出,乃還。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平原君

孟嘗君狼狽逃竄之後,又屁顛屁顛去了趙國,這老小子在趙國可風光了一把,與孟嘗君同為“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就在趙國,被平原君一頓吹噓之後,孟嘗君走路都有點飄了。

趙國的百姓們聽說孟嘗君來了,都想見見這個賢名在外的人物,結果一看,心目中那個魁梧的男人,居然是個小矮子。

這一下把孟嘗君嘲笑的不行,孟嘗君惱羞成怒,派自己的手下把整個縣的百姓殺了。

《史記·卷七十五·列傳第十五·孟嘗君列傳》載:孟嘗君過趙,趙平原君客之。趙人聞孟嘗君賢,出觀之,皆笑曰:“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嘗君聞之,怒。客與俱者下,斫擊殺數百人,遂滅一縣以去。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看看吧,在歷史上的英雄們,都以外號為“小孟嘗”而自豪,比如秦叔寶、柴進等人,可現在這麼一看,孟嘗君的所作所為實在是辱沒了後世那些英雄的威名。

他不僅為了一己私利不顧國家大義,還令手下人做出偷盜之事,甚至還喪心病狂的屠殺百姓,這樣的人,豈能稱得上“公子”二字?然而,這還不是最嚴重的。

攻打母國,不忠不義

回到齊國之後,齊王因為愧疚,所以讓孟嘗君做了相國,可這傢伙越來越狂妄,到最後導致齊國百姓,只知道有孟嘗君,而不知道有齊湣王。

此時,齊湣王感到孟嘗君的威脅,便將他趕到了魏國,這裡齊湣王原本是可以下死手的,只不過他沒有把事情做絕!

"

奸雄!一個讓人欽佩,讓人敬畏,又讓人厭惡的名詞,說起它,所有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三國時期的曹操,其實在曹操之前的500多年裡,還有一個人,可以稱為當世奸雄,他就是孟嘗君,田文。

田文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這“戰國四公子”乃是戰國時期,那些招攬人才最多的幾位大佬,為什麼招攬人才呢?因為秦國日益強大,其他幾國的貴族們為了避免亡國之禍,而開始尋找人才,這種做法被稱為“養士”

這其中,養的最多的四個,就是“戰國四公子”,他們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而這四個人裡,又屬孟嘗君田文人品最差。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養士”良莠不齊,目的不純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君子之養士,以為民也......今孟嘗君之養士也,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烏足尚哉!”

司馬光直接點名孟嘗君,說他是奸雄,這司馬光一點名不要緊,他可是史官!什麼人被他臭上那麼一筆,往後的成百上千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就不要想著翻身了。

至於司馬光這麼臭孟嘗君,是因為他“養士”什麼人都養,通俗點說,就是無論是乞丐還是罪犯、賊寇,孟嘗君都以禮相待,一視同仁。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孟嘗君劇照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吏,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獻遺其親戚。

這段史料裡,不僅講出了孟嘗君招攬罪犯,還講出了他收買人心的手段,也就是一視同仁,待遇與自己相同,還照顧這些人的親友,諸位可不要小看這三點,這樣高明的手段讓天下人紛紛都來投奔他。

按理說,如此禮賢下士的人,就算“養士”良莠不齊,那說不定真的是心胸寬廣呢,司馬光也不能這樣說他呀,其實司馬光這樣說孟嘗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養士”目的不純。

他不管什麼人來投奔他,他都來者不拒,這樣就彰顯出了他的賢名,方便了他的仕途之路,終於有一天,秦昭襄王嬴稷向他拋出了橄欖枝,許他相國的位子。

而孟嘗君居然動心了!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秦昭襄王嬴稷

要知道,“養士”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不受侵犯,可是身為齊國人的孟嘗君卻對嬴稷的許諾動了心,任憑那些門客們百般勸阻,他最後還是去了。

