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克——眾家評說

美術 孔維克 藝術 書法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5-04
孔維克——眾家評說

孔維克,1956年生於山東省汶上縣。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統促會理事、民革山東省委副主委、世界孔子後裔聯誼會副會長。中國美協理事、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北京大學文化藝術研究所名譽所長、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山東省文聯副主席、山東省中國畫學會會長、山東畫院院長。代表作《孔子周遊列國圖》、《公車上書》、《沐》、《杏壇講學》、《高士圖》、《白英點泉》等在國際大賽和全國美展中分別獲金獎、銅獎、優秀獎、榮譽獎。近年現實題材的創作《高原的記憶——孔繁森》、《齊魯曙光——黨的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同志仍須努力——為國父孫中山先生造像》在當代畫壇卓有影響。作品及傳略被收入各類畫冊和辭書。代表作數幅入載上世紀80年代啟動歷時十年的國家美術出版工程《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畫卷、壁畫卷、插圖卷。出版有孔維克畫集、文集、書法集、寫生集等50餘種。

獲“中國畫壇百位傑出畫家”、“中國十大公益藝術家”、“2015年人民藝術家年度人物”等稱號;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並舉辦作品研討會暨作品集首發式;代表作《公車上書》在七屆全國美展獲獎後入選“百年中國畫展(1900-2000)”、“新時期中國畫之路(1978-2008)”,2007年簽約為“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重新創作;文集《硯耕堂隨筆》獲山東省第三屆劉勰文藝理論獎;被推舉為“當代優秀中國畫家”之一參加全國政協組織的大型晉京調展;《不拋棄不放棄》(主筆合作)入選第三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並獲山東省第二屆山東泰山文藝獎金獎。2013年《心學大師王陽明肖像》簽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孫中山先生在青島》簽約山東省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孔子誕生傳說》簽約美麗的傳說山東民間文學中國畫創作工程。

孔維克——眾家評說

《高士圖》136cmX34cmX4

諸名家點評孔維克水墨作品

楊之光(廣州美院教授,著名人物畫家):前段與山東來的一位朋友談到全國畫家的書法修養問題,想策劃一個這方面的展覽,我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孔維克。他在書法、古典文化、文學等方面的學養使他的畫不僅從氣息和意境上看充溢著濃濃的高古典雅之氣,在技法上亦可以看到他在線條的駕馭和筆墨的建構上有著深厚的功力,我們從他早期的《鄉會圖卷》到近期的五米多寬的大型白描《孔子與弟子七十二賢圖》均可看到這一點。孔維克從傳統和現代的交接處走出來,他除有著深厚的文化準備、踏實的傳統蒙養外,同時對現代意識有著敏銳的感覺。他的作品讓我們看起來比較“新”,在形式美感上與現代人的審美趣味很自然地“鏈接”在一起,很容易產生共鳴,如他的代表作《公車上書》、《杏壇講學》及一系列小品畫等都體現了這些因素。可以說他完成了傳統筆墨符號系統向現代視覺圖式的自然轉換,並且找到了自己的藝術語言及語言結構體系,這個很難能可貴的。中國傳統藝術在美學追求上強調平面意識,有一定的裝飾成份,西方現代繪畫也非常注重形式美感。我們如果仔細分析一下他的藝術語彙,就會發現他的切入點很有意思,他強化了古人筆墨語言中的形式因素,將其與西方現代構成的形式美學系統巧妙地銜接,使之產生了一種洋溢著高古氣息和現代意蘊的大美化境。無論從文化自信的角度還是從筆墨語言的構建角度來講,孔維克的人物畫都使我們看到,他走出了一條極具探索價值的藝術之路,他以東方文化特有的博大情懷和細膩清雅的古韻,為我們營造了一方有著獨特審美體驗的藝術天地,顯然,這對當代中國畫的多向探索也有著一定的啟示意義。

