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賽道大揭祕:賽道誤差每公里小於1米,採用原始丈量方法

中國的馬拉松有多火?

根據中國田徑協會最新數據,在過去的2018年,中國境內共舉辦馬拉松及相關賽事(800人以上路跑賽事、300人以上越野賽事)共1581場,平均每天達到了4.3場,累計參賽人次583萬。

熱愛馬拉松的你,瞭解馬拉松賽道的標準嗎?賽道又是怎麼測定的?

馬拉松賽道大揭祕:賽道誤差每公里小於1米,採用原始丈量方法

一、賽道標準

馬拉松賽道42.195公里的長度,包括為了紀念希波戰爭中那位為送信而死去的英雄跑過的42公里,加上後來倫敦奧運會為方便皇室觀看比賽所加的195米。這個賽道長度被沿用至今。

國際馬拉松賽道的確定,原則上須有兩位以上的國際公路丈量員精確丈量認定並按嚴格要求寫出詳細的英文報告, 上報到AIMS(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Marathons andDistance Races國際馬拉松及長跑協會),待審批後獲得AIMS頒發的賽道合格證書。除此之外,馬拉松的賽道標準還有一些硬性的規定。比如,起點和終點的理論直線距離不得超過全程距離的二分之一,即21公里。

起止點高差不超過千分之一,即不能超過42米,故現在很多賽道為折返跑,這樣就不存在高差問題;國際A類賽事一般要求路途高差不超過12米(最低與最高處的差);賽道必須是硬質地面,可以是柏油、瀝青,甚至木板(為了保護參賽選手的膝關節儘可能減少水泥和石材地面),但不能是沙路或草地,大型馬拉松賽事在路面上不得有減速帶或減速道釘。而且,根據最新規則,為了區分於運動場內起跑線,公路馬拉松比賽可以借鑑國際公路標誌線,起點線可以採用30釐米寬的道路停車線。

馬拉松賽道大揭祕:賽道誤差每公里小於1米,採用原始丈量方法

2019上海國際半程馬拉松

馬拉松賽道的標準比較人性化。它是公路項目,對賽道路面的要求沒有更具體的闡述,所以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我國是按照一般一級公路的標準要求路政部門對賽道進行整修。又因為有殘疾人輪椅賽,所以對路面的要求更高一些,井蓋的正負高差不得超過5毫米,轉彎半徑一般不小於14米。考慮到選手們在平直的路線上奔跑很容易產生厭倦感,便會設計在賽道沿途多一些彎路和變化。

考慮到公路項目賽事主要是藉助城市道路、公共廣場等平時不屬於賽事的專用賽道,不能破壞原有的設施和城市環境。因此,賽道上的所有設施都是臨時搭建,為了賽事的順利進行以及賽後的快速恢復,對公路項目賽事的臨時搭建要求越來越高:首先要考慮城市環保,其二要考慮經費節約,其三要考慮工作便捷,另外還要考慮賽事的景觀效果。

公路項目賽事是開放式賽事,賽道長,可控性差,安全保障難度大,對道路交通、公共秩序和城市設施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公路項目賽前需要較長時間的計劃和協調。一旦賽道確認後,對賽道路面的維護也尤為重要,尤其在臨近賽前,不得出現碴土和石子等撒落地面。

二、賽道丈量

北京體育大學的國際級丈量員閆俊濤,去年應邀為2018鄭州龍湖國際半程馬拉松丈量賽道。他的這次賽道丈量,為大家解開了其中的“祕密”。

馬拉松賽道大揭祕:賽道誤差每公里小於1米,採用原始丈量方法


馬拉松賽道大揭祕:賽道誤差每公里小於1米,採用原始丈量方法

閆俊濤在仔細丈量賽道


2018年8月2日零時許,北京體育大學田徑教研室副主任、國際級馬拉松丈量員閆俊濤剛下火車,便趕來投入工作。完成一次半程馬拉松賽道測量,實際操作的時間其實並不長,大概在3個小時,但考慮到交通壓力、氣溫等因素,馬拉松賽道的丈量一般都選在夜晚,閆俊濤的工作經常是趁著夜幕出發。

閆俊濤丈量賽道所要用到的最重要的工具是一輛自行車,以及一個安裝在車前輪軸承部位的瓊斯計數器,這臺小小的儀器由英國人瓊斯發明,是目前國際唯一通用的測量工具,從國外採購,價值不菲,另外還需要鋼捲尺、拉力器、溫度計、計算器、油漆、膠帶等輔助工具。

