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曾於裡

時下不少年輕演員雖然科班出身,但臺詞功底很差,一大原因是,學習根本就不認真;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覺得說不好臺詞無所謂,反正有配音嘛。

“知道”跟你談談,為什麼年輕演員的臺詞表現能力這麼差?

為什麼易烊千璽、鄭爽、馬天宇都說不好臺詞?

《長安十二時辰》易烊千璽 (IC photo/圖)


時下幾部IP劇正在熱播。

一部是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主演的《長安十二時辰》;一部是改編自墨香銅臭小說《魔道祖師》,肖戰、王一博主演的《陳情令》;一部是改編自郭敬明小說《悲傷逆流成河》,馬天宇、鄭爽主演的《流淌的美好時光》。這幾部劇口碑不一,像《長安十二時辰》是今年來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劇,而《陳情令》《流淌的美好時光》則是典型的爛劇。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年輕演員的臺詞功底實在太差。

《陳情令》乾脆給年輕演員配音,而且還堂而皇之地以配音作為宣傳策略,簡直是“死豬不怕開水燙”。《長安十二時辰》《流淌的美好時光》主要的年輕演員都使用了原音(比使用配音地道一些),但臺詞功底都不行。易烊千璽說臺詞太“黏”,一些半文半白的長句說不清晰、斷句不合理,而馬天宇和鄭爽說臺詞的共同點是“燙嘴”,好像嘴裡含著什麼滾燙的東西,語速快的時候就含混不清。

為什麼這些年輕演員的臺詞表現能力這麼差?是個案還是普遍現象?

臺詞是表演的重要部分


這幾部IP大劇的年輕演員都擁有一眾粉絲,不少粉絲洗地說:臺詞說不好也沒事啊,反正有配音或字幕嘛。這自然是錯誤的,因為臺詞從來都是表演的一部分。

坊間喜歡用寥寥四個字來概括一種藝術門類,像戲曲是“唱唸做打”,相聲是“說學逗唱”,表演則是“聲臺形表”。“聲”,指發聲,“臺”,指臺詞,“形”,指形體,“表”,是聲、臺、形三者的結合,即表演。其中,聲與臺,都是臺詞功底的一部分。

臺詞為什麼重要?它不僅僅是幾句話那麼簡單,它首先附屬於劇情,劇本中每個角色的臺詞都應當產生於人物的性格衝突之中,這就要求臺詞服從戲劇行動,成為人物對衝突的態度與反應的一種表露。其次,臺詞是具有性格的,人物的出身、年齡、職業、教養、經歷、社會地位以及所處時代等等的不同,他們說話的語音、語調和方式也都不同。通俗地講,臺詞是角色靈魂和性格的一種反映,只有當演員深刻理解了角色,他才能說好屬於這個角色的語言。

因此,好的臺詞功底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演員說出的聲音,要準確、清晰、圓潤、集中、流暢。這屬於基本功層面的,任何專業的表演院線都有兩年左右的臺詞必修課,老師都會帶著學生練習“氣息、聲音、咬字”。

但現在很多演員(不限於年輕演員)基本功都不過關或不夠好。像易烊千璽、鄭爽、馬天宇,都是典型的咬字不清晰。而有些演員雖然咬字還算清晰,但口音很重,比如劉濤、唐嫣;楊冪雖然沒啥口音,但語音“拖拉”,說啥都感覺後面自帶波浪號。劉亦菲、劉詩詩是典型的氣息不足,說什麼都軟綿綿,輕飄飄,有氣無力。

不過,吐字清晰還只是說好臺詞的基本層面,另外一個層面是演員得理解臺詞,這就是臺詞的“人、情、意”層面。演員只有明白了臺詞表達的是什麼,並內化為情緒,才能準確演繹出臺詞的層次,在哪裡斷句、該強調哪個詞、哪裡需要重音、該用什麼樣的節奏或語調,都可能使表達的意思不同。

