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跑團創始人的心路歷程

體育產業生態圈www.ecosports.cn

一個跑團創始人的心路歷程

通過再現一個鮮活的跑團真實生存的例子,以小見大,來窺探中國跑團未來發展的樣子。

文/ 黃夢婷

體育產業的真正爆發,是依靠大眾用真金白銀的方式刺激體育消費,才能迎來行業高光,以馬拉松為首的路跑運動開出了大眾體育消費的好頭,跑團更是路跑產業中不可估量的中間力量,成為了連接跑者與路跑產業之間的樞紐。

有媒體曾經報道,中國擁有12萬跑團的數量,實際上的數字肯定不止。為了近距離了解跑團,生態圈採訪到了一個年輕團長—陳濤。他也分享自己從1個人跑步,到運營4000多人的跑團。雖然他的跑團是浩如煙海跑團大軍中的一粒沙,但也能看到跑團真實生存的樣子。

跑步到跑團,1人到4000人

2014年1月,正值寒假時間,尚處大三的陳濤在家裡與大人發生了一些矛盾。他也開始對未來工作真正擔心與迷茫。因為沒有預算,選擇解壓的方式也很簡單直接。

“家附近有一所大學,去操場跑步方便,也不需要付錢。每天堅持跑50-60分鐘,就算累得要死也要跑,不能讓自己停下來。”陳濤一氣呵成說出當時的決定。

就這樣堅持了3個月,瘦了40斤。家人也驚呼,就像換了一個人。陳濤是跑步受益者,以跑步為社交貨幣,他又陸陸續續接觸到更多圈外的人,他們因熱愛跑步聚到一起,想要把跑步改變人的精神狀態,感染到更多人。

一個跑團創始人的心路歷程

左:之前的陳濤;右:減肥後的樣子

跑步是世界上最簡單又方便的一項運動,很多人跑步就是為了放鬆。跑團,用一句簡單句解釋,就是一群人聚到一起跑步。也可以用更豐富詞語來描繪,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加入感情在戰鬥。

中國跑團都是以愛好、友情、行業、地域等相交點逐漸形成的社會群體,由民間自發組成。跑友加入跑團後,跑步能力也會有所提升,並激發起自己對跑步更大的熱情,這與孤身一人跑步相比,跑團方便很多。

在陳濤堅持跑步3個月後,他開始和有傳媒集團總經理、醫藥集團財務總監等人一同創立了S奧森夜跑團。成為組織者之後,也在相應付出很多精力,組織跑團活動、爭取福利、社區運營,怎麼更好為跑者服務,成為陳濤一直思考的命題。

一個跑團創始人的心路歷程

目前,S奧森夜跑團已經有8個微信群,人員有4000人,每週六定期在奧森公園有跑步活動(除特殊天氣原因),還有眾多不同種類馬拉松賽事參賽訓練及福利。此外,還有助盲跑、彩跑、泥濘跑、泡泡跑、水跑等豐富多樣的主題跑活動。

“每場活動都有不同主題、形式,一群認識的人,打打鬧鬧,讓大家忘記原本身份,沉浸於此時狀態。”這是他很樂意和大家參加此類的主題跑活動。

一個跑團創始人的心路歷程

陳濤和團員一起參加彩跑(The color run)

之前陳濤在一家國企工作過,辭職後就投入精力運營跑團。現在,陳濤還在樂刻做兼職團操課教練,帶領大家一起健身,這種感覺就像帶著大家跑步一樣棒,團課教練和跑團團長,本質上都是帶領大家一起運動。

陳濤愛看諸如《火影忍者》《妖精的尾巴》之類的動漫。他用動漫裡常出現的“羈絆”來形容4000多人的跑團,一群人因為跑團,不再孤獨,互幫互助,相互激勵,捨生取義,這是他理想中的“跑團”。

