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論中國畫

美術 傅抱石 國畫 藝術 玄賞齋 玄賞齋 2017-09-12

傅抱石:論中國畫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

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生於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餘。現代畫家,其成名作為江山如此多嬌,今已被收錄於初一美術課本。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執教於中央大學。1949年後曾任南京師範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傅抱石:論中國畫

傅抱石 1941年作 萬松山館圖 立軸 設色紙本

關於中國畫精神

超然的精神

第一,中國畫重筆法(即線條)。中國人用毛筆寫字,作畫也用毛筆,書畫的工具方法相同,因此中國書畫是可以認為同源的。這是中國繪畫超然之第一點。

第二,中國畫重氣韻。六朝時南齊有一位人物畫家謝赫,他是中國畫最早的一位批評家。謝赫的氣韻之說,最初的含義或是指能出諸實對而又脫略形跡,筆法位置一任自然的一種完美無缺的畫面,這是中國繪畫超然之第二點。

第三,中國畫重自然。中國幾千年來,以儒教為中心。雖然儒教思想在政治上非常深厚,但是,促成中國藝術之發展和孕育中國藝術之精神的應該是道家思想。士大夫之崇尚自然,應該相信是山水畫發達之原因,同時也是道家思想發展中之美景。中國人如果永遠不放棄山水畫,中國人的胸襟永遠都是闊大的。這是中國繪畫超然之第三點。

傅抱石:論中國畫

傅抱石 1942年作 敬亭秋 鏡心 設色紙本

民族之精神

中國畫另有一種精神便是民族精神。中國畫重人品,重修養,並重節操。北宋以後繪畫益盛,文人如黃山谷、蘇東坡等,都主張畫是人品的表現。這種重人品棄形似的思想,影響以後中國繪畫的,非常重要。這種重修養、重人品的條件,本是中國畫一貫的精神,尤其在北宋以後特別抬頭。

傅抱石:論中國畫

傅抱石 1943年作 行吟圖 立軸 設色紙本

寫意的精神

中國畫畫一個人,不只是畫外表,而是要像這個人的精神,一般人所謂“全神氣”,即是要把這人的精神表達出來。所以中國畫要畫的不是形,而是神。這種寫意的精神,是產生於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尤其是中國人的思想。

傅抱石:論中國畫

傅抱石 1943年作 林泉高逸 鏡心 設色紙本

關於中國山水畫寫生

中國山水畫的寫生有它自己的特點,有別於西洋畫中的風景寫生,中國山水畫寫生,不僅重視客觀景物的選擇和描寫,更重視主觀思維對景物的認識和反映,強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在整個山水畫寫生過程中,必須貫徹情景交融的要求。作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首先要選擇寫生的景物。合於自己的興味才能觸景生情。如果在自己絲毫不感興趣的地方寫生,即使花很大力氣也是不會取得好的效果的。勉強畫成,只是乾巴巴地如實描寫,與中國山水畫的寫生要求相差甚遠,那是沒有意義的。

傅抱石:論中國畫

傅抱石 1943年作 山陰圖 立軸 設色紙本

關於中國畫之變革

中國畫需要“變”毫無疑問,但問題端在如何變。我比較喜歡寫山水,山水在宋以後壁壘最為森嚴,“南宗”“北宗”固是山水畫家得意門徑,而北苑、大痴、石田、苦瓜,也有不少的人自承遙接衣缽。你要畫山水,無論你向著何處走,那裡必有既堅且固的系統在等候著,你想不安現狀,努力向上一衝,可斷言當你剛起步時,便有一種東西把你摔倒!這是說,在山水上想變,是如何困難的事情。

傅抱石:論中國畫

傅抱石 1943年作 松下高士 鏡心 設色紙本

然而從另一觀點看,畫是不能不變的,時代、思想、材料、工具,都間接或直接地予以激盪。宋明不亡,至少不會有吳仲圭、倪雲林、石濤、八大諸大家,涇縣及其附近的宣紙不發達,水墨畫的高潮不至崛起萬狀,把重著色的絹布之類打得一蹶不振,可見畫的本身隨時隨地都在變而且不得不變。由此以觀,青綠、水墨、士夫、院體,是畫的變,即同一傳統或師承也各有各的面目與境界。

傅抱石:論中國畫

傅抱石 1944年作 杜甫九日藍耕會飲詩意圖 立軸 設色紙本

我認為中國畫需要快快地輸入溫暖,使僵硬的東西先漸漸恢復它的知覺,再圖變更它的一切。換句話說,中國畫必須先使它“動”,能“動”才會有辦法。單就山水論,到了晚明——約當吳梅村所詠“畫中九友”的時代——山水的發達已到了飽和點。同時,山水的衰老也開始於這時代,一種極富於生命的東西,遂慢慢消縮麻痺,結果僅留若干骸骨供人移運。中國畫學上最高的原則本以“氣韻生動”為第一,因為“動”,所以才有價值,才是一件美術品。

傅抱石:論中國畫

傅抱石 1944年作 風雨訪友圖 立軸 設色紙本

關於“筆墨不能不變”

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夠有助於理解傳統,從而正確地繼承傳統;也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夠創造性地發展傳統。筆墨技法,不僅僅源自生活並服從一定的主題內容,同時它又是時代的脈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反映。我覺得,這一點在今天看來哪怕是不很鞏固的體會,卻清楚地、有力地推動了畫家們思想上的尖銳鬥爭——對自己多年拿手的(習慣、掌握了的)“看家本領”開始考慮。這是極為可貴,極為難得的。所謂考慮問題,絕非說“看家本領”全要不得,筆墨全沒用了。絕不如此。而是由於時代變了,生活、感情也跟著變了,通過新的生活感受,不能不要求在原有的筆墨技法的基礎之上,大膽地賦以新的生命,大膽地尋找新的形式技法,使我們的筆墨能夠有力地表達對新的時代、新的生活的歌頌與熱愛。換句話,就是不能不要求“變”。

傅抱石:論中國畫

傅抱石 1944年作 還莊圖 橫幅 設色紙本

傅抱石:論中國畫

傅抱石 1947年作 謝安撫琴 鏡心 設色紙本

傅抱石:論中國畫

傅抱石 1947年作 煮茶圖 立軸 設色紙本

傅抱石:論中國畫

傅抱石 1947年作 松溪觀瀑 鏡心 設色紙本

傅抱石:論中國畫

傅抱石 1960年作 江干清話圖 鏡心 設色紙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