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au

藝術見人生 卡拉斯說瑪麗亞

最近接觸的兩部關於藝術家的人物紀錄片,他們的片名都非常一致。新浪潮教母艾莉絲·瓦爾達(港譯華妲)的紀錄片《Varda by Agnès》,香港電影節上中文譯做《艾莉絲說華妲》。無獨有偶,最近國內藝聯上映關於歌劇女神瑪麗亞·卡拉斯的紀錄片《卡拉斯:為愛而聲》,英文片名叫《Maria by Callas》。

一個人的兩種稱呼,代表著兩種身份,兩部電影單從片名給人感覺就像事主角自己和自己的一次對話。但不同的是,《艾莉絲說華妲》編導演皆是自己本人,影片在香港電影節放映期間傳來瓦爾達去世的消息,這部作品成了遺作。有朋友看完說,不知瓦爾達是否預感自己時日無多,以這樣一部紀錄片來對自己的電影創作生涯的總結。而《卡拉斯》則不同,它由導演導演湯姆·沃爾夫歷經五年走訪和發掘大量從未面世的珍貴私信及影像資料,向大家呈現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女高音的藝術人生。

藝術見人生 卡拉斯說瑪麗亞

《卡拉斯》屬於那類把龐雜的歷史素材重組的紀錄片。雖然沃爾夫有走訪許多卡拉斯生前好友和相關人士,但是影片並沒有像一般的人物紀錄片那樣讓這些人出鏡接受訪問,憶述當年和卡拉斯的關係和故事,也沒有旁白貫穿始終。偶有卡拉斯第一人稱的獨白的出現,那是卡拉斯生前的書信,從中窺見卡拉斯不為人知,尤其是她的私人生活和感情上的一面。

本片的英文名片還有一個副標題,《Maria by Callas:In Her Own Words》,全片的呈現方式正是緊扣著In Her Own Words。片中的所有影像都來自卡拉斯生前的訪問、演出和工作片段,以卡拉斯自己的視角帶觀眾走進她的傳奇一生。

影片中可以看到許多她當年的電視專訪、生活片段。特別是她後來跟許多名導演的合作,我們在影片裡看到迪西卡、維斯康蒂的珍貴畫面。還有帕索里尼,原來卡拉斯和帕索里尼還是之交好友,不僅有帕索里尼拍《美狄亞》(Medea)的片場花絮,還有兩人坐遊艇出海的片段。

藝術見人生 卡拉斯說瑪麗亞

常說評一部電影的藝術好壞要從“一直一橫”(香港影評人四維出世反覆提及的評論準則)來衡量,先直後橫。直線是看它是否有現實的基礎並且看導演要怎樣呈現內容給觀眾,這一關水準過了,再談橫線即主題思想和價值的內容。這一準則當然也適用紀錄片,雖然紀錄片的紀實屬性已經使它具備真實的標準,但如何呈現和呈現什麼,導演心中有沒有一個貫穿的主題,這些都將體現導演的直線水平。並不是懂PR就可以叫做懂剪接的。

導演很希望用這部紀錄片帶大家認識作為名伶的卡拉斯,同時還有作為普通而真實的女人瑪麗亞。影片開篇的訪問片段就直入主題,主持問她更願意做卡拉斯還是瑪麗亞,卡拉斯說自己嚮往瑪麗亞,但她選擇了卡拉斯。但緊接著她又認為這兩個身份是有關聯的,她覺得是瑪麗亞成就了名伶卡拉斯。藝術能見人生,人生的歷練總是會被體現在人的藝術生命裡。

遺憾的是,影片開了個好頭立意也很明確,但之後的敘事卻沒有把它完全展開,紀錄片的“直線”顯然是未夠水準的。比如影片用了不少篇幅講卡拉斯與希臘船王奧納西斯的婚外情,但它並沒讓人看到這段經歷在她藝術生涯裡的內在聯繫,而只是停留在普通人對公眾人物私生活日常的獵奇窺探上。

藝術見人生 卡拉斯說瑪麗亞

還有作為名伶的卡拉斯,從與大都會舞臺決裂,到後來重回紐約,還有演繹多部歌劇名作的歷程,我們看到許多完整的卡拉斯表演的畫面,可惜也僅此而已。我們期望能走進名伶的藝術內心,但導演剪出來的卻遠遠不夠。到了結尾,為了呼應開頭有關藝術與人生,旁白讀出卡拉斯的手筆:“I have written my memoirs. They are in the language of music, the only language that I truly know.‘’卡拉斯用音樂語言來書寫她的個人傳記,然而這段傳記怎麼書寫而成,看完全片像我這種對歌劇和卡拉斯認識不深的觀眾仍未找到答案。

不過,影片的“橫線”帶出關於人如何對待藝術的態度還是令人有所感觸。有時一部電影“直線”水準未夠,卻不妨礙人們對“橫線”的解讀,《卡拉斯》的“橫線”也是導演有意在一開始就透露出來了。在片首的訪問,卡拉斯說:“人在藝術面前必須是謙卑、誠實和尊重。”卡拉斯一句點出了從事藝術,無論是電影、音樂、繪畫還是其他藝術創作的根本態度。

藝術見人生 卡拉斯說瑪麗亞

人在藝術面前謙卑是因為人創作藝術是以對現實的觀察,繼而轉化為藝術創作,你不可能凌駕於藝術之上憑空創作。作品也必須是誠實的,創作者自然要誠實。你的創作將會直接體現在你的作品中,而最終作品是不會騙人的,這就是藝術見人生。所以怎麼可能在評價一名導演的作品時能和他的傲慢和自大並且剝削加害年輕導演的過去切割呢?

對藝術的誠實和謙卑,環顧今日內地又有多少導演有這種態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