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給別人玩玩具真的是自私嗎?蒙臺梭利敏感期教育告訴你真相

蒙氏教育,即蒙臺梭利的教育原則是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為的是打造一個以孩子為中心,讓孩子可以獨立“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我喜歡這種教育方式,也在嘗試把蒙氏教育方式揉到我教育兒子的過程中。雖然有時候我做的並不好,但我一直在努力。

蒙臺梭利教育提出了要把握孩子敏感期的學習。0-6歲的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出現對不同事物的偏好,出現各種“敏感期”。蒙特梭利強調掌握孩子的“敏感期”,適應敏感期的特點,給予適合的學習內容。

蒙臺梭利兒童敏感期,學齡前主要以下幾項。語言敏感期(做脈動)語言敏感期(0-6歲);秩序敏感期(2-4歲);感官敏感期(0-6歲);細微事物的敏感期(1.5-4歲);動作敏感期0-6歲);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書寫敏感期(3.5-4.5歲);閱讀敏感期(4.5-5.5歲)。這裡我們重點講述一下對孩子將來的人際關係有很大影響的“社會規範敏感期”。

1.父母與孩子之間要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有個朋友家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媽媽就懷上了小弟弟,懷孕後自然就沒有母乳了,所以肯定斷奶了。不僅如此,懷孕後,為了保護媽媽肚子裡的小弟弟,家裡人肯定不敢讓媽媽多抱他,雖然媽媽很愛很愛他。他現在已經上幼兒園了,但不管是睡覺的時候,還是上幼兒園的路上他都有個習慣,需要拿一件媽媽的貼身衣物,用手不停的摸啊摸,他可能這樣會感覺很安全,感覺媽媽就在身邊,心裡才感覺踏實。他的表現應該是典型的缺乏愛和安全感的表現。所以與父母之間建立的親子依戀關係是孩子人生中最早體驗到的關係,同時也是人際關係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2.要尊重孩子在這個階段的自主意識,或者尊重孩子的自我。我記得兒子兩歲的時候,在外邊玩,他騎的扭扭車放在一邊,他玩沙子或者其他玩具。他的扭扭車是大紅色的,特別鮮豔,所以會有其他小朋友過來玩。他不看見還好,一看見馬上跑過來,告訴對方:這是我的扭扭車,然後就拿回來,不讓小朋友玩。那時候我很是苦惱,為什麼他就不知道和小朋友分享呢?怎麼那麼自私呢?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蒙臺梭利關於兒童敏感期的書,才明白孩子的行為不是自私,而是自我的表現。孩子自主意識的萌芽,是孩子走向獨立,構建自我的良好開始。孩子自我形成得早期,一定是從強烈的佔有可觸摸到的東西開始的。我和其他父母一樣,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學會分享,但在孩子自我意識形成的敏感期,我們還是不要勉強他。如果強迫他與人分享,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在這種不安全感的影響下,孩子的自我意識不僅得不到健全的發展,還會阻礙孩子人格的發展。不用擔心,只要順其自然就好,不強迫他,時間不會太長,就會順利度過這個階段。

3.孩子學會和小朋友交換玩具或者食物,標誌著孩子人際關係敏感期的開始,這是孩子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需求。孩子人際關係敏感期的順利發展將為孩子一生中人際關係的良性發展奠定至關重要的基礎。有一次帶孩子在外邊玩,他騎著他的自行車,他看到有個哥哥玩的水槍,特別想玩,旁邊的小超市沒賣的。然後他就找到哥哥說讓哥哥騎他的自行車,他玩哥哥的水槍,沒想到居然成交了。這也就是孩子人際關係敏感期了。我們大人能做的就是尊重孩子,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做什麼。更不要拿成人的價值觀來衡量孩子交換的玩具,更不要因為孩子交換的價值不對等而訓斥孩子,否則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不敢再與人交往,分享,從而造成孤僻自私的性格。孩子們之間的交往是純潔、無私的,不能用價錢、價格來衡量,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們之間的這種人際關係。

綜上,為了孩子將來有個好的人際關係,美好的人生,在孩子社會規範敏感期,父母要與孩子多做親子游戲,密切親子關係,以便於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在孩子自主意識開始萌芽的時候,要尊重孩子的心理髮展,在生活中逐漸幫助孩子學會分享;在生活中還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自覺幫助他人,讓孩子能順利的走向社會,融入社會。

寶寶不給別人玩玩具真的是自私嗎?蒙臺梭利敏感期教育告訴你真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