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曼哈頓遇見京城金融街

曼哈頓 金融街控股 建築 美國 黃西蒙物語 2017-05-11
當曼哈頓遇見京城金融街

撰文/黃帥

漫步在大都會的“石屎森林”中,或者在遠方眺望林立的高樓抬高的地平線,沒人能否認自己身處最經典的現代性體驗中,尤其是仰望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裡,瞬間的“崇高感”令人暈眩。摩天大樓為什麼會給人現代、發達乃至崇高的感覺?這種現代意識是怎樣生成的?一直是我十分感興趣的話題。

不同於古代,建築的高度與現代感無關,但崇高感卻始終存在。在埃菲爾鐵塔落成前,胡夫大金字塔雄霸人類建築最高紀錄榜首長達四千多年。即使在今天的開羅遠望吉薩,三座金字塔的身影也清晰可見。

當曼哈頓遇見京城金融街

開羅的摩天大樓數量固然不能和發達國家的城市的高樓數量相提並論,此處不談經濟因素,或許從文化心理上講,面對開羅這樣的古都,世人或許並不樂於見到摩天樓的陰影遠遠蓋過歷史古蹟的碩大身軀。

北京在中國城市現代化格局裡同時具有抱有皇家建築、園林的歷史使命,和香港、上海、深圳乃至廣州不同,傳統建築的存在對北京高樓模式仍起著一定的作用。中國那些純粹的經濟城市的建築格局,與美國諸多大城市的摩天樓林立的模式相仿,其中最經典的便是紐約曼哈頓地帶。

當曼哈頓遇見京城金融街

從公開資料可以看出,曼哈頓是紐約的市中心,紐約最重要的商業、金融、保險機構均分佈在這裡。世界金融中心—華爾街分佈在曼哈頓下城,而紐約的大企業、商業中心分佈於曼哈頓中城。

整個曼哈頓聳立著超過5500棟高樓,其中35棟超過了2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大樓集中區。擁有紐約標誌性的帝國大廈、洛克菲勒中心、克萊斯勒大廈、大都會人壽保險大廈等建築。

當曼哈頓遇見京城金融街

曼哈頓還有教育水平世界頂尖的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以及被摩天樓群環繞的中央公園。

對於紐約曼哈頓我稱之為“曼哈頓模式”,它的現代性模式是自發的、自然的,沒有傳統的包袱。而北京金融界的高樓(或許都不能叫摩天樓)的高度和密集程度都不能和曼哈頓相比,而北京CBD的格局也遠遠小於曼哈頓。北京摩天樓的分佈更加分散,整體密集程度和單棟高度也不如曼哈頓,兼有現代化城市格局與古老建築混搭的模式,我稱之為“北京模式”。

但真正的問題並不在這裡。兩種模式背後的文化象徵不同,但的確投射出各自對應的文化群體對現代性的理解。深諳結構主義思想的法國當代小說家菲利普•索萊爾斯(Philippe Sollers)在與法國著名建築家鮑贊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對話時稱,“讓我們看這城市的風景,我們從此封閉在其中。堆積著一片鐵匣子般的樓房,重重疊疊,甚至也有在路上快速行駛。身體之間的分離,正是分隔的普遍化的演出。在我們被召喚著走向生命終結的地方,在公墓裡,這種佈局形式達到了極點。”從建築佈局和風格的差異進入文化多元的思考,城市風景與文化風景的同構性頗為一致。

北京金融界的高樓數量與密度遠不如曼哈頓,儘管北京並非國家金融中心,但金融行業依然是帶動北京市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增長的第一支柱產業,金融業對北京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4.7%,居各行業首位。

當曼哈頓遇見京城金融街

金融街在北京市扮演的經濟角色與外界對它的想象,與曼哈頓之於紐約、紐約之於美國類似。但金融界的歷史很短,到了1992年才建成,在2008年,才提出要將金融街建成首都金融主中心。

也正因此,很多人將其看作“北京城裡的金融街”,而非“金融街衍生出的北京城”。曼哈頓則不然,一方面,格林威治街和第五大道及帝國大廈周邊組成了紐約的CBD,曼哈頓集中了全紐約最好的金融資源,並不像北京的CBD和金融街是分離的關係。在另一方面,曼哈頓經濟立市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老牌的金融街區之一,有非常成熟的經濟活動流程與組合群,非後發國家的首都的金融街區可以比擬。

後發國家的現代性時常由外界刺激而產生,在摩天樓佈局和建設上也呈現類似的特徵。但鑑於歷史建築存在及其崇高的象徵意味,北京金融街大樓的光彩時常被不遠處的紫禁城建築群奪去,只是在談到現代性的時候,人們更習慣於脫離歷史語境看待,其實,中國這樣的後發國家,現代性特徵不可能與歐美髮達國家一樣,古典與現代的融合是它獨特的風貌,這跟讓人聯想到不斷攀升的天際線、不斷加速流逝的時間感的西方現代性有著顯著不同。

作者:黃帥,又名黃西蒙,90後評論作者。理想主義的小尾巴,正在遊向生活主義。

更多文章,歡迎掃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微信號“黃西蒙物語”(huangximengwuyu)。

直接點擊 關鍵詞查看以往的精彩~

黃西蒙物語

huangximengwuyu

黃帥的原創文章發佈。人生雜談,社會聚焦,文史鉤沉。在這裡,或許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