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

有人說第一次發現美洲新大陸並不是哥倫布,而中國僧人慧深才是第一個到達美洲大陸的。

"

有人說第一次發現美洲新大陸並不是哥倫布,而中國僧人慧深才是第一個到達美洲大陸的。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哥倫布登陸美洲大陸

在18世紀中葉,有一位叫德.吉涅的法國學者卻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新觀點,他說美洲大陸不是哥倫布發現的,而是一個叫慧深的中國僧人發現的。當德.吉涅的觀點提出以後,立即引起了當時及後來許多學者的濃厚興趣,逐漸形成了贊同和反對兩派,並且在此後的數百年當中,反對派和贊成派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論點。

對中國歷史素有研究的法國學者德.吉涅,他看到了中國的一部典籍《梁書》,在《梁書》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扶桑國者
齊永元元年
其國有沙門慧深
來自荊州
說雲

《梁書》中說的“齊永元元年”是指南朝齊朝的永元元年,也就是公元499年。“沙門”這是一個佛教用語,泛指那些信奉佛教的信徒和僧人,荊州就是中國湖北的荊州市,這裡值得注意的一個概念是“扶桑國”。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近代一般把日本稱為“扶桑之國”。但是在我國古代“扶桑國”有他的另外的含義。

《梁書》當中的這段記載實際上他講述了在公元499年。有一位僧人名叫慧深,他突然來到了荊州,說自己來自一個叫“扶桑國”的地方。這個國家離我們中國非常遙遠,要渡過茫茫的大海。緊接著彗深就講述了扶桑國的文化,軍事,法律,社會等等一些情況。

"

有人說第一次發現美洲新大陸並不是哥倫布,而中國僧人慧深才是第一個到達美洲大陸的。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哥倫布登陸美洲大陸

在18世紀中葉,有一位叫德.吉涅的法國學者卻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新觀點,他說美洲大陸不是哥倫布發現的,而是一個叫慧深的中國僧人發現的。當德.吉涅的觀點提出以後,立即引起了當時及後來許多學者的濃厚興趣,逐漸形成了贊同和反對兩派,並且在此後的數百年當中,反對派和贊成派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論點。

對中國歷史素有研究的法國學者德.吉涅,他看到了中國的一部典籍《梁書》,在《梁書》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扶桑國者
齊永元元年
其國有沙門慧深
來自荊州
說雲

《梁書》中說的“齊永元元年”是指南朝齊朝的永元元年,也就是公元499年。“沙門”這是一個佛教用語,泛指那些信奉佛教的信徒和僧人,荊州就是中國湖北的荊州市,這裡值得注意的一個概念是“扶桑國”。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近代一般把日本稱為“扶桑之國”。但是在我國古代“扶桑國”有他的另外的含義。

《梁書》當中的這段記載實際上他講述了在公元499年。有一位僧人名叫慧深,他突然來到了荊州,說自己來自一個叫“扶桑國”的地方。這個國家離我們中國非常遙遠,要渡過茫茫的大海。緊接著彗深就講述了扶桑國的文化,軍事,法律,社會等等一些情況。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梁書

當法國學者德.吉涅看到這個故事之後,他從慧深所描述的"扶桑國"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以及社會情況當中得出了一個判斷,他認為慧深所說的“扶桑國”就是現在美洲的墨西哥。

他經過了研究之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於是他就寫成了研究報告並向全世界就公佈。由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果德.吉涅的觀點成立的話,那麼慧深發現新大陸要比哥倫布早了整整1000多年,世界歷史將為之改寫。

德.吉涅的觀點一拋出之後在世界上的學術界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和反響,在中國的國內也引起了重視。有人贊成德.吉涅的觀點,反對的也有,於是就分成了正反兩方。

"

有人說第一次發現美洲新大陸並不是哥倫布,而中國僧人慧深才是第一個到達美洲大陸的。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哥倫布登陸美洲大陸

在18世紀中葉,有一位叫德.吉涅的法國學者卻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新觀點,他說美洲大陸不是哥倫布發現的,而是一個叫慧深的中國僧人發現的。當德.吉涅的觀點提出以後,立即引起了當時及後來許多學者的濃厚興趣,逐漸形成了贊同和反對兩派,並且在此後的數百年當中,反對派和贊成派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論點。

