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家馬未都,他觀復博物館幾乎啥都有,何以偏偏不收古代字畫?

閒談起古玩行的大玩家,我們自然會想起馬未都馬爺。在絕大多數人意識中,“馬未都”這個名字,就是“收藏家”的代名詞,甚至要比“古玩行”三字更感熟悉。

大藏家馬未都,他觀復博物館幾乎啥都有,何以偏偏不收古代字畫?

馬未都,1955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榮成,收藏家、古董鑑賞家、編劇、專欄作家、《百家講壇》主講人

在我眼中,馬爺永遠是中國式的頭號人精。他1955年生人,30歲前後,值國家百廢俱興也百寶俱廢之際,其實啥錢沒有,就明眸善睞,人棄我取,不務正業,專力撿拾別人看不上的中國古代器物“破爛”。

30年下來,他的收藏規模早已是洋洋大觀,舉凡陶瓷、古傢俱、玉器文玩等等已逾千件,論身價難以估摸。到了1996年10月,他更是已一己之力,四方奔走,終得成立國內首傢俬人博物館——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加上他2008年就在百家講壇大火,無形中他實際已成為了中國當代古玩界第一號代言人。

大藏家馬未都,他觀復博物館幾乎啥都有,何以偏偏不收古代字畫?

馬未都創辦的觀復博物館,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

但是,馬爺最奇怪的地方,可能在於說,他的收藏確實有一種重器物、輕書畫的傾向。本來,中國古代書畫,是一個頂級收藏家的必備。可看他的觀復博物館,並非沒有畫,但基本都是當代人的油畫,一看就是點綴性質。

這種特例,對於一箇中國大藏家、一座綜合性藝術館來講,確實都是很蹊蹺的。為什麼會這樣?


馬爺基本不收字畫,當然首先和他的“起家史”和收藏淵源有關。他的收藏大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純靠“撿漏”而來——瓶瓶罐罐處處是漏,但傳統書畫,可就難有這空檔讓他發揮了。

大藏家馬未都,他觀復博物館幾乎啥都有,何以偏偏不收古代字畫?

年輕時代的馬未都,與明清傢俱收藏大家王世襄

馬爺的那些收藏,差不多前十年都不是靠錢砸出來的,而是典型的江湖人士收藏法,挑破撿爛、坑蒙拐騙、巧取豪奪,低買高賣。靠的是運氣,憑的是眼力,衝的是義氣,耍的是心眼。過去,多數古董商人都是這麼弄飯吃的,這麼積累起身家的。這是客觀評述,不是要貶低馬爺什麼。

馬爺雖是大院子弟,但出身算不上貴富之家——和前輩張伯駒、王世襄那些人比起來,可說是“貧農之家”,祖上幾代也都和文化沒啥關係。他早年是工人,後來因寫了篇《今夜月兒明》的小說,進了雜誌社作編輯,論古代文化素養並沒多少,論錢更是電視都買不起,他能脫穎而出,是遇上上千載難逢的好時機,眼光又賊精,所以成名。

大藏家馬未都,他觀復博物館幾乎啥都有,何以偏偏不收古代字畫?

明成化官窯仿汝窯,90年代初馬未都以7萬撿漏而得,如今其價早難以估量

八九十年代那個時候,書畫還有價值,但古代器物之類根本沒人要,一些人精就此輕輕鬆鬆或白撿、或賤價弄到很多價值連城的好東西,加上有很多老前輩賦閒在家就等著年輕人找他們聊天,傳授經驗,不少人就此成為大藏家。比如我們的馬爺,比如頭條裡也有號的“芷蘭齋”韋力先生——他是藏書界首席大佬。

那時的馬爺,經常在出差,不斷跑去鄉下村裡收貨,時常跑到文玩大師王世襄家免費請教,得其真傳。他的收藏和眼力,甚至專注點,都是這麼實惠建立起來的。現在,不可能有這機會了。撿漏的最好時機,也已經過去了。


認真說起來, 彼時的書畫其實價格也賤,但畢竟是歷代中國文化人最關注的項目,識貨人居多,馬爺想空手套白狼撿漏,是根本沒機會的。

大藏家馬未都,他觀復博物館幾乎啥都有,何以偏偏不收古代字畫?

古玩行所謂的“撿漏”,在過去,假設眼力好,確實處處是機遇

即便到了他後來富甲一方,認真起來,他甚至始終都還缺乏財力、乃至學力去和人競爭。比如,據他自述,他未嘗沒有想過收藏字畫的打算。30年前,他也是有想收藏《陶冶圖說》等等此類和書畫有關的物件的,但是人家就是開價30萬,馬爺最多隻能查出10萬,不歡而散。隔年,此畫就流落香港,拍出了220萬的天價。

到了2005年起,馬爺在行業已經風生水起,但連他要感慨在書畫拍賣市場“玩不轉、買不起了”。2009年保利春拍,《十八應真圖卷》以1.69億的鉅款為富豪劉益謙拍得,直接將中國藝術品市場帶入所謂的“億元”時代。高端的書畫等收藏,徹底成為財富金字塔頂上之人才偶然玩得起的金錢遊戲。就連當代人陳逸飛的畫作《踱步》,都排出了8000多萬。

大藏家馬未都,他觀復博物館幾乎啥都有,何以偏偏不收古代字畫?

