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人民政協網》,作者:沈鴻鑫。

核心提示: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登上舞臺,與梅蘭芳熱烈握手,祝賀他演出成功。最後梅蘭芳挽著郭沫若並肩照了一張相,幾天後,梅先生收到科學院送來的合影照片,他還興奮地在照片上題寫了演出的年月日及小跋:“是日觀眾情緒熱烈,而餘演來亦酣暢淋漓也。”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次竟是梅蘭芳舞臺生涯中最後一次演出,此時離他去世僅68天。

梅蘭芳的最後一次演出

梅蘭芳先生

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一生演出的京劇、崑曲達數百出之多。他第一次登臺演出,是在1904年8月17日,當時梅蘭芳才9歲。梅蘭芳最後一次演出,那是在半個世紀之後的1961年5月31日。演出的劇目是新編的京劇《穆桂英掛帥》。演出地點並不在一般的劇場,而是在北京西郊中關村中國科學院的禮堂。

京劇《穆桂英掛帥》改編自同名豫劇,完稿於1959年5月。但這件事的緣起要追溯到1953年。那年豫劇名角馬金鳳率河南省洛陽市豫劇團到上海演出《穆桂英掛帥》,正在上海的梅蘭芳聽說了,他以前演過《穆柯寨》等戲,但京劇裡沒有穆桂英掛帥這一出,他懷著新奇的心情去看了,而且一連看了三遍。戲中穆桂英老當益壯的精神,使梅蘭芳深深感動,併產生了感情上的強烈共鳴。最後一場戲結束,梅先生來到後臺祝賀馬金鳳演出成功,同時特意邀請她到馬斯南路(今思南路)梅先生家中深談。梅先生告訴馬金鳳:“我看了不少戲,但像老穆桂英這個人物,還是第一次在豫劇中發現。我很喜歡穆桂英這個角色。”從此,晚年穆桂英的形象就經常縈繞在他的腦海之中。他想:我老了,唱賣份的戲不合適了。還是搞些類似《穆桂英掛帥》那樣描寫古代中年婦女的新戲。1958年,豫劇《穆桂英掛帥》晉京演出,梅蘭芳又去看戲。馬金鳳在舞臺上展現的穆桂英的豪邁氣和那蕩氣迴腸的演唱,使梅先生為之動容,再一次激發起梅先生的創作熱情。於是他決定把《穆桂英掛帥》改編成京劇,作為向國慶十週年的獻禮作品。

在我國的戲曲舞臺上,描寫北宋名將楊繼業以及楊家將故事的劇目數量極多。其中女將穆桂英也非常富有傳奇色彩,她與楊宗保的浪漫愛情,她在大破天門陣中的颯爽英姿等都成為世代傳唱的經典故事。豫劇《穆桂英掛帥》是寫穆桂英退隱二十多年後的故事,因西夏屢屢犯境,宋王又擬起用楊門女將。但穆桂英深憾於朝廷對楊家將的寡恩薄義,不願掛帥出征,經佘太君勸導,勉以國事為重,重新燃起她一腔報國熱情,乃毅然誓師掛帥,慷慨出征。“老太君她還有當年的勇,穆桂英我就無有了當年的威風?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充滿了驚天動地、蒼涼悲壯的濃重色彩!

京劇《穆桂英掛帥》的劇本改編由陸靜巖、袁韻宜兩位女編劇執筆。這次改編、排演,並非簡單地把豫劇移植和搬演過來,而是一次新的創作。豫劇的劇本原來只有五場戲:《鄉居》、《進京》、《比武》、《接印》和《發兵》。京劇本卻有所豐富,加了三場戲。在《鄉居》的前面加了一場《報警》,用以明場交代寇準進宮報告邊關危急。宋王與寇準、王強商量對策,決定比武選帥等情節。在《接印》一場後面增加《述舊》一場,寫楊宗保到校場之前,給他的女兒們講述當年穆桂英如何英勇殺敵和令出如山。京劇本里的唱詞,為了適合梅蘭芳的聲腔特點,多采用“人辰”的轍口,除了保留豫劇本中“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這兩句點題性的唱詞之外,其他唱詞均重新編寫。

這次排演《穆桂英掛帥》,由著名導演鄭亦秋執導,徐蘭沅設計唱腔,除梅蘭芳主演穆桂英外,還有李少春、袁世海、李和曾、李金泉、梅葆玥、梅葆玖、夏永泉、楊秋玲等名角、新秀加盟,陣容十分堅挺。

1959年5月25日,《穆桂英掛帥》在北京人民劇場首演,同年10月初又作為國慶10週年的獻禮劇目在京公演。這個戲以其激勵人心的思想內容和近乎完美的藝術表現,贏得了專家和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和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這是梅蘭芳解放後成功推出的第一部新作,也是最後一部新戲,它是梅派劇目新的巔峰之作。周恩來總理看了戲後,對梅蘭芳說:“這個戲很好,看得出是你舞臺生活40年的集中表演,也是你老年的代表作。在表演上,我沒有意見,不過我聽見臺詞裡敵人是‘安王’,是否可改為‘西夏王’。”著名京劇作家景孤血在《“一個人演滿臺”——寫在觀摩梅蘭芳的〈穆桂英掛帥〉後》一文中稱梅蘭芳“一個人演滿臺”,就是說,梅蘭芳以其那颯颯泱泱的演技,使整個舞臺的每一個角落都籠罩在他的表演氣氛之下。著名旦角演員於連泉(筱翠花)在《老當益壯》的文章中說:“梅先生的藝術已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六十多歲的人了,還是嗓子是嗓子,扮相是扮相,腰腿靈活,身上、臉上,一招一式,坦坦然然,水袖清清楚楚,跑起圓場來,腳下輕、穩、快,叫人看了舒服鬆心,確實難能可貴。”