具體到測量,分為測前校準、具體測量、測後校準三個步驟。首先,閆俊濤和助手們在路面上尺量出300米距離。拉尺子的時候也有標準,要在20攝氏度的溫度下,用50N的拉力去拉尺子,才是正常距離。否則,溫度每加1攝氏度理論上要加個0.00016的係數。量定300米的距離後,騎著帶測量器的單車來回4趟,根據計數器顯示的數據取平均值,得出一個換算係數,以此為參照去丈量計算整個比賽路程,得出精準的賽道長度。

下面,通過幾張圖瞭解一下安裝調試校準。圖中是另外一位擁有豐富經驗的丈量員袁林(右),他是吉林體育學院田徑教研室主任、田徑國家級裁判員、中國田徑協會裁委會委員。

馬拉松賽道大揭祕:賽道誤差每公里小於1米,採用原始丈量方法

安裝瓊斯測量器

馬拉松賽道大揭祕:賽道誤差每公里小於1米,採用原始丈量方法

馬拉松賽道大揭祕:賽道誤差每公里小於1米,採用原始丈量方法

調試瓊斯測量器

馬拉松賽道大揭祕:賽道誤差每公里小於1米,採用原始丈量方法

固定鋼尺,防止發生位移

馬拉松賽道大揭祕:賽道誤差每公里小於1米,採用原始丈量方法

規定拉力拉緊鋼尺,鋼釘迅速定位

賽道誤差每公里要小於1米

簡單講解了丈量的基本原則後,閆俊濤開始了工作。跟隨著一輛開道警車,他騎上自行車緩緩前行,保持低速和勻速非常關鍵,因為騎快了瓊斯計數器容易損壞。

每隔1公里整的位置,閆俊濤都會停下,依據瓊斯計數器顯示的數據,對相應點位進行數據核對,尋找路燈杆等標誌物,並讓助手用黃色油漆在路面上進行標記,用文字記錄位置描述。

這種“原始”的測量方法,可以最真實地模擬出運動員實際跑進的路線,但丈量員要遵循最短距離測量原則,不能完全以人跑步的路徑為參照,而是要走直線和切線,如何在彎道、路口規劃出一條“最短路線”,很考驗丈量員的騎行水平和經驗。按照國際田聯的規定,馬拉松賽道的誤差範圍有嚴格要求——誤差不能超過全程的千分之一,也就是每公里要小於1米。

如今跑馬,很多跑友隨身戴著有記錄里程的軟件或者有GPS的手錶,跑完一看,絕大多數人都“跑多了”。半馬的距離一般在21.6公里左右,全馬要達到42.6公里,這樣的體驗,跑過馬拉松的都知道。“在比賽中,因為人多、擁擠,你根本沒法跑距離最短的切線,可能就是要繞個直角彎。還有,一般的補給站也在賽道邊上,你從賽道中跑出去喝水、上廁所,這些距離都算進去,肯定會多跑的。”閆俊濤說。

凌晨2時許,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騎行,閆俊濤精確地量出一條21.0975公里的半程馬拉松賽道,隨後他再次回到300米直道上進行校表,並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計算,以便讓測量更加精確。

馬拉松越來越多,丈量員屈指可數

近兩年,馬拉松賽事呈現井噴的態勢。與數以百萬計的跑友相比,馬拉松丈量員的職業可以說是相當小眾。國際丈量員分為A、B、C三級,國內具有資質的總共只有十幾名,像閆俊濤這樣具備國際B級資質的,全國只有5名

要想成為丈量員需要選拔、培訓和考核,“首先要有一定的相關行業的從業經驗,然後參加國際田聯丈量員的培訓,最後還要經過理論和實操的考核”。閆俊濤說,國內外大部分的丈量員都是兼職,他們都是有本職工作的體育從業者。有比賽需要丈量的話,他們會根據需要接受中國田徑協會的委派。“中國田徑協會對丈量員的要求非常規範和嚴格,目前具備丈量員資格的都是田徑國家級裁判員,經驗豐富。”閆俊濤本身就是田徑國家運動健將、國家級裁判。

每年從春季開始,丈量員的日子多半是東奔西跑,為一項項賽事服務。閆俊濤從事馬拉松賽道丈量工作近5年的時間,經他丈量過的馬拉松賽道遍佈全國各地。也正是因為只有丈量員的存在,馬拉松才有一個個真實有效的記錄,這項運動才能更加標準地在全世界發展。(大河報、愛跑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