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正因為 UVB 可以被玻璃擋住,UVA 卻不行,因此坐在室內窗邊的人不會被晒傷,但依然會被晒黑晒老,也就有了那張被廣泛傳播的大巴司機臉部皺紋圖。(因為圖片受版權保護,請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卡車司機 防晒」或「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uck driver sun exposure」)

今天是否需要防晒?

大太陽的情況人人都知道應該做防晒,但其實紫外線在冬天、陰天都會存在,因此除了肉眼判斷,打開氣象應用看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來得更靠譜些。

比如我昨天從地鐵站出來時是陰天,天氣也很涼爽,但我打開手機看了看紫外線指數居然達到了 10,立刻不敢懈怠地拿出了陽傘。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正因為 UVB 可以被玻璃擋住,UVA 卻不行,因此坐在室內窗邊的人不會被晒傷,但依然會被晒黑晒老,也就有了那張被廣泛傳播的大巴司機臉部皺紋圖。(因為圖片受版權保護,請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卡車司機 防晒」或「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uck driver sun exposure」)

今天是否需要防晒?

大太陽的情況人人都知道應該做防晒,但其實紫外線在冬天、陰天都會存在,因此除了肉眼判斷,打開氣象應用看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來得更靠譜些。

比如我昨天從地鐵站出來時是陰天,天氣也很涼爽,但我打開手機看了看紫外線指數居然達到了 10,立刻不敢懈怠地拿出了陽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過氣象App查看紫外線指數

不同紫外線指數下的防晒措施可以參照以下: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正因為 UVB 可以被玻璃擋住,UVA 卻不行,因此坐在室內窗邊的人不會被晒傷,但依然會被晒黑晒老,也就有了那張被廣泛傳播的大巴司機臉部皺紋圖。(因為圖片受版權保護,請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卡車司機 防晒」或「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uck driver sun exposure」)

今天是否需要防晒?

大太陽的情況人人都知道應該做防晒,但其實紫外線在冬天、陰天都會存在,因此除了肉眼判斷,打開氣象應用看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來得更靠譜些。

比如我昨天從地鐵站出來時是陰天,天氣也很涼爽,但我打開手機看了看紫外線指數居然達到了 10,立刻不敢懈怠地拿出了陽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過氣象App查看紫外線指數

不同紫外線指數下的防晒措施可以參照以下: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WTO建議的防晒措施

如何進行防晒工程

Avoid 避免暴露於紫外線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在室外紫外線指數偏高的情況下,即便全副武裝也不能抵禦傷害,待在室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豔陽高照的日子,可以參照 WHO 的建議,應避免在正午 12 點前兩小時、正午 12 點後三小時進行室外活動(如果你在國外,要遵從夏令時)。當然了,由於 UVA 可穿透玻璃,在室內也不要貼著窗坐。

如果在正午時分不得不出門的話,儘量借用地下通道、室內建築物穿行,或沿著建築物、樹木的廕庇處行走。

Cover 遮擋皮膚

接下來仔細說說上面表格中提到的 ACB 防晒措施。其實除了紫外線指數特別低的時候,其他情況下不論雨雪風霜都要三管齊下防晒比較好:

(原始的順序是 ABC,但我想按防護效力由強到弱講)

前陣子有個外國小哥犧牲了自己的背測評十幾種防晒哪一種效果最好,最後發現最白的皮膚部分是貼著黑膠帶以區分不同品牌防晒霜的部分。那次評論下面圍觀群眾們紛紛都想知道是哪個品牌的膠帶有如此好的防晒效果,現在請大家一起跟我念:物理防晒最為有效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正因為 UVB 可以被玻璃擋住,UVA 卻不行,因此坐在室內窗邊的人不會被晒傷,但依然會被晒黑晒老,也就有了那張被廣泛傳播的大巴司機臉部皺紋圖。(因為圖片受版權保護,請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卡車司機 防晒」或「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uck driver sun exposure」)

今天是否需要防晒?

大太陽的情況人人都知道應該做防晒,但其實紫外線在冬天、陰天都會存在,因此除了肉眼判斷,打開氣象應用看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來得更靠譜些。

比如我昨天從地鐵站出來時是陰天,天氣也很涼爽,但我打開手機看了看紫外線指數居然達到了 10,立刻不敢懈怠地拿出了陽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過氣象App查看紫外線指數

不同紫外線指數下的防晒措施可以參照以下: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WTO建議的防晒措施

如何進行防晒工程

Avoid 避免暴露於紫外線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在室外紫外線指數偏高的情況下,即便全副武裝也不能抵禦傷害,待在室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豔陽高照的日子,可以參照 WHO 的建議,應避免在正午 12 點前兩小時、正午 12 點後三小時進行室外活動(如果你在國外,要遵從夏令時)。當然了,由於 UVA 可穿透玻璃,在室內也不要貼著窗坐。

如果在正午時分不得不出門的話,儘量借用地下通道、室內建築物穿行,或沿著建築物、樹木的廕庇處行走。

Cover 遮擋皮膚

接下來仔細說說上面表格中提到的 ACB 防晒措施。其實除了紫外線指數特別低的時候,其他情況下不論雨雪風霜都要三管齊下防晒比較好:

(原始的順序是 ABC,但我想按防護效力由強到弱講)

前陣子有個外國小哥犧牲了自己的背測評十幾種防晒哪一種效果最好,最後發現最白的皮膚部分是貼著黑膠帶以區分不同品牌防晒霜的部分。那次評論下面圍觀群眾們紛紛都想知道是哪個品牌的膠帶有如此好的防晒效果,現在請大家一起跟我念:物理防晒最為有效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這個實驗比較粗糙,但可以證明物理防晒能阻擋大多數UVA和UVB(既沒有晒黑也沒有晒傷)

能騰出手的遮擋方法

物理防晒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最經常採取的防晒措施,只要是能騰出雙手的情況,我一定打陽傘。

購買一把陽傘時需要關注的指數是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防紫外線指數)值,UPF 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

只要產品上有明確的UPF標識,其他方面就是各取所需了。不嫌重的話越大越好(網購的時候注意克數),風大的地方越結實越好,懶的話自動的更好。如果你購買了一把黑膠在內側的陽傘,那麼恭喜你,你就擁有了一把晴雨傘(我現在就是常年一把傘走天下了)。

我現在使用的晴雨傘是在 NITORI 隨手買的,和以前買的 W.P.C 相比也不遜色。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正因為 UVB 可以被玻璃擋住,UVA 卻不行,因此坐在室內窗邊的人不會被晒傷,但依然會被晒黑晒老,也就有了那張被廣泛傳播的大巴司機臉部皺紋圖。(因為圖片受版權保護,請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卡車司機 防晒」或「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uck driver sun exposure」)

今天是否需要防晒?

大太陽的情況人人都知道應該做防晒,但其實紫外線在冬天、陰天都會存在,因此除了肉眼判斷,打開氣象應用看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來得更靠譜些。

比如我昨天從地鐵站出來時是陰天,天氣也很涼爽,但我打開手機看了看紫外線指數居然達到了 10,立刻不敢懈怠地拿出了陽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過氣象App查看紫外線指數

不同紫外線指數下的防晒措施可以參照以下: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WTO建議的防晒措施

如何進行防晒工程

Avoid 避免暴露於紫外線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在室外紫外線指數偏高的情況下,即便全副武裝也不能抵禦傷害,待在室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豔陽高照的日子,可以參照 WHO 的建議,應避免在正午 12 點前兩小時、正午 12 點後三小時進行室外活動(如果你在國外,要遵從夏令時)。當然了,由於 UVA 可穿透玻璃,在室內也不要貼著窗坐。

如果在正午時分不得不出門的話,儘量借用地下通道、室內建築物穿行,或沿著建築物、樹木的廕庇處行走。

Cover 遮擋皮膚

接下來仔細說說上面表格中提到的 ACB 防晒措施。其實除了紫外線指數特別低的時候,其他情況下不論雨雪風霜都要三管齊下防晒比較好:

(原始的順序是 ABC,但我想按防護效力由強到弱講)

前陣子有個外國小哥犧牲了自己的背測評十幾種防晒哪一種效果最好,最後發現最白的皮膚部分是貼著黑膠帶以區分不同品牌防晒霜的部分。那次評論下面圍觀群眾們紛紛都想知道是哪個品牌的膠帶有如此好的防晒效果,現在請大家一起跟我念:物理防晒最為有效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這個實驗比較粗糙,但可以證明物理防晒能阻擋大多數UVA和UVB(既沒有晒黑也沒有晒傷)

能騰出手的遮擋方法

物理防晒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最經常採取的防晒措施,只要是能騰出雙手的情況,我一定打陽傘。

購買一把陽傘時需要關注的指數是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防紫外線指數)值,UPF 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

只要產品上有明確的UPF標識,其他方面就是各取所需了。不嫌重的話越大越好(網購的時候注意克數),風大的地方越結實越好,懶的話自動的更好。如果你購買了一把黑膠在內側的陽傘,那麼恭喜你,你就擁有了一把晴雨傘(我現在就是常年一把傘走天下了)。

我現在使用的晴雨傘是在 NITORI 隨手買的,和以前買的 W.P.C 相比也不遜色。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左:產品會標示的UPF指數 右:選擇這種塗層在內側的陽傘,在下雨天也可以使用

由於地面也會反射一些紫外線,所以緊接著的操作是長袖長褲和口罩。不過在這種熱死人的天氣下,防晒和防中暑是需要平衡的。

如果你不想打傘但還是想把自己遮擋起來,那麼浸滿汗水的帽子和悶熱的防晒衣等著你。(請同樣參照 UPF 值進行購買)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正因為 UVB 可以被玻璃擋住,UVA 卻不行,因此坐在室內窗邊的人不會被晒傷,但依然會被晒黑晒老,也就有了那張被廣泛傳播的大巴司機臉部皺紋圖。(因為圖片受版權保護,請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卡車司機 防晒」或「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uck driver sun exposure」)

今天是否需要防晒?

大太陽的情況人人都知道應該做防晒,但其實紫外線在冬天、陰天都會存在,因此除了肉眼判斷,打開氣象應用看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來得更靠譜些。

比如我昨天從地鐵站出來時是陰天,天氣也很涼爽,但我打開手機看了看紫外線指數居然達到了 10,立刻不敢懈怠地拿出了陽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過氣象App查看紫外線指數

不同紫外線指數下的防晒措施可以參照以下: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WTO建議的防晒措施

如何進行防晒工程

Avoid 避免暴露於紫外線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在室外紫外線指數偏高的情況下,即便全副武裝也不能抵禦傷害,待在室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豔陽高照的日子,可以參照 WHO 的建議,應避免在正午 12 點前兩小時、正午 12 點後三小時進行室外活動(如果你在國外,要遵從夏令時)。當然了,由於 UVA 可穿透玻璃,在室內也不要貼著窗坐。

如果在正午時分不得不出門的話,儘量借用地下通道、室內建築物穿行,或沿著建築物、樹木的廕庇處行走。

Cover 遮擋皮膚

接下來仔細說說上面表格中提到的 ACB 防晒措施。其實除了紫外線指數特別低的時候,其他情況下不論雨雪風霜都要三管齊下防晒比較好:

(原始的順序是 ABC,但我想按防護效力由強到弱講)

前陣子有個外國小哥犧牲了自己的背測評十幾種防晒哪一種效果最好,最後發現最白的皮膚部分是貼著黑膠帶以區分不同品牌防晒霜的部分。那次評論下面圍觀群眾們紛紛都想知道是哪個品牌的膠帶有如此好的防晒效果,現在請大家一起跟我念:物理防晒最為有效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這個實驗比較粗糙,但可以證明物理防晒能阻擋大多數UVA和UVB(既沒有晒黑也沒有晒傷)

能騰出手的遮擋方法

物理防晒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最經常採取的防晒措施,只要是能騰出雙手的情況,我一定打陽傘。

購買一把陽傘時需要關注的指數是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防紫外線指數)值,UPF 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

只要產品上有明確的UPF標識,其他方面就是各取所需了。不嫌重的話越大越好(網購的時候注意克數),風大的地方越結實越好,懶的話自動的更好。如果你購買了一把黑膠在內側的陽傘,那麼恭喜你,你就擁有了一把晴雨傘(我現在就是常年一把傘走天下了)。

我現在使用的晴雨傘是在 NITORI 隨手買的,和以前買的 W.P.C 相比也不遜色。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左:產品會標示的UPF指數 右:選擇這種塗層在內側的陽傘,在下雨天也可以使用

由於地面也會反射一些紫外線,所以緊接著的操作是長袖長褲和口罩。不過在這種熱死人的天氣下,防晒和防中暑是需要平衡的。

如果你不想打傘但還是想把自己遮擋起來,那麼浸滿汗水的帽子和悶熱的防晒衣等著你。(請同樣參照 UPF 值進行購買)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我現在擁有的迪卡儂防晒衣,UPF指數足夠,價廉物美還好搭衣服,誠摯推薦

騰不出手的遮擋方法

如果此時此刻你是一名野球少年,不得不在大太陽下出門踢球(最好的運動時間當然是紫外線指數比較低的清晨和晚上),那麼應該如何進行防晒呢?

