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過《小兵張嘎》的朋友們一定不會忘記白洋澱吧。“冀中大地”同膠東一樣,在這裡亦產生了眾多的革命題材影視劇。除了《小兵張嘎》外,《地道戰》、《紅旗譜》、《平原游擊隊》等電影無不深入人心,這些電影亦是我對河北最初的印象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這裡要說的這部1983年電影《風雲初記》便是由“荷花澱派”代表——河北省作家孫犁的同名小說改編,由曾經出演過《鐵道衛士》馬小飛的羅泰導演、吳丹常戎主演。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電影講述的是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之初的華北平原一個名叫子午鎮的小村莊的故事。著重表現了抗日的緊要關頭一個小村莊不同立場的各色人物以及他們微妙的心理

茅盾曾這樣評價孫犁

“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繪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

在孫犁的作品中,《風雲初記》是為數不多的長篇小說。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當然,這裡主要說的是電影,我們知道,電影與小說的形式不同,它的審美效果亦不同。

電影需要做的不僅是將小說文本劇本化,更重要的是用影像的手段呈現

在50年代,當代文學中很有代表性的以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藥蛋派”已經有了《我們村裡的年輕人》這種成功的銀幕呈現。

而我們知道,鄉土文學往往以其濃郁的地方特色展現和對民族心理的微妙把控抓住讀者的心

這對影像同樣適用,那羅泰在執導這部電影時是如何去體現民族風格的呢?

文本影像化

電影因為自身特點,它不似小說那樣可以用文字賦予人們聯想。它對人物的呈現往往是通過演員自身氣質塑造和視覺化的故事細節

本片在地域特色的呈現上頗有特色

長春電影製片廠延續了十七年電影時期的優秀傳統,尤其擅長拍攝北方題材。《風雲初記》這類河北題材比之《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之類的山西題材,它在語言上要更接近普通話,雖然這樣以來它的方言特色會減弱,但卻使得觀眾更易接受其語言之特色。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華北(冀中)平原地貌

例如本片中不僅通過常見的華北平原自然地貌(地勢低平、氣候乾燥,不同於南方的陰溼)來彰顯地域特色,還通過率直富有鄉土氣的語言來記錄人文特色。例如,本片中人物第一人稱時多用“俺”(ngan,第三聲),這便是河北、山東一帶最典型的語言特徵。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芒種 常戎飾

人物刻畫上,兩位主角春兒(吳丹)和芒種(常戎)也是典型的北方青年性格,春兒的潑辣率真,芒種的憨厚質樸被兩位南方演員成功的體現出。略顯遺憾的是,電影整體上對這一對男女主角的刻畫還是略顯平面。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春兒 吳丹飾

例如春兒是個內心很獨立有主見的女性,她在被打時沒有強咬反抗反而是像一個內心軟弱的姑娘那樣哭泣,這令人費解。電影關於男女主角接受先進思想的前後成長蛻變也沒有太多體現,這就造成人物整體上性格鮮明,但缺乏一些層次。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高慶山 張甲田飾

主要配角上輕描淡寫,刻畫了不同立場的各色人物。秋分(孟深秋)、高慶山(張甲田)一個是深明大義的農村婦女一個是投身革命的有志青年。田耀武(陳申生)從保定大學畢業投靠了國民黨張專員,他代表了那類巧於鑽營、見利忘義、不擇手段的人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高疤 李澤泉飾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俗兒 隋永清飾

俗兒(隋永清)和高疤(李澤泉)的刻畫則更顯生動,作為兩個“反面角色”,他們卻最具顏色,俗兒固然俗不可耐、卻於亂世中掌握生存法則、玩弄人於股掌之間,高疤這一投機倒把、渾水摸魚的騎牆分子覬覦厚位卻不願“受訓”。

民族風格

含而不露的愛情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本片中的春兒雖然是思想進步、性格爽直的女子。但對待愛人上她有著傳統的中國式女子心理特徵。面對愛人,她不刻意點破,而是通過為她做針線活、“保管”槍支這些行為暗示。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前者使得他們的愛情有著傳統中國農村男女那般對“男耕女織”式愛情圖景的幻想,後者便體現了他們作為時代的進步青年有著走在時代前沿的覺悟。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細節便是春兒想著芒種時坐在炕上對鏡梳妝,在那個時候的農村女性,打扮好自己便是示愛的最好方式。

富有農村特色的名字

中國是有著古老農耕文明的國度,在科技水平尚不發達的時代,農民“看天吃飯”。是故中國的先人們對氣候、時令有著極高的敏感度。“春兒”、“秋分”、“芒種”便是當時很典型的北方農家子女常見的名字。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而“高疤”請道士算命又體現了在封建社會人們對於玄學的偏愛。

生猛的生活氣息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同稍晚一些的《高山下的花環》一樣,電影中在描寫軍隊生活時也有對男性健康體魄的展現(《高山下的花環》第一個鏡頭便是),這體現的是人民軍隊的英勇強悍。在幾位光棍長工飲酒消愁自嘲“光棍堂”時,亦有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而本片諸多細節對工、農、兵生活寫實化的描寫沒刻意凸顯悽苦而是塑造出了他們性格坦蕩、健康樂觀的生存面貌。

地方民歌運用

電影《風雲初記》中的民族風格

河北民歌裡最具代表性的除了《小白菜》、《小放牛》外當屬昌黎民歌《繡燈籠》。而本片在音樂運用上的最大特色便是對《繡燈籠》進行重新編曲、填詞。《繡燈籠》是一首描寫勞動人民對愛情嚮往的傳統民歌,它引用了“鶯鶯與張生”、“呂布與貂嬋”、“秋胡與羅氏”、“薛平貴與王寶釧”、“牛郎與織女”的典故反覆地表達了愛情這一個主題。

而本片中“一個葫蘆兩個瓢,哥哥妹妹心一條”則是對春兒與芒種之間的愛情寫照。本片作曲呂遠、唐訶對民歌頗有研究,亦有《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這樣充滿時代特色的歌曲。

影像對故事人物的刻畫上或許沒有文字那般雋永,但作為一種獨特藝術門類,它有自身的視聽語言和表達特色

© 本文版權歸 宿夜花 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下方附上羅泰主演的長春電影製片廠電影《鐵道衛士》及更多經典電影圖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