劉文西(黃土畫派藝術研究院院長、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西安美術學院名譽院長):《中國畫?畫中國—走進江蘇》大型畫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時,孔維克展出了來自江蘇採風的4幅作品,我們驚奇地發現他作品的面貌變了,用現場參觀時劉曦林的一句話說就是“我們看到了另一個面貌的孔維克”,他從未畫過山水畫,但卻在這次展覽中拿出了四張大幅的“山水畫”:《閱江樓遠眺》、《揚州個園》、《乾隆的魚臺》、《二泉映月》,畫面很完整且很有新意,恰當的表現了藹藹氤氳、淡淡墨韻,樹叢搖曳、竹影婆娑的意境,我們熟悉的江南水鄉氣息,撲面而來。這種變化,不能不說與他的速寫提煉及因速寫而產生的對生活和藝術的敏銳的感悟有關係。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應該是善於在生活中提煉藝術、在藝術中融入生活的人,是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藝術詞彙的人,是不斷提供新的視覺圖式而又不斷打破共知的視覺經驗的人。從孔維克的藝術探索中,我們能欣喜地看到這些嘗試,願他在這條充滿艱辛和快樂的藝術道路上能夠走穩、走好。

邵大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美術研究》《世界美術》主編):孔維克是一個非常有才華、非常有進取精神的當代畫家。這幾年我從多種媒體中看過他的一些作品。早期在孔維克的畫中西方的造型觀念挺多的,從這幾年的畫中可以看出他越來越多地吸收了傳統中非常優秀的東西,這種趨勢使他的作品產生了明顯的變化,使他的畫面貌一新,但卻又不同於地地道道的傳統文人畫,也不同於中西融合型的新中國畫。原來我隱約地聽說過他是孔子的後裔,由於歷史原因,以前大家都不願提這些。現在看來他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很自覺地吸收著中國傳統的東西,使他的發展潛力很大,而且這個趨勢非常之好。我覺得現在走這條路的畫家已不止他一個人,而是有相當一部分畫家都自覺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就中國畫的的發展來說這是非常可喜的。孔維克是很冷靜的,我們從他的畫面可以看得出來,他很有匠心,所以他的文人情趣和現代情懷兩者結合得比較好。

孔維克——眾家評說

《老舍點戲——霸王別姬》扇型2017年

劉大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孔維克是中國畫壇崛起的一位頗有成就的畫家。較高的文化品位和較強的文化內涵是孔維克作品的重要特點。他不論處理傳統題材還是現代題材,總是融入了一個當代學者型畫家的深層思考,賦予作品以較豐厚的文化內涵,真切地體現出齊魯文化的厚重感。維克繪畫作品中的書卷氣與南方畫家作品中的書卷氣是有很大區別的,是一種風骨書卷氣。一腳深深地踏入傳統、一腳牢牢地立足現代,雙腳靈活地挪動交替成堅實的藝術步履,這是孔維克藝術探索的重要標誌。他熱愛傳統而不沉溺於傳統,時時萌動著一種創新意識。《故鄉小調》系列,使我讀後引起幾多鄉思,這組繪畫雖然是維克的一個小品系列,但從民族性上講,卻創造了一個很大的藝術空間。反映民族的東西,弘揚民族的東西,使獨具民族特色的繪畫藝術走向世界,我認為這是一個人物畫家的責任,這種獨特的藝術魅力正是我們民族的文化條碼。維克進行此類作品的創作與探索,我想也並非是畫一幅好看的畫,而是要反映一種具有民族性的文化,這種文化無疑也是齊魯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重要層面。是否可以這樣說,維克的繪畫是優秀傳統與現代思維和諧結合的產物。

周韶華(湖北省文聯名譽主席、湖北省美協名譽主席、中國美協理事):在80年代中葉,新潮美術曾席捲一代青年人。其時,有些青年人過於衝動而失去控制。在熱浪過後,又掉頭回歸老路。進一步,退兩步。“文章千古事,風雨百年心。”欲成大器,談何容易,似乎又在經歷著解體與重建的循環。人們正從誤區、怪圈中掙脫出來,開始新的選擇和掘進,醞釀著新的嬗變。我是齊魯大地的兒子,自然很關心山東文化觀念的偉大變遷,孔維克就是其中一位自主化選擇並主體意識很強的畫家,在表意中追求形態結構的自立,時而傾向於超驗的重組與變異,時而傾向於生活情感化的浪漫,時而象徵取向佔上風,時而敘事傾向佔上風,但都具有清新活潑的風采。從造型藝術本體意義上看,我認為他是抓住了牛耳。孔維克敏銳地感受到“時運”的變化而帶來的觀念及筆墨形態的變化。他力圖站在博納古今中外的全方位上尋求他藝術的支撐點,並進行了一系列視覺圖式的試驗。一個當代畫家的成熟,主要應看他在我們這個重大轉折時期創造了什麼新圖式,亦即他在圖象獨立、語言獨立方面貢獻了什麼新東西。孔維克任重道遠,前程無量,我們期待著他來日的輝煌。

