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英作為南明弘光朝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可以說是謗滿天下,被後世列為奸臣。但實際上,馬士英與史可法一樣,都是抗清而死,這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

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才使得這兩個同樣是為國殉難的人得到的評價差距如此之大呢?今天,八卦君來帶大家扒一扒馬士英的生平,力求找到他被“黑化”的真相。

關於馬士英的身世,很多史書都記載馬士英是貴陽人,包括清修《明史》也是這麼寫的,但是計六奇在《明季南略》中卻提出不一樣的看法。

按照《明季南略》記載:“馬士英,字瑤草,貴州貴陽人。崇禎辛未進士,本廣西梧州府藤縣人,與袁崇煥同裡,居北門街,又同辛卯年生。士英本姓李,年五歲,為販檳榔客馬姓螟蛉而去,故從其姓。明末予邑人見馬建坊於藤縣,尚未就。其為人手長智短,耳軟眼瞎者。”

抗清英雄馬士英是怎麼被黑成“大奸臣”的?

計六奇說這個馬士英本來是廣西藤縣人,本來姓李,五歲的時候就被不知道是不是他爹的一個賣檳榔的客商賣給了貴陽本地一個馬姓書香門第的大家族做養子,所以才改姓馬。按照康熙年間《貴州通志》的記載,馬士英應該是被送到了當時貴陽著名的鄉紳馬雲龍家當養子,馬雲龍當時是山西道監察御史,而收養馬士英的,應該就是馬雲龍的第四個兒子馬明卿。《貴州通志》記載:“舉人馬士英,明卿子,丙辰進士。”馬士英可謂是因禍得福,原本在檳榔客商手中他大概就會在歷史上藉藉無名,度過平凡的一生,然而在馬雲龍,馬明卿等人的培養,以及他個人的奮鬥努力下,他考中了進士,不僅如此最後還入閣了,成為了一代權臣,不得不說是造化弄人啊。

馬士英在萬曆四十四年考中丙辰科進士得以進入仕途,錢海嶽《南明史》和清修《明史》則記載為萬曆四十七年馬士英為進士,而史料又記載馬士英與阮大鋮為同科進士,阮大鋮也是萬曆四十四年進士,記載不一,為何這裡記載產生衝突了?有學者認為大概是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考試中發生了作弊案牽連到了馬士英,導致他被下獄審問,直到三年後,才在進士碑上補錄了馬士英的名字。此等種種,八卦君也不知具體真假,只等靜待明史學家們的研究了。

隨後馬士英總算能做官了,被外放為南京戶部主事,之後又歷任嚴州知府,河南知府,大同知府,到崇禎五年被擢升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結果剛剛就職一個月,就因為挪移公款幾千兩賄賂權貴被宣府鎮守太監王坤揭發,於是宣府巡撫的位置屁股還沒坐熱,又被流放邊疆,不久又回到南京居住,每天無所事事。這時候他遇到因為依附魏忠賢被打入“逆黨”的阮大鋮,阮大鋮因為“逆案”也被革職了,也在南京閒住,兩個同病相憐的難兄難弟見面估計是抱頭痛哭,瞬間就有了找到知己的感覺,在南京“相得甚歡”,自此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抗清英雄馬士英是怎麼被黑成“大奸臣”的?

話又說回來,馬士英因為公款賄賂被革職流放一事,其實還有點意思,按照《烈皇小識》記載,此事另有隱情,“宣府巡撫馬士英,甫蒞任,冒侵餉銀六千兩。鎮守太監王坤疏發其事,士英逮問遣戍。例:巡撫到任,修候都門要津,侑以厚賄,贖緩不能猝至,則撮庫中正額錢糧應用,而徐圖償補,此相沿陋習,各省各邊皆然,不獨一宣府也。士英蒞任未幾,一時不及抵償,遂為王坤所糾。坤既以發奸為功,上亦心喜內臣之果能絕情面而剔積弊也,故凡言內臣者皆不聽。”原來明朝末年整個國家的官僚體系早已腐朽至極,於是就有了一個古怪而約定俗成的“潛規則”,那就是每一屆巡撫到任,都要給京城的達官顯貴送大量錢財,如果你手裡錢不夠,那就挪用公款補貼,之後再慢慢的償還。這個陋習是全國每個省都一樣,不是單獨宣府才有,而這個王坤為了給崇禎邀功請賞,就把來不及償還公款的馬士英告發了,馬士英就倒黴了啊,明明大家都在做的事,結果就我進去了,想哭都沒地方哭。

