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人文交流,福建唱響好聲音

媽祖 東盟 好聲音 藝術 東南網 2017-05-02

東南網5月1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李向娟)

福建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海上絲綢之路之於福建,不僅是一條海上貿易大通道,也是一個具有豐厚內涵的文化載體,更是一條溝通海內外民眾情誼的友誼之路。

“走出去”,海絲文化矩陣再出發

一部優秀的文藝精品,不僅能鼓舞打動人,更能傳遞出和平友好的中華文化核心理念。

“向世界傳播海絲精神,大型舞劇《絲海夢尋》近年來在努力。”省文化廳有關負責人說,由福建歌舞劇院創排的《絲海夢尋》演繹了800年前泉州港一家兩代水手遠航西亞的感人故事,藝術再現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商船競發、東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盛況,向世界各國傳遞中國人民的對外友好傳統,傳遞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美好願望。

有專家指出,這部作品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藝術上的突破和提升,更是我省挖掘自身文化資源優勢,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體現。

定位精準,《絲海夢尋》收穫掌聲。自2014年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以來,相繼在聯合國總部、歐盟總部、吉隆坡、雅加達及新加坡等60多個國家、國際組織或地區上演,其中僅在吉隆坡的演出,就以單場超過4000人的觀眾數量創下紀錄。

近年來,我省大力挖掘和弘揚海上絲綢之路文化資源,推進海絲文化建設工程,打造海絲文化品牌,實施福建文化“走出去”戰略。

據介紹,以大型舞劇《絲海夢尋》為龍頭,福建打造出越來越多具有福建特色、面向世界表達的優秀劇(節)目,推動形成福建海絲文化藝術精品集群效應。比如,創排越劇《海絲情緣》、莆仙戲《海神媽祖》、雜技劇舞蹈詩《海峽情緣》和舞蹈詩《大海,我的家》等,其中《海神媽祖》入選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展演劇目。

文藝演出效應良好,文物展覽更讓人重溫海絲的厚重歷史。由福建博物院歷時三年、聯合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數十家博物館共同籌辦的“絲路帆遠——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聯展”,展出51家博物館的館藏文物240餘組件。這項展覽不僅斬獲全國博物館展覽最高獎,還赴東盟國家、聯合國總部巡展,獲很高評價。

我省還成功舉辦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第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第五屆南洋文化節等活動;與35個國家建立84對國際友城關係,並在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老撾、柬埔寨等國舉辦“中國·福建周”活動,開展省(市)情推介、項目對接、產品展銷、文化交流、產業園區建設等活動,促成多項合作協議和意向。

華文教育加大力度“走出去”。省委宣傳部(外宣辦)、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牽頭實施的文化“走出去”項目——閩僑書屋,已在菲律賓、丹麥、巴西等10個國家設立10個閩僑書屋。這些年,省僑辦從全省50多所海外華文教育基地學校選拔優秀教師和文化傳承人,組成“中華文化大樂園”共慶中國年講學團,赴海外華文學校舉辦夏令營,使海外華裔青少年在海外就能學習中華文化。2016年,全省共赴外辦營11期,參營的華裔青少年超3000人。

省文化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省將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數字文化長廊,建設“一庫二網二平臺”。同時,申報15集電視專題片《絲路百工(第一季)》和30集微視頻《泉州海絲文化微視頻》等。

“請進來”,海上絲路人員交流愈發熱絡

曾經,眾多閩籍鄉親沿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如今,東盟國家2000多萬華僑華人中,就有超1000萬人祖籍福建。可見,福建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無論是“走出去”,還是“請進來”,都有著天然優勢。

近年來,我省構建華文教育體系,以祖地、祖厝為紐帶,創建“五級聯辦”海外華裔青少年夏令營的模式。

4月1日,2017年“中國尋根之旅”——菲律賓華裔學生學中文夏令營在晉江開營,1024名菲律賓華裔青少年在閩開啟文化尋根和中文學習之旅。據悉,自2001年起,晉江籍著名僑領陳永栽就資助菲律賓華裔學生學中文夏令營,至今已有17屆,受益營員累計超1.3萬人。

