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面對面」央廣網專訪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院長閻海峰'

"


"


「媒體面對面」央廣網專訪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院長閻海峰


主持人:各位央廣網友,大家好,這裡是央廣網教育頻道的訪談節目“對話商學院”,今天做客我們節目的是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院長閻海峰教授,閻教授你好。

閻海峰: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1

與新技術融合 與國際化同行:

找準定位 做出特色

主持人:歡迎閻教授。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商科教育也在快速的發展,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提高,這給華理商學院帶來了哪些挑戰?

閻海峰: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商科教育的快速發展,挑戰的不止是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而是商學教育,乃至整個教育行業。

首先,全球化背景下商學院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謀劃自身、在全球視野下精準定位;其次,國內商科教育的快速發展給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帶來的挑戰,無外乎如何能夠找準定位,做出自己的特色。而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的提高的現實情境下,對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而言,這一挑戰更加具體有針對性——即如何擁抱新技術,與新技術融合,創造出自己的特色。

主持人:剛剛您說的這些挑戰也是我們可以看得到的,要商學院,商科教育去解決,突破這些問題。我們知道華理商學院在多元化培養商科管理人才上,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行動學習,領導力培養等方面,那麼華理在融合商科教育的發展方向上,是如何實現與國際商學院同步發展的呢?

閻海峰:商學教育在中國其實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發展起來的,經歷了學習、借鑑、消化、吸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的發展都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國際化進程,早期的商學教育,更多地來源於學習、模仿和跟隨。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1990年正式成立,其前身管理工程系早在1983年就設立了。和大多數在80年代興辦的國內管理科學類系所一樣,到今天曆經了30多年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跟著學”到今天的“同步化”,甚至到有些地方在實現“超越化”,這30多年,中國的商學教育歷經了一個日漸進步、動態發展的過程。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三個有代表性的做法:開放學習、方法引進以及國際合作辦學。

比如早期的一個項目,中澳MBA,是學院與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合作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迄今已經是第19屆招生了,在這個過程當中,一開始是我們向澳方學,到後來的相互學,直到現在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說,我們比它(澳方)厲害,已經完全超越了它。這個項目自身的發展與學院的國際化進程一脈相承。

再比如,行動學習項目,也是我們從國外引進的一種教學變革模式。傳統的案例教學,通常是教員開發的案例,讓學生來用,通過一個個經過提煉的場景來實現教學,類似看紀錄片的形式。但是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的行動學習項目,讓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到現實項目中,以參與學習的形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共創知識、直面現實問題。與案例學習不同的是,案例學習的學生是一個旁觀者,而參與學習的學生是一個行動者。行動學習項目從2014年開始推廣開來,今年已經是學院舉辦的第五屆全國行動學習的國際研討會了。我剛剛參加美國波斯頓管理學會年會回來,開會期間,我和美國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主管過行動學習的黃亞生教授對該項目也進行了深度的探討,探討如何將做了12年行動學習的麻省理工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的行動學習結合起來,使我們的行動學習更加深入,更上一個臺階。

主持人:麻省理工的行動學習有很多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的。

閻海峰:對,黃教授說,麻省理工大學的行動學習項目一直在做,但是是個性化的,不是標準化的。現在他們已經開發出了相關的師資和培訓的教材,也制定了相關的標準。在去年的行動學習全國論壇上,黃教授也講了麻省理工的做法,分享了他們的經驗,今年將會繼續推進,進行師資培訓。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也準備建設行動學習的全國的案例庫,為我們的同步發展、甚至是領先發展做準備。

2

積極迴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主持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那麼在打造高素質的跨國管理人才,促進企業國際化經營上,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展開了哪些新的規劃?

閻海峰:現在的中國在很多方面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包括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對外投資也越來越多。“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倡議,作為中國的商學院,迴應國家重大需求,是我們肩負的責任和追求。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也身體力行地積極的迴應著,我們不僅僅是在規劃,而是已經行動了。