對中國歷史素有研究的法國學者德.吉涅,他看到了中國的一部典籍《梁書》,在《梁書》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扶桑國者
齊永元元年
其國有沙門慧深
來自荊州
說雲

《梁書》中說的“齊永元元年”是指南朝齊朝的永元元年,也就是公元499年。“沙門”這是一個佛教用語,泛指那些信奉佛教的信徒和僧人,荊州就是中國湖北的荊州市,這裡值得注意的一個概念是“扶桑國”。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近代一般把日本稱為“扶桑之國”。但是在我國古代“扶桑國”有他的另外的含義。

《梁書》當中的這段記載實際上他講述了在公元499年。有一位僧人名叫慧深,他突然來到了荊州,說自己來自一個叫“扶桑國”的地方。這個國家離我們中國非常遙遠,要渡過茫茫的大海。緊接著彗深就講述了扶桑國的文化,軍事,法律,社會等等一些情況。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梁書

當法國學者德.吉涅看到這個故事之後,他從慧深所描述的"扶桑國"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以及社會情況當中得出了一個判斷,他認為慧深所說的“扶桑國”就是現在美洲的墨西哥。

他經過了研究之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於是他就寫成了研究報告並向全世界就公佈。由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果德.吉涅的觀點成立的話,那麼慧深發現新大陸要比哥倫布早了整整1000多年,世界歷史將為之改寫。

德.吉涅的觀點一拋出之後在世界上的學術界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和反響,在中國的國內也引起了重視。有人贊成德.吉涅的觀點,反對的也有,於是就分成了正反兩方。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古代中國航海圖

贊成的一方提出論證:

第一個觀點:“扶桑國”位於現在美洲的墨西哥。《梁書》中記載:慧深詳細的介紹了“扶桑國”在大漢國以東20000餘里,大漢國在文身國以東5000餘里,而文身國又在倭國(現日本)東北7000餘里。那麼這樣算來“扶桑國”一定是在日本以東32000餘里,在中國以東大約33000餘里。

彗深所給出的數據雖然不一定十分的精確。但是它反映了這些國家的地理位置之間的關係,不會是憑空捏造,所以贊成方就認為在這個距離上,“扶桑國”應該是指美洲的墨西哥。

第二 觀點:慧深的描述與墨西哥國情有多方契合。

其中有兩點可以說明:

第一個例子是有關古代墨西哥的法律。慧深在描述“扶桑國”情況的時曾經談到了”扶桑國“懲治犯罪的情況,其中慧深說了這樣一段話:

貴人有罪
國乃大會
坐罪人於坑
對之宴飲
分訣若死別焉
以灰繞之
其一重則一身屏退
二重則及子孫
三重則及七世

意思是說,在“扶桑國”如果貴族如果犯了罪,國家就要把這些犯罪的人集中在一個大坑中,讓他們面對面的進行宴飲,就像生離死別一樣,同時用剛剛熄滅的那個火焰灰對他們繞著圈,用火焰會冒出的煙來薰他們,這是一種懲罰犯罪的一種方法。研究表明這種懲罰犯罪的方法在古代墨西哥也有。所以說兩種懲罰犯罪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說明“扶桑國”與古代墨西哥有著密切的關係。

第二個例證是關於樹木,慧深是這樣講述:

扶桑葉似桐
而初生如筍
國人食之
實如梨而赤
績其皮為布
以為衣
赤以為綿

意思是這種扶桑樹的葉子就像桐樹的葉子,果實的味道像梨,顏色是紅色的,樹皮可以做成繩子,可以織布,也可以做出棉絮狀的東西。贊成方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美洲有一種植物叫龍舌蘭。這種植物跟慧深所描述的扶桑樹非常類似。這種龍舌蘭的樹枝可以製糖,也可以做酒,樹葉子可以擰成繩子,果實經過加工以後的味道跟梨差不多。所以說龍舌蘭的特徵跟扶桑樹特徵也是非常相似。正是由於這些相似,贊成方堅定的認為”扶桑國“就是古代的墨西哥。

"

有人說第一次發現美洲新大陸並不是哥倫布,而中國僧人慧深才是第一個到達美洲大陸的。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哥倫布登陸美洲大陸

