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媽祖 糕點 胡辣湯 李自成 南陽影響力 2017-06-12

玄妙觀

南陽玄妙觀建於元世祖至元年間,“玄妙觀”之名取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之語。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明清年間多次修葺,至咸豐時期,玄妙觀達到鼎盛時期,成為全國道教“四大叢林”之一。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滄海桑田,時事變遷。玄妙觀現今只剩玉皇殿、三清殿、藏經閣、韓祖殿、大齋堂,以及五桂堂前僅存的一棵清代桂花樹。保存較好的兩座建築,一座改成了宛城區委小禮堂,一座改成了宛城區委宣傳部辦公室,歷經修繕的古建築雖然已經亦古亦今,注入了太多現代元素,但玄妙觀昔日的輝煌,從一磚一瓦、飛簷翹角中依稀可見。

全國道教有四大觀之說,分別是:北京白雲觀、西安八仙庵、山東長清觀和南陽的玄妙觀。其它三觀現已修復對外開放成為當地的旅遊景點,玄妙觀的現狀,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聯合會

簡稱商會。民國8年(1919年)成立。由會長、副會長、常務委員和委員組成,每屆任期3年。主要任務是調解糾紛。議定市價,介紹貿易、處理商務,組織壁壘,維護商人利益,還負責催繳稅金,派糧派差等。至解放前夕,共歷9屆,會長、副會長均由商紳擔任。商會還曾組織有商團武裝,負責護運貨物,安全運輸。同時反對外資入侵,抵制洋貨“傾銷。抗日戰爭時期,曾成立“稽查仇貨委員會”,號召商人不販不售日貨。民國18年(1929年)、31年(1942年)年饉,商會在商民中徵募糧款,設立粥場,賑濟災民。還辦有商業小學和職業中學,培養工商業人才。但該會受國民黨地方黨部控制,特別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勾結官府、駐軍、苛稅商民,組織所謂“刀矛隊(由各商店商員組成,亦稱“相公隊”接受軍事訓練,進行反共宣傳和稽查活動,解放前夕解散,南面牆頂頂還有民國時期的青天白日標誌。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天妃廟

天妃原稱媽祖,媽祖原名林默娘,是宋代福建莆田湄洲的一位傳奇式人物。

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於仕宦家庭相傳她從出生到滿月都不啼不哭,所以取名"默娘"。林默娘"幼而聰穎,不類諸女。甫八歲,從塾師訓讀,悉解文意。十餘歲,喜靜幾焚香,頌經禮佛"。她秉性聰穎,善觀天象,救人濟世,降妖除怪,治病救人,拯救海難。

宋朝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農曆九月初九日,林默娘在湄洲島"羽化生天",時年二十八歲。人們尊她為靈女、龍女、神女,但習慣上統稱媽祖或娘媽。

傳說媽祖昇天後,經常顯靈拯救海難,護佑船隻,被人們尊稱為"海神"。

媽祖為中國、東南亞甚至歐美等很多地方的人們特別是漁民、船民、舟商、華僑、華人所奉仰。目前,全世界的媽祖廟有1500多座,其中臺灣就有500多座,香港的媽祖廟有50多座。福建莆田地區是媽祖信仰的發源地,媽祖廟數以百計,僅湄洲島上有近20座,其中湄洲祖廟為世界媽祖信仰者朝聖的中心,和天津天后宮、臺灣北港朝天宮並稱世界三大媽祖廟。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南陽中州東路現存天妃廟。根據現有史料及碑刻記載,南陽天妃廟始建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嘉慶四年(1799)、光緒十年(1899)曾兩次重修。天妃廟原有規模較大,有戟門、戲樓、左右兩廡、天后宮、奶奶廟等建築,是歷史上航運從業者、商人、船民的活動中心。天妃廟現在保存有建築七座,其中奶奶廟三間、天后宮及捲棚各三間、東廊房四間、戲樓三間、戲樓東西配房個三間,其中東配房門額為"河清"。基本保留了原有佈局,雕樑畫棟、氣氛森嚴,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南陽市歷史上是重要的水陸交通中心,航運業極為發達,而天妃廟則是南陽航運業發達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歷史證據。作為內陸城市,南陽保留著供奉海神的媽祖廟,這在全國城市中是不多見的,反映了南陽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特色,反映了南陽處於南北文化、經濟交流中心的歷史地位及南陽曆史文化內涵的多元性。同時,天妃廟也為研究古代南北建築技術的交流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大殿前的幾通清代石碑,記錄了歷史上天后宮的興衰,也是南陽宗教多元,包容的實物佐證。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天主教主教府