當我在夏天戶外跑步時,裝備如下:

  • BUFF 空頂帽(UPF50) :理論上頭髮也是要防晒的,但鑑於可能會被熱死,我已經放棄了。BUFF 不僅防晒輕便,頭圍一圈還設計成止汗帶,佩戴體驗非常良好。
  • 迪卡儂袖套(UPF50+) :迪卡儂還是價廉物,質量可靠
  • 大手帕遮擋脖子處的皮膚
  • 大量防晒霜(詳見下一點)

(對,已經放棄了腿部遮擋工程,因為清晨的太陽會被建築物遮擋一部分,腿部在陽光下暴露的程度還可以,當然也是因為長褲真的太熱了……)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正因為 UVB 可以被玻璃擋住,UVA 卻不行,因此坐在室內窗邊的人不會被晒傷,但依然會被晒黑晒老,也就有了那張被廣泛傳播的大巴司機臉部皺紋圖。(因為圖片受版權保護,請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卡車司機 防晒」或「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uck driver sun exposure」)

今天是否需要防晒?

大太陽的情況人人都知道應該做防晒,但其實紫外線在冬天、陰天都會存在,因此除了肉眼判斷,打開氣象應用看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來得更靠譜些。

比如我昨天從地鐵站出來時是陰天,天氣也很涼爽,但我打開手機看了看紫外線指數居然達到了 10,立刻不敢懈怠地拿出了陽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過氣象App查看紫外線指數

不同紫外線指數下的防晒措施可以參照以下: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WTO建議的防晒措施

如何進行防晒工程

Avoid 避免暴露於紫外線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在室外紫外線指數偏高的情況下,即便全副武裝也不能抵禦傷害,待在室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豔陽高照的日子,可以參照 WHO 的建議,應避免在正午 12 點前兩小時、正午 12 點後三小時進行室外活動(如果你在國外,要遵從夏令時)。當然了,由於 UVA 可穿透玻璃,在室內也不要貼著窗坐。

如果在正午時分不得不出門的話,儘量借用地下通道、室內建築物穿行,或沿著建築物、樹木的廕庇處行走。

Cover 遮擋皮膚

接下來仔細說說上面表格中提到的 ACB 防晒措施。其實除了紫外線指數特別低的時候,其他情況下不論雨雪風霜都要三管齊下防晒比較好:

(原始的順序是 ABC,但我想按防護效力由強到弱講)

前陣子有個外國小哥犧牲了自己的背測評十幾種防晒哪一種效果最好,最後發現最白的皮膚部分是貼著黑膠帶以區分不同品牌防晒霜的部分。那次評論下面圍觀群眾們紛紛都想知道是哪個品牌的膠帶有如此好的防晒效果,現在請大家一起跟我念:物理防晒最為有效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這個實驗比較粗糙,但可以證明物理防晒能阻擋大多數UVA和UVB(既沒有晒黑也沒有晒傷)

能騰出手的遮擋方法

物理防晒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最經常採取的防晒措施,只要是能騰出雙手的情況,我一定打陽傘。

購買一把陽傘時需要關注的指數是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防紫外線指數)值,UPF 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

只要產品上有明確的UPF標識,其他方面就是各取所需了。不嫌重的話越大越好(網購的時候注意克數),風大的地方越結實越好,懶的話自動的更好。如果你購買了一把黑膠在內側的陽傘,那麼恭喜你,你就擁有了一把晴雨傘(我現在就是常年一把傘走天下了)。

我現在使用的晴雨傘是在 NITORI 隨手買的,和以前買的 W.P.C 相比也不遜色。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左:產品會標示的UPF指數 右:選擇這種塗層在內側的陽傘,在下雨天也可以使用

由於地面也會反射一些紫外線,所以緊接著的操作是長袖長褲和口罩。不過在這種熱死人的天氣下,防晒和防中暑是需要平衡的。

如果你不想打傘但還是想把自己遮擋起來,那麼浸滿汗水的帽子和悶熱的防晒衣等著你。(請同樣參照 UPF 值進行購買)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我現在擁有的迪卡儂防晒衣,UPF指數足夠,價廉物美還好搭衣服,誠摯推薦

騰不出手的遮擋方法

如果此時此刻你是一名野球少年,不得不在大太陽下出門踢球(最好的運動時間當然是紫外線指數比較低的清晨和晚上),那麼應該如何進行防晒呢?

當我在夏天戶外跑步時,裝備如下:

  • BUFF 空頂帽(UPF50) :理論上頭髮也是要防晒的,但鑑於可能會被熱死,我已經放棄了。BUFF 不僅防晒輕便,頭圍一圈還設計成止汗帶,佩戴體驗非常良好。
  • 迪卡儂袖套(UPF50+) :迪卡儂還是價廉物,質量可靠
  • 大手帕遮擋脖子處的皮膚
  • 大量防晒霜(詳見下一點)

(對,已經放棄了腿部遮擋工程,因為清晨的太陽會被建築物遮擋一部分,腿部在陽光下暴露的程度還可以,當然也是因為長褲真的太熱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空頂帽和袖套,我的跑步裝備

其實上述操作不是很熱看起來也不是很奇怪,目前袖套擋不住的手背處已經和手臂形成了相當的色差。

根據前面提到過的紫外線可導致白內障的問題,我打算再採購一副墨鏡,目前做下來功課,應該要選擇標識有UV400 或 100%UV 防護的款式。

Block 塗抹防晒用品

防晒霜是不得不暴露在日晒下的最後一道防護,一定要結合前兩種手段一起使用。

防晒護膚品的選購要點

物理防晒劑 or 化學防晒劑?

  • 物理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反射、散射紫外線(包括 UVA 和 UVB)的保護膜,一般使用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的粉末製成。優點是防晒效果好,缺點是塗抹在皮膚上有點泛白,而且比較難抹勻。
  • 化學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吸收紫外線的保護膜,一般使用有可吸收陽光的含碳分子,如氧苯酮、桂皮酸鹽、水楊酸辛酯和阿伏苯,不同的成分會設計成分別針對 UVA 和 UVB 有效。優點是輕薄,缺點是光穩定性不佳,需要頻繁補塗,且某些成分可能會引起過敏。
  • 選購建議:建議購買含有物理防晒劑的防晒護膚品,這個通過查看產品成分表就可以看到。成分表可以通過第三方 App 查看藥監局的數據,這樣就不用費勁看那些專有名詞的外文了。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正因為 UVB 可以被玻璃擋住,UVA 卻不行,因此坐在室內窗邊的人不會被晒傷,但依然會被晒黑晒老,也就有了那張被廣泛傳播的大巴司機臉部皺紋圖。(因為圖片受版權保護,請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卡車司機 防晒」或「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uck driver sun exposure」)

今天是否需要防晒?

大太陽的情況人人都知道應該做防晒,但其實紫外線在冬天、陰天都會存在,因此除了肉眼判斷,打開氣象應用看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來得更靠譜些。

比如我昨天從地鐵站出來時是陰天,天氣也很涼爽,但我打開手機看了看紫外線指數居然達到了 10,立刻不敢懈怠地拿出了陽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過氣象App查看紫外線指數

不同紫外線指數下的防晒措施可以參照以下: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WTO建議的防晒措施

如何進行防晒工程

Avoid 避免暴露於紫外線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在室外紫外線指數偏高的情況下,即便全副武裝也不能抵禦傷害,待在室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豔陽高照的日子,可以參照 WHO 的建議,應避免在正午 12 點前兩小時、正午 12 點後三小時進行室外活動(如果你在國外,要遵從夏令時)。當然了,由於 UVA 可穿透玻璃,在室內也不要貼著窗坐。

如果在正午時分不得不出門的話,儘量借用地下通道、室內建築物穿行,或沿著建築物、樹木的廕庇處行走。

Cover 遮擋皮膚

接下來仔細說說上面表格中提到的 ACB 防晒措施。其實除了紫外線指數特別低的時候,其他情況下不論雨雪風霜都要三管齊下防晒比較好:

(原始的順序是 ABC,但我想按防護效力由強到弱講)

前陣子有個外國小哥犧牲了自己的背測評十幾種防晒哪一種效果最好,最後發現最白的皮膚部分是貼著黑膠帶以區分不同品牌防晒霜的部分。那次評論下面圍觀群眾們紛紛都想知道是哪個品牌的膠帶有如此好的防晒效果,現在請大家一起跟我念:物理防晒最為有效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這個實驗比較粗糙,但可以證明物理防晒能阻擋大多數UVA和UVB(既沒有晒黑也沒有晒傷)

能騰出手的遮擋方法

物理防晒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最經常採取的防晒措施,只要是能騰出雙手的情況,我一定打陽傘。

購買一把陽傘時需要關注的指數是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防紫外線指數)值,UPF 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

只要產品上有明確的UPF標識,其他方面就是各取所需了。不嫌重的話越大越好(網購的時候注意克數),風大的地方越結實越好,懶的話自動的更好。如果你購買了一把黑膠在內側的陽傘,那麼恭喜你,你就擁有了一把晴雨傘(我現在就是常年一把傘走天下了)。

我現在使用的晴雨傘是在 NITORI 隨手買的,和以前買的 W.P.C 相比也不遜色。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左:產品會標示的UPF指數 右:選擇這種塗層在內側的陽傘,在下雨天也可以使用

由於地面也會反射一些紫外線,所以緊接著的操作是長袖長褲和口罩。不過在這種熱死人的天氣下,防晒和防中暑是需要平衡的。

如果你不想打傘但還是想把自己遮擋起來,那麼浸滿汗水的帽子和悶熱的防晒衣等著你。(請同樣參照 UPF 值進行購買)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我現在擁有的迪卡儂防晒衣,UPF指數足夠,價廉物美還好搭衣服,誠摯推薦

騰不出手的遮擋方法

如果此時此刻你是一名野球少年,不得不在大太陽下出門踢球(最好的運動時間當然是紫外線指數比較低的清晨和晚上),那麼應該如何進行防晒呢?

當我在夏天戶外跑步時,裝備如下:

  • BUFF 空頂帽(UPF50) :理論上頭髮也是要防晒的,但鑑於可能會被熱死,我已經放棄了。BUFF 不僅防晒輕便,頭圍一圈還設計成止汗帶,佩戴體驗非常良好。
  • 迪卡儂袖套(UPF50+) :迪卡儂還是價廉物,質量可靠
  • 大手帕遮擋脖子處的皮膚
  • 大量防晒霜(詳見下一點)

(對,已經放棄了腿部遮擋工程,因為清晨的太陽會被建築物遮擋一部分,腿部在陽光下暴露的程度還可以,當然也是因為長褲真的太熱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空頂帽和袖套,我的跑步裝備

其實上述操作不是很熱看起來也不是很奇怪,目前袖套擋不住的手背處已經和手臂形成了相當的色差。

根據前面提到過的紫外線可導致白內障的問題,我打算再採購一副墨鏡,目前做下來功課,應該要選擇標識有UV400 或 100%UV 防護的款式。

Block 塗抹防晒用品

防晒霜是不得不暴露在日晒下的最後一道防護,一定要結合前兩種手段一起使用。

防晒護膚品的選購要點

物理防晒劑 or 化學防晒劑?