在18世紀中葉,有一位叫德.吉涅的法國學者卻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新觀點,他說美洲大陸不是哥倫布發現的,而是一個叫慧深的中國僧人發現的。當德.吉涅的觀點提出以後,立即引起了當時及後來許多學者的濃厚興趣,逐漸形成了贊同和反對兩派,並且在此後的數百年當中,反對派和贊成派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論點。

對中國歷史素有研究的法國學者德.吉涅,他看到了中國的一部典籍《梁書》,在《梁書》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扶桑國者
齊永元元年
其國有沙門慧深
來自荊州
說雲

《梁書》中說的“齊永元元年”是指南朝齊朝的永元元年,也就是公元499年。“沙門”這是一個佛教用語,泛指那些信奉佛教的信徒和僧人,荊州就是中國湖北的荊州市,這裡值得注意的一個概念是“扶桑國”。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近代一般把日本稱為“扶桑之國”。但是在我國古代“扶桑國”有他的另外的含義。

《梁書》當中的這段記載實際上他講述了在公元499年。有一位僧人名叫慧深,他突然來到了荊州,說自己來自一個叫“扶桑國”的地方。這個國家離我們中國非常遙遠,要渡過茫茫的大海。緊接著彗深就講述了扶桑國的文化,軍事,法律,社會等等一些情況。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梁書

當法國學者德.吉涅看到這個故事之後,他從慧深所描述的"扶桑國"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以及社會情況當中得出了一個判斷,他認為慧深所說的“扶桑國”就是現在美洲的墨西哥。

他經過了研究之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於是他就寫成了研究報告並向全世界就公佈。由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果德.吉涅的觀點成立的話,那麼慧深發現新大陸要比哥倫布早了整整1000多年,世界歷史將為之改寫。

德.吉涅的觀點一拋出之後在世界上的學術界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和反響,在中國的國內也引起了重視。有人贊成德.吉涅的觀點,反對的也有,於是就分成了正反兩方。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古代中國航海圖

贊成的一方提出論證:

第一個觀點:“扶桑國”位於現在美洲的墨西哥。《梁書》中記載:慧深詳細的介紹了“扶桑國”在大漢國以東20000餘里,大漢國在文身國以東5000餘里,而文身國又在倭國(現日本)東北7000餘里。那麼這樣算來“扶桑國”一定是在日本以東32000餘里,在中國以東大約33000餘里。

彗深所給出的數據雖然不一定十分的精確。但是它反映了這些國家的地理位置之間的關係,不會是憑空捏造,所以贊成方就認為在這個距離上,“扶桑國”應該是指美洲的墨西哥。

第二 觀點:慧深的描述與墨西哥國情有多方契合。

其中有兩點可以說明:

第一個例子是有關古代墨西哥的法律。慧深在描述“扶桑國”情況的時曾經談到了”扶桑國“懲治犯罪的情況,其中慧深說了這樣一段話:

貴人有罪
國乃大會
坐罪人於坑
對之宴飲
分訣若死別焉
以灰繞之
其一重則一身屏退
二重則及子孫
三重則及七世

意思是說,在“扶桑國”如果貴族如果犯了罪,國家就要把這些犯罪的人集中在一個大坑中,讓他們面對面的進行宴飲,就像生離死別一樣,同時用剛剛熄滅的那個火焰灰對他們繞著圈,用火焰會冒出的煙來薰他們,這是一種懲罰犯罪的一種方法。研究表明這種懲罰犯罪的方法在古代墨西哥也有。所以說兩種懲罰犯罪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說明“扶桑國”與古代墨西哥有著密切的關係。

第二個例證是關於樹木,慧深是這樣講述:

扶桑葉似桐
而初生如筍
國人食之
實如梨而赤
績其皮為布
以為衣
赤以為綿

意思是這種扶桑樹的葉子就像桐樹的葉子,果實的味道像梨,顏色是紅色的,樹皮可以做成繩子,可以織布,也可以做出棉絮狀的東西。贊成方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美洲有一種植物叫龍舌蘭。這種植物跟慧深所描述的扶桑樹非常類似。這種龍舌蘭的樹枝可以製糖,也可以做酒,樹葉子可以擰成繩子,果實經過加工以後的味道跟梨差不多。所以說龍舌蘭的特徵跟扶桑樹特徵也是非常相似。正是由於這些相似,贊成方堅定的認為”扶桑國“就是古代的墨西哥。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扶桑國繪畫