一個跑團創始人的心路歷程

陳濤COSPLAY鳴人,在參加某路跑比賽

商業與服務,尚在摸索

回顧中國馬拉松熱以及跑步潮,就是2014年前後。中國田徑協會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中國馬拉松賽事分別是51場、134場、294場。這之後,每年馬拉松賽事都有一個新的突破數字,2018年,全年已舉辦1072場馬拉松比賽。

與此同時,一批批崛起的跑團也應運而生,據媒體統計,全國共有12萬跑團數量,現實中的跑團遠遠比這多得多。陳濤這樣形容,S奧森夜跑團只是浩如煙海跑團大軍裡的一粒沙。

關於跑團商業化問題,之前生態圈報道過,常見的盈利方式主要有品牌方贊助以及賽事主辦方與跑團利益分成,如果忽視跑者服務,組織者只管自身利益,那跑團“變味”了。

陳濤也親自看到過一些優秀跑團因為內部利益分配不均,四分五裂,或者有另起爐灶,各自為政,也有跑團在失去大金主後,沒有利益可圖的情況下,銷聲匿跡。

“如果跑團成天提起利益和好處,團員也會覺得你們內部很亂很複雜,利益關係不清晰,誰都不想成為別人手中的棋子。”陳濤在談起跑團商業化時,他也說道不能從團員身上瓜分任何利益,可以想著從宣傳費和廣告費上獲得相關報酬。

在陳濤看來,他的跑團下一步是會員“提純”。三分鐘熱度的跑步者不在少數,4000多人的跑團基數不小。“提純”就是將活躍度高、跑步次數多、積極性好的跑者單獨拎出來運營,做個精英跑者群,當跑團有賽事名額或者產品嚐試,都會優先考慮這些精英群。

一個跑團創始人的心路歷程

備戰北京半程馬拉松訓練營

比起外面那些聲勢浩大的跑團,陳濤形容自己的跑團更像是幼稚園和社區,主要就是溫暖。在大多數時候,在和品牌方合作後獲得的小禮品與福利,陳濤也都變相發給了成員,在他們每次參加跑團活動後,給團員們的獎賞和驚喜。

對於跑團未來運營方向,26歲的陳濤,在採訪過程中多次強調關鍵是熱愛跑步,大家在一起開開心心跑步最重要,不追求速度,不要那些好處,只要求快樂健身。跑團創始成員也都不是靠著這個團來謀取利益的,商業化也沒那麼著急。

跑團未來,俱樂部是發展方向

長期以來,跑團就缺乏相關政策疏引,野蠻生長。收費不合理的訓練營,跑團報名洩露私人信息,組織活動混亂,扎進人堆裡跑步影響個人體驗,缺乏規範化管理的跑團也出現了相關負面影響。

據陳濤回憶,在2015年、2016年的時候,北京地區突然冒出來很多大大小小跑團,後來也就慢慢消失了。規範化跑團要靠自身,同時也離不開政策引導。

2018年1月,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改委、旅遊局等10部位印發了《馬拉松運動產業發展規劃》,其中對於跑團發展也單獨有了相關要求。建立跑團認證體系,支持100個示範跑團;加強對跑團發展的指導,定期開展對跑團負責人常態化培訓,提高跑團自我管理和建設的能力。

一個跑團創始人的心路歷程

摘自《馬拉松運動發展規劃》

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社會活動主任水濤曾告訴媒體:“結合國外發展經驗以及國內其他運動項目的市場化運作道路,俱樂部化是跑團向有組織、規範化方向發展的必然目標。”

加強管理、轉型規範,成為了跑團未來發展的高頻詞。“一些跑團在積累更多專業經驗後,可以轉型為體育運營公司,成為市場參與主體;另一種就是取得國家認證資格後,實施等級劃分,發展會員制度。”一跑團團長說道。但是,現在大部分跑團都處於初級階段,轉型還需要時間和經驗。

體育產業生態圈www.ecosports.cn原創稿件,歡迎轉發,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尋求轉載請添加圈妹微信(ID:quanmei2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