馮驥才(中國文聯執行副主席,著名作家、畫家):縱觀本世紀一百年之中國畫風,不斷翻然更新,前後有三變也。初為二、三十年代,西風東漸,新學亢奮,嶄新的精神與觀念注入筆管,於是一掃三百年沉沉暮氣,林風眠、徐悲鴻、傅抱石、蔣兆和等巨匠宗師,大放光芒,畫風為之一變也。次為五、六十年代,提倡體驗生活,溝通筆墨與大千世界萬物生靈之關係,於是長久以來固化之傳統受到鬆動。畫面陡現勃勃生機,李可染、潘天壽、黃胄、吳作人、方增先、劉文西、石魯等大家輩出,各盡風流,畫風遂一變也。及到七、八十年代,社會改弦更張,事物開放,心靈自由,個性凸現,同時再一次西風東漸,中西文化相撞相激,勢力之猛,更甚於前。於是千家並起。可注目於此中如劉大為、葉毓中、劉國輝、吳山明、杜滋齡、李孝萱、何家英、白庚延、王懷騏、賈浩義、孔維克、於文江等等。這些活躍於當今畫壇的中堅人物,無論學養功力乃至天分,皆到上乘。深信未來大師級的畫家,當在此中生出一二三,或七八九。

孔維克——眾家評說

《老舍點戲——花木蘭》扇型2017年

薛永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看了孔維克的作品,我覺得他的畫首先從畫面效果來說很耐看、很能吸引人,讓人能看得進去;再則從意境上來看很有內涵,不像有些人的畫感覺很沉重,也不像謳歌,而像吟唱。他的作品特色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一是“亦風亦雅”。我們常說《詩經》裡有風、雅、頌、賦、比、興,這個“風”指的是國風,是指民間性的,“雅”即是說它的文化性,吸取文人藝術的特點,孔維克在這一點上融合得比較好;再就是“亦古亦今”,他把傳統的和現代的文化用自己方式結合得也比較得體。可以看出孔維克是很聰明靈秀的,在經營畫面上確實是動了腦子、很有匠心。比如,我看他畫得那些美人仕女,古代的小姐們不太變形,而所畫的男士就有些變形,他根據需要而變化。這方面他確實是苦心斟酌的,再就是書法性方面,可以看得出他在書法上下了相當大的功夫,能很自由地用寫的感覺去畫畫,不僅是指畫面的書法,而是畫本身的書法因素。從他的畫上看特別講究秩序感、韻律感、流動美、節奏感。通覽他的繪畫作品,就像邵先生講的《公車上書》、《孔子周遊列國圖》、《杏壇講學》等,那是一種追求歷史的厚度、思想的深度、現實的意義,屬於他作品中的黃鐘大呂,還有一大批作品,就是大家所說的小品畫,是一種更多具有像詩歌的、像詞曲的那樣有風韻的作品,如《故鄉小調》、《姜公垂釣》、《知音圖》等,還不能完全說是一種審美愉悅。我看其中蘊有一種很深的精神內涵,其重要意義就在於他理解中國畫的傳統後又用自己的方式把它化為現代的東西。

範迪安(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欣聞孔維克先生從藝50年學術彙報展在泉城舉辦,雖不能至,但可遙想展覽盛景,既是學術彙報,更是成果薈萃。作為改革開放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中國畫家代表,孔維克先生勤奮耕耘,勇於開拓,藝才全面,在藝術創新創造上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精神,在推動藝術事業發展上作出可貴奉獻,為畫壇同仁所讚佩!

依餘對維克先生及其藝術的遠近觀識,深感他的藝術思維非常開闊,能夠從容駕馭從歷史主題大畫到各類生活題材創作。他長期筆不離手,堅持視覺日課,所到所遊之處,都敏察勤繪自然物象與人情世態,積累了豐厚的形象素材,故能落筆造型,皆是生活情狀,作品富有新穎立意與充實內涵。他以質樸之心深入生活,以深沉思考貫注畫作,注重精研傳統,錘鍊筆墨,不僅展現出鮮明的個性風格,並且在筆墨上透溢出濃郁的歷史意識與人文品質。祝願維克先生以此展為新的起點,不斷攀登藝術高峰。