1961年5月5日,梅蘭芳在北京人民劇場復演《穆桂英掛帥》。5月31日晚上,他又應中國科學院之邀,率領梅劇團到北京西郊中關村為科學家們演出了《穆桂英掛帥》。中國科學院的禮堂並不大,科學家們聞說梅蘭芳要來演出,他們帶著家屬早早就來到禮堂,把禮堂擠了個滿滿當當。在觀眾席裡有當代文豪、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和那些赫赫有名的大科學家,他們之中不少是梅蘭芳的朋友,當然還有許多京劇迷和梅蘭芳的“粉絲”。戲的第二場“鄉居”,梅蘭芳出場了。由於朝廷寡情薄義,楊家辭朝回鄉。穆桂英出場時穿的是藍帔,梳的是大頭,完全是青衣的裝扮,但家庭婦女的服飾掩不住她的英武之氣。梅蘭芳雖然已67歲高齡,然而風采依然,她一出場,就是一個碰頭彩。第五場“接印”,更加精彩。穆桂英上場,唱四句[西皮慢板],表達穆桂英盼兒心切,既急於要知道朝廷應敵的對策,同時又怕孩子遭到奸佞的迫害。“接印”一節,她在演穆桂英思想轉變時,大膽採用[九錘半]的鑼鼓套子,化用傳統戲兩衝、揉肚子的身段,以啞劇和舞蹈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活動,她從顧慮中扭轉了過來,終於聽從佘太君的勸勉,答應掛帥,正準備改換戎裝,耳聽得聚將擂鼓之聲,立刻振起當年奮勇殺敵的精神。水到渠成地捧著帥印唱出了“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的豪言壯語。演到這裡,全場觀眾被深深打動,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梅蘭芳從1960年開始,就覺得身體不適,胸間隱隱作痛,還以為是胃病。但他只是服用些治胃病的藥,照樣辛勤工作。這次到科學院演出,同樣十分卯上,“出兵”那場,紮上大靠上臺,一派英姿勃勃的氣概。演出結束,梅蘭芳率眾位演員謝幕,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登上舞臺,與梅蘭芳熱烈握手,祝賀他演出成功。最後梅蘭芳挽著郭沫若並肩照了一張相,幾天後,梅先生收到科學院送來的合影照片,他還興奮地在照片上題寫了演出的年月日及小跋:“是日觀眾情緒熱烈,而餘演來亦酣暢淋漓也。”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次竟是梅蘭芳舞臺生涯中最後一次演出,此時離他去世僅68天。但這次演出為梅蘭芳的整個舞臺演出史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1961年夏天,梅蘭芳又感到胸部不適,後到北京阜外醫院治療,據醫院檢查是心絞痛,冠狀動脈硬化。7月30日下午,梅蘭芳心絞痛突發,進阜外醫院住院搶救。經首都醫學專家會診,確定為急性冠狀動脈梗死合併急性左心衰竭症。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醫院盡力搶救。8月8日清晨4時許,梅先生病況突然惡化,心臟停搏,呼吸停止,雖然全力搶救,終告無效,一代大師於清晨5時與世長辭,享年67歲。

巨星隕落,舉世哀悼。郭沫若先生懷著極大的悲痛,在8月10日的《人民日報》上發表了《在梅蘭芳同志長眠榻畔的一剎那》的散文詩,他追述了觀看梅先生最後一次演出《穆桂英掛帥》的情景,他寫道:

今年5月31日晚上,你和你所領導的劇團,在西郊中關村為中國科學家們作過一次演出——《穆桂英掛帥》。

你把穆桂英真正演活了,大家都為你的高度優美的藝術風格而感到鼓舞,感到忘我的虔誠,感到陶醉。

中關村科學院的禮堂實在太小了,但有你在臺上演出,使那小小的禮堂成為無限大的宇宙。

在那兒真是充滿了光輝,充滿了愉樂,充滿了肅靜,充滿了自豪,充滿了生命,充滿了美。

真的,我們的民族有了你這個兒子,我們的黨有了你這個兒子,難道不足以使人們自豪嗎?不足以使人們高度地自豪嗎?

中國的科學家們都在感謝你,都在衷心地感謝你,你雖然只替他們專程演出了一次,但那是永遠的一次。

“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這是衝破原子核的迴旋加速器,使人們發生著責任感的連鎖反應。

是那一次,就是那一次,當我們上舞臺向你和劇團的同志們謝幕時,你最後挽著我,讓要我和你並肩照了一張相。

這是使我多麼感到榮耀呀!你的左手緊緊握著我的右手,握得那麼緊,讓我深深感受到了穆桂英的精神。

這是郭沫若這位大文豪對藝術大師梅蘭芳的由衷讚美;也是他對梅蘭芳最後一次演出的由衷讚美。郭沫若歌頌的穆桂英精神就是《穆桂英掛帥》中體現出來的,也是在梅蘭芳身上體現出來的那種老當益壯,當仁不讓,不怕艱險,永遠進取的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