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年輕的時候戴玉,年長後放棄此習慣,馬未都:只因2個字

熟悉考古圈子的人應該都知道一個人,那就是馬未都,在考古界一直享有盛名,在古董界有著許許多多關於他的小故事。馬未都有過不少的關於古董這方面的作品,在2009年,更是登上了央視《百家講壇》欄目,讓馬未都名氣大增,名氣大增帶來的是收入的增加,馬未都收藏了很多物件,但是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注意到一個小細節,不管在什麼場合,馬未都身上都很少有佩戴飾件,他所收藏的玉器也很少出現,這是為什麼呢?

馬未都年輕的時候戴玉,年長後放棄此習慣,馬未都:只因2個字

年輕時期的馬未都

馬未都屬於出名較早的,在1981年的時候,26歲的馬未都在報紙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說《今夜月兒圓》,自此之後,馬未都就在文化這條路上一直前行。在八十年代末期的時候,就和一眾影視圈的人一起合作創作出了《編輯部的故事》這樣傑出的作品,要知道當時的馬未都,也就三十歲出頭,可謂是名利雙收。所以在90年代的時候,馬未都手上就已經有了上千件的收藏品。並且在1996年的時候創造了中國第一個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有資料顯示,馬未都手上擁有的玉器價值能夠上億,但是讓人心有疑問的是,馬未都先生幾乎從來不佩戴玉器。這個謎底,還是在馬未都的一次採訪中被揭開。

馬未都在一次採訪中說道,他在年輕的時候,其實也是有著著金戴玉的習慣的,不過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越來越不在意這個事情了,而且基本上身上什麼都不戴。甚至連手錶都沒有,馬未都娓娓說起了原因。

他淡淡的說出了自己放棄戴玉的的原因,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乾淨"。

何為“乾淨”,其實主要可以從三方面加以解釋。

第一個,馬未都從專業角度說起了自己不戴玉的原因。古代的玉器,是有著極高的地位的,很多達官貴人都會在身上佩戴玉佩以此來彰顯尊貴的身份。正因玉器的地位,很多顯貴在去世後會將玉器帶進墳墓陪葬。

古人用玉器陪葬,有著九大塞之說。在身上的九個洞裡塞上玉器,分別是眼塞2件,鼻塞2件,耳塞2件,口塞1件,肛門塞1件,生殖*器塞1件。所以考古出來的玉器,其出處很多可能是略有不堪的。佩戴自然顯得不乾淨。

第二個是衛生上的乾淨,長期的佩戴玉佩等掛件。時間久了之後,在玉器和皮膚上面,都會產生一些汙垢,這些汙垢時間久了很難清理。很多玩收藏的人還有將玉器“包漿”的說法。長期把玩玉器,使之變得圓潤光澤。真正意義上的“包漿”,是長時間的讓玉器暴露在外,外面的一次材質與空氣發生作用,形成氧化層了。不過很多人理解錯了,竟然將產生的汙垢當成“包漿”,這是很不衛生的。

第三個指的是心理意義的乾淨。金玉這樣的物件,是身份的象徵。不過也是代表著財富。馬未都內斂的性格,對於人生有了更高的理解,對於穿金戴玉這樣“露富”的行為失去了興趣,更想要追求心靈上的“乾淨”。

馬未都先生通過這件事,傳達的是收藏者的一種孑然一身的態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