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說:聰明人都離開了阿里巴巴,剩下的都成了億萬富翁

馬雲說:聰明人都離開了阿里巴巴,剩下的都成了億萬富翁

01

活到我這個年紀,一個人這輩子能不能有出息,基本已經定型了。那些事業和職場發展不怎麼地的,估計以後也很難發生逆轉。

當然你可以舉出很多大器晚成的例子,比如柳傳志成立聯想的時候已經40歲了;任正非創立華為已經43歲;諸時鍵成為名譽天下的橙王是74歲;宗慶後成立娃哈哈也是40後才創的業。

但是,你必須要承認,這些都是很極端的例子。而且需要看到的是,他們在成功前都沒有停止過努力。

我為什麼會談到這個話題呢?

這源自我參加的一次同學聚會。我發現這麼多年過去,大多數同學都陷入了平庸。這很正常,畢竟這個世界成功者終歸是少數。馬雲曾經說過,不要總是關注別人成功,一定要研究他失敗的原因

出於職業習慣,我認真研究了這些陷入困境的同學的特點。但是,我卻得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結論。

馬雲說:聰明人都離開了阿里巴巴,剩下的都成了億萬富翁

02

我的一位同學組織了這次飯局,我們都叫他峰哥。他是一家資產上百億的連鎖餐廳的核心骨幹。

他從一畢業就在這家餐飲集團工作。最初從小小的IT做起,逐漸做到公司的高管,隨著集團越做越大,他的身價也迅速倍增。

最近他又開了一家新餐廳,於是大肆宴請我們這幫老同學。

在當天聚餐的同學中,峰哥是發展得最好一位。他氣色紅潤,談笑風生,出手闊氣。

我還記得我們剛畢業那會兒,很多同學去了外企或者大公司,只有峰哥去了這家小公司,我們當時內心還有莫名的優越感,搞不懂峰哥為什麼去選擇這樣的工作。

這些年,同學們換工作的換工作,換行業的換行業,只有峰哥雷打不動,一直在這家公司兢兢業業。而他在這一行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是業內不可多得的人才。

縱觀我身邊另外兩位同學,就完全不一樣境遇了。由於我們一直有來往,所以對他們的情況也很瞭解。

同學A君過去十多年換了無數工作。他從事過IT行業,也去過小家電企業,還做過電商,期間種種原因,每份工作都做不到2、3年。現在又在跨界搞紅酒。

在聚會期間,同學都在輕鬆地聊天,只有A君在焦頭爛額地忙他的紅酒。他說他的紅酒銷量很好,於是同學起鬨說,賺到錢就請客。A君尷尬地趕緊說,哪有賺錢,現在窮得叮噹響。

我是相信A君說的是事實。這麼多年以來,他在每一個行業都沒有經驗和人脈的積累,到今天這個年紀,想突然做成一件事,太難了。

同學B君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要說B君絕對是把好牌打成爛牌的典型。

B君畢業後去了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一上班就遇到了貴人,企業老總對B君非常看重,於是他連跳幾級做了部門負責人。剛畢業那幾年,B君那可真是風光啊。早早就實現了買車買房的夢想。

誰曾想B君後來和新老闆不合,於是一氣之下辭掉了工作創業。

他劍走偏鋒白手起家去做了一個全新的業務。由於行業不熟悉,又沒有資源和人脈,創業沒幾年他的公司就倒閉了。

後來B君不服氣,二次創業。這一次又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同樣的原因,沒經驗沒資源沒人脈,不出幾年,公司再次倒閉。

現在B君閒賦在家幾年,至今找不到新的出路。

看到畢業十多年後,大家的發展差異如此巨大,我突然意識到,關於擇業的一些觀念是片面的。

馬雲說:聰明人都離開了阿里巴巴,剩下的都成了億萬富翁

03

很多人都認為,職業發展要先做出正確的行業選擇,趨勢對了,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問題來了:誰能一下子就抓準趨勢?

峰哥做的行業是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領域了,他為什麼成了呢?

