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儼少|“生涯一片青山”

美術 陸儼少 藝術 雁蕩山 中國美網 2017-04-13

陸儼少,於宣統元年(1909年)出生於江蘇省嘉定縣南翔鎮的一個米商家庭,家人先後給他取過很多小名,直到上學堂才確定陸岡祖的大名,字儼少。他素愛“儼少”二字,以至於後來以此作姓名,另有宛若作為表字。

陸儼少|“生涯一片青山”

他擅畫山水,尤善於發揮用筆效能,以筆尖、筆肚、筆根等的不同運用來表現自然山川的不同變化。線條疏秀流暢,剛柔相濟。雲水為其絕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雲勾水,煙波浩淼,雲蒸霧靄,變化無窮,並創大塊留白、墨塊之法。兼作人物、花卉,書法亦獨創一格。

陸儼少的山水畫,給人一種清新雋永、古拙奇峭的感覺,具有超凡脫俗的情趣和引人入勝的美感,散發著高品位的文人氣息。

一、書畫大師

同齊白石的歷程一樣,陸儼少學畫也是從《芥子園畫傳》臨摹開始。1926年,十八歲的陸儼少考入無錫美專,在這裡他拜馮超然為師,並與吳湖帆相識,在兩位先生處,看到不少歷代名家真跡。

戰爭打破了陸儼少潛心書畫的平靜,淞滬戰爭使陸家輾轉流離,在這期間,父親陸韻伯撒手人寰。26歲的他擔負起贍養母親和妻子兒女的擔子,但因不是名畫家,無法以賣畫維生。而且,他厭惡靠人捧場、迎合買家心理的賣畫生涯,而希望“做一個自作主張、不因人熱的國畫家”。於是異想天開,用母親的私房錢在離杭州四十公里的上柏山買了二十畝地,造了三間房,種竹栽樹,效古人樂志田畝、耒耜躬操、窮巖幽谷之意。還先後遊經京津魯晉,覓得大好山河。

僅半年,“七七事變”爆發。他不願做日寇順民,毅然拋下農場,攜全家西行,途中遍覽巴山楚水,終至陪都重慶安居。當時的重慶,是戰時國民政府的政治文化中心,雲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文化人與藝術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中央大學藝術系也遷校於此。不為人知的陸儼少,投靠表兄,在重慶某兵工廠謀得一事務員之職,終日記工、記賬、領料,餘暇讀書作畫,但除了老同學吳一峰等,幾乎沒有人熟悉他。

陸儼少|“生涯一片青山”

上海嘉禾2014秋拍 陸儼少 宋人詩意冊四開

一九四二年,他請了三個月的假,到成都、樂山、宜賓三地辦個展。遺憾的是他的畫展沒有幫助他進人重慶的文化圈,也沒有改變他的生活,此時他已經有了五個孩子,加上兩位老人,全家九口,都靠他維持。“生活之壓力,始終令人透不過氣來”。但就是在這樣的境遇中,他仍然保持著讀書作畫、孜孜以求的心情和熱情。

抗戰勝利,1946年2月,陸先生全家搭乘木筏返鄉,途徑三峽險灘的經歷,引發他創新意識,開始將以前局部改造傳統轉換為有意識地建立個人風格。陸儼少對這段經歷記憶深刻,在後來的歲月裡,他創作了一系列關於“峽江”的作品,成為他的標誌。

他回到嘉定,以賣畫維生。新中國之始,國家實行計劃經濟和一體化管理,藝術市場萎縮,陸儼少失去了賣畫條件,他攜家遷居上海,參加了三個月的連環畫學習班,被分配到一私人皮包公司當繪圖員。雖然是不得已,畢竟沒離開繪畫,一家人的生活也得以維持。

一九五六年冬,陸儼少作為“編外人員”被聘為上海畫院畫師。雖非畫院正式編制,但一想到“國畫院是國畫最高學習和研究機構,在其中可以提高水平,作出貢獻”,他就感到無比的興奮。但好景不長。

一九五七年,他響應“鳴放”的號召,給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提了幾條意見,竟被定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右派分子”。一九六一年摘了“右派”帽子,但仍然被看作”摘帽右派”,備受歧視。一九六二年,浙江美術學院需要山水教員,院長潘天壽因看到陸儼少的一部《杜甫詩意冊》,遂到上海商調。幾經商討,上海畫院只同意每學期兩個月的“兼課”。在此期間,陸儼少經常與師生出去寫生,逆境中他的個人風格得以發展,其突破古典章法,力主變革,始創“留白法”。

“文革”開始,陸儼少被取消教課任務,被打成“沒有改造好的地主分子”,受到激烈批判、百般凌辱甚至逼供毆打,全家五口人生活費被減到五十元。他被剝奪了作畫的自由,就拾了一支破筆,蘸著清水在桌面上勾畫。

直到一九七九年,七十一歲的陸儼少才正式調入浙江美術學院,結束在上海畫院的“編外”身份。

這年,他來到自己最愛的雁蕩山,畫下這幅《雁蕩煙雲》。

陸儼少|“生涯一片青山”

