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

梅蘭芳是京劇大師,那麼他祖父梅巧玲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清中晚期,名噪一時的“四喜班”掌門,現在留下的“同光十三絕”,就留有梅巧玲《雁門關》蕭太后扮相的工筆畫像。

"

梅蘭芳是京劇大師,那麼他祖父梅巧玲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清中晚期,名噪一時的“四喜班”掌門,現在留下的“同光十三絕”,就留有梅巧玲《雁門關》蕭太后扮相的工筆畫像。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梅巧玲扮演的《雁門關》蕭太后

梅蘭芳祖籍江蘇省泰州。由於家中貧困,他祖父梅巧玲八歲,就被過繼給了蘇州一個姓江的人家為義子。誰知道,沒過幾年,這家人就又生了一個兒子,從此,梅先生的祖父的厄運就開始了。平時在家裡可憐的孩子就和個小奴隸一樣,受盡主人家的非打即罵,殘酷虐待。有時候,會因為一點小錯,好幾天不給飯吃,還讓他繼續幹活,多虧家裡的一個下人看不下去,偷偷的給接濟一點吃食,才沒有被餓死。後來,這家子實在看小孩子討厭,於是就把他賣給了人販子,送到蘇州去學戲,小孩當時覺得可逃出來了,誰知道,結果是剛出龍潭又入虎穴!

"

梅蘭芳是京劇大師,那麼他祖父梅巧玲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清中晚期,名噪一時的“四喜班”掌門,現在留下的“同光十三絕”,就留有梅巧玲《雁門關》蕭太后扮相的工筆畫像。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梅巧玲扮演的《雁門關》蕭太后

梅蘭芳祖籍江蘇省泰州。由於家中貧困,他祖父梅巧玲八歲,就被過繼給了蘇州一個姓江的人家為義子。誰知道,沒過幾年,這家人就又生了一個兒子,從此,梅先生的祖父的厄運就開始了。平時在家裡可憐的孩子就和個小奴隸一樣,受盡主人家的非打即罵,殘酷虐待。有時候,會因為一點小錯,好幾天不給飯吃,還讓他繼續幹活,多虧家裡的一個下人看不下去,偷偷的給接濟一點吃食,才沒有被餓死。後來,這家子實在看小孩子討厭,於是就把他賣給了人販子,送到蘇州去學戲,小孩當時覺得可逃出來了,誰知道,結果是剛出龍潭又入虎穴!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梅巧玲畫像

他輾轉被賣給了 “福盛班”班主楊三喜作手把徒弟,學昆旦兼學皮黃旦角。那時候的科班就像電影《霸王別姬》裡描寫的一樣,打徒弟打的非常厲害,梅巧玲的師父楊三喜,又是虐待徒弟出了名的,梅巧玲在他師父手裡打罵就像家常便飯,這些戲子由於他們從小也是這樣被虐待過來的,普遍心理變態,把打徒弟當成一種樂趣。這個楊三喜,最喜歡用硬木板打梅巧玲的手心,最後,把孩子手上的紋路都給打平了,可想這打的頻率該有多麼的高!真是難以想象啊!

"

梅蘭芳是京劇大師,那麼他祖父梅巧玲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清中晚期,名噪一時的“四喜班”掌門,現在留下的“同光十三絕”,就留有梅巧玲《雁門關》蕭太后扮相的工筆畫像。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梅巧玲扮演的《雁門關》蕭太后

梅蘭芳祖籍江蘇省泰州。由於家中貧困,他祖父梅巧玲八歲,就被過繼給了蘇州一個姓江的人家為義子。誰知道,沒過幾年,這家人就又生了一個兒子,從此,梅先生的祖父的厄運就開始了。平時在家裡可憐的孩子就和個小奴隸一樣,受盡主人家的非打即罵,殘酷虐待。有時候,會因為一點小錯,好幾天不給飯吃,還讓他繼續幹活,多虧家裡的一個下人看不下去,偷偷的給接濟一點吃食,才沒有被餓死。後來,這家子實在看小孩子討厭,於是就把他賣給了人販子,送到蘇州去學戲,小孩當時覺得可逃出來了,誰知道,結果是剛出龍潭又入虎穴!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梅巧玲畫像