劉曦林(中國美術館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孔維克是現代中國一位成就卓著的畫家,他的作品體現著在現代時空裡對藝術的認識和思考,他的思維也時常表現出與孔子美學思想的契合。維克畢竟是現代人,在他的靈魂裡嵌著先祖留下的那些閃光的寶石,但呈現出更多的是一種現代青年的進取精神,或者說,他更傾向於以富有現代感的構成去吞吐傳統的筆墨,以富於現代感的形式去追求自孔子以來所向往的人和的價值和理想的彼岸。《公車上書》的大結構,《聊齋》組畫的語言變異,《故鄉小調》中墨線與色塊的穿插意味,都是試圖以新的視覺觀念在征服現代觀眾的試驗,都是以現代意識達到孔子關於“盡美”與“盡善”境界的努力。他真誠地崇敬他的先祖,他更真誠地在“遊於藝”中塑造著自我,這恐怕也正是重視個體人格的孔子所希望的。孔子認為“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又以“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和“過猶不及”為原則,我以為都沒有錯,是孔子統一對立事物的願望,是孔子對於“度”的把握,如同並非貶意的“中庸”一樣是完善的境界。我不干預維克今後如何對待這些對立統一,我只是覺得像潘天壽那樣有“造險”的願望,才有“破險”的本領;在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裡,可貴的是始終保持直麵人生的參與意識;在追求藝術的和諧時,不要磨去自己敢於前突的銳鋒,去創造一個現代的中國不同於孔子時代的新的美學境界,才是對孔子美學思想的真正的弘揚。

孔維克——眾家評說

《戲曲人物——白蛇傳》68x68cm2013年

肖峰(中國美協顧問,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孔維克的作品充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情懷,看了他的作品,給人以振奮、非常激動人心。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所表現的對象都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中一些重大感人的事件及彪炳千秋的歷史人物,張揚著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從孔夫子到孫中山,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種集中體現,那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立場,重要的精神立場。所以說他緊緊的抓住了這樣一個民族的精神,來表達他自己的情懷,不是由於他是孔夫子的後代,更重要的是他對我們民族偉大精神的理解。孔維克的歷史題材作品弘揚了傳統文化精神。其實他的作品題材非常豐富,他還有一批表現當下百姓生活接地氣的作品。這些作品都充滿了生活的情趣,你比如說他最早在全國美展的《沐》、《鄉會圖卷》等,我記得80年代的時候,參加全國評選的時候看到這些畫,讓人激動。我記得36年前,我曾經到濟寧師專和曲阜師院講過學,他就是在那裡學習的,我還記得今天有很多素描頭像就是那時候畫的,感到很親切。滄海桑田人間鉅變,我認為他的文化素養,他的人文品格和他的繪畫理念,以及他表現的手段和筆墨的技巧,從立意構圖到表現,都有突飛猛進的飛躍,他已經列入我們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這一代傑出畫家的行列,可以說他是中國畫人物畫在新時代的佼佼者、傑出的代表。

劉國輝(中國美院教授、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孔維克的作品個人藝術風格非常鮮明,他的畫放在普通的畫裡面或在琳琅滿目展覽的眾多作品中,一眼就能看出來。他的藝術語言很有個性,他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藝術處理辦法,有些已經成為他作品樣式的一部分。一個人畫的多了以後,會容易產生很多俗套的東西,這種東西會影響他的發展。孔維克知道這個道理,他也意識到這個東西的危害性,所以他能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和全新蛻變,在生活中增添自己、修正自己,使自己的畫提高再提高,一步步堅實地走得更深更遠。人物畫家是一個很艱苦艱辛艱鉅的行當,肩負的東西很多,人物畫家的時間也是很短暫的。從這點上看,孔維克具有使命感、擔當精神和犧牲精神。孔維克的作品具有民族性、時代性,並有著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他現在已經取得了很大的藝術成就,可還在不斷地奮進,對自己從不滿足,這非常不簡單,這說明他的藝術還會有更大的發展。