後來周延儒應詔起復,阮大鋮想讓他抬自己一手,讓自己洗去汙名,並且恢復官職,周延儒表示你小子在皇帝欽定的“逆案”裡,這我哪裡敢撈你起來,豈不是自己找死嗎。於是阮大鋮就推舉了馬士英,從這裡可以看出來這哥倆關係是真的好,自己不能復官也要抬兄弟一手。

在周延儒的推舉下馬士英成功復官,不僅如此,馬士英還就此發跡,擔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鳳陽軍務。騙得當時造反的保定總兵劉超信任,劉超向馬士英投降,結果轉手就被馬士英抓了給朝廷獻俘,可以說馬士英心機頗深,在抵抗流寇的戰鬥中馬士英也是有著可圈可點的表現。結果就在馬士英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京城淪陷了,一下子全國上下都失去了方向。南京城內的大臣都或多或少曾經因為明宮三案而與福王結怨,於是就不想立福王,改立潞王朱常淓,馬士英為了能夠壓住史可法為首的南京重臣,選擇迎立福王,再加上馬士英手中有兵權,一下子就成為了南京最有權勢的重臣,之後自請入閣,排擠史可法外出督師淮揚,“權震中外”,眾臣都不敢再有任何異議。

抗清英雄馬士英是怎麼被黑成“大奸臣”的?

但弘光朝除了馬士英擁有實權外,號稱擁兵“數十萬”的左良玉也是左右時局的一股力量,因為黃澍大罵馬士英,左良玉力保黃澍,雙方自此結怨,而到了“假太子”到來之時,左良玉就藉口起兵欲誅殺馬士英,結果左良玉卻在半路病重而死,其子左夢庚自立。左夢庚與馬士英派出的劉良佐,黃得功等人在內戰的時候,清軍已經南下攻破了揚州,史可法戰死殉國,滿清直奔南京城而來,馬士英直接慫了,害怕自己被殺,於是就帶兵以保護太后為名向南逃跑。不久南京傳來消息,黃得功戰死,弘光帝被俘,於是眾臣另請潞王朱常淓監國,哪知潞王是個無膽匪類,直接投降滿清。

馬士英等人沒辦法,只得繼續逃跑,聽說魯王朱以海在紹興監國,趕緊跑過去投靠,結果由於本人在弘光朝的名聲太差,被魯王一系人馬堅決拒絕了,只好投靠在嚴州駐紮的同鄉的方國安,結果方國安不久也被滿清擊敗城破了,馬士英只好繼續跑路。又想去投靠福建的唐王朱聿鍵,朱聿鍵表示你罪孽深重禍國殃民,別到福建來禍害我,馬士英簡直可以說是無路可走了,但即便是這樣被萬人唾棄,他竟然還是沒有投降滿清,簡直讓人刮目相看。

馬士英最終在杭州被滿清追上擊破,馬士英部將葉承恩等人投降,馬士英沒辦法,只好自己剃髮為僧躲進太湖的寺廟之中,結果還是被滿清抓出來,在杭州問斬,他的屍體被杭州市民瓜分了喂狗,真是下場淒涼。

馬士英為何被如此汙名化呢?從結果來看,他並沒有做什麼危害弘光政權的事,“聯虜平寇”是朝廷上下一致的決定,而他也沒有投敵賣國,節操比許多大臣都要優秀。要說真的有什麼過錯,可能就是他和阮大鋮的兄弟情義害了他吧,他當年因為阮大鋮的推薦復官,投桃報李,於是在弘光朝全力推薦了阮大鋮,而阮大鋮這個人心性狹隘,睚眥必報,得志之後黨同伐異,瘋狂攻擊昔日把自己打入“逆案”的東林人士,使得弘光朝政混亂。可以說只有這件事,讓馬士英背鍋無可厚非,但有的史書汙衊他降清就純屬是無稽之談了。《明史》也記載:“而士英以南渡之壞,半由大鋮,而己居惡名,頗以為恨。”說明馬士英也認識到了,阮大鋮把朝政搞得亂七八糟,而自己竟然背了黑鍋,十分懊惱和後悔。

抗清英雄馬士英是怎麼被黑成“大奸臣”的?

但是沒辦法,因為自己算是阮大鋮的薦主,二人在官場上就算休慼與共,阮大鋮作惡,馬士英也跑不了,這也使得馬士英慘遭汙名化,成為了後世史家口中十惡不赦的奸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