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第一代馬自達3在國內已經推出了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雖然在動力配置上它其實並不算十分出眾,不過它勝在在國外有性能要強上不少的MPS。雖然MPS並沒有引進,但得益於車架跟國外版本可以說是完全一樣的關係,不少馬自達3的玩家都移植了這副MPS引擎。在國內,移植MPS引擎並不算是什麼大新聞了,畢竟改MPS的馬3已經是並不罕見的車型,就好像當時八代思域改Type R一樣。其實,與其說馬自達3改MPS是移植引擎,倒不如說它是流用,因為它跟思域改Type R不一樣,思域要移植K20A最起碼引擎腳以及波箱腳方面是要進行修改的,但是馬自達3改MPS的話,所有腳位都不用進行更換,真正是拆下安裝上就可以了,這簡直就是流用。當然了,愛怎麼說都沒所謂,畢竟最終的目的都是把L3-VE引擎換成L3-VDT引擎。很多人改引擎都是有目的的,例如有些人會喜歡改一臺MPS3來日常使用,而有些人則會是想利用MPS3在賽道上跑出更好的成績,而這臺MPS的車主正是屬於後者。

外觀方面基本保持車輛的原廠外觀,根據他們的說法是因為國內的產品質量卻是參差不齊,既然如此,還不如直接保持原廠的外觀更好,這樣更加低調。不過,誇張也好原廠也罷,作為標準性能派的一份子,還需要依靠外觀來展現個性嗎?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外觀雖然維持原廠,但配合了輪圈以及降低了車身,這樣子已經不錯了。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車尾方面同樣沒有大改動,只是加入了一根鴨尾。

如何可以改造一臺能夠在賽道上獲得好成績的車呢?把它變成專業賽車嗎?這當然可以,但就算改成這樣,目前國內好像沒有這樣的組別容納這樣的一臺專業賽車,況且這樣的改造所投入的金錢、時間等都相當之多。所以這樣改的話,不能說不值得,但車主必定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足夠的熱情和耐性去等待和接受。好了,那不改成專業賽車,那加強動力總可以了吧,對於L3-VDT來說3、400匹絕對不難,而且在做了缸內強化之後,要上500匹同樣也不成問題,但是否需要這樣呢?動力加強是好,起碼在直線加速和爆發上擁有絕對的優勢,但是賽道只有直路嗎?直路雖然很快,但到了彎呢?前驅車原本已經擁有推頭傾向,如果在彎道之中馬力過強,到時候踩油門車輛又推頭,不踩油門嗎,速度又慢了下來而且轉速也下降得很快,如此兩頭不到岸,那又如何能快呢?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馬自達3流用MPS是目前常見的事例了,改它相比思域改K20A還要簡單,因為引擎腳等均不用修改。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目前這副引擎並沒有作缸內強化,而動力基本維持原廠,車主只是對引擎周邊的部件進行了加強,例如加入冬菇頭。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這個SSQV的安裝地方可說另類,雖然沒有對應錯管路,但一般都會放在比較顯眼的位置,這樣更方便部件的檢測。

從這臺馬自達3的改裝手法上看,其實可以看出,這臺車同樣以平衡性作為目標來進行改造。雖然已經更換了MPS的L3-VDT,但並沒有再次將性能進行提升,一切保持原廠狀態。不過,雖說原廠,但L3-VDT原裝已經擁有260餘匹的馬力。我認為這對於前驅車來說是一個相當合理的馬力,最高也不應該超過300匹。動力方面沒有進行大幅度的強化,但是為了能夠讓車輛能夠運作得更加暢順,還是有對其進行過小部分的提升。例如進起系統和排氣系統、中冷器、SSQV等。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渦輪維持原廠的產品,排氣系統方面則做出了更換,全段排氣均由RES製作,Down Pipe更加入隔熱布,可以保持廢氣的熱量,讓其流速更快。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全段直出形式,不過中段加入了中鼓,目的是抑制過大的排氣聲浪。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沒有回壓雖然對扭力並不是好事,但在賽道上跑圈速,一般很少機會用到低轉,這跟靜止起步的比賽不同,所以這臺車就算捨棄低扭也沒有關係。

L3-VDT的中冷器原廠為頂置式,雖然這樣做很省位置,但是尤其體積以及迎風位置的關係,對於賽道上來說其實並不適合。在賽道上跑,引擎的轉速普遍會較高,這樣渦輪的使用也會更強,如果中冷器的散熱效能低的話,會直接導致進氣溫度過高,電腦也會啟動保護程序讓動力降低,所以說,必須要給中冷器一個迎風面積更大的空間來充分散熱。於是,車主就選擇了更換更大的中冷器,並且將其擺放在水箱之前,並且為其加入了灑水的裝置,使得中冷器得到了更好的散熱。