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從維克的身世、修養及作品可以看出來,他受儒家的美學思想影響較深,從有些作品看不止是從文人畫傳統,特別是明清文人畫的傳統中吸收了一些東西,而更多的是受新國畫的影響,是從院體畫、古代版畫、民間藝術各方面綜合影響而發展起來的。從他表現的主題上看,不是去關注形而上及玄學的追求,而是關注於一種現實的人文關懷,這即是儒家美學思想,哲學思想所指向的如“文以載道”、“成教化,助人倫”等。從他的創作來講,他還是從當代中國社會及文化發展大的背景中展開了藝術表現的。如早期的《鄉會圖卷》反映了三中全會後的農村變革熱潮;《公車上書》是我們改革開放初期,呼喚改革的那種時代精神;《沐》則表現了1985年前後那個時期所特有的蓬勃朝氣;後來開拓的這個孔子系列題材,也能敏感地反映了時下文化尋根的潮流。所以說,真正的藝術家應該感應時代潮流,更應該創造時代潮流。從孔維克的作品看,總的趨向是這樣的。《公車上書》、孔子系列等作品,我認為這是他藝術的一個方面,這些大題材是表現儒家正統的思想,愛國的、直麵人生的,強調個人對社會的哲學體悟。另一個方面的作品就是大家所講得表現生活及古典詩詞的筆墨小品。我認為它們更多反映了畫家的藝術個性,真正流露出真性情的個性化的東西,還是更多地表現在他的這些小品畫上。

孔維克——眾家評說

《戲曲人物——西廂記》68x68cm2013年

李奇茂(臺灣中華畫院院長、中國孔學會會長、中國國家畫院院委、著名人物畫家):今天在國父紀念館展出的孔維克先生的這些作品,展示了他30年來的不同題材、不同藝術符號系統,這對我們臺灣的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界來講,是有著新的啟迪和示範作用的。我是講藝術不是技術。藝術的高度是綜合素養的累計,藝術家不是在技術上去模仿別人模仿自己或模仿任何事,藝術永遠是創造自己明天的作品,而不是停在今天的作品上。在孔維克先生的畫上,我們找不出前人的影子,只有前人的精神;沒有前人的圖式符號,只有他自己創造的系列符號。他不僅沒有重複前人,也不重複自己,我們一看作品就知道是他“孔維克”。我們的老前輩齊白石說得很清楚,“萬物過眼,皆為我有”。他講“萬物過眼”,是指眼見的大千世界。“皆為我有”,是指一個藝術家的消化消解能力、藝術表達能力。孔維克先的藝術創作不只限於人物畫,他是能將過眼的萬物都能變成藝術品、都能在他筆下生動表現的畫家。他就是“萬物過眼,皆為我有”的人。孔院長是不斷探索和追求個人藝術風格、個人文化品格並進行不懈實踐的代表。

劉國鬆(臺灣五月畫會創始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今天非常高興,能看到維克先生這個比較全面展現他藝術風貌的大型畫展。他的畫我以前見過不少,但這麼集中地看還是第一次。我一直搞中國繪畫轉型的現代性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在繪畫材料上做了一些變革。孔維克則是屬於在傳統筆墨上進行現代性推進的那種類型。他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且很有自己的想法,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面貌。非常不簡單,無論在大陸還是在臺灣都堪稱獨樹一幟。他的作品分了五個部分,作品所涉及的題材、類型乃至表現手法都非常豐富,真是很了不起。他對歷史場面的表現頗見功力,尤其是那些大場面,我們過去在中國畫裡面是很少能夠看得到的,牽扯技法的高難度把握和運用上的突破。你看國父孫中山在青島的演講那張大畫,無論是人物刻畫、環境渲染、營造氣氛都是很到位的。可以看出維克的學問修養、筆墨技巧、中西貫通等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也把人物畫的表現力、表現大題材的能力向前大大推進了一步,可喜可賀!所以我非常地欽佩!今天我轉了兩圈看展覽,拜讀了以後,給人以啟迪和思索,也是一個很美的享受,非常地開心,真是一個很不錯的展覽。

歐豪年(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大家在展覽上都看到了孔兄的作品,炯炯不同凡響。尤其是他對人物畫所做的努力非一般人所能及。看他的畫有三點感觸:第一方面,孔先生的畫是以古法畫而有現代精神。從他畫的孔老夫子等一大批古典的歷史題材中,能看到現代的精神。更可貴的是,從近現代人物畫的表現如從《公車上書》到《孫中山先生在青島》,也是一方面用古法的同時,一方面也以現代的筆墨讓他的作品補足。他的畫從清朝到民國以後的服裝,能引用現代的技法而準確地表達。人的準確比例、生動的造型、筆墨的表現,既有中國傳統精神的存在,又有西洋的因素引入,且結合得很好。另外一方面,孔先生的水墨寫生功夫不得了。面對社會各種身份的人用水墨技法來當面寫生,他雖用西方現代的寫實手法,但是下筆還是中國水墨的精神,由內而外堅持了兩個不同方向。第三個方面,就是畫面的整體構成非常有自己的特點。不論是畫面構圖,還是畫面的形式,如手卷、三聯畫乃至裝裱形式都很有匠心。總的來說,他的藝術有許多方面可以作為油畫、中國畫、現代水墨畫互動參考,孔先生的藝術努力可以作為當代中國水墨畫的方向。另外,這次畫展的背景文獻資料翔實,立體地展示了畫家的藝術人生,成為很完整的一個展覽裝飾內容。也讓我們看得非常清爽、明白,看到很清雅的水墨展覽的一個場面。