他輾轉被賣給了 “福盛班”班主楊三喜作手把徒弟,學昆旦兼學皮黃旦角。那時候的科班就像電影《霸王別姬》裡描寫的一樣,打徒弟打的非常厲害,梅巧玲的師父楊三喜,又是虐待徒弟出了名的,梅巧玲在他師父手裡打罵就像家常便飯,這些戲子由於他們從小也是這樣被虐待過來的,普遍心理變態,把打徒弟當成一種樂趣。這個楊三喜,最喜歡用硬木板打梅巧玲的手心,最後,把孩子手上的紋路都給打平了,可想這打的頻率該有多麼的高!真是難以想象啊!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電影《霸王別姬》打戲的場景

有一次大年除夕,不知道楊三喜因為什麼不高興了,於是就不給梅巧玲吃飯,後來又問:“孩子,你餓嗎?呵呵呵”,小孩怯生生的小聲說:“餓”,只聽咵的一聲,一碗飯倒在地上,楊三喜上去一腳把小孩踢倒在地,一邊拿腳按著孩子的頭,往地上的撒的飯上按,一邊尖聲戾氣的叫喊著:“吃吃,你個餓死鬼,幾輩子沒有吃過飯,啊?吃吧,吃吧,讓你吃個夠 !”

梅巧玲一生有三個師父,第一個楊三喜,第二個綽號夏白眼,第三個叫羅巧福。說起來,也就是這個羅巧福對梅巧玲最好。他是看到小孩在夏白眼手下實在被虐待的太厲害了,就花錢把梅巧玲贖了出來,自己帶著教授,這位先生待人厚道,藝術精湛,教戲認真,對小孩也特別好。梅巧玲在他手裡學了不少真本事,這也是梅巧玲少年生涯中的一段聊以寬慰的人生經歷,也對他的人性和接人待物影響很大,從這一點來說,一位好老師真是人生的一盞指路明燈,不但學本事,還會使人品的形成受到很大的影響。

"

梅蘭芳是京劇大師,那麼他祖父梅巧玲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清中晚期,名噪一時的“四喜班”掌門,現在留下的“同光十三絕”,就留有梅巧玲《雁門關》蕭太后扮相的工筆畫像。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梅巧玲扮演的《雁門關》蕭太后

梅蘭芳祖籍江蘇省泰州。由於家中貧困,他祖父梅巧玲八歲,就被過繼給了蘇州一個姓江的人家為義子。誰知道,沒過幾年,這家人就又生了一個兒子,從此,梅先生的祖父的厄運就開始了。平時在家裡可憐的孩子就和個小奴隸一樣,受盡主人家的非打即罵,殘酷虐待。有時候,會因為一點小錯,好幾天不給飯吃,還讓他繼續幹活,多虧家裡的一個下人看不下去,偷偷的給接濟一點吃食,才沒有被餓死。後來,這家子實在看小孩子討厭,於是就把他賣給了人販子,送到蘇州去學戲,小孩當時覺得可逃出來了,誰知道,結果是剛出龍潭又入虎穴!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梅巧玲畫像

他輾轉被賣給了 “福盛班”班主楊三喜作手把徒弟,學昆旦兼學皮黃旦角。那時候的科班就像電影《霸王別姬》裡描寫的一樣,打徒弟打的非常厲害,梅巧玲的師父楊三喜,又是虐待徒弟出了名的,梅巧玲在他師父手裡打罵就像家常便飯,這些戲子由於他們從小也是這樣被虐待過來的,普遍心理變態,把打徒弟當成一種樂趣。這個楊三喜,最喜歡用硬木板打梅巧玲的手心,最後,把孩子手上的紋路都給打平了,可想這打的頻率該有多麼的高!真是難以想象啊!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電影《霸王別姬》打戲的場景

有一次大年除夕,不知道楊三喜因為什麼不高興了,於是就不給梅巧玲吃飯,後來又問:“孩子,你餓嗎?呵呵呵”,小孩怯生生的小聲說:“餓”,只聽咵的一聲,一碗飯倒在地上,楊三喜上去一腳把小孩踢倒在地,一邊拿腳按著孩子的頭,往地上的撒的飯上按,一邊尖聲戾氣的叫喊著:“吃吃,你個餓死鬼,幾輩子沒有吃過飯,啊?吃吧,吃吧,讓你吃個夠 !”