對於正方的觀點,反方也提出了三點駁斥的意見。

第一點,反方認為慧深不是中國人。

根據《梁書》中的記載,其中有一句話叫“其國有沙門慧深”,“其國”指的是“扶桑國”。說明慧深來自“扶桑國”,而“扶桑國”不在現在的中國境內。

第二點,中國南北朝時期沒有遠航美洲的能力。

從中國到美洲要越過浩瀚的太平洋,在公元五世紀,中國人還沒有有計劃、有目的的遠航太平洋的能力。慧深說他去過幾萬里以外的“扶桑國”的,反方認為這是慧深為了炫耀自己的航海能力有意誇大。

第三點,“扶桑國”的社會情況與古代墨西哥不相符。

慧深在描述“扶桑國”的情況時提到:扶桑國有牛,角很長,牛角可以載運20斛的物品。扶桑國還有牛車,馬車和鹿車,在扶桑國已經開始飼養家畜,同時也讓家畜作為主力搞運輸。

但是反方經過研究發現,在西方殖民者到達古代墨西哥之前,在美洲並沒有飼養家畜的習慣,更不懂得使用家畜來搞運輸。所以慧深所談的情況與古代墨西哥是相矛盾。

通過對這三個觀點的分析,反方得出了一個結論:《梁書》中所記載的慧深對“扶桑 國”的描述是不可靠的,不真實。扶桑國可能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扶桑國根本就不存在。

只慧深根據中國或者東亞某些國家的情況而編造出來的。編《梁書》的姚思廉也不分對錯和真偽,就把慧深所說的編入《梁書》中,誤導後人。

第二種情況是扶桑國確實存在,但絕不是在美洲,而是在東亞海域的某個地方。

扶桑國如果存在,往北不會超過庫頁島,往東不會超過日本。往西不會超過貝加爾湖。所以慧深說到美洲大陸,這絕對不可能。

很顯然,反方的觀點不僅否定了扶桑國和古代墨西哥的相似之處。而且對慧深的中國人身份和對中國當時的航海能力以及《梁書》的編者姚思廉的史學修為都提出了疑問。

"

有人說第一次發現美洲新大陸並不是哥倫布,而中國僧人慧深才是第一個到達美洲大陸的。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哥倫布登陸美洲大陸

在18世紀中葉,有一位叫德.吉涅的法國學者卻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新觀點,他說美洲大陸不是哥倫布發現的,而是一個叫慧深的中國僧人發現的。當德.吉涅的觀點提出以後,立即引起了當時及後來許多學者的濃厚興趣,逐漸形成了贊同和反對兩派,並且在此後的數百年當中,反對派和贊成派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論點。

對中國歷史素有研究的法國學者德.吉涅,他看到了中國的一部典籍《梁書》,在《梁書》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扶桑國者
齊永元元年
其國有沙門慧深
來自荊州
說雲

《梁書》中說的“齊永元元年”是指南朝齊朝的永元元年,也就是公元499年。“沙門”這是一個佛教用語,泛指那些信奉佛教的信徒和僧人,荊州就是中國湖北的荊州市,這裡值得注意的一個概念是“扶桑國”。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近代一般把日本稱為“扶桑之國”。但是在我國古代“扶桑國”有他的另外的含義。

《梁書》當中的這段記載實際上他講述了在公元499年。有一位僧人名叫慧深,他突然來到了荊州,說自己來自一個叫“扶桑國”的地方。這個國家離我們中國非常遙遠,要渡過茫茫的大海。緊接著彗深就講述了扶桑國的文化,軍事,法律,社會等等一些情況。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梁書

當法國學者德.吉涅看到這個故事之後,他從慧深所描述的"扶桑國"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以及社會情況當中得出了一個判斷,他認為慧深所說的“扶桑國”就是現在美洲的墨西哥。

他經過了研究之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於是他就寫成了研究報告並向全世界就公佈。由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果德.吉涅的觀點成立的話,那麼慧深發現新大陸要比哥倫布早了整整1000多年,世界歷史將為之改寫。