  • 物理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反射、散射紫外線(包括 UVA 和 UVB)的保護膜,一般使用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的粉末製成。優點是防晒效果好,缺點是塗抹在皮膚上有點泛白,而且比較難抹勻。
  • 化學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吸收紫外線的保護膜,一般使用有可吸收陽光的含碳分子,如氧苯酮、桂皮酸鹽、水楊酸辛酯和阿伏苯,不同的成分會設計成分別針對 UVA 和 UVB 有效。優點是輕薄,缺點是光穩定性不佳,需要頻繁補塗,且某些成分可能會引起過敏。
  • 選購建議:建議購買含有物理防晒劑的防晒護膚品,這個通過查看產品成分表就可以看到。成分表可以通過第三方 App 查看藥監局的數據,這樣就不用費勁看那些專有名詞的外文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美麗修行」顯示的產品成分表,最右一列會對成分的作用做簡要的說明,這樣就不用費勁巴拉地看化學名詞了

如何選擇防晒護膚品的質地?

  • 常見的防晒護膚品一般呈油狀、乳液狀、水狀噴霧三種質地。
  • 從油狀到水狀噴霧,清爽的膚感自然是不斷爬升的,但塗抹效率卻是逐級降低。這是因為防晒護膚品的防護原理都是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成膜」),一般來說均勻地在裸露肌膚上塗抹 2mm 厚的防晒塗層並等它成膜才夠用。如果說塗抹油狀和乳液狀產品就像拿滾子刷牆,那噴霧就是在牆上塗鴉——要拿噴漆噴到和刷牆一樣的效果,需要花的時間和耐心可想而知。
  • 選購建議:如果你不是特別討厭油狀和乳液狀的質地,我都建議選擇這兩種來減少塗抹的費事程度;但如果你確實偏愛水狀噴霧,記得一定要慢慢地噴夠量才行。(噴霧還有一個 bug,就是沒法帶著坐地鐵,不方便在外出時補塗)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正因為 UVB 可以被玻璃擋住,UVA 卻不行,因此坐在室內窗邊的人不會被晒傷,但依然會被晒黑晒老,也就有了那張被廣泛傳播的大巴司機臉部皺紋圖。(因為圖片受版權保護,請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卡車司機 防晒」或「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uck driver sun exposure」)

今天是否需要防晒?

大太陽的情況人人都知道應該做防晒,但其實紫外線在冬天、陰天都會存在,因此除了肉眼判斷,打開氣象應用看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來得更靠譜些。

比如我昨天從地鐵站出來時是陰天,天氣也很涼爽,但我打開手機看了看紫外線指數居然達到了 10,立刻不敢懈怠地拿出了陽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過氣象App查看紫外線指數

不同紫外線指數下的防晒措施可以參照以下: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WTO建議的防晒措施

如何進行防晒工程

Avoid 避免暴露於紫外線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在室外紫外線指數偏高的情況下,即便全副武裝也不能抵禦傷害,待在室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豔陽高照的日子,可以參照 WHO 的建議,應避免在正午 12 點前兩小時、正午 12 點後三小時進行室外活動(如果你在國外,要遵從夏令時)。當然了,由於 UVA 可穿透玻璃,在室內也不要貼著窗坐。

如果在正午時分不得不出門的話,儘量借用地下通道、室內建築物穿行,或沿著建築物、樹木的廕庇處行走。

Cover 遮擋皮膚

接下來仔細說說上面表格中提到的 ACB 防晒措施。其實除了紫外線指數特別低的時候,其他情況下不論雨雪風霜都要三管齊下防晒比較好:

(原始的順序是 ABC,但我想按防護效力由強到弱講)

前陣子有個外國小哥犧牲了自己的背測評十幾種防晒哪一種效果最好,最後發現最白的皮膚部分是貼著黑膠帶以區分不同品牌防晒霜的部分。那次評論下面圍觀群眾們紛紛都想知道是哪個品牌的膠帶有如此好的防晒效果,現在請大家一起跟我念:物理防晒最為有效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這個實驗比較粗糙,但可以證明物理防晒能阻擋大多數UVA和UVB(既沒有晒黑也沒有晒傷)

能騰出手的遮擋方法

物理防晒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最經常採取的防晒措施,只要是能騰出雙手的情況,我一定打陽傘。

購買一把陽傘時需要關注的指數是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防紫外線指數)值,UPF 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

只要產品上有明確的UPF標識,其他方面就是各取所需了。不嫌重的話越大越好(網購的時候注意克數),風大的地方越結實越好,懶的話自動的更好。如果你購買了一把黑膠在內側的陽傘,那麼恭喜你,你就擁有了一把晴雨傘(我現在就是常年一把傘走天下了)。

我現在使用的晴雨傘是在 NITORI 隨手買的,和以前買的 W.P.C 相比也不遜色。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左:產品會標示的UPF指數 右:選擇這種塗層在內側的陽傘,在下雨天也可以使用

由於地面也會反射一些紫外線,所以緊接著的操作是長袖長褲和口罩。不過在這種熱死人的天氣下,防晒和防中暑是需要平衡的。

如果你不想打傘但還是想把自己遮擋起來,那麼浸滿汗水的帽子和悶熱的防晒衣等著你。(請同樣參照 UPF 值進行購買)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我現在擁有的迪卡儂防晒衣,UPF指數足夠,價廉物美還好搭衣服,誠摯推薦

騰不出手的遮擋方法

如果此時此刻你是一名野球少年,不得不在大太陽下出門踢球(最好的運動時間當然是紫外線指數比較低的清晨和晚上),那麼應該如何進行防晒呢?

當我在夏天戶外跑步時,裝備如下:

  • BUFF 空頂帽(UPF50) :理論上頭髮也是要防晒的,但鑑於可能會被熱死,我已經放棄了。BUFF 不僅防晒輕便,頭圍一圈還設計成止汗帶,佩戴體驗非常良好。
  • 迪卡儂袖套(UPF50+) :迪卡儂還是價廉物,質量可靠
  • 大手帕遮擋脖子處的皮膚
  • 大量防晒霜(詳見下一點)

(對,已經放棄了腿部遮擋工程,因為清晨的太陽會被建築物遮擋一部分,腿部在陽光下暴露的程度還可以,當然也是因為長褲真的太熱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空頂帽和袖套,我的跑步裝備

其實上述操作不是很熱看起來也不是很奇怪,目前袖套擋不住的手背處已經和手臂形成了相當的色差。

根據前面提到過的紫外線可導致白內障的問題,我打算再採購一副墨鏡,目前做下來功課,應該要選擇標識有UV400 或 100%UV 防護的款式。

Block 塗抹防晒用品

防晒霜是不得不暴露在日晒下的最後一道防護,一定要結合前兩種手段一起使用。

防晒護膚品的選購要點

物理防晒劑 or 化學防晒劑?

  • 物理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反射、散射紫外線(包括 UVA 和 UVB)的保護膜,一般使用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的粉末製成。優點是防晒效果好,缺點是塗抹在皮膚上有點泛白,而且比較難抹勻。
  • 化學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吸收紫外線的保護膜,一般使用有可吸收陽光的含碳分子,如氧苯酮、桂皮酸鹽、水楊酸辛酯和阿伏苯,不同的成分會設計成分別針對 UVA 和 UVB 有效。優點是輕薄,缺點是光穩定性不佳,需要頻繁補塗,且某些成分可能會引起過敏。
  • 選購建議:建議購買含有物理防晒劑的防晒護膚品,這個通過查看產品成分表就可以看到。成分表可以通過第三方 App 查看藥監局的數據,這樣就不用費勁看那些專有名詞的外文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美麗修行」顯示的產品成分表,最右一列會對成分的作用做簡要的說明,這樣就不用費勁巴拉地看化學名詞了

如何選擇防晒護膚品的質地?

  • 常見的防晒護膚品一般呈油狀、乳液狀、水狀噴霧三種質地。
  • 從油狀到水狀噴霧,清爽的膚感自然是不斷爬升的,但塗抹效率卻是逐級降低。這是因為防晒護膚品的防護原理都是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成膜」),一般來說均勻地在裸露肌膚上塗抹 2mm 厚的防晒塗層並等它成膜才夠用。如果說塗抹油狀和乳液狀產品就像拿滾子刷牆,那噴霧就是在牆上塗鴉——要拿噴漆噴到和刷牆一樣的效果,需要花的時間和耐心可想而知。
  • 選購建議:如果你不是特別討厭油狀和乳液狀的質地,我都建議選擇這兩種來減少塗抹的費事程度;但如果你確實偏愛水狀噴霧,記得一定要慢慢地噴夠量才行。(噴霧還有一個 bug,就是沒法帶著坐地鐵,不方便在外出時補塗)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用指標——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日光防護係數)

  • SPF 表示阻擋灼傷射線 UVB 的程度,SPF 後面跟的數字代表可延長皮膚被晒出紅斑的時間。比如一個人正常在陽光下 10 分鐘就會被晒紅,那麼塗抹了 SPF15 的防晒霜之後 10×15=150 分鐘才會被晒紅。
  • 另外,SPF 防晒遮蔽率=(SPF 值-1)/SPF 值×100%,未被防晒霜遮蔽的紫外線會作用在皮膚上,由於 n-1/n < n/n+1,因此理論上 SPF 值越高,阻擋 UVB 的效果越好。但 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目前建議防晒護膚品的最高防晒標識只能是 SPF50+(準備建議提升到 60+),不建議過高的標識;同時,FDA 還表示低於 SPF15 的產品未被證實可防止皮膚癌和皮膚老化。
  • 選購建議:夏天戶外活動較少的,可選購 SPF30 以下;進行戶外活動的,選購 SPF30~50 之間 UVI 的產品。其他較低的季節可以選擇 SPF15~30 之間的產品。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正因為 UVB 可以被玻璃擋住,UVA 卻不行,因此坐在室內窗邊的人不會被晒傷,但依然會被晒黑晒老,也就有了那張被廣泛傳播的大巴司機臉部皺紋圖。(因為圖片受版權保護,請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卡車司機 防晒」或「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uck driver sun exposure」)

今天是否需要防晒?

