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我看了 3 遍還是不懂

漫畫 讀書 小說 設計 後浪漫 2019-05-25
這本書我看了 3 遍還是不懂

燒腦專業戶馬克-安託萬·馬修這次玩很大,畫了 71 頁“電影分鏡”。

他的這部作品《3秒》講述了一個發生在3秒之內的故事。

這本書我看了 3 遍還是不懂

3 秒鐘能做什麼事,喝口水?一次深呼吸?解鎖你的手機?我打下這些字,都過了好幾個 3 秒。這是個極簡的時間單位,你也不知道這一個 3 秒還是不是上一個 3 秒,過去的 3 秒跟現在的 3 秒有怎樣的聯繫,過去的 3 秒是否造成了未來無限的蝴蝶效應……

但這場 3 秒鐘內的謀殺案,你會怎樣解讀這個故事?

3 秒鐘,是否足夠完成一場驚天陰謀?這本書看一遍,漿糊;看兩遍,麻團;三遍以上,才開始有點門道。

看這本書最突出的感受是《3 秒》裡“我們”被“時間暫停”—— 3 秒中內發生的故事被 71 頁畫面展示,就像是按下了一部黑白老片的放映鍵,從全景、鏡頭的不斷推進、大特寫來鋪陳和展開。

那些不斷跳轉、層層推進的鏡面反射立刻將觀眾拉進破案推理的大門,仿若置身命案現場。將世界的速率調整到和光線、子彈一樣,由此, 3 秒鐘被無限延長。

這本書我看了 3 遍還是不懂

《3 秒》的風格立刻被凸顯了出來。

在不斷“放大”“縮小”每一幀的過程中,觀眾會開始意識到自己在書中所追尋的其實,被穿針引線起整個故事的其實就是“一束光”。

這束光從黑暗中發出,穿過窗戶,通過手機鏡頭的折射又轉向到了一個男人的瞳孔中,隨著對於細節刻畫地越來越清晰,我們由此窺探到更多內幕……

這本書我看了 3 遍還是不懂

《3 秒》的創作絕對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馬修不僅要規劃好光的穿梭路線,讓它可以自然地在不同的鏡面間來回“彈跳”,還要將三個陰謀有機地展示出來。

書中從不同的角度為我們儘量交代出更多信息,光線圍繞著事件翻轉,帶我們從一個房間走向另一個房間,最終來到月球的背面。

這本書我看了 3 遍還是不懂

當我們把這三個陰謀從書中抽出來,放在正常視角下觀察,你會發現,這個故事淺顯易懂無,但是視角的不斷變化卻賦予了這場“3 秒謀殺案”從未有過的複雜性。

將書籍內容數字化已經屢見不鮮,但是馬修不只是單純地將《3 秒》數字化,而是藉由數字化為讀者提供一個全新的閱讀視角,在我們的腦內建立起了另一個 3D 的“光線迴路”。

這本書我看了 3 遍還是不懂

馬修一直在掌控著我們的閱讀節奏。一開始,你很難意識到這一點,但當你逐漸深入,你就能意識到他的精妙設計,究竟把哪些場景、故事放入你的腦海。

同時你也在腦海中不同折射、反射、甚至放大、縮小不同的細節,來自由完成故事的講述,古怪的地方就在每個人的 3D 腦打印出的最終呈像都不盡相同,抓心撓腮。

這本書我看了 3 遍還是不懂

完全脫離閱讀圖像的機械性掃描,我們在腦內不斷思考和重建畫面,《3秒》無疑在向大眾科普這一點的意義。

玩轉圖像,甚至可以說是玩轉“鏡頭”,馬修仿若講故事的高手,實驗性的電影導演。他讓“觀眾們”真正成為作品的一份子,參與其中,共同完成推理。

當你放下這本書時,馬修創造的鏡像世界依然揮之不去(好煩)。

這本書我看了 3 遍還是不懂

《3秒》,真實地展現了漫畫本身承載信息的能力的靈活性,以及將漫畫與讀者思維接觸共融上的驚人之處。

這是一次大膽實驗,從視覺衝擊到心靈震撼層層遞進,在 3 秒內改變我們看世界的方法和對“漫畫”這個影像媒介的巧妙運用。完成了藝術與人類精神層面的一次少有的互動。

看完想罵娘,但過後想再看一遍(真香)。

這本書我看了 3 遍還是不懂

點擊 3秒

---------------------------------------------------

今日觀文 tip :一句話描述你的眼中的圖像小說,評論點贊前兩名送《3 秒》(截止日期週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