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美文 劍客瓦礫 劍客瓦礫 2017-11-01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圖片來自網絡

一直以來,我都習慣等待。偏還有些不勞而獲的貪婪,不切實際的希望,總妄想好運、大勢、文思等諸般美好事物會在某些時刻突然降臨到我的頭上。加之天性懶散,又少韌勁,於是我一邊盼望,一邊觀望。所以,迄今為止,做過的事情固然不少,卻沒有幾件堅持下來的實在舉動。因而,常有半途而廢的沮喪,鮮有持之以恆的報償。

特別是,我不敢坦承自己的盲目、懶惰、怯懦,把今天的窘境都歸因於環境、形勢和他人,而不願也不敢從自己身上、內心深處尋找原因。我可以誇誇其談“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我可以隨口引用王陽明的悟道心得“聖人之道,吾性自足”;明明知道“知而不行,只是不知”,卻始終掩耳盜鈴,不肯接受外在境遇多是內心意志反映的事實。

我一再告訴自己: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不過如此,不會比不做更糟糕了。卻仍然按兵不動,瞻前顧後,坐視機遇擦肩而過。恐懼日深,自怨日甚,怨人更尤。

我在課上告誡學生,古今中外的偉大人物從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不甘願接受規律的擺佈,總是同磨難搏鬥、向命運抗爭,最終以一己之力引導了大勢,改變了大勢,創造了大勢,書寫了勝者的歷史。可到了自己,卻總是忍氣吞聲,安於現狀。我身上最欠缺的怕就是鬥爭精神了吧!

記得父親跟我說過,“你想了那麼多,卻不去做,你到底在怕什麼呢?”是啊,我到底在怕什麼呢?仔細想來,無非是怕失敗。可是不去做的話,除了保有一份可能成功的幻覺外,其實已經是失敗了。何為成功?我以為最恰當的定義就是實現了預期的結果。由此推論,不去做,就永遠不會實現預期的結果,就只能是失敗。而做了呢?實現和不能實現各佔一半機率,為了這多出來的一半,去做肯定是最正確的了!何況,即便做不成,也能收穫教訓,增加一次難得的試錯實踐。

李宗盛歌唱道:“我們都是和自己賽跑的人”,跑不贏別人,為什麼還甘心跑不過自己呢?難道真要屈從於自我?放下包袱,整裝出發,不跑起來,怎麼知道自己能跑多快,能跑多遠呢?想起阿甘,我不禁自問:誰才是傻子呢?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大勢未成就去造勢;文思未湧,就去涵養;文章未就,先去動筆。惟有做了,才有成功的可能;不做,就永遠躲在角落裡自怨自艾,對別人的成功羨慕嫉妒恨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