像歐陽娜娜在《我就是演員》中表演《我的父親母親》的片段,她說的臺詞“媽已經走了十年”,在網上被做成“螞蟻競走十年”的表情包調侃,就在於歐陽娜娜的臺詞斷句、重音都放錯了位置,“媽已經”錯誤的斷句和聲調讓句子有歧義,“十年”被刻意拉長顯得非常生硬。這句本來挺沉痛的臺詞由此意境全無,反倒有些滑稽。

而《長安十二時辰》中,因為易烊千璽飾演的角色有大量大段的半文半白的臺詞,對於當時才17歲、還沒有科班學習經歷的易烊千璽來說,的確是非常大的挑戰。不少長句,易烊千璽斷句、重音都處理得不夠好,似乎只是用同一個腔調說話,缺少變化。跟雷佳音、韓童生等一對照,差距就非常明顯了。

為什麼易烊千璽、鄭爽、馬天宇都說不好臺詞?

《流淌的美好時光》 (IC photo/圖)

有些演員為什麼說不好臺詞


公正地說,雖然易烊千璽臺詞功底不佳,但也不必一棍子打死,畢竟當時他還是個高中生,沒有相關訓練經驗。但馬天宇、鄭爽就讓人說不過去,因為他倆好歹是正兒八經北京電影學院本科畢業的,這臺詞功底跟路人相比,並沒有好到哪裡去。

時下不少年輕演員雖然科班出身,但臺詞功底很差,一大原因是,學習根本就不認真。畢竟跟其他專業的學生不同,影視院校的學生可能一上大學就有各種各樣的工作邀約,很多學生根本禁不起誘惑,各種逃課、請假外出撈金。雖然網傳有些專業院線禁止學生外出拍戲,其實更確切地說,是“不鼓勵”,如果符合規定、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學校也是允許的。

哪怕學校真的禁止,也無法保證年輕演員願意下苦功夫去練發音、練臺詞。畢竟這是苦活累活,發聲姿態、呼吸方法、咬字肌力、共鳴位置、擴展音域、聲區連結、音量力量、聲音造型等等都有講究,得花漫長的時間去琢磨。很多老一輩演員臺詞說得好,是因為他們下了苦功夫去練,畢業後還在話劇臺上摸爬滾打多年。

年輕演員說不好臺詞還有一個原因:覺得說不好臺詞無所謂,反正有配音嘛。像李幼斌在採訪中就說過他的經歷,有個年輕演員不說臺詞,只在那邊念一二三四五六七,直接把他給驚呆了。季冠霖、姜廣濤、邊江、喬詩語等知名配音演員常常是承包了市面上流量大劇的配音,他們也常吐槽配音中遇到的“奇葩經歷”——演員的斷句都錯了、表演都錯了、甚至一些很常見的字詞都念錯,配音起來非常膈應,要對準演員的口型都不容易。

在不久前的上海電視節上,王勁鬆就痛批演員把說臺詞的基本功當做“榮耀”:“我真的很遺憾,什麼時候我們這個職業成了一個背臺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了,背臺詞是什麼?背臺詞是你上戰場的那支槍,你能告訴我說你到了戰壕裡沒拿槍嗎?你多不要臉哪?”他補充道,演員關心的不應該只是臺詞,還有潛臺詞,比如你衣服上的每一粒鈕釦,你的眼神,你手裡的道具,甚至是你每兩段表演之間的內心感情是否充滿了這個間隙。

一些年輕演員不重視臺詞、不背臺詞、不在臺詞功底上下功夫,是因為他們被寵壞了,就像TVB金牌監製吐槽內地“演員大過導演”,不背臺詞靠配音。像TVB劇臺劇日劇韓劇,絕大多數都是現場收音的。

《流淌的美好時光》播出後,面對差評,鄭爽在她的個人APP裡說,“小時候會因為大家說我演技不好傷心,現在想說,我不和別人比了,我不爭氣,活著就好!”也是讓觀眾挺無語的。演員是你的本職工作,做好這份工作是你的本分,做不好了就好好反省好好努力,而不是以一句“我不和別人比”就自我豁免責任了,這樣的話,演技永遠不會進步。

現在問題來了:為什麼演技不好的人依舊有大把的演出機會,以至於他們有恃無恐地“不爭氣”呢?是資本縱容、觀眾縱容還是粉絲縱容?值得深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