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姓梅的詩人曾說過:“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

梅堯臣 唐朝 寓言 蘇軾 文學集 2017-06-10

梅堯臣是一個專力作詩的文人,他的詩現存二千八百多首。梅堯臣雖然沉淪下僚,卻非常關心時政。每逢朝中有重大事件發生,他總愛在詩中予以反映,這些詩或以寓言的形式,或以直書其事的形式來反映民間疾苦,如《書竄》,《田家語》等作品。

這位姓梅的詩人曾說過:“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

值得說明的是,梅堯臣的詩還注重描寫日常生活瑣事,這一寫作特點體現了宋代詩人的開拓精神。從六朝到盛唐,詩人們對生活中凡俗的內容不屑一顧,從中晚唐開始,雖然詩歌不再回避平凡瑣碎的生活細節,但尚未形成風氣。針對這種情況,梅堯臣則常從日常生活瑣事中取材,寫了《魯山山行》,《東溪》這兩首名作: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這位姓梅的詩人曾說過:“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野鳧眠岸有閒意,老樹著花無醜枝。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沙石淨於篩。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這兩首詩分別作於39歲和54歲時,都體現了平淡的風格傾向。然而前者平淡之中帶有幾分清麗,結局尤為蘊藉,以情韻見長。而後者則平淡之中頗見老健,結尾意隨言盡,全詩以思理取勝。

這位姓梅的詩人曾說過:“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

總的來說,梅詩的題材走向和風格傾向都具有得宋詩風氣之先的意義,後人評之為:“去浮靡之習,超然於昆體極弊之際;存古淡之道,卓然於諸大家未起之先。” 正是著眼於此,從歐陽修到王安石、蘇軾都對梅詩讚嘆不已,這也正是宋人對這位一代詩風開創者的公正評價。

今天的文學小知識,小編就分享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