德.吉涅的觀點一拋出之後在世界上的學術界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和反響,在中國的國內也引起了重視。有人贊成德.吉涅的觀點,反對的也有,於是就分成了正反兩方。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古代中國航海圖

贊成的一方提出論證:

第一個觀點:“扶桑國”位於現在美洲的墨西哥。《梁書》中記載:慧深詳細的介紹了“扶桑國”在大漢國以東20000餘里,大漢國在文身國以東5000餘里,而文身國又在倭國(現日本)東北7000餘里。那麼這樣算來“扶桑國”一定是在日本以東32000餘里,在中國以東大約33000餘里。

彗深所給出的數據雖然不一定十分的精確。但是它反映了這些國家的地理位置之間的關係,不會是憑空捏造,所以贊成方就認為在這個距離上,“扶桑國”應該是指美洲的墨西哥。

第二 觀點:慧深的描述與墨西哥國情有多方契合。

其中有兩點可以說明:

第一個例子是有關古代墨西哥的法律。慧深在描述“扶桑國”情況的時曾經談到了”扶桑國“懲治犯罪的情況,其中慧深說了這樣一段話:

貴人有罪
國乃大會
坐罪人於坑
對之宴飲
分訣若死別焉
以灰繞之
其一重則一身屏退
二重則及子孫
三重則及七世

意思是說,在“扶桑國”如果貴族如果犯了罪,國家就要把這些犯罪的人集中在一個大坑中,讓他們面對面的進行宴飲,就像生離死別一樣,同時用剛剛熄滅的那個火焰灰對他們繞著圈,用火焰會冒出的煙來薰他們,這是一種懲罰犯罪的一種方法。研究表明這種懲罰犯罪的方法在古代墨西哥也有。所以說兩種懲罰犯罪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說明“扶桑國”與古代墨西哥有著密切的關係。

第二個例證是關於樹木,慧深是這樣講述:

扶桑葉似桐
而初生如筍
國人食之
實如梨而赤
績其皮為布
以為衣
赤以為綿

意思是這種扶桑樹的葉子就像桐樹的葉子,果實的味道像梨,顏色是紅色的,樹皮可以做成繩子,可以織布,也可以做出棉絮狀的東西。贊成方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美洲有一種植物叫龍舌蘭。這種植物跟慧深所描述的扶桑樹非常類似。這種龍舌蘭的樹枝可以製糖,也可以做酒,樹葉子可以擰成繩子,果實經過加工以後的味道跟梨差不多。所以說龍舌蘭的特徵跟扶桑樹特徵也是非常相似。正是由於這些相似,贊成方堅定的認為”扶桑國“就是古代的墨西哥。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扶桑國繪畫

對於正方的觀點,反方也提出了三點駁斥的意見。

第一點,反方認為慧深不是中國人。

根據《梁書》中的記載,其中有一句話叫“其國有沙門慧深”,“其國”指的是“扶桑國”。說明慧深來自“扶桑國”,而“扶桑國”不在現在的中國境內。

第二點,中國南北朝時期沒有遠航美洲的能力。

從中國到美洲要越過浩瀚的太平洋,在公元五世紀,中國人還沒有有計劃、有目的的遠航太平洋的能力。慧深說他去過幾萬里以外的“扶桑國”的,反方認為這是慧深為了炫耀自己的航海能力有意誇大。

第三點,“扶桑國”的社會情況與古代墨西哥不相符。

慧深在描述“扶桑國”的情況時提到:扶桑國有牛,角很長,牛角可以載運20斛的物品。扶桑國還有牛車,馬車和鹿車,在扶桑國已經開始飼養家畜,同時也讓家畜作為主力搞運輸。

但是反方經過研究發現,在西方殖民者到達古代墨西哥之前,在美洲並沒有飼養家畜的習慣,更不懂得使用家畜來搞運輸。所以慧深所談的情況與古代墨西哥是相矛盾。

通過對這三個觀點的分析,反方得出了一個結論:《梁書》中所記載的慧深對“扶桑 國”的描述是不可靠的,不真實。扶桑國可能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扶桑國根本就不存在。