大太陽的情況人人都知道應該做防晒,但其實紫外線在冬天、陰天都會存在,因此除了肉眼判斷,打開氣象應用看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來得更靠譜些。

比如我昨天從地鐵站出來時是陰天,天氣也很涼爽,但我打開手機看了看紫外線指數居然達到了 10,立刻不敢懈怠地拿出了陽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過氣象App查看紫外線指數

不同紫外線指數下的防晒措施可以參照以下: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WTO建議的防晒措施

如何進行防晒工程

Avoid 避免暴露於紫外線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在室外紫外線指數偏高的情況下,即便全副武裝也不能抵禦傷害,待在室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豔陽高照的日子,可以參照 WHO 的建議,應避免在正午 12 點前兩小時、正午 12 點後三小時進行室外活動(如果你在國外,要遵從夏令時)。當然了,由於 UVA 可穿透玻璃,在室內也不要貼著窗坐。

如果在正午時分不得不出門的話,儘量借用地下通道、室內建築物穿行,或沿著建築物、樹木的廕庇處行走。

Cover 遮擋皮膚

接下來仔細說說上面表格中提到的 ACB 防晒措施。其實除了紫外線指數特別低的時候,其他情況下不論雨雪風霜都要三管齊下防晒比較好:

(原始的順序是 ABC,但我想按防護效力由強到弱講)

前陣子有個外國小哥犧牲了自己的背測評十幾種防晒哪一種效果最好,最後發現最白的皮膚部分是貼著黑膠帶以區分不同品牌防晒霜的部分。那次評論下面圍觀群眾們紛紛都想知道是哪個品牌的膠帶有如此好的防晒效果,現在請大家一起跟我念:物理防晒最為有效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這個實驗比較粗糙,但可以證明物理防晒能阻擋大多數UVA和UVB(既沒有晒黑也沒有晒傷)

能騰出手的遮擋方法

物理防晒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最經常採取的防晒措施,只要是能騰出雙手的情況,我一定打陽傘。

購買一把陽傘時需要關注的指數是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防紫外線指數)值,UPF 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

只要產品上有明確的UPF標識,其他方面就是各取所需了。不嫌重的話越大越好(網購的時候注意克數),風大的地方越結實越好,懶的話自動的更好。如果你購買了一把黑膠在內側的陽傘,那麼恭喜你,你就擁有了一把晴雨傘(我現在就是常年一把傘走天下了)。

我現在使用的晴雨傘是在 NITORI 隨手買的,和以前買的 W.P.C 相比也不遜色。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左:產品會標示的UPF指數 右:選擇這種塗層在內側的陽傘,在下雨天也可以使用

由於地面也會反射一些紫外線,所以緊接著的操作是長袖長褲和口罩。不過在這種熱死人的天氣下,防晒和防中暑是需要平衡的。

如果你不想打傘但還是想把自己遮擋起來,那麼浸滿汗水的帽子和悶熱的防晒衣等著你。(請同樣參照 UPF 值進行購買)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我現在擁有的迪卡儂防晒衣,UPF指數足夠,價廉物美還好搭衣服,誠摯推薦

騰不出手的遮擋方法

如果此時此刻你是一名野球少年,不得不在大太陽下出門踢球(最好的運動時間當然是紫外線指數比較低的清晨和晚上),那麼應該如何進行防晒呢?

當我在夏天戶外跑步時,裝備如下:

  • BUFF 空頂帽(UPF50) :理論上頭髮也是要防晒的,但鑑於可能會被熱死,我已經放棄了。BUFF 不僅防晒輕便,頭圍一圈還設計成止汗帶,佩戴體驗非常良好。
  • 迪卡儂袖套(UPF50+) :迪卡儂還是價廉物,質量可靠
  • 大手帕遮擋脖子處的皮膚
  • 大量防晒霜(詳見下一點)

(對,已經放棄了腿部遮擋工程,因為清晨的太陽會被建築物遮擋一部分,腿部在陽光下暴露的程度還可以,當然也是因為長褲真的太熱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空頂帽和袖套,我的跑步裝備

其實上述操作不是很熱看起來也不是很奇怪,目前袖套擋不住的手背處已經和手臂形成了相當的色差。

根據前面提到過的紫外線可導致白內障的問題,我打算再採購一副墨鏡,目前做下來功課,應該要選擇標識有UV400 或 100%UV 防護的款式。

Block 塗抹防晒用品

防晒霜是不得不暴露在日晒下的最後一道防護,一定要結合前兩種手段一起使用。

防晒護膚品的選購要點

物理防晒劑 or 化學防晒劑?

  • 物理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反射、散射紫外線(包括 UVA 和 UVB)的保護膜,一般使用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的粉末製成。優點是防晒效果好,缺點是塗抹在皮膚上有點泛白,而且比較難抹勻。
  • 化學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吸收紫外線的保護膜,一般使用有可吸收陽光的含碳分子,如氧苯酮、桂皮酸鹽、水楊酸辛酯和阿伏苯,不同的成分會設計成分別針對 UVA 和 UVB 有效。優點是輕薄,缺點是光穩定性不佳,需要頻繁補塗,且某些成分可能會引起過敏。
  • 選購建議:建議購買含有物理防晒劑的防晒護膚品,這個通過查看產品成分表就可以看到。成分表可以通過第三方 App 查看藥監局的數據,這樣就不用費勁看那些專有名詞的外文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美麗修行」顯示的產品成分表,最右一列會對成分的作用做簡要的說明,這樣就不用費勁巴拉地看化學名詞了

如何選擇防晒護膚品的質地?

  • 常見的防晒護膚品一般呈油狀、乳液狀、水狀噴霧三種質地。
  • 從油狀到水狀噴霧,清爽的膚感自然是不斷爬升的,但塗抹效率卻是逐級降低。這是因為防晒護膚品的防護原理都是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成膜」),一般來說均勻地在裸露肌膚上塗抹 2mm 厚的防晒塗層並等它成膜才夠用。如果說塗抹油狀和乳液狀產品就像拿滾子刷牆,那噴霧就是在牆上塗鴉——要拿噴漆噴到和刷牆一樣的效果,需要花的時間和耐心可想而知。
  • 選購建議:如果你不是特別討厭油狀和乳液狀的質地,我都建議選擇這兩種來減少塗抹的費事程度;但如果你確實偏愛水狀噴霧,記得一定要慢慢地噴夠量才行。(噴霧還有一個 bug,就是沒法帶著坐地鐵,不方便在外出時補塗)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用指標——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日光防護係數)

  • SPF 表示阻擋灼傷射線 UVB 的程度,SPF 後面跟的數字代表可延長皮膚被晒出紅斑的時間。比如一個人正常在陽光下 10 分鐘就會被晒紅,那麼塗抹了 SPF15 的防晒霜之後 10×15=150 分鐘才會被晒紅。
  • 另外,SPF 防晒遮蔽率=(SPF 值-1)/SPF 值×100%,未被防晒霜遮蔽的紫外線會作用在皮膚上,由於 n-1/n < n/n+1,因此理論上 SPF 值越高,阻擋 UVB 的效果越好。但 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目前建議防晒護膚品的最高防晒標識只能是 SPF50+(準備建議提升到 60+),不建議過高的標識;同時,FDA 還表示低於 SPF15 的產品未被證實可防止皮膚癌和皮膚老化。
  • 選購建議:夏天戶外活動較少的,可選購 SPF30 以下;進行戶外活動的,選購 SPF30~50 之間 UVI 的產品。其他較低的季節可以選擇 SPF15~30 之間的產品。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不同SPF值下的遮蔽率

歐美產品用指標——Board Spectrum(廣譜防晒)

  • 廣譜防晒代表可抵禦大多數 UVA 和 UVB 射線
  • 選購建議:如果購買歐美系的防晒,一定要認準瓶身正面的「Board Spectrum」標識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正因為 UVB 可以被玻璃擋住,UVA 卻不行,因此坐在室內窗邊的人不會被晒傷,但依然會被晒黑晒老,也就有了那張被廣泛傳播的大巴司機臉部皺紋圖。(因為圖片受版權保護,請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卡車司機 防晒」或「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uck driver sun exposure」)

今天是否需要防晒?

大太陽的情況人人都知道應該做防晒,但其實紫外線在冬天、陰天都會存在,因此除了肉眼判斷,打開氣象應用看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來得更靠譜些。

比如我昨天從地鐵站出來時是陰天,天氣也很涼爽,但我打開手機看了看紫外線指數居然達到了 10,立刻不敢懈怠地拿出了陽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過氣象App查看紫外線指數

不同紫外線指數下的防晒措施可以參照以下: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WTO建議的防晒措施

如何進行防晒工程

Avoid 避免暴露於紫外線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在室外紫外線指數偏高的情況下,即便全副武裝也不能抵禦傷害,待在室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豔陽高照的日子,可以參照 WHO 的建議,應避免在正午 12 點前兩小時、正午 12 點後三小時進行室外活動(如果你在國外,要遵從夏令時)。當然了,由於 UVA 可穿透玻璃,在室內也不要貼著窗坐。

如果在正午時分不得不出門的話,儘量借用地下通道、室內建築物穿行,或沿著建築物、樹木的廕庇處行走。

Cover 遮擋皮膚

接下來仔細說說上面表格中提到的 ACB 防晒措施。其實除了紫外線指數特別低的時候,其他情況下不論雨雪風霜都要三管齊下防晒比較好:

(原始的順序是 ABC,但我想按防護效力由強到弱講)

前陣子有個外國小哥犧牲了自己的背測評十幾種防晒哪一種效果最好,最後發現最白的皮膚部分是貼著黑膠帶以區分不同品牌防晒霜的部分。那次評論下面圍觀群眾們紛紛都想知道是哪個品牌的膠帶有如此好的防晒效果,現在請大家一起跟我念:物理防晒最為有效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這個實驗比較粗糙,但可以證明物理防晒能阻擋大多數UVA和UVB(既沒有晒黑也沒有晒傷)

能騰出手的遮擋方法

物理防晒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最經常採取的防晒措施,只要是能騰出雙手的情況,我一定打陽傘。

購買一把陽傘時需要關注的指數是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防紫外線指數)值,UPF 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

只要產品上有明確的UPF標識,其他方面就是各取所需了。不嫌重的話越大越好(網購的時候注意克數),風大的地方越結實越好,懶的話自動的更好。如果你購買了一把黑膠在內側的陽傘,那麼恭喜你,你就擁有了一把晴雨傘(我現在就是常年一把傘走天下了)。

我現在使用的晴雨傘是在 NITORI 隨手買的,和以前買的 W.P.C 相比也不遜色。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左:產品會標示的UPF指數 右:選擇這種塗層在內側的陽傘,在下雨天也可以使用

由於地面也會反射一些紫外線,所以緊接著的操作是長袖長褲和口罩。不過在這種熱死人的天氣下,防晒和防中暑是需要平衡的。

如果你不想打傘但還是想把自己遮擋起來,那麼浸滿汗水的帽子和悶熱的防晒衣等著你。(請同樣參照 UPF 值進行購買)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我現在擁有的迪卡儂防晒衣,UPF指數足夠,價廉物美還好搭衣服,誠摯推薦

騰不出手的遮擋方法

如果此時此刻你是一名野球少年,不得不在大太陽下出門踢球(最好的運動時間當然是紫外線指數比較低的清晨和晚上),那麼應該如何進行防晒呢?

當我在夏天戶外跑步時,裝備如下:

  • BUFF 空頂帽(UPF50) :理論上頭髮也是要防晒的,但鑑於可能會被熱死,我已經放棄了。BUFF 不僅防晒輕便,頭圍一圈還設計成止汗帶,佩戴體驗非常良好。
  • 迪卡儂袖套(UPF50+) :迪卡儂還是價廉物,質量可靠
  • 大手帕遮擋脖子處的皮膚
  • 大量防晒霜(詳見下一點)

(對,已經放棄了腿部遮擋工程,因為清晨的太陽會被建築物遮擋一部分,腿部在陽光下暴露的程度還可以,當然也是因為長褲真的太熱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空頂帽和袖套,我的跑步裝備

其實上述操作不是很熱看起來也不是很奇怪,目前袖套擋不住的手背處已經和手臂形成了相當的色差。

根據前面提到過的紫外線可導致白內障的問題,我打算再採購一副墨鏡,目前做下來功課,應該要選擇標識有UV400 或 100%UV 防護的款式。

Block 塗抹防晒用品

防晒霜是不得不暴露在日晒下的最後一道防護,一定要結合前兩種手段一起使用。

防晒護膚品的選購要點

物理防晒劑 or 化學防晒劑?

  • 物理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反射、散射紫外線(包括 UVA 和 UVB)的保護膜,一般使用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的粉末製成。優點是防晒效果好,缺點是塗抹在皮膚上有點泛白,而且比較難抹勻。
  • 化學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吸收紫外線的保護膜,一般使用有可吸收陽光的含碳分子,如氧苯酮、桂皮酸鹽、水楊酸辛酯和阿伏苯,不同的成分會設計成分別針對 UVA 和 UVB 有效。優點是輕薄,缺點是光穩定性不佳,需要頻繁補塗,且某些成分可能會引起過敏。
  • 選購建議:建議購買含有物理防晒劑的防晒護膚品,這個通過查看產品成分表就可以看到。成分表可以通過第三方 App 查看藥監局的數據,這樣就不用費勁看那些專有名詞的外文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美麗修行」顯示的產品成分表,最右一列會對成分的作用做簡要的說明,這樣就不用費勁巴拉地看化學名詞了

如何選擇防晒護膚品的質地?