孔維克——眾家評說

《姜公垂釣》136x68cm

江明賢(臺灣師大美術系原主任、教授、山水畫家)國父紀念館舉辦了山東畫院孔維克院長的人物畫大展,這是我在臺灣見過的大陸畫家來臺灣舉辦畫展最具震撼性的一次。他的作品不僅藝術個性鮮明、題材豐富、文化品位高且藝術水平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尤其是他的藝術來源於大量的寫生活動。他的那些水墨人物寫生、炭筆頭像寫生、鋼筆風景寫生在美術教育上,也對臺灣年輕一輩的畫家或者學生,具有相當的啟發教育作用。他的作品給我們最重要一個感觸,即他主張寫實。講到寫實,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素描功夫和速寫的能力。當然轉化成中國水墨畫,更需要傳統的筆墨功夫。他傳統筆墨的爐火純青,以及西洋素描的紮實功力,在他的水墨人物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讓我們感到他將這兩者已經完美契合。

陳瑞林(清華美院工藝美術史論系教授):最早注意孔維克的作品就是《公車上書》。後來這幾年,通過展覽、畫冊和報刊雜誌等也陸續地看到過他的不少作品,應該說我對孔維克先生的畫是很感興趣的。歸納起來他的畫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比較美,第二個則是比較新。從美的角度講,我個人的審美趣味可能比較保守,兩極的東西我很難接受,有些人的畫造型變得太怪、太超前,這與我的審美趣味遠了一點;還見到有些人的畫,從技法到審美情趣都太摹古仿古,強作古人狀,也真令人不敢恭維。在孔維克先生的作品裡,形象雖然有些變形,但畫面的處理、人物造型的處理、色彩的處理等諸方面我覺得都很美,把北方的雄渾和江南的靈秀比較好地結合在一起。從“新”的方面來說,他的畫雖然受文人畫的傳統影響比較大,但還是廣泛吸收了各方面的營養,包括西畫的東西、民間的元素,及向一些非明清文人畫傳統吸收養分,如漢畫像石的造型處理等等,我覺得這是使孔維克的畫不陳舊、不古板、不老氣的一個重要原因。

羅世平(中央美院美術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看了孔維克的畫有兩點比較深的印象:他的畫使我想到了石濤講的一句話:“筆墨當隨時代”,確實與時代聯繫得很緊密,所以我們大家看後都感覺很親切。他在畫面語言的運用上是與這個時代的進展同步的,這是比較突出的印象。另一個的印象就是他的作品,反映出了很強的繪畫功力,這是指他具備這種綜合性的全面的藝術修養,他廣泛地吸收各種藝術門類的長處,把它們消融在自己的畫面裡。這種較強的綜合能力表現在:從構思、構圖到他的畫面的處理,從書法、傳統筆墨到現代素描的融合,從具象造型能力到意象變形的誇張手法,包括吸收一些民間藝術和現代構成成分在裡面,形成了他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

孔維克——眾家評說

《米芾拜石圖》68x136cm

徐恩存(《中國美術》主編):我覺得孔維克的畫不是完全地面向傳統、向傳統看齊的,必須用一個新的價值標準來評價孔維克。這不等於說孔維克沒有傳統,而傳統只是他的一個出發點。我們稍微看了一下他的筆墨就會發現,比如他的長線及短線所產生的韻律、線的穿插所形成的節奏,又比如他用墨所產生的墨韻、墨的層次、墨的詩意等等,都是非常講究的,在這方面他的道業可以說比較深。回頭看看他的畫和唐宋時期、明清時期的人物及陳老蓮的人物是絕對不一樣的。那麼孔維克應該是我們當代中國人物畫的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提供了很多值得我們去研究的問題,特別還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啟示,也就是中國畫如何發展的問題。我覺得他第一是面向歷史題材,而不是面向傳統,他把歷史題材作為一個永恆的母題用藝術的手段進行表現;另外他是面向現實改造了中國畫的筆墨,比如說他利用一些民間美術的形式、色彩畫這些以《我的小妹》為代表的現代鄉土題材的一批作品。我覺得他的目的就是要改造傳統筆墨,實際上他是在解構傳統筆墨,然後又重新組合。那是一種完全不同於文人畫的藝術態度。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代中國畫的發展水平,也可看到世紀之交中國畫所處的一種狀態。