只慧深根據中國或者東亞某些國家的情況而編造出來的。編《梁書》的姚思廉也不分對錯和真偽,就把慧深所說的編入《梁書》中,誤導後人。

第二種情況是扶桑國確實存在,但絕不是在美洲,而是在東亞海域的某個地方。

扶桑國如果存在,往北不會超過庫頁島,往東不會超過日本。往西不會超過貝加爾湖。所以慧深說到美洲大陸,這絕對不可能。

很顯然,反方的觀點不僅否定了扶桑國和古代墨西哥的相似之處。而且對慧深的中國人身份和對中國當時的航海能力以及《梁書》的編者姚思廉的史學修為都提出了疑問。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古代世界地圖

面對反方這些觀點,正方又一次展開了論辯。

第一、會生是中國人。

正方在史料《高僧傳》中發現有這樣一段記載:

沙門慧深
赤基之弟子
深與同學法洪
並以戒素見重

這裡的“基”。是指南朝宋文帝時期的一個高僧,叫慧基。這句話的意思是講慧深是慧基的弟子。他與同學法洪共同以吃素見長。這就說明慧深是中國人。

第二、南北朝時期中國人有遠行美洲的能力

中國的航海技術在經過不斷的積累和創新後在明代時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可以說海上交通空前繁盛。在中國的航海史中也出現了一個高峰,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鄭和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這也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鄭和船隊沿著海上絲綢之路遠行,外訪了多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和沿路各國人民之間架起了一座座友誼的橋樑。那麼在此之前,也就是近千年之前,慧深所處的南北朝時期,從當時的航海工具和技術來看,中國人能夠穿越茫茫太平洋而到達美洲大陸。

在南北朝時期,中國的造船業,比前一代又有了很大的發展。除此之外呢,還有兩個條件可以支持中國的海船遠航美洲。

第一個條件就是導航技術。當時中國採取的導航技術是“天文導航”和“地文導航”相結合的技術。

“天體導航”就是利用天體相對固定的位置來為船舶導航那種方法。比如用北極星來導航。

“地文導航”技術是用地標和地物或者使用指南針來進行導航。天文導航這種方法。

這種技術在公元五世紀的時候,中國人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因為在這之前,在印度洋開闢到達波斯灣,到達阿拉伯海的這些航路上都證明中國人的導航技術。

第二個條件就是船舶的動力問題。在當時中國的航船上已經使用了風帆保證了航船的動力。

而且這些技術都已經使用非常成熟,還掌握了“掉戧技術”。所謂“掉戧技術”,就是當航船遇到逆風的時候,可以通過調整帆的角度繼續往前航行,這是在當時較強技術。

從地理上來看,從中國到美洲也是順風順水,安全程度比在印度洋上要高。這個航線要經過日本,再經過千島群島和阿留申群島到達北美大陸,然後沿著美洲海岸南下到墨西哥。在這條航路上島嶼眾多,船舶可停靠的地方很多,可以在這些地方獲得充足的食物。

"

有人說第一次發現美洲新大陸並不是哥倫布,而中國僧人慧深才是第一個到達美洲大陸的。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哥倫布登陸美洲大陸

在18世紀中葉,有一位叫德.吉涅的法國學者卻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新觀點,他說美洲大陸不是哥倫布發現的,而是一個叫慧深的中國僧人發現的。當德.吉涅的觀點提出以後,立即引起了當時及後來許多學者的濃厚興趣,逐漸形成了贊同和反對兩派,並且在此後的數百年當中,反對派和贊成派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論點。

對中國歷史素有研究的法國學者德.吉涅,他看到了中國的一部典籍《梁書》,在《梁書》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扶桑國者
齊永元元年
其國有沙門慧深
來自荊州
說雲

《梁書》中說的“齊永元元年”是指南朝齊朝的永元元年,也就是公元499年。“沙門”這是一個佛教用語,泛指那些信奉佛教的信徒和僧人,荊州就是中國湖北的荊州市,這裡值得注意的一個概念是“扶桑國”。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近代一般把日本稱為“扶桑之國”。但是在我國古代“扶桑國”有他的另外的含義。

《梁書》當中的這段記載實際上他講述了在公元499年。有一位僧人名叫慧深,他突然來到了荊州,說自己來自一個叫“扶桑國”的地方。這個國家離我們中國非常遙遠,要渡過茫茫的大海。緊接著彗深就講述了扶桑國的文化,軍事,法律,社會等等一些情況。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梁書