  • 常見的防晒護膚品一般呈油狀、乳液狀、水狀噴霧三種質地。
  • 從油狀到水狀噴霧,清爽的膚感自然是不斷爬升的,但塗抹效率卻是逐級降低。這是因為防晒護膚品的防護原理都是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成膜」),一般來說均勻地在裸露肌膚上塗抹 2mm 厚的防晒塗層並等它成膜才夠用。如果說塗抹油狀和乳液狀產品就像拿滾子刷牆,那噴霧就是在牆上塗鴉——要拿噴漆噴到和刷牆一樣的效果,需要花的時間和耐心可想而知。
  • 選購建議:如果你不是特別討厭油狀和乳液狀的質地,我都建議選擇這兩種來減少塗抹的費事程度;但如果你確實偏愛水狀噴霧,記得一定要慢慢地噴夠量才行。(噴霧還有一個 bug,就是沒法帶著坐地鐵,不方便在外出時補塗)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用指標——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日光防護係數)

  • SPF 表示阻擋灼傷射線 UVB 的程度,SPF 後面跟的數字代表可延長皮膚被晒出紅斑的時間。比如一個人正常在陽光下 10 分鐘就會被晒紅,那麼塗抹了 SPF15 的防晒霜之後 10×15=150 分鐘才會被晒紅。
  • 另外,SPF 防晒遮蔽率=(SPF 值-1)/SPF 值×100%,未被防晒霜遮蔽的紫外線會作用在皮膚上,由於 n-1/n < n/n+1,因此理論上 SPF 值越高,阻擋 UVB 的效果越好。但 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目前建議防晒護膚品的最高防晒標識只能是 SPF50+(準備建議提升到 60+),不建議過高的標識;同時,FDA 還表示低於 SPF15 的產品未被證實可防止皮膚癌和皮膚老化。
  • 選購建議:夏天戶外活動較少的,可選購 SPF30 以下;進行戶外活動的,選購 SPF30~50 之間 UVI 的產品。其他較低的季節可以選擇 SPF15~30 之間的產品。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不同SPF值下的遮蔽率

歐美產品用指標——Board Spectrum(廣譜防晒)

  • 廣譜防晒代表可抵禦大多數 UVA 和 UVB 射線
  • 選購建議:如果購買歐美系的防晒,一定要認準瓶身正面的「Board Spectrum」標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注意標識

日系防晒用指標——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防護 UVA 等級)

  • 根據日本化妝品協會的規定,還有一個單獨標註防護老化射線UVA的指標——PA。PA+ 表示可以延緩肌膚受到 UVA 傷害的時間 2-4 倍,PA++ 表示可以延緩 4-8 倍的時間,PA+++ 表示可以延緩 8 倍以上。
  • 選購建議:日系防晒請認準 PA 指標,夏天選擇 PA++ 及以上;進行戶外活動的,選擇 PA+++ 及以上。其他 UVI 較低的季節可以選擇一個 +。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正因為 UVB 可以被玻璃擋住,UVA 卻不行,因此坐在室內窗邊的人不會被晒傷,但依然會被晒黑晒老,也就有了那張被廣泛傳播的大巴司機臉部皺紋圖。(因為圖片受版權保護,請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卡車司機 防晒」或「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uck driver sun exposure」)

今天是否需要防晒?

大太陽的情況人人都知道應該做防晒,但其實紫外線在冬天、陰天都會存在,因此除了肉眼判斷,打開氣象應用看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來得更靠譜些。

比如我昨天從地鐵站出來時是陰天,天氣也很涼爽,但我打開手機看了看紫外線指數居然達到了 10,立刻不敢懈怠地拿出了陽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過氣象App查看紫外線指數

不同紫外線指數下的防晒措施可以參照以下: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WTO建議的防晒措施

如何進行防晒工程

Avoid 避免暴露於紫外線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在室外紫外線指數偏高的情況下,即便全副武裝也不能抵禦傷害,待在室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豔陽高照的日子,可以參照 WHO 的建議,應避免在正午 12 點前兩小時、正午 12 點後三小時進行室外活動(如果你在國外,要遵從夏令時)。當然了,由於 UVA 可穿透玻璃,在室內也不要貼著窗坐。

如果在正午時分不得不出門的話,儘量借用地下通道、室內建築物穿行,或沿著建築物、樹木的廕庇處行走。

Cover 遮擋皮膚

接下來仔細說說上面表格中提到的 ACB 防晒措施。其實除了紫外線指數特別低的時候,其他情況下不論雨雪風霜都要三管齊下防晒比較好:

(原始的順序是 ABC,但我想按防護效力由強到弱講)

前陣子有個外國小哥犧牲了自己的背測評十幾種防晒哪一種效果最好,最後發現最白的皮膚部分是貼著黑膠帶以區分不同品牌防晒霜的部分。那次評論下面圍觀群眾們紛紛都想知道是哪個品牌的膠帶有如此好的防晒效果,現在請大家一起跟我念:物理防晒最為有效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這個實驗比較粗糙,但可以證明物理防晒能阻擋大多數UVA和UVB(既沒有晒黑也沒有晒傷)

能騰出手的遮擋方法

物理防晒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最經常採取的防晒措施,只要是能騰出雙手的情況,我一定打陽傘。

購買一把陽傘時需要關注的指數是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防紫外線指數)值,UPF 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

只要產品上有明確的UPF標識,其他方面就是各取所需了。不嫌重的話越大越好(網購的時候注意克數),風大的地方越結實越好,懶的話自動的更好。如果你購買了一把黑膠在內側的陽傘,那麼恭喜你,你就擁有了一把晴雨傘(我現在就是常年一把傘走天下了)。

我現在使用的晴雨傘是在 NITORI 隨手買的,和以前買的 W.P.C 相比也不遜色。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左:產品會標示的UPF指數 右:選擇這種塗層在內側的陽傘,在下雨天也可以使用

由於地面也會反射一些紫外線,所以緊接著的操作是長袖長褲和口罩。不過在這種熱死人的天氣下,防晒和防中暑是需要平衡的。

如果你不想打傘但還是想把自己遮擋起來,那麼浸滿汗水的帽子和悶熱的防晒衣等著你。(請同樣參照 UPF 值進行購買)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我現在擁有的迪卡儂防晒衣,UPF指數足夠,價廉物美還好搭衣服,誠摯推薦

騰不出手的遮擋方法

如果此時此刻你是一名野球少年,不得不在大太陽下出門踢球(最好的運動時間當然是紫外線指數比較低的清晨和晚上),那麼應該如何進行防晒呢?

當我在夏天戶外跑步時,裝備如下:

  • BUFF 空頂帽(UPF50) :理論上頭髮也是要防晒的,但鑑於可能會被熱死,我已經放棄了。BUFF 不僅防晒輕便,頭圍一圈還設計成止汗帶,佩戴體驗非常良好。
  • 迪卡儂袖套(UPF50+) :迪卡儂還是價廉物,質量可靠
  • 大手帕遮擋脖子處的皮膚
  • 大量防晒霜(詳見下一點)

(對,已經放棄了腿部遮擋工程,因為清晨的太陽會被建築物遮擋一部分,腿部在陽光下暴露的程度還可以,當然也是因為長褲真的太熱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空頂帽和袖套,我的跑步裝備

其實上述操作不是很熱看起來也不是很奇怪,目前袖套擋不住的手背處已經和手臂形成了相當的色差。

根據前面提到過的紫外線可導致白內障的問題,我打算再採購一副墨鏡,目前做下來功課,應該要選擇標識有UV400 或 100%UV 防護的款式。

Block 塗抹防晒用品

防晒霜是不得不暴露在日晒下的最後一道防護,一定要結合前兩種手段一起使用。

防晒護膚品的選購要點

物理防晒劑 or 化學防晒劑?

  • 物理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反射、散射紫外線(包括 UVA 和 UVB)的保護膜,一般使用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的粉末製成。優點是防晒效果好,缺點是塗抹在皮膚上有點泛白,而且比較難抹勻。
  • 化學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吸收紫外線的保護膜,一般使用有可吸收陽光的含碳分子,如氧苯酮、桂皮酸鹽、水楊酸辛酯和阿伏苯,不同的成分會設計成分別針對 UVA 和 UVB 有效。優點是輕薄,缺點是光穩定性不佳,需要頻繁補塗,且某些成分可能會引起過敏。
  • 選購建議:建議購買含有物理防晒劑的防晒護膚品,這個通過查看產品成分表就可以看到。成分表可以通過第三方 App 查看藥監局的數據,這樣就不用費勁看那些專有名詞的外文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美麗修行」顯示的產品成分表,最右一列會對成分的作用做簡要的說明,這樣就不用費勁巴拉地看化學名詞了

如何選擇防晒護膚品的質地?

  • 常見的防晒護膚品一般呈油狀、乳液狀、水狀噴霧三種質地。
  • 從油狀到水狀噴霧,清爽的膚感自然是不斷爬升的,但塗抹效率卻是逐級降低。這是因為防晒護膚品的防護原理都是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成膜」),一般來說均勻地在裸露肌膚上塗抹 2mm 厚的防晒塗層並等它成膜才夠用。如果說塗抹油狀和乳液狀產品就像拿滾子刷牆,那噴霧就是在牆上塗鴉——要拿噴漆噴到和刷牆一樣的效果,需要花的時間和耐心可想而知。
  • 選購建議:如果你不是特別討厭油狀和乳液狀的質地,我都建議選擇這兩種來減少塗抹的費事程度;但如果你確實偏愛水狀噴霧,記得一定要慢慢地噴夠量才行。(噴霧還有一個 bug,就是沒法帶著坐地鐵,不方便在外出時補塗)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用指標——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日光防護係數)

  • SPF 表示阻擋灼傷射線 UVB 的程度,SPF 後面跟的數字代表可延長皮膚被晒出紅斑的時間。比如一個人正常在陽光下 10 分鐘就會被晒紅,那麼塗抹了 SPF15 的防晒霜之後 10×15=150 分鐘才會被晒紅。
  • 另外,SPF 防晒遮蔽率=(SPF 值-1)/SPF 值×100%,未被防晒霜遮蔽的紫外線會作用在皮膚上,由於 n-1/n < n/n+1,因此理論上 SPF 值越高,阻擋 UVB 的效果越好。但 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目前建議防晒護膚品的最高防晒標識只能是 SPF50+(準備建議提升到 60+),不建議過高的標識;同時,FDA 還表示低於 SPF15 的產品未被證實可防止皮膚癌和皮膚老化。
  • 選購建議:夏天戶外活動較少的,可選購 SPF30 以下;進行戶外活動的,選購 SPF30~50 之間 UVI 的產品。其他較低的季節可以選擇 SPF15~30 之間的產品。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不同SPF值下的遮蔽率

歐美產品用指標——Board Spectrum(廣譜防晒)

  • 廣譜防晒代表可抵禦大多數 UVA 和 UVB 射線
  • 選購建議:如果購買歐美系的防晒,一定要認準瓶身正面的「Board Spectrum」標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注意標識

日系防晒用指標——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防護 UVA 等級)

  • 根據日本化妝品協會的規定,還有一個單獨標註防護老化射線UVA的指標——PA。PA+ 表示可以延緩肌膚受到 UVA 傷害的時間 2-4 倍,PA++ 表示可以延緩 4-8 倍的時間,PA+++ 表示可以延緩 8 倍以上。
  • 選購建議:日系防晒請認準 PA 指標,夏天選擇 PA++ 及以上;進行戶外活動的,選擇 PA+++ 及以上。其他 UVI 較低的季節可以選擇一個 +。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還是大拿的例子,PA值是四個 +

是否購買防水型防晒護膚品?