劉龍庭(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編審、美術評論家):孔維克比較注重文化修養。中國畫到底該怎麼畫?是傳統的好?還是創新的好?是新中國畫好?還是文人畫好?都好。但是我認為中國畫的傳統與創新都是中華文化的產物。孔維克的畫有很強的文化性。他的書法、用印、文章都是很不錯的,孔維克的畫比較巧,感到他的畫很輕鬆、很瀟灑、很空靈,這倒是融合了江南人的文人畫裡內在的東西,而這種智慧靈性的閃光不是在一幅兩幅畫上的體現,而是他的一種總體的風格。下笨功夫可以出來畫,但瀟灑空靈卻不容易得。董其昌講“頓悟勝於戒修”,就是這個意思。從孔維克的畫裡可以看出他是屬於“頓悟”型的畫家。他的作品大家都講了很多,他之所以能取得這樣一個成就,這其一是靠自己的天分和勤奮努力,再一個是他遇到了思維開放、可以融古鑄今的這麼一個好的藝術時代。

翟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孔維克的藝術是“樂之”的藝術。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對這句話很感興趣。孔維克的畫有嚴肅的,有小品式的,但總的來說都貫穿了一種很輕鬆、很快樂、很風趣的東西。作為孔子第78代孫,可以說他抓住了孔子對美學闡釋的最高境界。他站在唯美的角度及超脫和頓悟的角度,來重新居高臨下地去關照過去多個階段的藝術,包括現代藝術、古典藝術、原始藝術,他都可拿來為自己所用。而後現代藝術就是戲謔,把它庸俗化了就是調侃人生,遊戲人生,這是低層次的。高層次就是“樂之”,就是化解人生,妙悟人生,從一種審美的角度把人生的一切煩惱都化解為高的境界。孔維克在這一點上把握得非常好,抓住了孔子審美的最高境界。

孔維克——眾家評說

《秋雨疏林圖》68x136cm

呂品田(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工藝美術館館長):看孔維克的這些作品,感到他有屬於自己的很強的藝術面貌,通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最後形成了他“綜合性”的特點。可以說孔維克以及他的畫是時代的產物。他畫面的藝術理念含有這種寬泛的包容性,有多元的語素等複雜的東西在裡面,這也包括現代人那種複雜的情感。因為它反映了中國人當下的一種生命狀態,所以我覺的從這種生存狀態的意義上來講,他反映了中國人目前的生存方式。我覺得孔維克的畫非常現代。當然他在主題的選擇上有時是古典的,他選擇了古代的詩意,包括對孔子故事的演繹。但我覺得就畫面本身來講題材這個問題並不是主要的,最關鍵的是怎麼表現,願他順著自己的多元化的語言勇敢地往前走,走得更好。

陳醉(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近代以來人物畫又重新振興復蘇,確實這段歷史是輝煌的。孔維克先生就是這個畫家群中一位很有獨創性,並且功力比較深厚的畫家,畫得很好。很難單一地把他歸類到什麼類別去,他是見好就收、見營養就把它消化的很好的一個畫家。我們從他的作品裡看出他繼承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有很深的筆墨功夫,並且融合了很多西方構成的東西。尤其在中國畫融合西洋畫這方面,從學院出來的畫家相對弱一些,我覺得孔維克在這方面繼承得很好。在傳統繪畫的樣式上和基本功上他很紮實也很全面,比如在詩書畫印方面的有較強的綜合修養,以及在一些畫面佈局、意境的深化以及一些畫面較細微的東西上都考慮得很周到,所以他的畫很耐品味,這些都說明他是很有思想和匠心的一位畫家。