當法國學者德.吉涅看到這個故事之後,他從慧深所描述的"扶桑國"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以及社會情況當中得出了一個判斷,他認為慧深所說的“扶桑國”就是現在美洲的墨西哥。

他經過了研究之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於是他就寫成了研究報告並向全世界就公佈。由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果德.吉涅的觀點成立的話,那麼慧深發現新大陸要比哥倫布早了整整1000多年,世界歷史將為之改寫。

德.吉涅的觀點一拋出之後在世界上的學術界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和反響,在中國的國內也引起了重視。有人贊成德.吉涅的觀點,反對的也有,於是就分成了正反兩方。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古代中國航海圖

贊成的一方提出論證:

第一個觀點:“扶桑國”位於現在美洲的墨西哥。《梁書》中記載:慧深詳細的介紹了“扶桑國”在大漢國以東20000餘里,大漢國在文身國以東5000餘里,而文身國又在倭國(現日本)東北7000餘里。那麼這樣算來“扶桑國”一定是在日本以東32000餘里,在中國以東大約33000餘里。

彗深所給出的數據雖然不一定十分的精確。但是它反映了這些國家的地理位置之間的關係,不會是憑空捏造,所以贊成方就認為在這個距離上,“扶桑國”應該是指美洲的墨西哥。

第二 觀點:慧深的描述與墨西哥國情有多方契合。

其中有兩點可以說明:

第一個例子是有關古代墨西哥的法律。慧深在描述“扶桑國”情況的時曾經談到了”扶桑國“懲治犯罪的情況,其中慧深說了這樣一段話:

貴人有罪
國乃大會
坐罪人於坑
對之宴飲
分訣若死別焉
以灰繞之
其一重則一身屏退
二重則及子孫
三重則及七世

意思是說,在“扶桑國”如果貴族如果犯了罪,國家就要把這些犯罪的人集中在一個大坑中,讓他們面對面的進行宴飲,就像生離死別一樣,同時用剛剛熄滅的那個火焰灰對他們繞著圈,用火焰會冒出的煙來薰他們,這是一種懲罰犯罪的一種方法。研究表明這種懲罰犯罪的方法在古代墨西哥也有。所以說兩種懲罰犯罪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說明“扶桑國”與古代墨西哥有著密切的關係。

第二個例證是關於樹木,慧深是這樣講述:

扶桑葉似桐
而初生如筍
國人食之
實如梨而赤
績其皮為布
以為衣
赤以為綿

意思是這種扶桑樹的葉子就像桐樹的葉子,果實的味道像梨,顏色是紅色的,樹皮可以做成繩子,可以織布,也可以做出棉絮狀的東西。贊成方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美洲有一種植物叫龍舌蘭。這種植物跟慧深所描述的扶桑樹非常類似。這種龍舌蘭的樹枝可以製糖,也可以做酒,樹葉子可以擰成繩子,果實經過加工以後的味道跟梨差不多。所以說龍舌蘭的特徵跟扶桑樹特徵也是非常相似。正是由於這些相似,贊成方堅定的認為”扶桑國“就是古代的墨西哥。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扶桑國繪畫

對於正方的觀點,反方也提出了三點駁斥的意見。

第一點,反方認為慧深不是中國人。

根據《梁書》中的記載,其中有一句話叫“其國有沙門慧深”,“其國”指的是“扶桑國”。說明慧深來自“扶桑國”,而“扶桑國”不在現在的中國境內。

第二點,中國南北朝時期沒有遠航美洲的能力。

從中國到美洲要越過浩瀚的太平洋,在公元五世紀,中國人還沒有有計劃、有目的的遠航太平洋的能力。慧深說他去過幾萬里以外的“扶桑國”的,反方認為這是慧深為了炫耀自己的航海能力有意誇大。

第三點,“扶桑國”的社會情況與古代墨西哥不相符。

慧深在描述“扶桑國”的情況時提到:扶桑國有牛,角很長,牛角可以載運20斛的物品。扶桑國還有牛車,馬車和鹿車,在扶桑國已經開始飼養家畜,同時也讓家畜作為主力搞運輸。