上海嘉禾2014秋拍 陸儼少 雁蕩煙雲

陸儼少一生遊雁蕩山無數。1963年4月,陸先生與浙江美院師生赴雁蕩山寫生。80年代初期,陸先生多次重遊南北雁蕩。79年,他再次來到雁蕩山,已經滿鬢斑白。問他何故愛雁蕩,中有真意非人間:

他說:“世人多重黃山,故黃山畫派,大行於世。我獨愛雁蕩,認為遠較黃山能入畫,它雄奇朴茂,大巧若拙,厚重而高峙,似醜而實秀,為他山所無。故我多畫雁蕩,一以山之氣質與我性格相近,二以不欲與人雷同,可以多所創意。因之,此二十年來,我多寫雁蕩風貌,所謂典型是也。得其典型,雖不能指名為何峰何水,而典型具有,不可移易,使人一望而知為雁蕩,這是最難。”

陸儼少先生曾坦言:“予今年八十二歲,回憶六十餘年學畫經過,老邁健忘,不能盡記,其間可喜可愉筆墨順適之日極少,多為探索前進,困而復學。如過急灘,奔流如箭,篙楫並舉,奮力鼓氣,而不自知舟之前進也。當此之時,食不甘,寢不熟也。一藝之成,甘苦自知,有不足為外人道者,及其深入傳統,入之彌深,出之彌堅,行者凝神以視,休則宜焉以思,睡則夢中瞿然而醒也。蓋精神所注,無時不在畫也。長想及今尤未甚老,當然出新,以別於舊,賈其餘勇作最後之衝刺,完成老年變法,此予之志業。”

他在種種困境中,始終不放棄獻身書畫藝術的理想。邊緣生存給他帶採貧困和痛苦,但也從另一方面給他帶來激勵,他的深厚功力和傑出成就,正是在這種境遇中逐步獲得的。當許多畫家為了“政治上正確”而放棄自己之所長,追隨主流,遷就時風,因而失去了對偉大傳統的敬畏,降低了應有的藝術水準時,陸儼少卻通過艱苦的努力,步人自己藝術的高峰期。

二、藝術成就

陸儼少作畫,無論是大畫還是小畫,全憑一支狼毫筆,點點畫畫、條條塊塊、乾乾溼溼、濃濃淡淡,創造出風格獨特的“陸氏山水”。他的一支畫筆畫到底在畫界堪稱一絕。陸儼少的山水畫以筆墨淋漓、章法奇譎見長。他不但驅遣山川入紙墨,而且陰晴氣候都妙入紙上,這說明他借鑑傳統筆墨技法,寫出自己胸中感受已“入化境”。

陸儼少作畫就如同行雲流水,由濃轉淡,由小及大,氣韻貫通。看他的畫,總感覺他以一種山水崇拜的大哲情懷描繪大山大水,因此賦形設色用筆往往盡其所能,無所計較,畫面中異峰疊嶂、峭壁流泉,雲水繚繞,使人殊覺山川之美。

陸儼少向來把傳統文人畫“天然去雕飾”視為創作的最高準則。他的畫以高超紮實的筆墨技藝為根基,以胸中有丘壑的博大情懷為視界,以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為基點。他的畫從生活中來,但又不僅僅是自然生活中的形象,而是一種對象化了的概括與提煉。陸儼少一直對雁蕩山水傾注了大量的感情,雁蕩山水的靈靈毓秀無疑是其創作靈感的一個重要來源。

陸儼少|“生涯一片青山”

上海嘉禾2014秋拍 陸儼少 行書劉禹錫詞

詩書畫三位一體是中國傳統文人的身份識別符碼,詩書畫三絕也就成為評定文人畫的標準。陸儼少以其豐厚的學識、修養和造詣,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他是中國當代山水畫師中最用力讀書的,有“三分畫畫,七分讀書”一說。

陸儼少在中國畫技法上有四點貢獻,即勾雲、勾水、大塊留白、墨塊特殊技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貌。

陸儼少的山水畫筆墨具有強烈的書寫性。由於他的書法動感十足,運用於畫也都靈動十分。他又在章法上刻意取勢,寫奇峰陡壑流雲急湍如書行草,使畫面動感強烈。陸儼少曾說:“予嘗謂模山範水,首當得其性情。海內名山,各具典型,不相混同,故作者必備多種手法以就其景之特性,否則用我僅有之一種手法以套天下之山川大河,庸有得乎。”畫面中描繪山水的筆墨手法多變,曲盡其妙,渾然一體。

陸儼少晚年的用筆,用筆追求變化對他來說似乎已不很重要了,重要的是畫面的整體統一的感覺。晚年畫風由縝密轉向了簡淡,簡淡中又蘊涵了曠達多變境界。陸儼少能夠巧妙地將雲、山、樹、石都歸入了一個整體渾淪的佳境,所以畫面既顯得渾厚有顯得空靈,渾厚中蘊含著空靈。這種渾厚與空靈,且又幻化多變的境界實是將宇宙生命中最具深刻意義的燦然呈現在人們面前,自有一種畫外的靈氣,一種超然的人生情蘊與深邃莫測的宇宙境界的完美結合!

來源|網絡

整理|中國美網

更多資訊請關注

中國美網公眾號:cnmeiw66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