梅巧玲一生有三個師父,第一個楊三喜,第二個綽號夏白眼,第三個叫羅巧福。說起來,也就是這個羅巧福對梅巧玲最好。他是看到小孩在夏白眼手下實在被虐待的太厲害了,就花錢把梅巧玲贖了出來,自己帶著教授,這位先生待人厚道,藝術精湛,教戲認真,對小孩也特別好。梅巧玲在他手裡學了不少真本事,這也是梅巧玲少年生涯中的一段聊以寬慰的人生經歷,也對他的人性和接人待物影響很大,從這一點來說,一位好老師真是人生的一盞指路明燈,不但學本事,還會使人品的形成受到很大的影響。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同光十三絕

大家知道梅家的家風是寬宥待人,和善持家,幾代人的人品都是寬仁,忠厚,大義,和善,其根源就是從梅巧玲老先生那裡就開始了。其中,有“焚卷”“贖當”等軼事,充分體現梅老先生的人品的仁厚、高尚和大氣。

揚州人謝夢漁,官至御史。一生清廉,他喜愛戲曲精通韻律,是梅巧玲同鄉摯友。他二人常常在一起探討戲曲唱腔字音。由於謝為官清廉,所以家道始終窘迫,時不時的就需要和梅巧玲借貸過日,有時候家中遇到急事不好意思張嘴,梅巧玲知道後,就主動拿錢送過來接濟。每次借款謝夢漁總是認真的寫就借據呈給老梅先生,老梅先生也總是笑著接過借據,也不言語,放進口袋,什麼也不多說。這樣一筆筆的,大約借了有好幾千兩銀子,這在當時算是一筆非常不小的數字了,但是老梅先生從來不催債和提起。

"

梅蘭芳是京劇大師,那麼他祖父梅巧玲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清中晚期,名噪一時的“四喜班”掌門,現在留下的“同光十三絕”,就留有梅巧玲《雁門關》蕭太后扮相的工筆畫像。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梅巧玲扮演的《雁門關》蕭太后

梅蘭芳祖籍江蘇省泰州。由於家中貧困,他祖父梅巧玲八歲,就被過繼給了蘇州一個姓江的人家為義子。誰知道,沒過幾年,這家人就又生了一個兒子,從此,梅先生的祖父的厄運就開始了。平時在家裡可憐的孩子就和個小奴隸一樣,受盡主人家的非打即罵,殘酷虐待。有時候,會因為一點小錯,好幾天不給飯吃,還讓他繼續幹活,多虧家裡的一個下人看不下去,偷偷的給接濟一點吃食,才沒有被餓死。後來,這家子實在看小孩子討厭,於是就把他賣給了人販子,送到蘇州去學戲,小孩當時覺得可逃出來了,誰知道,結果是剛出龍潭又入虎穴!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梅巧玲畫像

他輾轉被賣給了 “福盛班”班主楊三喜作手把徒弟,學昆旦兼學皮黃旦角。那時候的科班就像電影《霸王別姬》裡描寫的一樣,打徒弟打的非常厲害,梅巧玲的師父楊三喜,又是虐待徒弟出了名的,梅巧玲在他師父手裡打罵就像家常便飯,這些戲子由於他們從小也是這樣被虐待過來的,普遍心理變態,把打徒弟當成一種樂趣。這個楊三喜,最喜歡用硬木板打梅巧玲的手心,最後,把孩子手上的紋路都給打平了,可想這打的頻率該有多麼的高!真是難以想象啊!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電影《霸王別姬》打戲的場景

有一次大年除夕,不知道楊三喜因為什麼不高興了,於是就不給梅巧玲吃飯,後來又問:“孩子,你餓嗎?呵呵呵”,小孩怯生生的小聲說:“餓”,只聽咵的一聲,一碗飯倒在地上,楊三喜上去一腳把小孩踢倒在地,一邊拿腳按著孩子的頭,往地上的撒的飯上按,一邊尖聲戾氣的叫喊著:“吃吃,你個餓死鬼,幾輩子沒有吃過飯,啊?吃吧,吃吧,讓你吃個夠 !”