這說明他“養士”,並不是為了什麼國家大義,而是為了一己私利,這也怪不得司馬光罵他。

雞鳴狗盜,屠滅一縣

公元前299年,齊湣王派孟嘗君出使秦國,去了秦國之後,秦昭襄王嬴稷拜他為相國,可好景不長,僅僅過了一年,就有小人進讒言,嬴稷又是多疑人,於是把孟嘗君給軟禁起來了。

《史記》載:齊湣王二十五年,復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

這一下,可把孟嘗君給難住了,整日愁眉苦臉不知所措,當時有門客獻計,原來孟嘗君來秦時,曾獻了一張珍貴的白狐裘,有門客建議將其偷出來給嬴稷的寵妃,然後讓這寵妃吹吹耳邊風,這事情就好辦了。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孟嘗君當即拍板!他養的那些門客不少都是偷雞摸狗之輩,幹這行不在話下,於是那門客裝成狗潛入皇宮盜出了白狐裘,獻給了嬴稷寵妃,孟嘗君果然被釋放。

在出城門時,他手下門客又學雞叫,騙守衛開了城門,孟嘗君這才逃之夭夭!(按照當時關法規定雞叫時才能放來往客人出關。)

《史記》載:孟嘗君患之,遍回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后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出如食頃,秦追果至關,已後孟嘗君出,乃還。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平原君

孟嘗君狼狽逃竄之後,又屁顛屁顛去了趙國,這老小子在趙國可風光了一把,與孟嘗君同為“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就在趙國,被平原君一頓吹噓之後,孟嘗君走路都有點飄了。

趙國的百姓們聽說孟嘗君來了,都想見見這個賢名在外的人物,結果一看,心目中那個魁梧的男人,居然是個小矮子。

這一下把孟嘗君嘲笑的不行,孟嘗君惱羞成怒,派自己的手下把整個縣的百姓殺了。

《史記·卷七十五·列傳第十五·孟嘗君列傳》載:孟嘗君過趙,趙平原君客之。趙人聞孟嘗君賢,出觀之,皆笑曰:“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嘗君聞之,怒。客與俱者下,斫擊殺數百人,遂滅一縣以去。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看看吧,在歷史上的英雄們,都以外號為“小孟嘗”而自豪,比如秦叔寶、柴進等人,可現在這麼一看,孟嘗君的所作所為實在是辱沒了後世那些英雄的威名。

他不僅為了一己私利不顧國家大義,還令手下人做出偷盜之事,甚至還喪心病狂的屠殺百姓,這樣的人,豈能稱得上“公子”二字?然而,這還不是最嚴重的。

攻打母國,不忠不義

回到齊國之後,齊王因為愧疚,所以讓孟嘗君做了相國,可這傢伙越來越狂妄,到最後導致齊國百姓,只知道有孟嘗君,而不知道有齊湣王。

此時,齊湣王感到孟嘗君的威脅,便將他趕到了魏國,這裡齊湣王原本是可以下死手的,只不過他沒有把事情做絕!

一代奸雄孟嘗君!“戰國四公子”裡,屬他人品最差

齊湣王劇照

可孟嘗君跑到魏國後,為報復齊湣王,竟然糾結秦魏燕趙等國連兵攻齊,迫使齊湣王逃難至莒城並死在那裡,而齊國也差一點亡國。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後齊王滅宋,益驕,欲去孟嘗君。孟嘗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為相,西合於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閔王亡在莒,遂死焉。

孟嘗君田文連自己的國家都滅,可謂是心狠手辣到了極致,稱他是梟雄一點也不為過,像他這樣的人,最後的結局自然不會美好,他死後他的幾個兒子爭著繼承爵位,隨即齊、魏兩國聯合共同滅掉了薛邑(孟嘗君封地)。

縱觀孟嘗君田文的這些汙點,就越來越覺得司馬光的評價是正確的,世人只知孟嘗君“養士”三千,胸懷寬廣,卻不知他狼心狗肺,喪心病狂,人品最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