所以我的結論是,相比趨勢,最重要的是積累。

你在這個行業是否有足夠的經驗積累,你在這個領域是否有足夠的人脈,這些對你未來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

即使你沒有選對趨勢,如果你一直在某個領域深耕,你也會比普通人有更多的優勢。因為經驗、工作能力和人脈,都是時間的結果,這些是用金錢也換不來的個人財富。

前段時間海底撈上市,最牛打工妹楊麗娟身價30億刷遍全網。

楊麗娟跟隨創始人張勇17年,從最底層的服務員做起,一直做到最高管理層。餐飲不是什麼新興行業,她當初也一定想不到海底撈會有今天的輝煌。但是她就是一直非常努力地工作,靠成績取得了今天的結果。

我想,就算海底撈不上市,就算海底撈不行了,楊麗娟也是市場上最頂級的人才,哪一家餐飲老闆不想招楊麗娟這樣的高手來為企業助力呢。

馬雲不止一次說過,聰明人都離開了阿里巴巴,留下來的都成了億萬富翁。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聰明人” 為了更高的工資而跳槽,而留下來所謂“笨人”,想的是在阿里巴巴平臺上累積經驗,和公司共成長。

所以,即使是在風口上,如果不能沉下心來積累經驗,也同樣會痛失機會。

現在是一個萬眾創業的年代,很多人一畢業就想創業,而更多人一邊工作一邊尋找創業的機會。

這並沒有什麼錯。但是,創業是為了成功,而不是為了失敗。

想成功的前提條件是,你是否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和人脈的積累。

馬雲說:聰明人都離開了阿里巴巴,剩下的都成了億萬富翁

04

回憶我這些年的職場生涯,我從畢業第一天開始就沒有中斷過職場。

我有過三次跳槽經歷,而且每一次也都跨了行業。我很穩定,只要這份工作還有讓我可以學習的東西,我就會繼續幹下去。

每一份工作我都全力以赴,我知道我不是為企業打工,我是為自己工作。即使有一天我不在這家企業工作了,我一直用心積累的經驗和人脈都將跟隨我。這些積累能讓我成為市場上傑出的人才,也能夠讓我更快地適應新環境的變化。

為什麼我們不能腳踏實地去做事,而要好高騖遠?如果你現在一年連10萬都賺不到,憑什麼想立即賺到100萬?

我們往往只看到了結果,卻忘記了過程的重要性。成功只有持續進步,累積到了一定的時候,才有可能爆發。

如果想不清楚這一點,就會陷入這4個死循環:渴望成功,忽視積累,短線行為,最終失敗。

當聚光燈打在成功人士身上時候,他們曾經的經歷卻被忽視了。

人們只看到章燎原成功地創立了三隻松鼠,卻沒有看到他在詹氏食品公司工作了10年,從區域經理一直做到董事總經理。人們只看到雷軍的小米上市,卻沒有看到他在金山公司工作了16年,從開發部經理一直做到金山CEO。人們只看到董明珠掌舵格力,卻沒看到她1990年加入格力,從業務經理開始一直做到現在。人們只看海底撈楊麗娟身價暴漲,卻沒看到她1994年開始跟隨張勇,從一個只有小學文憑的服務員一直做到COO。

他們的成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一步步長年累月積累出來。

相比那些極端一夜暴富的例子,更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的是,你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在未來厚積薄發。

我身邊成功的人很多,但是我沒有看到過一個偶然成功的例子。

這些結果的背後是面對困難敢於直面的勇氣,是遇到挫折不放棄的堅持,是遭遇失敗也不低頭的氣魄。他們的成功來自於經年累月從不間斷的努力和積累。

滴水為什麼能穿石?是因為兩個條件一個聚焦,一個持續不斷。

所以,永遠不要忽視了所處領域,積累的力量。持之以恆地不斷地成長遠比突變來得更為有效。

在想取得成功之前,請務必認真想一想,你要怎麼做才能在中年不陷於被動?你要怎樣做才能為自己不斷積累價值?

在這個鉅變的時代,不失敗已經是成功。

-THE END-

嗨,小夥伴們,我是薇安姐。我的文章都來自於多年的學習和工作經驗。如果你想獲得更多成長乾貨,關注薇安說,後臺回覆:“成長”,你將會得到一本經典文集——《高情商的成功之路》,這本文集是薇安經典的原創文章精選,有超過上百萬人閱讀,這些文章深受讀者喜愛。

馬雲說:聰明人都離開了阿里巴巴,剩下的都成了億萬富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