但是反方經過研究發現,在西方殖民者到達古代墨西哥之前,在美洲並沒有飼養家畜的習慣,更不懂得使用家畜來搞運輸。所以慧深所談的情況與古代墨西哥是相矛盾。

通過對這三個觀點的分析,反方得出了一個結論:《梁書》中所記載的慧深對“扶桑 國”的描述是不可靠的,不真實。扶桑國可能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扶桑國根本就不存在。

只慧深根據中國或者東亞某些國家的情況而編造出來的。編《梁書》的姚思廉也不分對錯和真偽,就把慧深所說的編入《梁書》中,誤導後人。

第二種情況是扶桑國確實存在,但絕不是在美洲,而是在東亞海域的某個地方。

扶桑國如果存在,往北不會超過庫頁島,往東不會超過日本。往西不會超過貝加爾湖。所以慧深說到美洲大陸,這絕對不可能。

很顯然,反方的觀點不僅否定了扶桑國和古代墨西哥的相似之處。而且對慧深的中國人身份和對中國當時的航海能力以及《梁書》的編者姚思廉的史學修為都提出了疑問。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古代世界地圖

面對反方這些觀點,正方又一次展開了論辯。

第一、會生是中國人。

正方在史料《高僧傳》中發現有這樣一段記載:

沙門慧深
赤基之弟子
深與同學法洪
並以戒素見重

這裡的“基”。是指南朝宋文帝時期的一個高僧,叫慧基。這句話的意思是講慧深是慧基的弟子。他與同學法洪共同以吃素見長。這就說明慧深是中國人。

第二、南北朝時期中國人有遠行美洲的能力

中國的航海技術在經過不斷的積累和創新後在明代時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可以說海上交通空前繁盛。在中國的航海史中也出現了一個高峰,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鄭和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這也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鄭和船隊沿著海上絲綢之路遠行,外訪了多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和沿路各國人民之間架起了一座座友誼的橋樑。那麼在此之前,也就是近千年之前,慧深所處的南北朝時期,從當時的航海工具和技術來看,中國人能夠穿越茫茫太平洋而到達美洲大陸。

在南北朝時期,中國的造船業,比前一代又有了很大的發展。除此之外呢,還有兩個條件可以支持中國的海船遠航美洲。

第一個條件就是導航技術。當時中國採取的導航技術是“天文導航”和“地文導航”相結合的技術。

“天體導航”就是利用天體相對固定的位置來為船舶導航那種方法。比如用北極星來導航。

“地文導航”技術是用地標和地物或者使用指南針來進行導航。天文導航這種方法。

這種技術在公元五世紀的時候,中國人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因為在這之前,在印度洋開闢到達波斯灣,到達阿拉伯海的這些航路上都證明中國人的導航技術。

第二個條件就是船舶的動力問題。在當時中國的航船上已經使用了風帆保證了航船的動力。

而且這些技術都已經使用非常成熟,還掌握了“掉戧技術”。所謂“掉戧技術”,就是當航船遇到逆風的時候,可以通過調整帆的角度繼續往前航行,這是在當時較強技術。

從地理上來看,從中國到美洲也是順風順水,安全程度比在印度洋上要高。這個航線要經過日本,再經過千島群島和阿留申群島到達北美大陸,然後沿著美洲海岸南下到墨西哥。在這條航路上島嶼眾多,船舶可停靠的地方很多,可以在這些地方獲得充足的食物。

中國僧人慧深或是早哥倫布一千多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

古代航行帆船

第三、姚思廉是一位嚴謹的歷史學家。《梁書》是一部官修史書,也就是正史。

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對修正史高度重視的。因為它涉及到治國理政,都要挑選有道德品質,有史學修為的人來擔任使館。姚思廉正是這樣一位被選拔出來的史官。

姚思廉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酷愛歷史,對歷史的修為很深厚。這樣一位歷史學家不會不顧自己的名節,把一些荒誕不經,道聽途說的內容寫進一部正史當中。

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結論,但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慧深有可能是至少早於哥倫布1000多年發現新大陸的中國人,他確實到達過美洲大陸。也有可能慧深所到達的只是位於東亞的“扶桑國”。但是無論如何慧深的這段經歷是中國古代的海上傳奇!

各位網友您支持哪方的觀點呢?歡迎評論區討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