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一本行走的人生指導書

陳銘:一本行走的人生指導書

觀眾席上,掌聲不絕於耳,大家都在為開槓臺上這位88年出生的辯手鼓掌,他穿著整潔的西裝,在開槓結束之後,向對手心懷敬意的鞠了一躬。

他就是陳銘,一個被冠以無數榮譽的辯論選手,從《超級演說家》到《奇葩說》,他穩定的發揮和出色的邏輯能力讓人讚賞不已。

一、成功需要500分的努力

2011年,陳銘第一次代表學校參加國際大專辯論賽的中國區選拔賽,並且獲得了“全程最佳辯手”。

陳銘:一本行走的人生指導書

在面對黃執中和餘秋雨的犀利提問時,表現的遊刃有餘,一一化解了攻勢。

黃執中在與他辯論後,評價他:

就好像令狐沖與沖虛道長比劍,一指剛好就指向了沖虛的破綻處。當陳銘主動去觸及答案的時候,我已經沒有必要再追問下去,他已經合格了

而餘秋雨在與陳銘討論“人活著的意義”的時候,陳銘引經據典的論述讓不少學識豐富的評委都表示沒聽懂

陳銘的成功少不了比賽前每個晚上的苦讀與鑽研,往往會將對手的過往辯論經歷研究得非常透徹,更是會不斷揣測他們的性格。

在《奇葩說》中,有一期辯題是“你是否支持全人類一秒共享知識”。

陳銘和詹青雲的辯論可謂是“神仙打架”,而且還登上了微博熱搜,讓更多的人認識了陳銘。

而陳銘和詹青雲從很久以前就認識,只是那時陳銘是評委,詹青雲是辯手。

在開槓臺上,陳銘在指出詹青雲只講了開爾文所說的前面兩句話,而掩蓋了後面一句話:

陳銘:一本行走的人生指導書

隨後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這次的開槓也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陳銘所涉及的學識是多麼的廣泛。

這就好比大家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是後面還有兩句話,“瞬不告而取,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意思是舜沒有把結婚的事告訴父母,是不孝。

這就是陳銘所要告訴我們的:“讀書,有用”,至少不會陷入大眾盲區,人云亦云。

而陳銘就是這種你在辯論場上想不到任何辦法會讓他信服你的人,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卻又能用一種奇妙方法讓大多數人在那一瞬間被他所打動。

他的隊友評價他:

如果一個人做一件事打著100分的努力去準備

我們其他人可能會做120或者150分

而陳銘至少準備了500分的努力

馬東也毫不吝嗇的褒獎陳銘:

他就是《奇葩說》的‘水準擔當’。

他不是最有特點的辯手,但屬於沒他不行的辯手。

他能把節目水平固定在一個智識含量、邏輯含量都比相對穩定的狀態。

這就是一個職業辯手的能力。

二、標籤化是一個人的失敗

在參加過《奇葩說》之後,陳銘就會被人說“在宇宙中心呼喚愛”,這種評價在他的心中是可接受的,但是談不上喜歡。

肖驍也在節目中說:“陳銘不是在宇宙中心呼喚愛,而是他的心中真的很有愛

陳銘:一本行走的人生指導書

陳銘不只是“愛的化身”,他從不希望大家只認識他的這一面,更多的是想讓所有人知道自己並不只是靠撒雞湯站在這的。

在往期的節目中,陳銘總是以學術上的觀點來辯論,這讓剛接觸他的人感覺:

這個人很矯情

沒意思,沒看頭

說的什麼,完全搞不懂

在感受到現場的氛圍後,陳銘發生了改變,變得更加談笑風生,更加的接地氣。少了一分正式辯論的嚴肅,多了一分娛樂精神。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喪失了自我,一味得迎合觀眾,而是變得更加靈活了。

陳銘作為一個大學老師,同樣也有一份責任感,想要向大眾傳播一個正確的價值觀。

所以他在每次辯論中,都會或多或少的沿用一個學界觀念,號召大家享受知識的樂趣。

三、認真對待生活

陳銘的生活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工作、學校、家庭。

工作上,陳銘近幾年一直往返北京、武漢兩地,因為要參加節目錄制,往往會變得非常奔波勞累,但他也從未抱怨過工作的繁忙,鏡頭前的他每次都如往常一般。

陳銘:一本行走的人生指導書

在學校,陳銘上課的教室不斷擴容,但還是有人要自己帶凳子。學生也從四面八方來,有個女孩從東北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拖著行李箱進來聽課。課後圍了一群學生來簽名,他調侃自己,本該學生簽到,現在變老師簽到了。

講臺是陳銘自我表達的領地,他也極為珍視。他說,“學校能快速幫你沉澱下來,找到真實的人生和人性,講臺把他拉回人間。”

陳銘對學生這樣說過:

我不要求他們每個人都成為理想主義者,但是我會要求他們在底線堅守。做不到所有的真話都講,但是不能說假話。如果你確實覺得堅持不下去了,那你換行業就好,沒關係,你可以不做這行。

生活上,他和妻子更是非常恩愛,朋友們總是調侃他“怕老婆”,每次出去聚會,都會向老婆請示。

馬薇薇說,老實男人得了幸福,藏也藏不住,婚後的陳銘一路發福。

他跟他的妻子年齡相差七歲,他的妻子是他的大學老師,為了能跟她在一起,陳銘從本科一直追到了博士生。

他的妻子有時會評價他:“跟個孩子一樣,每天不管做了什麼事,都要跟我講一遍,一直叨叨叨”。

雖然他的妻子一直這樣說,但也隱藏不了心裡對陳銘最真摯的愛。

四、做一個向上的人

陳銘:一本行走的人生指導書

我們也許做不到像陳銘這樣盡善盡美,才識淵博。

但我們出生在了這個如此美好的時代,出現了像陳銘這樣的人物楷模。

我們不必要將自己塑造成第二個陳銘,但可以學習他身上散發的閃光點。

在生活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塑造一個完善的自我,不斷的實現人生目標,搭建一個向上的人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