  • 防水型產品更不容易被水流、汗水等沖走
  • 選購建議:如果你本身出汗量比較大,或者打算在泳池游泳,可以選擇防水型防晒護膚品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正因為 UVB 可以被玻璃擋住,UVA 卻不行,因此坐在室內窗邊的人不會被晒傷,但依然會被晒黑晒老,也就有了那張被廣泛傳播的大巴司機臉部皺紋圖。(因為圖片受版權保護,請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卡車司機 防晒」或「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uck driver sun exposure」)

今天是否需要防晒?

大太陽的情況人人都知道應該做防晒,但其實紫外線在冬天、陰天都會存在,因此除了肉眼判斷,打開氣象應用看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來得更靠譜些。

比如我昨天從地鐵站出來時是陰天,天氣也很涼爽,但我打開手機看了看紫外線指數居然達到了 10,立刻不敢懈怠地拿出了陽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過氣象App查看紫外線指數

不同紫外線指數下的防晒措施可以參照以下: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WTO建議的防晒措施

如何進行防晒工程

Avoid 避免暴露於紫外線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在室外紫外線指數偏高的情況下,即便全副武裝也不能抵禦傷害,待在室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豔陽高照的日子,可以參照 WHO 的建議,應避免在正午 12 點前兩小時、正午 12 點後三小時進行室外活動(如果你在國外,要遵從夏令時)。當然了,由於 UVA 可穿透玻璃,在室內也不要貼著窗坐。

如果在正午時分不得不出門的話,儘量借用地下通道、室內建築物穿行,或沿著建築物、樹木的廕庇處行走。

Cover 遮擋皮膚

接下來仔細說說上面表格中提到的 ACB 防晒措施。其實除了紫外線指數特別低的時候,其他情況下不論雨雪風霜都要三管齊下防晒比較好:

(原始的順序是 ABC,但我想按防護效力由強到弱講)

前陣子有個外國小哥犧牲了自己的背測評十幾種防晒哪一種效果最好,最後發現最白的皮膚部分是貼著黑膠帶以區分不同品牌防晒霜的部分。那次評論下面圍觀群眾們紛紛都想知道是哪個品牌的膠帶有如此好的防晒效果,現在請大家一起跟我念:物理防晒最為有效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這個實驗比較粗糙,但可以證明物理防晒能阻擋大多數UVA和UVB(既沒有晒黑也沒有晒傷)

能騰出手的遮擋方法

物理防晒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最經常採取的防晒措施,只要是能騰出雙手的情況,我一定打陽傘。

購買一把陽傘時需要關注的指數是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防紫外線指數)值,UPF 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

只要產品上有明確的UPF標識,其他方面就是各取所需了。不嫌重的話越大越好(網購的時候注意克數),風大的地方越結實越好,懶的話自動的更好。如果你購買了一把黑膠在內側的陽傘,那麼恭喜你,你就擁有了一把晴雨傘(我現在就是常年一把傘走天下了)。

我現在使用的晴雨傘是在 NITORI 隨手買的,和以前買的 W.P.C 相比也不遜色。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左:產品會標示的UPF指數 右:選擇這種塗層在內側的陽傘,在下雨天也可以使用

由於地面也會反射一些紫外線,所以緊接著的操作是長袖長褲和口罩。不過在這種熱死人的天氣下,防晒和防中暑是需要平衡的。

如果你不想打傘但還是想把自己遮擋起來,那麼浸滿汗水的帽子和悶熱的防晒衣等著你。(請同樣參照 UPF 值進行購買)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我現在擁有的迪卡儂防晒衣,UPF指數足夠,價廉物美還好搭衣服,誠摯推薦

騰不出手的遮擋方法

如果此時此刻你是一名野球少年,不得不在大太陽下出門踢球(最好的運動時間當然是紫外線指數比較低的清晨和晚上),那麼應該如何進行防晒呢?

當我在夏天戶外跑步時,裝備如下:

  • BUFF 空頂帽(UPF50) :理論上頭髮也是要防晒的,但鑑於可能會被熱死,我已經放棄了。BUFF 不僅防晒輕便,頭圍一圈還設計成止汗帶,佩戴體驗非常良好。
  • 迪卡儂袖套(UPF50+) :迪卡儂還是價廉物,質量可靠
  • 大手帕遮擋脖子處的皮膚
  • 大量防晒霜(詳見下一點)

(對,已經放棄了腿部遮擋工程,因為清晨的太陽會被建築物遮擋一部分,腿部在陽光下暴露的程度還可以,當然也是因為長褲真的太熱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空頂帽和袖套,我的跑步裝備

其實上述操作不是很熱看起來也不是很奇怪,目前袖套擋不住的手背處已經和手臂形成了相當的色差。

根據前面提到過的紫外線可導致白內障的問題,我打算再採購一副墨鏡,目前做下來功課,應該要選擇標識有UV400 或 100%UV 防護的款式。

Block 塗抹防晒用品

防晒霜是不得不暴露在日晒下的最後一道防護,一定要結合前兩種手段一起使用。

防晒護膚品的選購要點

物理防晒劑 or 化學防晒劑?

  • 物理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反射、散射紫外線(包括 UVA 和 UVB)的保護膜,一般使用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的粉末製成。優點是防晒效果好,缺點是塗抹在皮膚上有點泛白,而且比較難抹勻。
  • 化學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吸收紫外線的保護膜,一般使用有可吸收陽光的含碳分子,如氧苯酮、桂皮酸鹽、水楊酸辛酯和阿伏苯,不同的成分會設計成分別針對 UVA 和 UVB 有效。優點是輕薄,缺點是光穩定性不佳,需要頻繁補塗,且某些成分可能會引起過敏。
  • 選購建議:建議購買含有物理防晒劑的防晒護膚品,這個通過查看產品成分表就可以看到。成分表可以通過第三方 App 查看藥監局的數據,這樣就不用費勁看那些專有名詞的外文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美麗修行」顯示的產品成分表,最右一列會對成分的作用做簡要的說明,這樣就不用費勁巴拉地看化學名詞了

如何選擇防晒護膚品的質地?

  • 常見的防晒護膚品一般呈油狀、乳液狀、水狀噴霧三種質地。
  • 從油狀到水狀噴霧,清爽的膚感自然是不斷爬升的,但塗抹效率卻是逐級降低。這是因為防晒護膚品的防護原理都是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成膜」),一般來說均勻地在裸露肌膚上塗抹 2mm 厚的防晒塗層並等它成膜才夠用。如果說塗抹油狀和乳液狀產品就像拿滾子刷牆,那噴霧就是在牆上塗鴉——要拿噴漆噴到和刷牆一樣的效果,需要花的時間和耐心可想而知。
  • 選購建議:如果你不是特別討厭油狀和乳液狀的質地,我都建議選擇這兩種來減少塗抹的費事程度;但如果你確實偏愛水狀噴霧,記得一定要慢慢地噴夠量才行。(噴霧還有一個 bug,就是沒法帶著坐地鐵,不方便在外出時補塗)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用指標——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日光防護係數)

  • SPF 表示阻擋灼傷射線 UVB 的程度,SPF 後面跟的數字代表可延長皮膚被晒出紅斑的時間。比如一個人正常在陽光下 10 分鐘就會被晒紅,那麼塗抹了 SPF15 的防晒霜之後 10×15=150 分鐘才會被晒紅。
  • 另外,SPF 防晒遮蔽率=(SPF 值-1)/SPF 值×100%,未被防晒霜遮蔽的紫外線會作用在皮膚上,由於 n-1/n < n/n+1,因此理論上 SPF 值越高,阻擋 UVB 的效果越好。但 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目前建議防晒護膚品的最高防晒標識只能是 SPF50+(準備建議提升到 60+),不建議過高的標識;同時,FDA 還表示低於 SPF15 的產品未被證實可防止皮膚癌和皮膚老化。
  • 選購建議:夏天戶外活動較少的,可選購 SPF30 以下;進行戶外活動的,選購 SPF30~50 之間 UVI 的產品。其他較低的季節可以選擇 SPF15~30 之間的產品。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不同SPF值下的遮蔽率

歐美產品用指標——Board Spectrum(廣譜防晒)

  • 廣譜防晒代表可抵禦大多數 UVA 和 UVB 射線
  • 選購建議:如果購買歐美系的防晒,一定要認準瓶身正面的「Board Spectrum」標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注意標識

日系防晒用指標——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防護 UVA 等級)

  • 根據日本化妝品協會的規定,還有一個單獨標註防護老化射線UVA的指標——PA。PA+ 表示可以延緩肌膚受到 UVA 傷害的時間 2-4 倍,PA++ 表示可以延緩 4-8 倍的時間,PA+++ 表示可以延緩 8 倍以上。
  • 選購建議:日系防晒請認準 PA 指標,夏天選擇 PA++ 及以上;進行戶外活動的,選擇 PA+++ 及以上。其他 UVI 較低的季節可以選擇一個 +。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還是大拿的例子,PA值是四個 +

是否購買防水型防晒護膚品?

  • 防水型產品更不容易被水流、汗水等沖走
  • 選購建議:如果你本身出汗量比較大,或者打算在泳池游泳,可以選擇防水型防晒護膚品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行業對於防水沒有統一的標識要求,看到類似表述的都說明防水

在海邊選擇什麼防晒霜?

  • 化學防晒劑中的一些成分會危害珊瑚礁,因此許多旅遊勝地海域的珊瑚礁都沒有初生珊瑚。夏威夷已經禁止島上售賣含有二苯甲酮-3(Oxybenzone)及桂皮酸鈉(octinoxate)成分的防晒霜。
  • 儘管有些防晒產品的包裝上標示了 reef-safe/reef-friendly,但目前這類標識尚未收到 FDA 的監管,從成分表中還是會看到含有氯苯酮等危害珊瑚的成分。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表示,儘管沒有完全的珊瑚友好型防晒霜,但未有明確的證據表示二氧化鈦和氧化鋅(前面說過的純物理防晒劑成分)會危害珊瑚;FDA 也證明只有這兩種成分對珊瑚安全。
  • 選購建議:當你在海邊進行活動時(即便不下海游泳、潛水等,防晒劑也會從海邊的衝淋房等來源流入大海),最好選用純物理防晒劑。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正因為 UVB 可以被玻璃擋住,UVA 卻不行,因此坐在室內窗邊的人不會被晒傷,但依然會被晒黑晒老,也就有了那張被廣泛傳播的大巴司機臉部皺紋圖。(因為圖片受版權保護,請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卡車司機 防晒」或「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uck driver sun exposure」)

今天是否需要防晒?

大太陽的情況人人都知道應該做防晒,但其實紫外線在冬天、陰天都會存在,因此除了肉眼判斷,打開氣象應用看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來得更靠譜些。

比如我昨天從地鐵站出來時是陰天,天氣也很涼爽,但我打開手機看了看紫外線指數居然達到了 10,立刻不敢懈怠地拿出了陽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過氣象App查看紫外線指數

不同紫外線指數下的防晒措施可以參照以下: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WTO建議的防晒措施

如何進行防晒工程

Avoid 避免暴露於紫外線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在室外紫外線指數偏高的情況下,即便全副武裝也不能抵禦傷害,待在室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豔陽高照的日子,可以參照 WHO 的建議,應避免在正午 12 點前兩小時、正午 12 點後三小時進行室外活動(如果你在國外,要遵從夏令時)。當然了,由於 UVA 可穿透玻璃,在室內也不要貼著窗坐。

如果在正午時分不得不出門的話,儘量借用地下通道、室內建築物穿行,或沿著建築物、樹木的廕庇處行走。

Cover 遮擋皮膚

接下來仔細說說上面表格中提到的 ACB 防晒措施。其實除了紫外線指數特別低的時候,其他情況下不論雨雪風霜都要三管齊下防晒比較好:

(原始的順序是 ABC,但我想按防護效力由強到弱講)

前陣子有個外國小哥犧牲了自己的背測評十幾種防晒哪一種效果最好,最後發現最白的皮膚部分是貼著黑膠帶以區分不同品牌防晒霜的部分。那次評論下面圍觀群眾們紛紛都想知道是哪個品牌的膠帶有如此好的防晒效果,現在請大家一起跟我念:物理防晒最為有效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這個實驗比較粗糙,但可以證明物理防晒能阻擋大多數UVA和UVB(既沒有晒黑也沒有晒傷)

能騰出手的遮擋方法

物理防晒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最經常採取的防晒措施,只要是能騰出雙手的情況,我一定打陽傘。

購買一把陽傘時需要關注的指數是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防紫外線指數)值,UPF 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

只要產品上有明確的UPF標識,其他方面就是各取所需了。不嫌重的話越大越好(網購的時候注意克數),風大的地方越結實越好,懶的話自動的更好。如果你購買了一把黑膠在內側的陽傘,那麼恭喜你,你就擁有了一把晴雨傘(我現在就是常年一把傘走天下了)。

我現在使用的晴雨傘是在 NITORI 隨手買的,和以前買的 W.P.C 相比也不遜色。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左:產品會標示的UPF指數 右:選擇這種塗層在內側的陽傘,在下雨天也可以使用

由於地面也會反射一些紫外線,所以緊接著的操作是長袖長褲和口罩。不過在這種熱死人的天氣下,防晒和防中暑是需要平衡的。

如果你不想打傘但還是想把自己遮擋起來,那麼浸滿汗水的帽子和悶熱的防晒衣等著你。(請同樣參照 UPF 值進行購買)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我現在擁有的迪卡儂防晒衣,UPF指數足夠,價廉物美還好搭衣服,誠摯推薦

騰不出手的遮擋方法

如果此時此刻你是一名野球少年,不得不在大太陽下出門踢球(最好的運動時間當然是紫外線指數比較低的清晨和晚上),那麼應該如何進行防晒呢?