而進排氣方面,其實賽道上的進排氣要求與日常使用是有一點區別的,畢竟車輛在賽道上,引擎的轉速普遍會較高,也就是說更加註重高轉的爆發力。那些用以日常使用的配套反而會讓引擎在高轉時呼吸不暢,所以車主也選擇了利用冬菇頭來作為濾清器,目的是為引擎提供更加充足的新鮮空氣來為渦輪壓縮。而排氣,那些催化、回壓尾鼓等會阻礙到廢氣排放速度的部件統統不用,直接利用直出的管路來排放廢氣。當然了,雖然說只是做了一些周邊強化,而引擎內部等都沒有進行升級,但這並不代表這引擎就真是利用那260餘匹的馬力去跑賽道。引擎能夠爆發出多少動力,除了硬件的配置之外,軟件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影響動力的因素。原廠引擎我們都知道,廠房必定會保持其耐用性,對於引擎的調教方面會調教得相當保守,儘管這是臺運動車的引擎也是一樣。所以,就算不進行引擎內部的強化也好,只要對軟件方面進行改善就可以釋放出更多的動力。L3-VDT引擎由於其採用DISI缸內直噴技術,目前能夠與其對應的電腦並不多,而車主則選擇了AEM外掛電腦,使引擎馬力進行提升。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原廠的頂置中冷已經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前置形式,這樣可以讓中冷獲得更多的迎風面積,更快地降低壓縮空氣的溫度。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中冷器前面加入了導風板以及噴水裝置,導風板可以將冷風引導到更集中的位置,而噴水裝置則可以儘快地為中冷散熱,這對於賽道走行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對於缸內直噴的引擎來說,其實可以調教它的ECU並不多,而車主則選擇了這個AEM的ECU。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雖然說引擎腳是不用修改,但鑑於引擎的馬力已經加強,而且要在賽道走行,所以Mracing還是對引擎腳進行了一些加強。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不要小看這個像護腕的東西,它可以吸收因制動高溫而往外滲的剎車油,防止剎車油滴到其他部件上被點燃。

說到了平衡性,當然不會只有動力而缺少操控。既然動力性能方面已經有了全面的提升,那麼其他方面不進行搭配,那又怎能說平衡性呢?有了動力,而且是全面的提升,那麼與之搭配的理應是全面的操控提升。從改裝的部位以及選用的產品來看,這臺車確實能夠說是全面的提升了。不論從車架強化到避震、防傾杆、輕量化輪圈等車主都已經裝備。車架強化方面,雖然並非全套,但車主還是加入了Ultra Racing的拉桿讓車架進行強化。而避震和防傾杆方面,則選擇了BC Racing以及獅特的產品用以加強,也算是全面了。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車架強化方面,這臺車加入了Ultra Racing出品的車架強化部件。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加入前後底吧,可以補強前後副車架的剛性。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這臺馬3的塔頂被修改過,原因是更換了波子塔頂的BC Racing避震之後,發現塔頂限制了調整空間,而四輪定位又對車輛的彎道性能有著較大的影響,所以為了讓車輛彎道性能更強逼不得已地修改了塔頂。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BC Racing出品的絞牙避震,它為車輛提供更多的支撐力,而且還帶有可調傾角的波子塔頂,增加了其調教的空間。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除了避震之外,要想提升操控性能還可以加入防傾杆,車主為這臺車選擇了由獅特出品的防傾杆,它的尺寸為前25mm後22mm。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更粗的防傾杆讓車輛在轉向時側傾更小,從而提升了車輛在彎道中的循跡性。

當然,下盤有很多部件,雖然它來自不同的系統(如懸掛系統、制動系統、行走系統等),但其實在某程度上來說它都是能夠幫助提升操控的。就好像輪圈,如果輪圈太重,那它會直接增加了懸掛下重量使得懸掛的反應變得遲鈍,那絕對是影響操控的部件,又如輪胎,很多人說更換了避震之後車輛的彎道極限有多高,是的,但如果輪胎的抓地力不高,任你擁有極高的轉向極限還不是沒用?所以,這些部件也是絕對不能忽略的。

在行走方面,這臺車採用由SSR出品Type C輪圈,這套輪圈採用半溶鍛技術製成,具有輕量化和高剛性的效果,對於賽道走行來說雖然並不算最輕,但也能說已經足夠。至於與其搭配的是一套來自普利司通Potenza RE11輪胎。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輪圈和輪胎對於操控性能同樣有影響,既然要下賽道當然有一套輕量化輪圈會更好,於是車主便選擇這套來自SSR出品的Type C系列輪圈。

除了行走,當然不能忽略制動系統,畢竟制動系統除了影響到車輛的操控性能之外,其制動效能對於縮短圈速也是重要的部件。很多比賽車手們都會爭剎車點,甚至會將剎車點推後以遲剎車來爭取多一點速度來超車,如果制動力不足的話,推後這一點點的剎車點可能就會讓車輛因為制動不足而衝出賽道。車主為這臺馬3選擇了來自英國的AP Racing的舊款5200四活塞卡鉗,搭配原廠的330mm制動碟來強化制動力。就這樣,操控性能方面的提升也算是完滿。不過,這還不足以讓車輛的操控提升很多,因為還需要對其進行調教。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雖然並不是要爭一個剎車點,但對於賽道走行制動系統的強化必不可少,這臺車更換了舊款的AP Racing CP5200制動套件來強化。


總結:筆者雖然不能說接觸過非常之多的改裝車,但確實也接觸過不少,當中有不少性能很強,但很可惜是失衡的作品。這臺馬自達3雖然動力不強,但這並不代表它不能快,起碼其擁有較好的平衡性。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原廠馬3的座椅包裹力相當有限,所以車主更換了來自MPS出品的原廠座椅,不過就這樣看,其包裹力也是有限啊。

平衡之道 馬自達 3 to MPS 3

圖:為了進一步減輕車重,所以車主決定把後排座椅也拆卸掉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