歐洲福建發展聯盟連續兩年開展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來自英國、德國、西班牙、波蘭等國的上百名華裔青少年營員來閩參觀學習。據統計,我省每年舉辦近百場夏冬令營,讓4萬多名華裔青少年受益,其中,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營員數超7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僅僅是商貿繁榮的重要橋樑,還是播種友誼、傳承中華文明的紐帶。省僑辦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夏冬令營主要聚焦華僑華人新生代,讓海外華裔青少年更瞭解福建和中華文化。

締結姐妹校,推動合作交流。2016年,我省8所中小學學校與海外相關學校締結姐妹校,閩港兩地7所學校簽訂協議,成立“七校聯盟”。

省僑聯主席陳式海告訴記者,省僑聯將加大“網上僑聯”建設力度,明確“一總網兩平臺”的工作思路,即構建福僑世界總網,著力打造“網上絲綢之路”公共服務平臺和支持泉州建設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

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到福建旅遊的人數逐年遞增。2015年11月,25個國家和地區的旅行界人士以及境內外90家媒體,組成海絲旅遊資源考察團抵達泉州考察,挖掘泉州的海絲申遺點和文化點。此外,今年2月,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正式開學。4月,華僑大學與泰國東盟普吉泰華學校簽署合作辦學協議。

搭平臺,探尋講好中國故事的福建元素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福建人向海外移民的同時,也把大量帶有福建元素的中華文明帶到世界各地。”有關專家表示。

福建先民漂洋過海,媽祖文化隨之走向世界。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遺名錄。目前,全世界擁有媽祖宮廟5000多座,其中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甚。

去年以來,發揮媽祖文化作用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2016年,首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在莆田舉辦,邀請19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多名嘉賓出席,再次推動媽祖文化“走出去”。對此,馬來西亞王子國際學院教授丁才榮表示,媽祖和媽祖文化就是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以心相交”的橋樑。

莆田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唐柄椿表示,為架起媽祖文化這座心靈相通的連心橋,莆田陸續推動“天下媽祖回孃家”“湄洲媽祖巡天下”“兩岸海上祭媽祖”“四海同唱媽祖歌”“五洲共頌媽祖恩”等活動,今年將先行舉辦“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加快建設世界媽祖文化中心。

“除了媽祖文化,廣泛應用於閩臺兩地的閩南方言,影響世界幾十個國家。而閩南望族、閩南企業遍佈東南亞。”陳式海建議,可以探討閩臺聯手打造閩南文化品牌,辦好世界閩南文化節和閩南歌曲演唱大賽。此外,構建“人員走出去、文化走出去、產品走出去、項目走出去”的格局。歷史上,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主要輸出絲綢、茶葉、陶瓷和銅鐵器四大宗,當前應注重促進文化“四中”輸出,即加強中文(漢語)、中餐、中茶、中醫的傳播。

作為福建重要物產的茶葉,歷史上也曾是海絲的重要商品,並因此形成重要的海上貿易通道。去年5月,由省農業廳、福建日報社共同主辦的以“絲路帆遠 茶香五洲”為主題的大型福建茶經貿茶文化交流合作活動——“閩茶海絲行”在德國柏林啟動後,先後走進9個國家,為歐洲、東南亞國家的民眾奉上一杯多彩閩茶,同時還設立閩茶文化推廣中心,開展茶文化、茶藝培訓,建立起閩茶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平臺。

採訪中,有關專家建議,對福建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地開辦的數萬家中餐館,以及福建壽山石雕、脫胎漆器、根雕木藝、泉州絲綢畫等手工藝,完全可以挖掘,在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樹立並推廣閩派品牌,儘快成為對外宣傳中華文化的重要平臺。

如今,隨著我省海絲文化人員交流的熱絡,海絲文化品牌愈來愈深入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眾心中,海絲之夢也將傳遞得更廣闊更久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