當我在夏天戶外跑步時,裝備如下:

  • BUFF 空頂帽(UPF50) :理論上頭髮也是要防晒的,但鑑於可能會被熱死,我已經放棄了。BUFF 不僅防晒輕便,頭圍一圈還設計成止汗帶,佩戴體驗非常良好。
  • 迪卡儂袖套(UPF50+) :迪卡儂還是價廉物,質量可靠
  • 大手帕遮擋脖子處的皮膚
  • 大量防晒霜(詳見下一點)

(對,已經放棄了腿部遮擋工程,因為清晨的太陽會被建築物遮擋一部分,腿部在陽光下暴露的程度還可以,當然也是因為長褲真的太熱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空頂帽和袖套,我的跑步裝備

其實上述操作不是很熱看起來也不是很奇怪,目前袖套擋不住的手背處已經和手臂形成了相當的色差。

根據前面提到過的紫外線可導致白內障的問題,我打算再採購一副墨鏡,目前做下來功課,應該要選擇標識有UV400 或 100%UV 防護的款式。

Block 塗抹防晒用品

防晒霜是不得不暴露在日晒下的最後一道防護,一定要結合前兩種手段一起使用。

防晒護膚品的選購要點

物理防晒劑 or 化學防晒劑?

  • 物理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反射、散射紫外線(包括 UVA 和 UVB)的保護膜,一般使用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的粉末製成。優點是防晒效果好,缺點是塗抹在皮膚上有點泛白,而且比較難抹勻。
  • 化學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吸收紫外線的保護膜,一般使用有可吸收陽光的含碳分子,如氧苯酮、桂皮酸鹽、水楊酸辛酯和阿伏苯,不同的成分會設計成分別針對 UVA 和 UVB 有效。優點是輕薄,缺點是光穩定性不佳,需要頻繁補塗,且某些成分可能會引起過敏。
  • 選購建議:建議購買含有物理防晒劑的防晒護膚品,這個通過查看產品成分表就可以看到。成分表可以通過第三方 App 查看藥監局的數據,這樣就不用費勁看那些專有名詞的外文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美麗修行」顯示的產品成分表,最右一列會對成分的作用做簡要的說明,這樣就不用費勁巴拉地看化學名詞了

如何選擇防晒護膚品的質地?

  • 常見的防晒護膚品一般呈油狀、乳液狀、水狀噴霧三種質地。
  • 從油狀到水狀噴霧,清爽的膚感自然是不斷爬升的,但塗抹效率卻是逐級降低。這是因為防晒護膚品的防護原理都是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成膜」),一般來說均勻地在裸露肌膚上塗抹 2mm 厚的防晒塗層並等它成膜才夠用。如果說塗抹油狀和乳液狀產品就像拿滾子刷牆,那噴霧就是在牆上塗鴉——要拿噴漆噴到和刷牆一樣的效果,需要花的時間和耐心可想而知。
  • 選購建議:如果你不是特別討厭油狀和乳液狀的質地,我都建議選擇這兩種來減少塗抹的費事程度;但如果你確實偏愛水狀噴霧,記得一定要慢慢地噴夠量才行。(噴霧還有一個 bug,就是沒法帶著坐地鐵,不方便在外出時補塗)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用指標——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日光防護係數)

  • SPF 表示阻擋灼傷射線 UVB 的程度,SPF 後面跟的數字代表可延長皮膚被晒出紅斑的時間。比如一個人正常在陽光下 10 分鐘就會被晒紅,那麼塗抹了 SPF15 的防晒霜之後 10×15=150 分鐘才會被晒紅。
  • 另外,SPF 防晒遮蔽率=(SPF 值-1)/SPF 值×100%,未被防晒霜遮蔽的紫外線會作用在皮膚上,由於 n-1/n < n/n+1,因此理論上 SPF 值越高,阻擋 UVB 的效果越好。但 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目前建議防晒護膚品的最高防晒標識只能是 SPF50+(準備建議提升到 60+),不建議過高的標識;同時,FDA 還表示低於 SPF15 的產品未被證實可防止皮膚癌和皮膚老化。
  • 選購建議:夏天戶外活動較少的,可選購 SPF30 以下;進行戶外活動的,選購 SPF30~50 之間 UVI 的產品。其他較低的季節可以選擇 SPF15~30 之間的產品。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不同SPF值下的遮蔽率

歐美產品用指標——Board Spectrum(廣譜防晒)

  • 廣譜防晒代表可抵禦大多數 UVA 和 UVB 射線
  • 選購建議:如果購買歐美系的防晒,一定要認準瓶身正面的「Board Spectrum」標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注意標識

日系防晒用指標——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防護 UVA 等級)

  • 根據日本化妝品協會的規定,還有一個單獨標註防護老化射線UVA的指標——PA。PA+ 表示可以延緩肌膚受到 UVA 傷害的時間 2-4 倍,PA++ 表示可以延緩 4-8 倍的時間,PA+++ 表示可以延緩 8 倍以上。
  • 選購建議:日系防晒請認準 PA 指標,夏天選擇 PA++ 及以上;進行戶外活動的,選擇 PA+++ 及以上。其他 UVI 較低的季節可以選擇一個 +。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還是大拿的例子,PA值是四個 +

是否購買防水型防晒護膚品?

  • 防水型產品更不容易被水流、汗水等沖走
  • 選購建議:如果你本身出汗量比較大,或者打算在泳池游泳,可以選擇防水型防晒護膚品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行業對於防水沒有統一的標識要求,看到類似表述的都說明防水

在海邊選擇什麼防晒霜?

  • 化學防晒劑中的一些成分會危害珊瑚礁,因此許多旅遊勝地海域的珊瑚礁都沒有初生珊瑚。夏威夷已經禁止島上售賣含有二苯甲酮-3(Oxybenzone)及桂皮酸鈉(octinoxate)成分的防晒霜。
  • 儘管有些防晒產品的包裝上標示了 reef-safe/reef-friendly,但目前這類標識尚未收到 FDA 的監管,從成分表中還是會看到含有氯苯酮等危害珊瑚的成分。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表示,儘管沒有完全的珊瑚友好型防晒霜,但未有明確的證據表示二氧化鈦和氧化鋅(前面說過的純物理防晒劑成分)會危害珊瑚;FDA 也證明只有這兩種成分對珊瑚安全。
  • 選購建議:當你在海邊進行活動時(即便不下海游泳、潛水等,防晒劑也會從海邊的衝淋房等來源流入大海),最好選用純物理防晒劑。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化學防晒劑可能會導致珊瑚白化

如何正確地塗抹防晒護膚品

用前搖一搖(如果含有物理防晒劑)

  • 由於氧化鋅等物理防晒劑呈粉末狀,為了保證每一次擠出的產品中都含有這些粉末,應該在使用前搖勻。

什麼時候塗?

  • 出門前 20 分鐘塗抹,以保證產品能夠充分成膜。成膜的膚感大概是皮膚表面形成一層穩定的黏黏的網,跟驅蚊水在皮膚上風乾的感覺差不多。如果你夠勤快的話,可以等第一層成膜後再塗一層(和刷牆一個意思)
  • 外出後每 2 小時補塗一次。由於汗水、擦拭、化學防晒劑的光穩定性不佳等理由,防晒霜會失去吸收/反射紫外線的功能,因此需要頻繁補塗(即便這兩個小時中你有一個半小時待在室內)。應注意的是,即便是防水型的防晒霜也需要補塗,因為防水只意味著它能更有力地附著在皮膚表面,但其中的有效成分依然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失效。但如果你是等防晒成膜後才化妝,那麼只要妝面完整,可以認為下面的防晒膜也一直完整,只需要在妝局部融掉、或者 SPF 和 PA 保護皮膚的理論時間耗盡時再進行補塗。

塗多少?

  • 前面說到的產品 SPF 值是在每平方釐米的皮膚上塗抹 2 毫克得出的測試結果。所以,如果你塗不夠量的話,產品標識的防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 塗防晒量的參考大致如下,吃不準塗多少的時候就多塗點。茶匙大概是喝咖啡杯搭配的那種大小,一茶匙 = 5ml。
  • 以下各半茶匙:每個手臂,臉,脖子+耳朵;以下各一茶匙:每條腿,身體正面,背部
"

炎炎夏日好防晒——說完這句話,一定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想要關窗。

防晒這個領域的知識不對稱非常顯著——瞭解的人會在每一次出門前進行周密的防晒儀式,不瞭解的人則還是大喇喇地暴露在烈日底下。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講講為什麼人類需要防晒以及如何進行防晒工作,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那位不防晒的人類。

防晒是為了防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明確一下的是,「怕晒黑才防晒」真的是一個相當古早和片面的觀念了。

防晒是為了防止過度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而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皮膚老化等嚴重後果。跟這些危害比起來,晒黑真的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人當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喜愛的膚色以及擁有的褶子,但不應該忽略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熱愛晒太陽和衝浪的錦戶亮(我真的是黃擔)

紫外線會帶來的危害

紫外線(Ultraviolet,UV)是波長在 10nm(納米)至 400nm 之間的電磁波,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紫外線。其中波長 200nm 以下的會被空氣強烈地吸收,因此被稱為真空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皮膚癌和黑素瘤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將所有類別的紫外線輻射歸類為1級致癌物質。這是被認定的最高等級致癌物質,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排除它使人類致癌的可能性症」。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BCC)、鱗狀細胞癌(SCC)和黑素瘤。皮膚惡性黑素瘤可在過度暴露於太陽的許多年之後發生。

白內障及其他視力損傷

當眼睛持續暴露於紫外線下時,眼結膜、角膜、眼晶狀體及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與皮質性白內障、角膜炎、眼部惡性腫瘤等許多眼科疾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皮膚老化和晒傷

比起前兩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我們平時關注的晒黑、晒傷、晒老簡直不值一提。在這裡說說防晒產品中總會提到的 UVA 和 UVB。

UVA 和 UVB 是我們根據波長對紫外線作出的一種細分,而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正因為 UVB 可以被玻璃擋住,UVA 卻不行,因此坐在室內窗邊的人不會被晒傷,但依然會被晒黑晒老,也就有了那張被廣泛傳播的大巴司機臉部皺紋圖。(因為圖片受版權保護,請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卡車司機 防晒」或「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uck driver sun exposure」)

今天是否需要防晒?