(清朝)宛城區民權街中段東側33、34號。

主教府始建於清代,原為民居,後加以改建,始成今日之規模,現存有中式門房,過廳兩座院落,有早期中式禮拜堂一座,又有建於民國年間的主教樓(兩層)一座,大教堂一座,可容納400多人,西式聖母亭一座(建於1997年)是一處中西合壁的近代建築群。教堂總共佔地面積200多平方米。

民國二十七年5月26日(1938年)意大利籍梅齡南(字先春)任南陽教區主教,他認為靳崗地方閉塞,不宜設總堂,遂將主教府遷入南陽城區民權街。在教堂內開辦有傳教班、石印館等,並建有下列機構:

1、公教醫院 公教醫院(今南陽市中心醫院前身),梅主教任職期間又在北門大街(今工農路)建立大型公教醫院一座,委託意大利籍嘉諾撒仁受修女會著名修女醫師坐診治療、護理,造福廣大市民。

2、診所 主教又在水門(今解放路南端)小西關(今中州路東段)設立小型診所,仍委託意籍嘉諾撒會修女坐診,方便照顧南關市民(有房屋數十間)。

3、眼科診所 在今聯合街中段,有房屋數十間,委託意籍德修士、嘉諾撒會修女行醫治病。

4、德星小學 在今聯合街中段,於修女院、眼科診所毗鄰,有房屋數十間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張家大院

抗戰期間,教會出資購買張家大院一座(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房屋上百間),後經郵電局佔用為家屬院至今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南陽瓦店建清真寺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宛城驛

明正統四年(1439年)建,其故址在東門外郵驛街,即今新生街。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馬王廟

新生街馬王廟是祭祀馬王的廟宇(因為古代馬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後面已經被周圍建築嚴嚴包裹起來。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宛南書院(南陽書院)

建於清康熙十六年(1751年)知府莊有信以彌陀寺(創建於晉代永昌三年324年)改建。

民國時期為南陽中學校址,現為南陽實驗中學《一中老校區》原建築有石坊、先賢祠、講堂、假山、橋池、奎星樓、土地祠、文昌閣等建築。院前保存石獅一對,形象古渾而威武,其風格為宋元時期遺物。

東大寺的這座大殿,古時是南陽書院的講堂,新中國成立前做過王凌雲的警備司令部。

乾隆皇帝的御筆“萬世師表”就掛在中間門額上。

新中國成立後改為學校閱覽室,門額換成了“學以致用”現在改為“中州師表教育淵源”。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東大殿

望仙台

崇禎十四年,闖王李自成帶兵圍攻南陽,南陽總兵猛如虎逼迫老百姓上陣,不從者以通賊論罪,殺滅全家,死於猛如虎屠刀之下的老百姓無數。城破后土寇周加禮復犯南陽,搶劫焚燒,殺人為食,使戰亂後的南陽殘垣斷壁,屍體到處可見。狂犬成群,食屍成性,撲咬行人。

清初順治年間,首任南陽總兵張應祥,令士兵刺殺野狗,清理屍骨,使老百姓重建家園。在玄廟觀前挖萬人坑,埋葬眾骨,在附近高阜築臺,每年開道場,請僧、道唸經以超度鬼魂重生,登臺遙望家鄉。這就是望鄉臺的來歷。

還有一個傳說叫“望仙台”,是玄廟觀道士們昇天的地方。每年七月十五日,道士們選出道行深的道士沐浴整容,穿戴整齊,到望仙台中央,席地盤坐,閉目唸經,坐到中午便會飄然升起,變成神仙。

數年之後,南陽新任知府不信鬼神,通過明察暗訪,知道是西北五朵山中的一個巨蟒作怪,巨蟒來時狂風大作,烏雲滿天,飛沙走石,巨蟒張開大口把道士吸入口中。知府設計鋤掉巨蟒,從此再也沒有道士昇天的事情發生。

