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不滿四大貝勒共治,先除阿敏,再圖莽古爾泰

藍旗二兄弟(之一)

說過了多爾袞三兄弟,再說一說莽古爾泰、德格類兄弟,還有他們的同胞姐妹莽古濟。

努爾哈赤有一位繼妃富察氏,來到努爾哈赤身邊的時間比較早,為他生下莽古爾泰、德格類二兄弟和一個女兒,名叫莽古濟。《清史稿》中說,富察氏在天命五年得罪而死。

富察氏的大兒子莽古爾泰在努爾哈赤的兒子中排行第五,德格類排行第十。

藍旗二兄弟(之一)

說過了多爾袞三兄弟,再說一說莽古爾泰、德格類兄弟,還有他們的同胞姐妹莽古濟。

努爾哈赤有一位繼妃富察氏,來到努爾哈赤身邊的時間比較早,為他生下莽古爾泰、德格類二兄弟和一個女兒,名叫莽古濟。《清史稿》中說,富察氏在天命五年得罪而死。

富察氏的大兒子莽古爾泰在努爾哈赤的兒子中排行第五,德格類排行第十。

皇太極不滿四大貝勒共治,先除阿敏,再圖莽古爾泰

天命元年,努爾哈赤任命四大和碩貝勒,按照年紀排行,分別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四貝勒皇太極。也因此,一般把莽古爾泰稱為三貝勒。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承汗位,但實際的領導權由四大貝勒共同掌握。皇太極當然不滿足於此。在這方面,他的手段比他父親更高明一些,而且同樣凶狠。

天聰四年,因為二貝勒阿敏棄守永平四城,皇太極趁機清算這個一直懷有異志的二貝勒,宣佈阿敏的十六條罪狀,將其囚禁至死。阿敏所帶領的鑲藍旗交給了他的弟弟、與皇太極關係親密的濟爾哈朗。

此後,皇太極把矛頭對準了性格粗魯的三貝勒莽古爾泰。在大淩河之戰的過程中,兄弟二人的矛盾公開爆發。

皇太極不滿四大貝勒共治,先除阿敏,再圖莽古爾泰

崇禎四年,明軍修築大淩河城,祖大壽率軍守衛。同年八月,皇太極親率大軍包圍大淩河城,採用圍點打援的戰術,在城外挖出兩道深壕,築起一道高牆,圍而不攻。

八旗軍的主力環城佈置,具體的位置是這樣的:

“冷格里當城北迤西,達爾哈當城北迤東,阿巴泰在其後;覺羅色勒當城正南,莽古爾泰、德格類在其後;篇古當城南迤西,濟爾哈朗在其後;武納格當城南迤東,喀克篤禮當城東迤北,多鐸在其後;伊爾登當城東迤南,多爾袞在其後;和碩圖當城西迤北,代善在其後;鄂本兌當城正西,葉臣當城西迤南,嶽託在其後。”

此前,皇太極曾經有過一個命令,就是攻戰之時,各位貝勒不要上前,只派將官們率軍作戰即可,這一點從上面的佈置當中也能看出。

八旗軍之外,蒙古各貝勒各自率領自己的兵馬,佈置在八旗軍留出的空隙處。佟養性率領的炮營橫跨錦州大道紮營。

皇太極對此戰極為重視,他認為祖大壽率領的這支部隊是明軍最精銳的部分,尤如一杆長槍的槍頭。能不能得到這一支軍隊,決定他能不能得到山海關。

皇太極不滿四大貝勒共治,先除阿敏,再圖莽古爾泰

八月十二日,八旗軍進攻大淩河,結果大受挫敗。皇太極把失敗的原因推到一位名叫圖賴的將官身上,指責他“違命進擊”。

說起來,這位圖賴也不是等閒之輩,他是努爾哈赤的親信費英東的七兒子。圖賴兄弟原本屬於鑲黃旗,後來轉入正黃旗。

按照皇太極的說法,圖賴違命出擊,達爾漢額駙率軍跟進,兩黃旗進擊,其餘六旗馬上跟進。

這其中,兩藍旗的將士衝到大淩河城下,城外的明軍被逼入城壕,藍旗將士下馬步戰。此時城上明軍和城壕內的明軍互相配合,槍炮和箭矢交織,兩藍旗遭到痛擊,慌忙退回。

這一仗八旗軍損失很大,《滿文老檔》中的說法是:兩員副將、一名備禦和一名侍衛死在城下,其中副將孟坦和侍衛郭哩的屍體都沒搶回來。另有十餘名士兵死在陣前,這個數字恐怕有很大的保留。

孟坦,在《清史稿》中寫為穆克譚,很早就歸附努爾哈赤,最早隸屬於鑲藍旗。這次攻城時,孟坦跟隨固山額真篇古在城南以西作戰。

皇太極不滿四大貝勒共治,先除阿敏,再圖莽古爾泰

攻城之時,位於大淩河東南角的睿親王多爾袞也親自率軍跟進,皇太極對圖賴恨道:“如果貝勒出了什麼事,我一定生剝你的肉,拿去餵馬!”

圖賴自己也在大淩河城下受傷,皇太極嚴令眾將不許前去探望。揚古利額駙和鞏阿岱二人前去看望,皇太極知道之後,直接朝鞏阿岱的臉上吐口水,又痛責揚古利額駙。

挫敗之後,皇太極的種種表現很沒有大汗的風度,這也間接說明,十二日的這一仗,祖大壽率領的大淩河明軍確實打痛了皇太極。

待續,於左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