大太陽的情況人人都知道應該做防晒,但其實紫外線在冬天、陰天都會存在,因此除了肉眼判斷,打開氣象應用看看當天的紫外線指數來得更靠譜些。

比如我昨天從地鐵站出來時是陰天,天氣也很涼爽,但我打開手機看了看紫外線指數居然達到了 10,立刻不敢懈怠地拿出了陽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過氣象App查看紫外線指數

不同紫外線指數下的防晒措施可以參照以下: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WTO建議的防晒措施

如何進行防晒工程

Avoid 避免暴露於紫外線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在室外紫外線指數偏高的情況下,即便全副武裝也不能抵禦傷害,待在室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豔陽高照的日子,可以參照 WHO 的建議,應避免在正午 12 點前兩小時、正午 12 點後三小時進行室外活動(如果你在國外,要遵從夏令時)。當然了,由於 UVA 可穿透玻璃,在室內也不要貼著窗坐。

如果在正午時分不得不出門的話,儘量借用地下通道、室內建築物穿行,或沿著建築物、樹木的廕庇處行走。

Cover 遮擋皮膚

接下來仔細說說上面表格中提到的 ACB 防晒措施。其實除了紫外線指數特別低的時候,其他情況下不論雨雪風霜都要三管齊下防晒比較好:

(原始的順序是 ABC,但我想按防護效力由強到弱講)

前陣子有個外國小哥犧牲了自己的背測評十幾種防晒哪一種效果最好,最後發現最白的皮膚部分是貼著黑膠帶以區分不同品牌防晒霜的部分。那次評論下面圍觀群眾們紛紛都想知道是哪個品牌的膠帶有如此好的防晒效果,現在請大家一起跟我念:物理防晒最為有效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這個實驗比較粗糙,但可以證明物理防晒能阻擋大多數UVA和UVB(既沒有晒黑也沒有晒傷)

能騰出手的遮擋方法

物理防晒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最經常採取的防晒措施,只要是能騰出雙手的情況,我一定打陽傘。

購買一把陽傘時需要關注的指數是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防紫外線指數)值,UPF 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

只要產品上有明確的UPF標識,其他方面就是各取所需了。不嫌重的話越大越好(網購的時候注意克數),風大的地方越結實越好,懶的話自動的更好。如果你購買了一把黑膠在內側的陽傘,那麼恭喜你,你就擁有了一把晴雨傘(我現在就是常年一把傘走天下了)。

我現在使用的晴雨傘是在 NITORI 隨手買的,和以前買的 W.P.C 相比也不遜色。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左:產品會標示的UPF指數 右:選擇這種塗層在內側的陽傘,在下雨天也可以使用

由於地面也會反射一些紫外線,所以緊接著的操作是長袖長褲和口罩。不過在這種熱死人的天氣下,防晒和防中暑是需要平衡的。

如果你不想打傘但還是想把自己遮擋起來,那麼浸滿汗水的帽子和悶熱的防晒衣等著你。(請同樣參照 UPF 值進行購買)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我現在擁有的迪卡儂防晒衣,UPF指數足夠,價廉物美還好搭衣服,誠摯推薦

騰不出手的遮擋方法

如果此時此刻你是一名野球少年,不得不在大太陽下出門踢球(最好的運動時間當然是紫外線指數比較低的清晨和晚上),那麼應該如何進行防晒呢?

當我在夏天戶外跑步時,裝備如下:

  • BUFF 空頂帽(UPF50) :理論上頭髮也是要防晒的,但鑑於可能會被熱死,我已經放棄了。BUFF 不僅防晒輕便,頭圍一圈還設計成止汗帶,佩戴體驗非常良好。
  • 迪卡儂袖套(UPF50+) :迪卡儂還是價廉物,質量可靠
  • 大手帕遮擋脖子處的皮膚
  • 大量防晒霜(詳見下一點)

(對,已經放棄了腿部遮擋工程,因為清晨的太陽會被建築物遮擋一部分,腿部在陽光下暴露的程度還可以,當然也是因為長褲真的太熱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空頂帽和袖套,我的跑步裝備

其實上述操作不是很熱看起來也不是很奇怪,目前袖套擋不住的手背處已經和手臂形成了相當的色差。

根據前面提到過的紫外線可導致白內障的問題,我打算再採購一副墨鏡,目前做下來功課,應該要選擇標識有UV400 或 100%UV 防護的款式。

Block 塗抹防晒用品

防晒霜是不得不暴露在日晒下的最後一道防護,一定要結合前兩種手段一起使用。

防晒護膚品的選購要點

物理防晒劑 or 化學防晒劑?

  • 物理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反射、散射紫外線(包括 UVA 和 UVB)的保護膜,一般使用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的粉末製成。優點是防晒效果好,缺點是塗抹在皮膚上有點泛白,而且比較難抹勻。
  • 化學防晒劑:防晒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可以吸收紫外線的保護膜,一般使用有可吸收陽光的含碳分子,如氧苯酮、桂皮酸鹽、水楊酸辛酯和阿伏苯,不同的成分會設計成分別針對 UVA 和 UVB 有效。優點是輕薄,缺點是光穩定性不佳,需要頻繁補塗,且某些成分可能會引起過敏。
  • 選購建議:建議購買含有物理防晒劑的防晒護膚品,這個通過查看產品成分表就可以看到。成分表可以通過第三方 App 查看藥監局的數據,這樣就不用費勁看那些專有名詞的外文了。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美麗修行」顯示的產品成分表,最右一列會對成分的作用做簡要的說明,這樣就不用費勁巴拉地看化學名詞了

如何選擇防晒護膚品的質地?

  • 常見的防晒護膚品一般呈油狀、乳液狀、水狀噴霧三種質地。
  • 從油狀到水狀噴霧,清爽的膚感自然是不斷爬升的,但塗抹效率卻是逐級降低。這是因為防晒護膚品的防護原理都是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成膜」),一般來說均勻地在裸露肌膚上塗抹 2mm 厚的防晒塗層並等它成膜才夠用。如果說塗抹油狀和乳液狀產品就像拿滾子刷牆,那噴霧就是在牆上塗鴉——要拿噴漆噴到和刷牆一樣的效果,需要花的時間和耐心可想而知。
  • 選購建議:如果你不是特別討厭油狀和乳液狀的質地,我都建議選擇這兩種來減少塗抹的費事程度;但如果你確實偏愛水狀噴霧,記得一定要慢慢地噴夠量才行。(噴霧還有一個 bug,就是沒法帶著坐地鐵,不方便在外出時補塗)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通用指標——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日光防護係數)

  • SPF 表示阻擋灼傷射線 UVB 的程度,SPF 後面跟的數字代表可延長皮膚被晒出紅斑的時間。比如一個人正常在陽光下 10 分鐘就會被晒紅,那麼塗抹了 SPF15 的防晒霜之後 10×15=150 分鐘才會被晒紅。
  • 另外,SPF 防晒遮蔽率=(SPF 值-1)/SPF 值×100%,未被防晒霜遮蔽的紫外線會作用在皮膚上,由於 n-1/n < n/n+1,因此理論上 SPF 值越高,阻擋 UVB 的效果越好。但 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目前建議防晒護膚品的最高防晒標識只能是 SPF50+(準備建議提升到 60+),不建議過高的標識;同時,FDA 還表示低於 SPF15 的產品未被證實可防止皮膚癌和皮膚老化。
  • 選購建議:夏天戶外活動較少的,可選購 SPF30 以下;進行戶外活動的,選購 SPF30~50 之間 UVI 的產品。其他較低的季節可以選擇 SPF15~30 之間的產品。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不同SPF值下的遮蔽率

歐美產品用指標——Board Spectrum(廣譜防晒)

  • 廣譜防晒代表可抵禦大多數 UVA 和 UVB 射線
  • 選購建議:如果購買歐美系的防晒,一定要認準瓶身正面的「Board Spectrum」標識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注意標識

日系防晒用指標——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防護 UVA 等級)

  • 根據日本化妝品協會的規定,還有一個單獨標註防護老化射線UVA的指標——PA。PA+ 表示可以延緩肌膚受到 UVA 傷害的時間 2-4 倍,PA++ 表示可以延緩 4-8 倍的時間,PA+++ 表示可以延緩 8 倍以上。
  • 選購建議:日系防晒請認準 PA 指標,夏天選擇 PA++ 及以上;進行戶外活動的,選擇 PA+++ 及以上。其他 UVI 較低的季節可以選擇一個 +。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還是大拿的例子,PA值是四個 +

是否購買防水型防晒護膚品?

  • 防水型產品更不容易被水流、汗水等沖走
  • 選購建議:如果你本身出汗量比較大,或者打算在泳池游泳,可以選擇防水型防晒護膚品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行業對於防水沒有統一的標識要求,看到類似表述的都說明防水

在海邊選擇什麼防晒霜?

  • 化學防晒劑中的一些成分會危害珊瑚礁,因此許多旅遊勝地海域的珊瑚礁都沒有初生珊瑚。夏威夷已經禁止島上售賣含有二苯甲酮-3(Oxybenzone)及桂皮酸鈉(octinoxate)成分的防晒霜。
  • 儘管有些防晒產品的包裝上標示了 reef-safe/reef-friendly,但目前這類標識尚未收到 FDA 的監管,從成分表中還是會看到含有氯苯酮等危害珊瑚的成分。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表示,儘管沒有完全的珊瑚友好型防晒霜,但未有明確的證據表示二氧化鈦和氧化鋅(前面說過的純物理防晒劑成分)會危害珊瑚;FDA 也證明只有這兩種成分對珊瑚安全。
  • 選購建議:當你在海邊進行活動時(即便不下海游泳、潛水等,防晒劑也會從海邊的衝淋房等來源流入大海),最好選用純物理防晒劑。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化學防晒劑可能會導致珊瑚白化

如何正確地塗抹防晒護膚品

用前搖一搖(如果含有物理防晒劑)

  • 由於氧化鋅等物理防晒劑呈粉末狀,為了保證每一次擠出的產品中都含有這些粉末,應該在使用前搖勻。

什麼時候塗?

  • 出門前 20 分鐘塗抹,以保證產品能夠充分成膜。成膜的膚感大概是皮膚表面形成一層穩定的黏黏的網,跟驅蚊水在皮膚上風乾的感覺差不多。如果你夠勤快的話,可以等第一層成膜後再塗一層(和刷牆一個意思)
  • 外出後每 2 小時補塗一次。由於汗水、擦拭、化學防晒劑的光穩定性不佳等理由,防晒霜會失去吸收/反射紫外線的功能,因此需要頻繁補塗(即便這兩個小時中你有一個半小時待在室內)。應注意的是,即便是防水型的防晒霜也需要補塗,因為防水只意味著它能更有力地附著在皮膚表面,但其中的有效成分依然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失效。但如果你是等防晒成膜後才化妝,那麼只要妝面完整,可以認為下面的防晒膜也一直完整,只需要在妝局部融掉、或者 SPF 和 PA 保護皮膚的理論時間耗盡時再進行補塗。

塗多少?

  • 前面說到的產品 SPF 值是在每平方釐米的皮膚上塗抹 2 毫克得出的測試結果。所以,如果你塗不夠量的話,產品標識的防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 塗防晒量的參考大致如下,吃不準塗多少的時候就多塗點。茶匙大概是喝咖啡杯搭配的那種大小,一茶匙 = 5ml。
  • 以下各半茶匙:每個手臂,臉,脖子+耳朵;以下各一茶匙:每條腿,身體正面,背部
防晒不僅僅是「防止變黑」,請轉發給你身邊不防晒的人類

一茶匙大概指的是這種勺子

小結

在寫這篇文章前,我只是想稍微說說紫外線對皮膚會帶來的不利影響,但越查資料越是緊張,準備立刻給不防晒的爸爸多買一些防晒用具,以及給自己採購一副墨鏡。

不過要注意的事,陽光對身體也有許多好處,如生成維生素 D3、促進鈣質吸收等等。因此也不必因噎廢食,適當地接受一下陽光的沐浴,以免未來陷入骨質疏鬆的境地。

好好防晒從今天開始,我雙手雙腳支持大家打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