比如:2018年4月10日,學院與羅馬尼亞錫比烏大學簽約共建華東理工大學錫比烏中歐國際商學院,院址在錫比烏大學,但實際上是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海外的一個分支機構。羅馬尼亞錫比烏大學為我們提供了當地辦學的硬件需求,而課程、師資、所有的理念等等都是我們自己的。2018年10月,第一期研修班開班,名字叫“Doing Business with China(與中國做生意)”,這個班預期招收20個人,結果招了50個人,遠超預期。相當一批羅馬尼亞的學生和業界工作人士都參與了進來。目前研修班的主要幾門課程如《中國商業環境》《中國商法》《中國金融市場》《中國歷史與文化》等等,都是與中國有關的課程,很多“一帶一路”的國家都希望瞭解中國,也希望來到中國,這一點由此可見一斑。值得一提的是,該研修班還受到了很多當地中資機構的歡迎,讓更多的人理解和了解了中國的商業,促進了與中資機構的溝通合作,這對促進文化交流也產生了積極的效應。

除此之外,我們和“一帶一路”的其他國家也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譬如現在,我們有二十幾個學生正在泰國清邁大學進行暑期交流。泰國清邁大學的數字與人工智能學院與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簽訂了“2+2”雙學位合作協議。該雙學位項目有一個特別的創新點,從前的“2+2”項目都是國內學兩年,再到國外學兩年,這個項目是在清邁大學讀1、2年級,再到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讀3、4年級,最後頒發雙學位。

再次,我們還有相關的研究項目、學術交流等等。比如,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與國內另外六所大學的商學院在2017年聯合發起成立了“一帶一路”全球商學院聯盟,北方的祕書處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南方的祕書處就設立在了華東理工大學。目前,這所聯盟已經有全球23所來自不同國家的商學院共同參與其中了。

以上種種,都是我們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所做的積極迴應。

3

連接商業與科技,培養知行合一的經管人才

主持人:數字時代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如何創新商科人才培養特色?

閻海峰: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挑戰是方方面面的,其對商業有挑戰,對商業人才的培養也會相應有挑戰,這是毋庸置疑的。華東理工大學在其間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她是一所理工科大學。而商學院身處其中,作為一所理工科大學的商學院, “連接商業與科技,培養知行合一的經管人才”是我們的使命,所以學院格外注意技術的變化、產業的變化。

去年10月, MBA項目推出了全新的課程模塊,重點打造大數據商務分析、智能製造與智慧運營、計量金融、新營銷、財務管理與資本運營等專業方向課程模塊,緊密地讓課程體系與工科融合、與產業融合、與定量技術融合,新的培養方案與數字時代緊密相關。此外,學院十分重視實驗教學,今年下半年我們將與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新商科系列叢書,而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關涉實驗、數字化的新商科培養教材。

主持人: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舉措,可以讓我們以書的形式去學習有關商科上面的一些知識。那接下來請您和我們分享下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未來發展戰略?

閻海峰: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了立德樹人,培養出能夠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優秀人才。

從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角度講,未來的發展的重點,我想還是兩點。

第一,要打造更具有華東理工大學特色的商學院。

通過加強與工科學院、優勢學科的融合,比如信息技術、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能源環境保護等方向的融合,進一步凸顯自身特色;

第二,要要深化國際化,彰顯自身特色。

儘管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國際化拓展的工作,如與美國羅格斯大學合作的人力資源項目,與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合作的工程管理項目、與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合作的項目等等,以及共建的海外商學院,這些都是國際化的開始,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要進一步深化,通過深度融入全球,彰顯自身特色。

主持人: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對教育投資以及職業規劃有何建議?

閻海峰:一般來說,經濟不太好的時候,往往是個人自我成長充電的好時機。因為人在快速上升的經濟時期,其實反而是很不容易靜下來讀書的。而經濟的週期性變化和波動是正常的,比如中國目前仍在處在轉型過程當中,我們遭遇的增速下降等等變化都是正常的,應對這樣的環境,個人要學會為自己充電:多學習、多讀書。不可否認,學習本身也是人生成長的一個路徑。

其次,在職業規劃上,我建議應學習更加前沿、正在變化的新技術,學會往遠看。在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上,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十分重視,學院有專門的職業發展中心,每年聘任100名資深人力資源經理做學生的mentor,1對1指導他們的職業發展。職業發展的過程,有時需要借鑑一些專業的力量,去更好地發展規劃職業,向一些專家、專業人去請教、學習。

主持人:非常感謝閻教授今天做客我們節目,和我們分享了有關商學院,商科教育未來發展的一些情況,今天的節目就到這了,感謝您的收看,下期見。

END

來源:央廣網 | 2019-09-03 | 教育頻道專訪

鏈接:

http://edu.cnr.cn/eduzt/sxy/ft/20190903/t20190903_524761614.shtml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