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毛澤東:從“呼聲革命”到暴力革命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

毛澤東最初提倡“呼聲革命”和“無血革命”

1918年夏,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8月,為了組織一批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他從長沙來到北京。這時,正值五四運動爆發的前夜,中國思想界在北京相當活躍。毛澤東由恩師楊昌濟介紹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做助理員。他讀了許多過去從未讀過的書刊,接觸了許多過去仰慕已久的人物,參加了北大新聞學研究會、哲學研究會,瞭解了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等各種主義。這對於一直憂國憂民的熱血青年毛澤東來說,如魚得水,很快便融入瞭如何拯救祖國的行列當中,熱烈地同人們討論各種主義在中國的前景。

1919年3月,毛澤東懷著激動與興奮的心情從北京回到長沙。不久,五四運動爆發,他立即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之中,參與領導了湖南的學生運動,主編了《湘江評論》,猛烈地抨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熱烈宣傳各種新思潮。從此,毛澤東登上了中國的歷史舞臺,拉開了他職業革命家生涯的序幕。

不過,這時的毛澤東還不主張通過武裝革命奪取政權的道路,而是提倡“呼聲革命” 、“無血革命”。然而,軍閥統治下的嚴酷現實,使毛澤東深感靠“呼聲革命”,來達到根本改造湖南和中國的目的是絕對辦不到的,是純粹的幻想。

11月25日,他寫信給在法國留學的向警予坦露心跡說:“幾個月來,已看透了。政治界暮氣已深,腐敗已甚,政治改良一途,可謂決無希望。”12月1日又寫信給在法國留學的蔡和森說,溫和改良的法子,實屬“理論上說得通,事實上做不到”。 “歷史上凡是專制主義者,或軍國主義者,非等到人家來推倒,決沒有自己肯收場的。”“俄國式的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並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棄而不採,單要採這個恐怖的方法。”。

一個月以後,毛澤東在新民學會討論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時,他比較了社會上提倡的各種主義之後說:“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即所謂勞農主義,用階級專政的方法,是可以預計效果的。故最宜採用。”從此,通過暴力革命,走俄國人的路就成了他不可動搖的堅定信念。這時,毛澤東也開始感到俄國所以能夠成就平民革命的空前大業,其首要條件是由於有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指導。中國革命要獲得成功,別無他法,只有成立共產黨。1921年7月,他到上海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從此走上職業革命家的生涯。

堅決主張“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

武裝農民,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產生的始發點,也是毛澤東成為偉大軍事統帥的亮點。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其他人一樣,對農民問題在中國革命中所處的地位認識並不清楚。當時,他關注的是工人運動。1924年國共合作以後,毛澤東對國民黨抱著很大的希望,熱誠地做著國民黨的工作。惲代英建議他去做農民工作,毛澤東說:城裡的工作還忙不過來,哪有時間去做農民工作。在他的心目中,農民愚昧落後,他們只求有清官和好皇帝,對革命沒有太大的興趣。

然而,以後的事情很快使毛澤東發現,有不少國民黨員視共產黨為洪水猛獸,他們根本反對國民黨容納共產黨,千方百計地將共產黨員趕出國民黨。1924年6月1日,孫科等提出“制裁共產黨分子案”;18日,國民黨的監察委員張繼、謝持等提出“彈劾共產黨案”。在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工作的毛澤東,成為國民黨右派最仇恨的人物,他們用盡辦法想把他趕走。同國民黨合作起來困難重重。這一年的年底,毛澤東患了嚴重的神經衰弱,請假回鄉養病。

1925年,毛澤東在家鄉韶山養病期間,發現農民並不像他以前所認識的那樣,只求有清官和好皇帝,而是“非常富有戰鬥性”。於是,他“發動了一個把農民組織起來的運動”。他在當地農民中發展中共黨員,成立中共韶山黨支部,建立農民協會,搞起農民運動。韶山的農民運動,在湖南震動很大,湖南省長趙恆惕因此派兵捉拿毛澤東。

毛澤東在韶山期間,為發現農民具有巨大革命潛力而震奮。他認為,中國最廣大的群眾是農民,只要把農民發動起來,國民革命就有了生力軍,由此,他倍受鼓舞,對中國革命的前途,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同年9月,毛澤東從韶山來到廣州,就任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當時,他對中國的國情,對中國社會各階級有了全新的認識。他一面做國民黨的宣傳工作,一面研究革命黨可以依靠的力量,發表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同時,他將自己的目光投向農民,開始注重研究農民問題。1926年初,他發表了《中國農民中各階級的分析及其對於革命的態度》,提出:在農村有五種農民是革命的朋友。對於地主階級,則請他們在經濟上、政治上讓步。在特別情形下,即是遇了最反動、最凶惡極端魚肉人民的土豪劣紳時,則須完全打倒他。

毛澤東關於農民問題的言論,受到廣泛的關注。1926年3月,國民黨中央任命他擔任廣州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在主辦講習所期間,他親自為學生講授“農民問題”、“農村教育”等課程,並十分重視學生的軍事訓練。學生的軍事訓練佔到總課時的34%。

1926年9月,毛澤東發表了《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集中反映了他對農民問題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示了他對農民在國民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文章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並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毛澤東把做農民工作擺在了相當顯要的位置,成為國民黨內、中共黨內最關心農民問題的人。但國民黨內的新老右派對共產黨組織領導的工農運動,特別是湖南的農民運動議論紛紛,大加責難。他們說農民運動“過分”了,是“痞子”運動、“惰農”運動,“糟得很”等等,要求限制農民運動,向共產黨施加壓力。為此,中共中央於同年12月在漢口召開會議,討論農民運動問題。陳獨秀擔心湖南工農運動的發展會“妨礙統一戰線”。因此決定黨的主要策略是:限制工農運動發展,以換取蔣介石由右向左;並扶持汪精衛取得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和民眾運動的領導地位,用以制約蔣介石的軍事勢力。結果,不但沒有換取蔣介石由右向左,而限制了工農運動的發展,犧牲了工農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毛澤東明確提醒中央:“右派有兵,左派沒有兵,即右派有一排兵也比左派有力量。”但未能引起中共中央的注意。於是,毛澤東從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再次回到湖南,到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進行實地考察歷時32天,撰寫了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並公開發表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文,提出了“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的重要思想,開始有了用農民武裝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的思路。

隨後,毛澤東主持領導的中共中央農委就農民問題作出三項決議案,要求:各省一致建立農民武裝,組織農民自衛軍;解散一切地主階級武裝團體,將其武裝交與農民自衛軍;中央及各省的軍委應充分注意農民自衛軍問題。由於毛澤東深刻地認清了中國農民這個關鍵性問題,把他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這方面的工作之中,再也沒有改變。這為他創造性地提出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這條符合中國革命實際情況的勝利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