縣文廟

縣文廟大殿,基高1.2米,為單簷歇山頂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柱子排列為縱三橫五,脊飾毀於1966年。

縣文廟創建於元代至正九年(1349年)明代知縣劉英、李恆圭、成遜等相繼進行修葺。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大霖廟毀,知縣楊惟治進行修葺,崇禎末年毀於戰亂。清順治九年(1652年),知縣李廷鬆再次重建,其後教諭劉文成、通判呂磻、知縣顏懋倫,、教諭張煜等皆有增葺。增建後的縣文廟,分佈在中軸線上的建築有照壁、櫺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尊經閣、崇聖祠等。其左右又有東、西兩廡、官廳、名宦祠、鄉賢祠及明倫堂等建築。道光二十年(1840年)知縣徐城大修,工程經年始竣。至光緒十四年(1888年),因久頹圮不堪,知縣黃源又進興修葺。

現今在新華賓館院內,僅剩大殿。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謝頂大果子

南陽人把點心稱作“果子”,“謝頂大果子”即謝頂大點心。“頂大”是清末浙江的一家商號,1919年在南陽設了分號。

他們不經營南陽本地的粗雜土產,只經營從南方運來的罐頭、菸酒、水產等,南陽人稱為“南貨”;又因為頂大分號的老闆叫謝連聰,所以南陽人都把這家分號叫做“謝頂大南貨莊”地址在察院對門,共四間門面,在當時南陽算是最大的商店了。

謝頂大南貨莊最出名的商品就是頂大果子。1920年以後,謝連聰在商店後邊開闢作坊16間,專做糕點。他高價聘請南陽著名糕點師劉華鋒,具體制作時,他又指導劉華鋒加入一些南方風味。這樣頂大果子就吸收了南北優長,脆酥、脆、香、甜,老少適宜,成為饋贈親友、孝敬老人、補貼小兒的良品。外地人專程來南陽買頂大果子,到南陽開會辦事的人回家前也必到謝頂大南貨莊買幾盒頂大果子帶回去。頂大果子的包裝用桐木盒,隔潮,無異味:有一斤裝的,也有兩斤裝的,做得很精緻。

至今在民間還能見到頂大果子盒用來盛放零碎雜物。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新知書店

特務連連長張玉良留下,在復興昌斜對面開辦了一家中原書局(新知書店)。中原書局的工作人員都是沈從周的老部下,他們到處收集情報,為南陽的最後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閆天喜餃子館

在當時的察院街(今民主街)最出名的飯店是一家餃子館。餃子館的招牌很別緻:六指餃子館。

你若是去吃餃子,老遠就有一個長的像彌勒佛一樣的人熱情地迎接你。

這就是飯館老闆—張進財。你若稍一留意,就會發現他的手掌不是五根指頭,而是六根,他並不避諱自己的生理缺陷,而是巧妙的利用了它。

一時間,六指餃子響遍整個南陽城,高官顯宦住進察院,點名要吃六指餃子;誰家來了外地親朋最盛情的款待就是到察院街上吃頓六指餃子。

當然六指餃子。出名光靠名字響亮是不行的,主要還是因為他確實好吃。

他的製作技術是當時南陽鎮守使吳慶桐的私人廚師劉天義傳授的。

據說劉天義在清廷當過御廚。

他選料考究:餃子餡必用豬前膀處五花肉,純黃蔥,清芝麻香油,字母醬油,等等,配比嚴格;拌餃子餡時先放什麼後放什麼,也有嚴格程序。

六指餃子看著色香油浸,吃著香而不膩,能適應各種人的口味。後來張六指死了,他的兒子張明權繼承了父業,可張明權忙著吸大煙、逛妓院、下賭場,把父業荒了,餃子餡偷工減料,胡亂搭配,不鹹即淡,不苦即酸:再加上他的小名叫狗屎,所以人們都稱狗屎餃子。

到了民國三十年(1941年),餃子館裡的徒弟閆天喜看著餃子館生意難以維繼,遂在察院大門西邊自開一店,繼承六指餃子的傳統,用心經營,生意復又紅火。這就是一直傳到今天的南陽名吃——“閆天喜餃子”。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四大望門

