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向陽下鄉記》亮相上海 媒體聚焦扶貧題材

《馬向陽下鄉記》亮相上海 媒體聚焦扶貧題材

青島新聞網5月28日訊(記者張力偉)今晚,《馬向陽下鄉記》將在上海大劇院亮相,與全國38臺優秀劇目同臺競技參評“文華大獎”。27日,《馬向陽下鄉記》青島劇組舉辦新聞發佈會,該劇總導演黃定山、編劇代路、作曲臧雲飛、音響設計宋多多以及出品方代表出席發佈會,接受全國媒體採訪。黃定山表示“我們會在第十二屆藝術節上呈現精彩表演。”

全國優秀劇目上海競豔

中國藝術節是我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自1987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了11屆。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集合來自全國各地的51臺優秀劇目在上海的19個劇場為觀眾演出,演出總量超過百場。經初評、公示等環節,有38臺劇目進入第十六屆“文華大獎”終評。

歌劇《馬向陽下鄉記》《英·雄》《馬向陽下鄉記》《松毛嶺之戀》、舞劇《敦煌》《天路》《永不消逝的電波》《醒獅》、滬劇《敦煌女兒》、黃梅戲《鄧稼先》、豫劇《重渡溝》、話劇《谷文昌》、《追夢雲天》、《蒼穹之上》等等,這些作品禮讚英雄,謳歌時代,不少作品反映了當下現實,在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最終將有10臺劇目榮獲“文華大獎”這一國內專業舞臺藝術的政府最高獎。

發佈會上,總導演黃定山強調《馬向陽下鄉記》一直在不斷打磨,為觀眾呈現藝術精品。在第十二屆藝術節之前,該劇還進行了最新一輪修改打磨,不僅文本改了18處,在音樂、配器方面也有修改,並且壓縮了10分鐘演出時間。對一部相對成熟的歌劇來說,這樣的修改實屬不易。黃定山還特別提到,《馬向陽下鄉記》首演之後,演出幾十個場次,都收穫觀眾的掌聲,這給了劇組很大的信心。“我們會在第十二屆藝術節上呈現精彩表演。”

“第一書記”演繹“中國夢”

通常說歌劇是陽春白雪,《馬向陽下鄉記》則是現實題材。“今天,我們就帶著這樣一部具有泥土芬芳的戲來到上海,讓田野的清新的藝術空氣能夠在上海大劇院的空中飄蕩。”黃定山指出,藝術的最高級應該是“大雅大俗”,希望這樣一部民族喜歌劇能夠贏得觀眾喜愛。

黃定山認為這部戲有兩點非常重要。“一個是我們有幸來排演‘馬向陽下鄉記’這樣一個通俗的具體的題材——扶貧。這部戲反映的是中國農民的脫貧致富,反映的是‘第一書記’下鄉扶貧,是要展現這個時代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中國夢。同時,我們把這部戲定義為‘當代鄉村喜歌劇’樣式。在能夠讓觀眾念念不忘的中國民族歌劇裡,《小二黑結婚》就是其中一部喜歌劇。60多年後,我們是在傳承,是向前輩致敬。同時我們希望這樣一個深受觀眾歡迎的民族歌劇的樣式,能夠在我們的探索中得到發展。”

編劇代路也坦言,之所以撰寫《馬向陽下鄉記》劇本,因為“扶貧”不僅是中國的,還是全人類的。“作為一個社會主義文藝工作者,應該以飽滿的革命激情來完成這個創作。”

《馬向陽》展示山東藝術

今年“文華大獎”的評選,各省市自治區原則上都報送一部參評劇目。《馬向陽下鄉記》此次代表整個山東登上全國藝術舞臺。“我們代表山東來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既忐忑又光榮。我們能夠帶著一個民族喜歌劇,站到中國藝術節這樣一個藝術界最高舞臺上,展示山東青島的節目,非常光榮!”青島演藝集團董事長黃港昨日如是說。

“中國民族歌劇首先是中國聲音,我們要寫一個有中國聲音的歌劇。這個故事發生在山東,劇中一定要有山東味兒,青島元素。”作曲臧雲飛昨日提到,他特別到青島寫曲子,在青島人圈子裡體驗生活。《馬向陽下鄉記》裡有很多地域元素,比如裡面有一段山東快書,大家聽得非常親切,比如有幾句道白,本來是普通話,我們變成了青島話,大家就覺得這個故事發生在山東。“《馬向陽下鄉記》是民族歌劇,是中國的,而且是好聽的。”

音響設計宋多多昨日也對《馬向陽下鄉記》信心滿滿。他表示,中國歌劇現在有強大的舞臺綜合格局,有縱深的舞臺要求,有演員表演要求,還有民族樂與交響樂的融合,以及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合成比例。等等這些都需要現代音響的強大支撐。“《馬向陽下鄉記》從2017年首演,就把聲音淋漓盡致地表現得非常好。”

據悉,今明兩日19:30,《馬向陽下鄉記》將在上海大劇院上演。今晚的演出會在藝術節組委會指定微信公號“一通文化”直播,明晚則是該劇的評委場演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