梅巧玲一生有三個師父,第一個楊三喜,第二個綽號夏白眼,第三個叫羅巧福。說起來,也就是這個羅巧福對梅巧玲最好。他是看到小孩在夏白眼手下實在被虐待的太厲害了,就花錢把梅巧玲贖了出來,自己帶著教授,這位先生待人厚道,藝術精湛,教戲認真,對小孩也特別好。梅巧玲在他手裡學了不少真本事,這也是梅巧玲少年生涯中的一段聊以寬慰的人生經歷,也對他的人性和接人待物影響很大,從這一點來說,一位好老師真是人生的一盞指路明燈,不但學本事,還會使人品的形成受到很大的影響。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同光十三絕

大家知道梅家的家風是寬宥待人,和善持家,幾代人的人品都是寬仁,忠厚,大義,和善,其根源就是從梅巧玲老先生那裡就開始了。其中,有“焚卷”“贖當”等軼事,充分體現梅老先生的人品的仁厚、高尚和大氣。

揚州人謝夢漁,官至御史。一生清廉,他喜愛戲曲精通韻律,是梅巧玲同鄉摯友。他二人常常在一起探討戲曲唱腔字音。由於謝為官清廉,所以家道始終窘迫,時不時的就需要和梅巧玲借貸過日,有時候家中遇到急事不好意思張嘴,梅巧玲知道後,就主動拿錢送過來接濟。每次借款謝夢漁總是認真的寫就借據呈給老梅先生,老梅先生也總是笑著接過借據,也不言語,放進口袋,什麼也不多說。這樣一筆筆的,大約借了有好幾千兩銀子,這在當時算是一筆非常不小的數字了,但是老梅先生從來不催債和提起。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銀票

幾年以後,謝夢漁病逝,謝家人正在辦喪事忙活的時候,就見梅巧玲滿臉淚水,踉踉蹌蹌的走進靈棚,見了謝之子後放聲大哭,悲痛不已,謝的兒子也跟著掉淚。祭奠之禮行過以後,梅巧玲顫顫抖抖的從口袋裡拿出一沓子借據,正準備說話,謝的兒子說:“家父臨終也曾囑咐我們,我們家和您借的這些錢,我們會慢慢還的......”於是流淚不止,哽咽的說不下去了,梅巧玲趕忙說:“賢侄,我來不是要賬的,我和你父親相識相交多年,情誼深厚,我今天來一是祭奠,二是了卻一件事”,說著,拿起借據,在靈前的蠟燭上,一把火全燒了,燒完了又說:“賢侄,我知道你父親為官清廉,你家中為操辦喪事肯定侷促”,說著,從袖筒裡拿出200兩的銀票,硬塞給了謝的兒子,給完錢不等謝家人答謝,就擦拭著眼淚一步一回頭,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出了靈棚,留下在場人們的唏噓和讚歎聲,久久不能平靜。

"

梅蘭芳是京劇大師,那麼他祖父梅巧玲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清中晚期,名噪一時的“四喜班”掌門,現在留下的“同光十三絕”,就留有梅巧玲《雁門關》蕭太后扮相的工筆畫像。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梅巧玲扮演的《雁門關》蕭太后

梅蘭芳祖籍江蘇省泰州。由於家中貧困,他祖父梅巧玲八歲,就被過繼給了蘇州一個姓江的人家為義子。誰知道,沒過幾年,這家人就又生了一個兒子,從此,梅先生的祖父的厄運就開始了。平時在家裡可憐的孩子就和個小奴隸一樣,受盡主人家的非打即罵,殘酷虐待。有時候,會因為一點小錯,好幾天不給飯吃,還讓他繼續幹活,多虧家裡的一個下人看不下去,偷偷的給接濟一點吃食,才沒有被餓死。後來,這家子實在看小孩子討厭,於是就把他賣給了人販子,送到蘇州去學戲,小孩當時覺得可逃出來了,誰知道,結果是剛出龍潭又入虎穴!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梅巧玲畫像

他輾轉被賣給了 “福盛班”班主楊三喜作手把徒弟,學昆旦兼學皮黃旦角。那時候的科班就像電影《霸王別姬》裡描寫的一樣,打徒弟打的非常厲害,梅巧玲的師父楊三喜,又是虐待徒弟出了名的,梅巧玲在他師父手裡打罵就像家常便飯,這些戲子由於他們從小也是這樣被虐待過來的,普遍心理變態,把打徒弟當成一種樂趣。這個楊三喜,最喜歡用硬木板打梅巧玲的手心,最後,把孩子手上的紋路都給打平了,可想這打的頻率該有多麼的高!真是難以想象啊!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電影《霸王別姬》打戲的場景