殷雙喜(中央美術學院編輯部副研究員、《美術研究》雜誌主編):雖然我們都感覺孔維克與中國畫這三十年的發展是同步的,但總的感覺他的畫比較講“中庸之道”,這是指諸多方面來說的,也即大家所說的他有一種“綜合的能力”。從他的作品看,他的基礎水平和綜合能力都是比較好的,如把他的畫拿出來分析,就會發現他的詩書畫印都很精緻,特別在形式規則方面他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富有個性的表現。尤其是對方型構圖畫面,他的藝術處理有自己的一套辦法,繪畫在裝飾和寫意之間的分寸把握得比較好。他的畫雖有新文人畫的一些特點,但整個趣味不是遊戲人生的。他的作品還是寓情於懷的,雖然色彩比較漂亮,水墨也比較空靈,總的感覺卻比較沉重、厚實。孔子的一生有寄天下蒼生之志,卻不得重用,不得已講學辦教育。孔子的一生也是比較沉重,有悲劇的成分,所以說,我覺得孔維克的畫裡面有很多理性成分。可以看出,他對歷史感受有自己的角度。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非常強的筆墨功力,以及多方位的探索。他這些畫裡有重大主題性歷史題材,也有一些很清新的小品,有古代人物也有現代人物,可以看得出他正在這中間反覆地探索。

孔維克——眾家評說

《羲之愛鵝圖》68x136cm

楊悅浦(原中國美協藝委會祕書長、《美術家通訊》主編):孔維克是近三十年來活躍在中國畫壇的一位很有影響的畫家。擅長中國畫人物畫,工筆、寫意均能熟練施藝。多年來創作了大量的作品,我曾在第六、七、八屆全國美展見到他的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喜歡他的創作《公車上書》,這件作品獲得了第七屆全國美展的銅獎,後來還錄入了標誌著新時期中國畫創作成就的《當代中國畫(1979—1989)》大型畫冊及《中國美術全集》中,可以說,青年時期孔維克的創作成果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在80年代中後期,山東出現了一批頗有影響的人物畫家,其中以青年畫家為主。這種特定的地域性現象,引起了美術評論界的關注。也許是山東的畫家們在創作中更注重對人、對山東這塊曾是古賢聖地和它所蘊潤的文化方面的思考,也許是創作的大氣氛更有利於人物畫的發展,也許是山東省的美術組織工作更好地誘導了人物畫的創作。總之,這還可以再作深入的研究,但是有一點是十分明確的,即:畫家應具備個體的自我努力和奮進,孔維克可以說是這之中的佼佼者。

孫志鈞(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看了孔維克的畫,我談兩點體會:一點是他有很深的傳統筆墨功底和較強的現代審美意識,而且把這兩個方面結合得很不錯。我覺得他有自己的明確探索方向,相當熟練輕鬆地駕馭著自己的一套藝術語彙。從畫面結構中能看出他的現代感來,這些是從西方現代藝術、現代雕塑等,以及其他的營養化在他的作品中,區別於傳統藝術的畫面結構。他的畫為什麼比較新呢,就是因為他有比較強的現代的審美意識,雖然他的筆墨很傳統,如線條、墨色的運用等,但感覺有很多新的東西在統帥它們。我認為新就新在這個結構上,對形式美的把握是他的藝術特點之一,也可以說是他繼續發展的一個因素。雖然西方後現代主義藝術目前比較流行,但現代藝術還是主流,尤其對中國的發展來說,還值得中國畫家去借鑑,從這個角度來講他做得很不錯。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畫家個人面貌很強。這個是優點,但有時候也是缺點,如果個人面貌過於早的確立,容易束縛進一步的探索。所以我覺得這一點上,個人面貌不一定讓它過早的去定型,可以進行多方面的探索。從中國畫的發展來看,現在大家都處在一個探索的階段,說是探索就要允許有各種實驗。只有開放思維觀念,即善於吸納古今中外的藝術養分,然後獨立思考,反覆地在實踐中探索,這樣,對於一個畫家的個體來講,才能逐漸成就其個人風貌,對於中國畫的整體發展來說則能形成多種風格流派多元並存的局面。

田黎明(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研究生院院長):孔維克的一系列人物畫創作和思考,對中國當代人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的筆墨和意境在中國畫的當代語境中做出了回答,傳承孔子的學術思想,弘揚儒家人文精神,立足華夏文脈,創造屬於時代的筆墨境界。從您畫古代賢士到表現當代勞動者等主題,您以自已獨特的筆墨內涵和深切的人文感知,艱辛的耕耘,智慧的創造,寫出了許許多多敦厚的時代人物,塑造了鮮活的時代人物形象,形成了維克的筆墨風格和筆墨語言,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