即:南關楊家,東關勇家,白莊張家,孫坑米家。

這四大家族不僅僅是家業大,更重要的是人氣旺,出士紳,這些士紳樂善好施,望中一方,德被三代,比如白莊的張慶之(張中孚之父),一生熱心慈善事業,為鄉人扶危解困,1917年民國大總統贈匾“義聲載道”併為他題詞雲:“慷慨成性,慈心俠骨”。

這四大望門,互相聯姻,在南陽形成一個錯綜複雜的姻親網。著名建築學家楊廷寶的母親即是孫坑米家的姑娘。

在南陽城裡,凡是泰字號的生意都是楊家的。例如泰興元(經營醬醋糕點)、泰興祥(經營醫藥)、豐泰糧行、泰興禎、泰興東等。

楊家大院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楊家後坑是南陽七十二坑之一,有二畝多大,是建楊家大院時的石灰坑。由此坑可以想見當年楊家大院規模之宏大。

楊老四胡辣湯,楊老四大號楊聚山,他的胡辣湯店開業於1917年冬天,地址在察院對門偏東,與謝頂大南貨莊隔兩家生意。他做胡辣湯的的程序太複雜。洗面筋:洗成後一半切成指頭肚大大的方塊,用香油炸成麵筋泡;另一半放進文火裡煮熟,切片。煮排骨:做胡辣湯必用排骨湯,煮好後把肉剔下,切塊,與麵筋片放一起煎炸。用洗面筋洗出來的細面調糊,攪到排骨湯裡。芝麻油炸蔥花,炸蒜片。所用粉條一定是綠豆粉或豌豆粉,不用紅薯粉。醬油一定用“泰興元”的子母醬油,醋一定用界中米醋。食鹽一定要化成濃鹽水(那時的鹽太髒)。金針、木耳、韭黃、海帶、芫荽一樣都不能少。現在的人喝不到這樣的胡辣湯。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南陽籍退休老同志郭文甫的兩篇文章,通過回憶、描寫白河閘口、水磨房的過去,感悟到現代白河遊覽區南陽水城的建設,可否也融入“那伊伊呀呀吟唱著古老曲調的水車,以及那嗡嗡作響的石磨”是否建一個河水浴場、留一片金沙灘………

閘口,這一特定社會的城防設施,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已經成為老一輩人頭腦中一個久遠的記憶。南陽的閘口,也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成為了歷史。  

然而,在過去的年代裡,作為城市防預水患和調節城市河流水量的南陽閘口,對於城市和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起到了巨大的保護作用。它曾經輝煌過,繁榮過,在人們的心目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在平常的日子裡,閘口洩水口的臺階處,總要聚集一群群的洗衣婦女,捶衣聲、說笑聲,從早到晚沒有間斷過。更讓人不能忘懷的是那架古老的水車,隨著嘩嘩的流水聲伊伊呀呀的吟唱著永不休停,毫無倦意。還有那隨著水車轉動而轉動的一盤石磨,當它碾過糧食時發出的嗡嗡聲,則給人一種沉穩的感覺,聽而不厭。  

因為有了水車,有了石磨,人們就叫它“水磨房”。水磨是用水的動能和勢能作動力磨麵粉,它要比用畜力拉磨磨的麵粉成本低,所以人們大都願意到水磨房磨麵粉或買麵粉,不僅收費少還磨得快,很受老百姓歡迎。  

當南陽向現代化城市邁進的時候,昔日的閘口,已經失去了它原有的社會功能,退出了歷史舞臺,這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法則。閘口失去了作用價值,自然要被淘汰,這是不言而喻的。而水磨房呢?它應當是水城南陽的一個景點,甚至是代表水城南陽的一個靚點。若能在白河遊覽區的河岸旁,以及市內即將疏竣的河道旁邊,建上若干座水磨房,那伊伊呀呀吟唱著古老曲調的水車,以及那嗡嗡作響的石磨,一定會給南陽的旅遊業和市民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實惠。   

水城南陽不僅有小橋流水人家,還有伊伊呀呀的古老水車,以及遊動著的畫舫、小船。古老的水城南陽,必將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閘口橋照相時發現橋基上有通刻字的石柱上面好像是:極建天地人廟……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萬興東大藥房