有一次大年除夕,不知道楊三喜因為什麼不高興了,於是就不給梅巧玲吃飯,後來又問:“孩子,你餓嗎?呵呵呵”,小孩怯生生的小聲說:“餓”,只聽咵的一聲,一碗飯倒在地上,楊三喜上去一腳把小孩踢倒在地,一邊拿腳按著孩子的頭,往地上的撒的飯上按,一邊尖聲戾氣的叫喊著:“吃吃,你個餓死鬼,幾輩子沒有吃過飯,啊?吃吧,吃吧,讓你吃個夠 !”

梅巧玲一生有三個師父,第一個楊三喜,第二個綽號夏白眼,第三個叫羅巧福。說起來,也就是這個羅巧福對梅巧玲最好。他是看到小孩在夏白眼手下實在被虐待的太厲害了,就花錢把梅巧玲贖了出來,自己帶著教授,這位先生待人厚道,藝術精湛,教戲認真,對小孩也特別好。梅巧玲在他手裡學了不少真本事,這也是梅巧玲少年生涯中的一段聊以寬慰的人生經歷,也對他的人性和接人待物影響很大,從這一點來說,一位好老師真是人生的一盞指路明燈,不但學本事,還會使人品的形成受到很大的影響。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同光十三絕

大家知道梅家的家風是寬宥待人,和善持家,幾代人的人品都是寬仁,忠厚,大義,和善,其根源就是從梅巧玲老先生那裡就開始了。其中,有“焚卷”“贖當”等軼事,充分體現梅老先生的人品的仁厚、高尚和大氣。

揚州人謝夢漁,官至御史。一生清廉,他喜愛戲曲精通韻律,是梅巧玲同鄉摯友。他二人常常在一起探討戲曲唱腔字音。由於謝為官清廉,所以家道始終窘迫,時不時的就需要和梅巧玲借貸過日,有時候家中遇到急事不好意思張嘴,梅巧玲知道後,就主動拿錢送過來接濟。每次借款謝夢漁總是認真的寫就借據呈給老梅先生,老梅先生也總是笑著接過借據,也不言語,放進口袋,什麼也不多說。這樣一筆筆的,大約借了有好幾千兩銀子,這在當時算是一筆非常不小的數字了,但是老梅先生從來不催債和提起。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銀票

幾年以後,謝夢漁病逝,謝家人正在辦喪事忙活的時候,就見梅巧玲滿臉淚水,踉踉蹌蹌的走進靈棚,見了謝之子後放聲大哭,悲痛不已,謝的兒子也跟著掉淚。祭奠之禮行過以後,梅巧玲顫顫抖抖的從口袋裡拿出一沓子借據,正準備說話,謝的兒子說:“家父臨終也曾囑咐我們,我們家和您借的這些錢,我們會慢慢還的......”於是流淚不止,哽咽的說不下去了,梅巧玲趕忙說:“賢侄,我來不是要賬的,我和你父親相識相交多年,情誼深厚,我今天來一是祭奠,二是了卻一件事”,說著,拿起借據,在靈前的蠟燭上,一把火全燒了,燒完了又說:“賢侄,我知道你父親為官清廉,你家中為操辦喪事肯定侷促”,說著,從袖筒裡拿出200兩的銀票,硬塞給了謝的兒子,給完錢不等謝家人答謝,就擦拭著眼淚一步一回頭,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出了靈棚,留下在場人們的唏噓和讚歎聲,久久不能平靜。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軼事

梅巧玲的孫子梅蘭芳(中)幼年時和小夥伴合影

梅巧玲作為晚清時期京劇最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不但藝術高超,人品也是一等一的高尚。厚德載物!由於梅家家風淳樸厚道,以至於影響到了他的孫子梅蘭芳,人品也是十分寬仁厚道,由此成就為京劇的一代宗師。梅蘭芳先生能成為京劇的泰斗,他的藝術固然高超,但能夠成就為京劇的“伶界大王”,高尚的人品也是先決條件,這些都和他祖輩留下的影響,家風的嚴謹厚道是分不開的。

做藝先做人,藝術高超人品更高,這就是我們今天談論的一代京昆前輩大家——梅巧玲先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