明吳彬《十八應真圖卷》局部

明眼人都知道,這根本不是收藏,而是資本競逐權謀。馬爺何等人物,豈會看不穿,他不湊分往書畫上蹭,良有以也。他雖然多以文化人身份亮相,但實質是聰明透頂的商人。他才不會傻傻去跟著弄這些玄虛。他暫時又不需要這些盡弄風險的活計求生存。

所以,收藏字畫,那時的馬爺,即便有心,也是隻能或望洋興嘆,或冷嘲熱諷的。在書畫領域,他始終都缺乏撿漏的機會,更缺乏可以一擲千金的本錢。


還有一點更為重要的原因,當在於說,收藏是門專精的學問,沒有人可以全能玩轉所有古玩領域。這領域,不管你多牛,離了你那點專業,在其他方面你就是個零。

大藏家馬未都,他觀復博物館幾乎啥都有,何以偏偏不收古代字畫?

當代中國書畫收藏首席大家王季遷(1906~2003),別署己千,蘇州人,後居美國

馬爺的平生所學,我以為,論起最獨到的地方,是市場的實踐經驗。而談到他最牛的領域,當是瓷器與傢俱。對於書畫,論鑑定需要高度的文化素養,歷代號稱“黑老虎”,即便不能說他一竅不通,但也絕對是很陌生的。隨便扔給他一張明清字畫,恐怕他都沒啥把握鑑定。

可以說,馬未都先生還缺乏這方面的學問、積累和功夫。工藝品與書畫,嚴格說來,畢竟可說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領域,前者工匠所為,後者出自文人之手。收藏史上,我們幾乎都見不到同時集大成的鑑定、收藏大家。

從馬爺的自敘中,我們早已得知,他不過中學學歷,沒有上過大學,年輕時也沒條件博覽群書,現今的聲名與地位,幾全憑自學成才。而傳統書畫,是出自大文人之手,裡面的門道非大學問不能摸清點滴。況且,從心理上推究,馬爺的大院“平民”子弟出身,也大概註定了他在內心深處會更親近工匠們搞出來的瓷器與傢俱,而會疏離文人書畫領域。

大藏家馬未都,他觀復博物館幾乎啥都有,何以偏偏不收古代字畫?

馬未都:每天價格漲10倍,那才是撿漏的境界呵!

馬爺數十年在古玩行摸爬滾打,對於器物是見多識廣的,又長期給富豪們充當這兩個領域的經紀人工作,理論和實踐功夫兼具,眼力是了得的,在電視上指點江山,也肯定是誰都震的住。但中國書畫,他還是外行。後來,他對外說,他不收中國書畫,是因其鑑定、價格缺乏標準云云,明眼人一聽也知不過一託辭耳。

況且,收藏界的鐵律,就是外行的不碰,不擅長的縮手。他自然會謹守此規,不越雷池一步。當然,此外還有一個原因,他早先就在博客中說明了:就市場價值而言,瓷器、傢俱等器物類藝術品更易為西方人喜愛,所以它們的國際拍賣價格也就最高;而書畫要求太多太高,沒有那麼好的行情,基本都是中國人自己在玩。

大藏家馬未都,他觀復博物館幾乎啥都有,何以偏偏不收古代字畫?

“賊不走空”,馬未都曾在潘家園當眾撿漏,一口氣買下18件古董,總花費12500元

僅從市場決定藝術價值而論,商人馬未都,都不會去搞書畫這樣沒大錢掙的買賣。


在中國文化界,馬未都馬爺是我最佩服的人精。他不收書畫,只是他精明的一個面向罷了。

實際上,在我揣測,不要說書畫收藏問題了,他連“捐”出觀復博物館,都未必真的完全是在做公益。在慷慨一“捐”的同時,他成立“基金會”,讓自己及其家族隱身幕後,制定規則、操控局面,還能代代延續下去。這裡面,難道沒有避高稅、懼仇富、不願出現在富豪排行榜中,從而穩妥隱財、理財的絕妙運作嗎?

大藏家馬未都,他觀復博物館幾乎啥都有,何以偏偏不收古代字畫?

所以說,馬未都馬爺真是老油條,老人精。保持底線,但利益要時刻最大化,最穩化。好多事,他都看明白了,也是活明白了。

感冒中,閒談幾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