南陽萬興東大藥房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由陝西華陰縣劉萬興創建,是集中醫藥炮製、加工、診療、出售為一體的古商號。

史籍記載,“萬興東”原為硬山式建築,呈三進四合院佈局。建築風格同山西祁縣“喬家大院”一致,面積3100平方米。木雕、石雕工藝精美。目前僅存一進四合院,後院建築基礎尚存,面積僅為700餘平方米。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200多年的風雨滄桑,“萬興東”以其獨特的建築特點和經商之道,成為研究古宛城民居、商貿以及城市變遷的絕好素材,具有重要的人文和歷史價值。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建國前,萬興東大藥房經商講究信譽,所營藥材,只求藥質優良,不計價格高低。1956年實行公私合營後,萬興東回到人民手中,被定為國營藥店。文革時期,萬興東古老建築幾經搶砸,店堂古雕被毀,經營一度受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萬興東喜逢盛世,迅速恢復了傳統經營,業務逐年擴大,品種由單一的中藥材又增加了中成藥、藥品、醫療器械等,聲譽、效益日益升高。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1992年被國家內貿部確定為“中華百年老字號”,國家衛生部原部長錢信忠親自為“萬興東”大藥房題寫店名,2002年被南陽市政府命名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目前,“萬興東”大藥房的主體建築已經得到了維修,使“萬興東”成為南陽曆史文化名城的標誌性建築。

王府山

王府山是座中國特有藝術的太湖石假山,其險峻秀拔,玲瓏怪奇,遠觀近玩,皆有情趣。據相關資料記載,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三子朱桱為唐王,藩南陽。當時朱桎只有5歲。在他還沒有就藩前,朝廷就在南陽大興土木,營造唐王府。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明嘉靖南陽府志》載:“唐王府後有石山,名日王府山。”它是王府花園中的主要建築。據民間傳說,這些石頭都是從2000裡外的江蘇太湖運來的,人抬牛拉,歷時數年。山呈圓錐形,除主峰外,另有四個支峰,取“五峰並峙”和“四峰拱朝”之意。支峰下邊有奇巧的洞窟,洞窟之間,崎嶇貫通,一步一景。

明末清初以後,王府山屢遭破壞。康熙年問《重修臥龍崗諸葛廬記》載:“城之西北隅,為前唐藩舊址,有石山尚存,荒煙蔓草中,拆取什一,駕牛車而適其所。”按此記載,現臥龍崗武侯祠寧遠樓前的假山樑父巖和抱膝石,即是王府山之遺物了。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到了民國年間,更沒人把王府山當做全民的財富,而把它視為無主之山,許多豪富和雅士都去扒取山上的太湖石,運回去裝點自己的宅院。至今南陽一些舊官署、老學校及民間大宅之中,仍可發現玲瓏剔透的太湖石,都是那時從王府山扒來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破壞更加嚴重。

1941年春,日本數十架飛機轟炸南陽,許多居民跑到王府山,鑽進山洞裡躲藏。中午時分,一顆炸彈落到山上,東側山體垮塌,洞中居民均被炸死。“文革”中又一次遭到破壞,洞中神像被砸,登山石階、山頂亭子皆損壞。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當年那些形態各異的石頭從太湖湖底撈上來被安放堆積成王府山的時候,一個王者貴族的風月之地,當然也曾是一個流浪乞丐遮擋風寒的地方,就這樣在日月更替的跌宕起伏中見證了硝煙瀰漫、動人心魄的滄桑歷史。

南陽拾古:歲月的歌,南陽古建築

古建築是一座城市的記憶,它不僅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也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文化積澱。一旦損毀,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將不復存在。一座城市需要的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骨骼,更需要阡陌縱橫的血脈和靈魂。

世易時移,飽經風霜的南陽老建築早沒了往日的恢宏氣勢,時光遠去,儘管色彩斑駁、匾額褪色,但正是這些古建築群落,讓文化豐盈厚重,讓城市根脈扎得深遠牢固。

注:還有很多未收錄,隨後會慢慢介紹和分享;部分文字圖片因需要展示原貌取材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