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宏觀主題

美國 投資 金融 經濟 宏觀筆記 2017-05-09

每個月都會有一些宏觀的主題,鏈接上個月與發展下個月。先看一下當下的重點。

  1. 6月美聯儲是否加息

  2. 歐元政治風險是否退散

  3. 中國是否能順利去槓桿以及對經濟的影響

  4. 中國PPI是否見頂(伴隨黑色是否見頂)

對於主題一:

90%是,除非到6月FOMC之前所有重量的數據全面收縮,但是可能性不大,數據的趨勢已經形成,雖然不夠好,但是不至於全面劇烈下行。再次重逢一下過程,4月的非農很差,98kvs 174k (exp), 當時6月的加息概率低於60%,但是經歷了整個4月,Fed利用引導的方式把市場pricein的概率大幅提高到超過90%。上週的FOMCYellen說了相信短期數據不好是暫時的,5月的非農就比較好,211kvs 194k (exp),支持了Fed的理由。現在Fed想表達給市場的信息是6月加,9月加,最快年底縮表。在這點上,其實Fed自己也不能非常篤定,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市場目前依舊不相信Fed能鷹牌的按照他預想的方向走,所以作為我們需要更加關注有可能被市場輕視的地方。有的人會產生疑問了,既然加息概率提高了,為啥美元沒有漲。這裡有兩部分原因,一部分是歐元區的政治風險主導美元最近(歐元佔比美元指數權重超60%);另一個是現在重要的不是fed在6月加不加,而是最終的路徑會是多少。Feddot plot給出最終至少3%,而市場pricein到2%。

5月宏觀主題

對於主題二:

明天週一就出法國的結果,如果順利,要看歐元的漲幅,就知道市場究竟多在乎這個事情,以及歐元后續的空間。但是歐洲的事情還沒有完,明年還有意大利的大選。。。更危險,所以放在這裡,美元的最後一波應該還沒有結束。當下的情況是美元兌歐元,兌英鎊跌,兌日元,澳元加幣等等其他貨幣漲,如果真的有一天美元兌所有貨幣全面走弱,才能相信美元的週期結束了。

對於主題三:

先給出銀行業的4個重點問題

  1. 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大幅增加,尤其是用於非儲蓄業務的投資業務的規模。

  2. 理財產品規模大幅上升,只有20%記錄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銀行全面負責),超過80萬億在影子銀行(technically,銀行可以不負責)。

  3. 資產負債的期限嚴重不匹配(銀行自身現金流壓力大)

  4. 各種雜亂交叉的持有(如果有一個點破掉,整條鏈子破掉)

所以現在必須管,否則如果Fed順利動真格的帶動歐洲進入加息週期,到時候中國壓力不要太大。

5月宏觀主題

5月宏觀主題

去槓桿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有 inflationary deleveraging, deflationarydeleveraging. 中國肯定選擇inflationary deleveraging, 而且大力配合fiscal policy(基建+減稅),減稅目前在中國呵呵,而美國卻有意開啟減稅潮。然而在美元加息的進程,本幣資產貶值的壓力會double。剛剛公佈的外匯儲儲備又小幅上漲,看到去okay,但是看看capitalaccount 跟current account 的趨勢,以及,給一個下面的論據:Minimum FX Reserves = 10% of Exports +30% of Short-term FX Debt + 10% of M2 + 15% of Other Liabilities. Thus, forChina, the equation is as follows: 10% * $2.2tn + 30% * $680bn + 10% * (RMB139.3tn ÷ 6.6) + 15% * $1.0tn = $2.7tn of required minimum reserves. 我們的確站在3萬億以上,但是你知道其中有1.7萬億是作為註冊資本不能動的,給了中投,國開行,亞投行等等,所以國家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5月宏觀主題

尤其後面還有很多不利的不確定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已經縮減了一萬億人民幣的規模,對於整個金融系統的影響傳到是以高倍數放大的。所以後續的影響

  1. 債券市場還將繼續yield上升,這只是開始(所有基於美聯儲路徑正常)。如果69各加25bp,12月縮表,中國很難不加息,但是說不定會伴隨降準減壓。

  2. 到了融資能力差的小銀行與非銀機構還債的時候了

  3. 大宗商品面對巨大下行壓力,PPI似乎100%見頂(如果CPI不能起來,也會嚴重影響到美國的加息路徑)

  4. 基建,所謂的PPP,將有很多大坑(啥意思,自己想)

  5. 房地產會受到影響。在市場規律面前,政府的能力真的有限,除非中國經濟能有真正的起色,帶來生產要素上的轉變,或者歐洲日本先gg。不然,但是目前看著可能概率大一些的是緩一兩年,放開,再來一波猛烈的上漲,然後gg。房地產關係到太多人個人的以後的選擇安排,按照自己的能力與計劃做自己的選擇吧。

美國花了近10年的時間完成去槓桿,歐洲現在還在掙扎,想想中國呢。各國央行進過了過去100多年的試錯,總結出了以下四個去槓桿的方法

1. 破產重組,可是一個人的負債是另一個人的資產,所以負債不可以迅速被消滅

2. 收緊支出,可是一個人的額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所以不能大幅收緊銀根

3. 收入再分配,例如調節稅收結構,可是讓錢從有錢人轉移到需要消費的多難

4. 量化寬鬆,會影響3,通過國家加槓桿達到居民去槓桿,可是我們的居民的資產負債表在14年以前是最好的,現在已經變成了居民加槓桿給企業政府去槓桿,還是tmd那麼高

不過往好了想,也是機會,或許是下個10年最大的機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